
《金钱的魔力》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老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金钱的魔力》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金钱的魔力》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能结合文章内容理解“通融、刻薄、武断、窘况、雅致”等词语;
2、体会并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前后对比刻画人物的方法;
3、抓住“冷漠”和“热情”两条主线,从语言、神态、动作等方面去把握“托德”和“老板”的性格特点;在对“托德、老板”和“我”的对比体验中,体会“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会在金钱面前表现出丑态;
4、培养学生树立一种文学欣赏的意识:欣赏文学作品时,要融合作者的经历、作者生平,以及作品诞生的时代背景;
5、积累“唯利是图、拜金主义”等描摹人物金钱丑态的词语;
6、激发学生阅读《百万英镑》的兴趣,并通过好书推荐的方式激发学生阅读马克、吐温代表作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本文教学的重点是抓住“冷漠”和“热情”两条主线,从人物形象上去把握“托德”和“老板”的性格特点,体会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这也是本文教学的难点所在。
教学准备:ppt课件;选有《百万英镑》全译文的书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1、简单介绍一下自己
2、了解学生课前读了几遍课文,是否已经标上小节号;
3、和学生协商两点:a、认真聆听、积极举手发言、回答声音要响亮;b、交流句子时,要明确是哪一小节哪一句话,如果要交流的句子很长或者是成段的,你就只需要说明是哪一小节或者哪一小节哪一句,不用完整地读下来。
4、聊一聊学生阅读过的书籍,以及让他们印象深刻的作家
5、出示马克、吐温的生平资料,简单提取一些有效信息(你们从这些资料中知道了什么?)
一、检查初读,了解主要内容
1、板书并齐读课题(师:今天,我们要一起来欣赏的一个故事,就是由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写的,这是短篇小说《百万英镑》中的节选)
2、检查朗读,出示一个长句检查读书情况(师:同学们课前已经初读了课文,相信大家已经读通了课文,并且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长句:当他向那张钞票瞟了一眼的时候,这个笑容就马上牢牢地凝结起来了,变得毫无光彩,恰象你所看到的维苏威火山边上那些小块平地上凝固起来的波状的、满是蛆虫似的一片一片的熔岩一般。
3、理清故事
出示理清主要内容的填空,指名反馈。交流反馈后,顺势解决以下两个问题:
作者在故事中重点刻画的两个人物形象是谁?(板书:托德、老板)
明确这是一张多少面额的钞票(如果有学生在反馈时就已经指出这是一张百万英镑的钞票,则追问学生是怎么判断出的。可以结合短篇小说《百万英镑》来推想)
4、从主要内容中抓出主线(总结板书:冷漠热情)
二、抓住“冷漠”和“热情”两条线,品读人物性格
过渡:因为一张面额为百万英镑大钞的出现,托德和老板对“我”的态度经历了由“冷漠”到“热情”的转变,那么作者马克、吐温又是怎样用语言文字来刻画托德和老板这两个人物的呢?
1、默读课文,用横线划出描写这两个人物对“我”态度冷漠的句子;用波浪线划出描写对我分外热情的句子;用心读一读这些句子,想一想,你能读懂这些句子背后的什么信息,在这个句子旁批注一个关键词语。
2、交流反馈,由学生结合重点句子和关键词语来交流读书感受,体会人物性格,师适时作点拨引导(链接关键句子)。根据学生反馈,教师适时板书“唯利是图、见钱眼开”等刻画人物性格的词语。如果学生反馈的关键词语不是很丰富,则及时出示相关词语读一读,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并在当堂应用中加深理解。要积累的词语如下:
藐(miǎo)视轻视贪恋贪婪势利眼以钱取人以衣取人金钱至上
拜金主义见钱眼开傲慢无礼市侩(kuài)小人唯利是图世故圆滑
献媚讨好阿(ē)谀(yú)奉承十分怠慢刻薄的嘲讽极尽奉承之能事
交流读书体会,感悟人物性格
a、“冷漠”背后的信息
我等候着,一直等他把手头的事办完,他才领着我到后面的一个房间去,取出一堆人家不肯要的衣服,选了一套最蹩脚的给我。(你从这句话中读懂了什么?——托德对我的不以为然、托德眼里的鄙视、我的胆怯……)
那个家伙摆出一副非常刻薄的嘴脸,说道:“啊,是吗?哼,当然我也料到了你没有带零钱。我看像你这样的阔人是只会带大票子的。”(这是一种怎样的语气?——讥讽、嘲笑。从人物语言上入木三分地刻画了人物的性格特点。)
他一听这些话,态度稍微改了一点儿,但是他仍旧有点儿摆着架子回答我:“我并没有恶意,可是你要开口教训人的话,那我倒要告诉你,像你这样凭空武断,认为我们换不开你身边可能带着的什么大钞票,那未免是瞎操心,恰恰相反,我们换得开!”(读出托德的目中无人、狂妄自大)
补充拓展:不但店员托德对我态度极其冷漠,那个老板更是如此,他自始自终都没有出来招呼过我,那么,他们为什么会这样对我呢?我本应该是被他们称之为上帝的顾客啊!
指名反馈交流(因为“我”看上去是个穷光蛋)
当时的我究竟是怎样的处境呢?(如果有学生看过这部小说,可以先请学生说一说)请看《百万英镑》这部短篇小说的一二两个小节(出示《百万英镑》一二小节,默读,从中知道了什么?
过渡:如此冷漠的主仆两人却在顷刻间,变得热情非常,那全都是因为什么?(一张百万英镑的大钞)
b、“热情”背后的信息
(重点探究体会)他微笑着接了过去,那种笑容是遍布满脸的,里面还有折纹,还有皱纹,还有螺旋纹,就像你往池塘里抛了一块砖那个样子;当他向那张钞票瞟了一眼的时候,这个笑容就马上牢牢地凝结起来了,变得毫无光彩,恰象你所看到的维苏威火山边上那些小块平地上凝固起来的波状的、满是蛆虫似的一片一片的熔岩一般。
好好读一读,这是怎样的一种笑?虚伪的、丑陋的……(如果学生一开始只能点到这种笑容是难看的,那么追问:微笑背后隐藏的什么呢?朗读,感受语言的讽刺幽默)
这是一张怎样的钞票哦,竟然会让一个人在顷刻间换了嘴脸。(出示关于一百万英镑和人民币之间相互换算的信息,以及一百万英镑对于世纪中期的英国人来说,需要工作一千多年,从客观层面感受这确实是一张大钞票,加深对人物的理解。)
理解钞票之巨后,指导朗读,读出人物对金钱的贪婪
猜想心理活动:那一刻拖德在想什么啊?(为刚才藐视“我”的行为懊悔;对眼前的巨额钞票浮想联翩……) ……此处隐藏19263个字……。
(2)写法对比,感受作者独特细腻的笔调。
●研读第二种“笑”
(1)读通语段,感受笑的丑陋。
(2)回文想象,体会作者独具匠心的写法,朗读加深理解。
2、引渡“笑”之根源,介绍“百万英镑”,进一步感受“金钱的魔力”。
(板块设计意图:本板块我旨在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重点引领学生抓住托德最传神的“笑”理解他的贪婪,初步体会作者抓住人物神态与语言刻画人物形象的表现手法。)
板块二:入情朗读,揣摩“老板的话”
1、尽情读老板的语言,揣摩老板的个性。
2、入情朗读,展现老板讨好、奉承的个性。
3、 小结:再一次体会“金钱的魔力”。
(板块设计意图:有了“板块一”的引领指导,本板块我将扶放结合,在教师预设的引导下,学生重点自主解读老板的语言描写,读中感悟老板的阿谀奉承。)
板块三:自主探究,感悟“我”之变
1、回文体会金钱的魔力在“我”的身上发生了什么改变?引导学生借助资料,自主读文,圈圈划划描写“我”的语句。
2、交流:
(1)引导学生抓住“颇为胆怯”体会之前的“我”是一个一无所有的流浪汉。
(2)引导学生想象“我”说话的语气,理解之后的“我”的高傲与神气十足。
3、学法迁移,随堂练笔
(1)体会作者刻画“托德”和“老板”这两个人物时的表现手法的不同。
(2)对于“我”,作者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的想象空间,让学生展开想象,学着作者的写法,写上几句:
“我”站在穿衣镜前,得意地欣赏着自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法提示:请你试着选用神态、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等手法来刻画“我”的形象。
(3)交流学生的写话。
4、小结:这张百万英镑让一个胆怯的穷光蛋俨然成了一个高傲的阔佬!更深层次地体会“金钱的魔力”。
(板块设计意图:在前两个板块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初步学会了抓人物的语言、动作体会人物性格特点的方法,因此本板块,教师将放手让学生在读读划划、静思默想中自读自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感悟作者独特的写作手法。)
四、点击名著,延伸课外
介绍马克吐温以及他的语言风格,推荐学生课外阅读《百万英镑》、《汤姆索亚历险记》等作品。
板书设计:
金钱的魔力
托德老板“我”
笑说
《金钱的魔力》教学设计15【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了解故事发生的情境,能从内心批评和唾弃托德和老板在金钱面前的丑恶嘴脸。
2、通过对描写人物的语言的揣摩,把握托德和老板的特点,解作者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前后对比,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3、认识课文中的4个生字,积累有关语言。
4、是激发学生阅读外国名著的兴趣。
其中,第1、2方面是本文教学的重难点。
【教学过程】
根据课文内容,我将教学过程分为三个部分:一、揭示金钱的魔力;二、感受金钱的魔力;三、打破金钱的魔力。
一、揭示金钱的魔力
1、谈话导入:
师:有一种东西是谁也离不了的,尤其是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们,衣食住行,离开它寸步难行,这种东西就是……”
2、了解故事梗概:
一个富豪之家的两兄弟,从银行中取出面额为一百万英镑的钞票,借此验证这一百万的价值。他们选择了身无分文的年轻人作为实验品。于是一个流落伦敦街头的穷光蛋忽然之间得到了一张一百万英镑的钞票,他的生活由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引起了他生活方式的突变……
3、揭题:金钱的魔力
设计意图
这篇课文是一篇小说的节选,文章的开头缺乏必要的背景性叙述,显得唐突。因此,教师的“简介背景”对于学生的自主阅读至关重要:一方面让学生“瞻前”,了解百万英镑大钞的由来;另一方面吸引学生“顾后”,发现金钱的“魔力”还不仅于此,从关注课文转向关注小说。
二、感受金钱的魔力
1.根据自己的理解,完成小练习
师出示:因为没有钱,我——,托德——,老板——。
因为有了钱,托德——,老板——,我——。
2.抓住“魔力”,从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来感受人物的性格特点。
问:这篇课文中,哪个场景,或者说是哪个表情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为什么会描写得这么传神?
学生会说出自己不同的看法,我觉得应引导学生着重从下面几句来谈:
(1)那个家伙摆出一副非常刻薄的嘴脸,说道:“啊,是吗?哼,当然我也料到了你没有带零钱。我看像你这样的阔人是只会带大票子的。”──(抓住:“刻薄的嘴脸”读出“刻薄的语气”。)
(2)他一听这些话,态度稍微改了一点儿,但是他仍旧有点儿摆着架子回答我:“我并没有恶意……恰恰相反,我们换得开!”──(抓住“仍旧”“摆着架子”读出“善变”。)
(3)细致入微的神情刻画:
他微笑着接了过去,那种笑容是遍布满脸的,……恰像你所看到的维苏威火山边上那些小块平地上凝固起来的波状的、満是蛆虫似的一片一片的熔岩一般。
你体会到什么?是怎么读懂的?
(引导:托德神情的变化:“笑容是遍布满脸的”──“凝结”、“毫无光彩”;通过表情朗读体会比喻的妙用。)
(4)老板望了一眼,吹了一声轻快的口哨,一下子钻进那一堆顾客拒绝接受的衣服里,把它来回翻动,同时一直很地说着话,好像在自言自语似的:
(引导抓住:“钻进”“来回翻动”“兴奋地说着话”,想象人物的连续动作,体会人物的心情。)
总结:马克吐温先生不愧为语言的大师,读了文章,学生们就会感受到,简单的几笔,托德与老板的可耻嘴脸及性格跃然纸上,呼之欲出,这都缘于作者对人物的生动传神的动作描写,细致入微的神情刻画,入木三分的语言描写。
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前后对比,来刻画出人物的性格特点,这就是这篇文章的写作特色。
设计意图
语文课堂要重视学生的“写”,因此安排这个写的练习,另一方面还有助于学生对整个课文的理解,把握课文脉络。由学生的自读自悟,结合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引导学生借助丰富合理的想象,进入他们“认钱不任人”的内心世界,突出托德、老板在金钱面前的贪婪姿态,进一步强化了金钱的巨大的“魔力”。
同时,感受作家笔下鲜活的人物形象,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在习作中学习应用。
三、超越金钱的魔力
为什么老板和托德的态度会有这么大的转变?那么钱是万能的吗?有什么是金钱买不到的?
设计意图
有课本引到课外,让学生对金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四、作业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