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儿园教学设计通用15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幼儿园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儿园教学设计1活动目标
1.了解头发的基本特性,知道头发的作用和种类。
2.初步知道一些爱护头发的方法。
3.通过设计发型,进展动手力量及想象力。
活动预备
1.练习卡:贴头发
2.ppt课件:妈妈的照片
3.幼儿操作用剪刀、辫线、可乐瓶娃娃、橡皮泥、乒乓球、笔。
活动过程
一、练习卡图片导入课题
老师:小伴侣,你们看这个宝宝甜甜的笑脸多可爱呀。
咦!宝宝是头上少了什么?
引导幼儿发觉:宝宝的头上没有头发。
二、头发有什么作用
1.你们知道头发有什么用呢?
(鼓舞幼儿发散想象)
(1)美容作用
爱护作用:成千上万根头发包裹着头颅,能使头部免受外界机械性和细菌的损害,
对健身起着重要作用。
(3)感觉作用:头发的感觉比较灵敏,由它发出的信息传送到大脑,实行多种防护措施。
(4)调整作用:头发能发挥调整体温的作用。
2.头发在我们人身体上有很重要的作用,那我们应当如何爱护好它呢?
(梳头、剪发、洗发、戴帽子、抹头油等)
三、头发的颜色
1.出示图片:男孩,女孩
提问:他们是谁?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2.出示图片:白发老人
提问:他们是谁?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小结:人老了,头发会渐渐变白的。
3.我们的头发是什么颜色?还有其他颜色的头发吗?
小结:中国人的头发是黑色的,但许多人喜爱染发,让头发变得五彩缤纷。
外国人的头发有黄色、咖啡色、红色、金色等。
四、设计发型
1.ppt课件:妈妈的照片
(1)图片上有些什么发型?
(2)你喜爱自己的发型吗?为什么?
(3)头发还可梳成什么样子?
2.发型设计师
你想设计一款什么样的发型?给谁设计的?
3.介绍活动材料。
(1)用剪刀为魔发娃娃剪动身型。
(2)用辫线为可乐瓶娃娃设计不同的发型。
(3)以乒乓球代表头部,用橡皮泥在球上捏动身型。
(4)在纸上画动身型。
五、评比优秀发型师
请个别幼儿上来讲讲自己的创意设计?
为谁设计?为什么这样设计?
幼儿园教学设计2【设计理念】
本次体育活动,将运动与时下热门的垃圾分类相结合,比较巧妙且具有现实意义。在游戏情境中,结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以跳为基本动作,分别从跳的距离、高度和平稳性三个维度递进,并且教具的难度不同,可以满足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体验成功,萌发环保意识。
更多幼儿园幼师上课视频,名师课程,PPT课件,教案等资源等关注金牌幼教网
【设计思路】
为了避免枯燥的动作训练,结合小班幼儿的特点,创设了较为趣味真实的情境,“捣蛋鬼狐狸”的出现,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营造了沉浸式的体验。在层层递进,难度逐渐加强的跳跃过程中,孩子们始终是活动的主人,直至最后,他们还劝告“捣蛋鬼狐狸”不乱扔垃圾,学会分类投放。在发展基本动作的同时,他们也从环保的参与者,变成了小小的宣传者。
【目标预设】
1.在游戏情境中练习双脚并拢跳过障碍物,并能保持身体平稳。
2.喜欢参与体育游戏,并初步萌发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准备】
1.草丛布景、各种垃圾、垃圾桶、道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热身活动
师:兔宝宝们,天气真好,我们一起来做运动吧!
小结:并拢小脚往前跳
弯弯膝盖往上跳
在热身音乐中幼儿与老师一起热身,并重点练习往前、往上跳。
二、基本动作
1.第一次游戏(跳远-跳过小河)
师:前面有一片草地,想不想去拔萝卜?
想过草地需要过两条小河,该怎么过河呢?那兔妈妈先来试一试。(教师示范)
小结:小兔子跳跳跳,并拢小脚跳跳,看见小河停一停,用力往前跳。
师:你们可以选一选,跳的近的小兔子可以从窄的过河,跳的远的就可以从宽的过河。我先去拔一个萝卜。咦,萝卜没拔到,拔出一个塑料瓶,怎么回事呀?
(狐狸出场)原来是小狐狸捣的鬼,把草地弄得到处都是垃圾,那该怎么办?
师:好,那就请小兔子们一起来捡垃圾,我们先从粉线出发哦,跳到绿线,每只小兔就去捡一个垃圾,那小粉兔先出发好吗?
2.第二次游戏(跳高-跳过土坡)
师:有的小兔捡到了报纸、纸盒、瓶子,这些是--可回收垃圾;有的小兔捡到了塑料袋、纸团这些是--其他垃圾,还有的捡到了电池,这是--有害垃圾,还有的捡到了橘子皮,这些是--易腐垃圾。那垃圾该扔到哪里去?
师:看,垃圾桶在对面呢。我们要跳过小土坡,该怎么过?谁想来试试?
小结:小兔子跳跳跳,并拢小脚跳跳跳,看见土坡停一停,用力往上跳。
对面有四个垃圾桶哦,看清楚你的垃圾应该扔在哪个垃圾桶哦。
3.第三次游戏(组合跳)
师:哇,你们真棒呀,还会分类扔垃圾呢!
狐狸又来捣乱了,再来帮帮忙好吗。
不过这次我们不仅要跳过小河和土坡,还有前面还有高高的小山。哪只勇敢的小兔来试试?
小结:小兔子跳跳跳,并拢小脚跳跳跳,爬上山不害怕,稳稳跳下来。
4.第四次游戏(组合跳+游戏)
师:咦,狐狸又来了,我们该跟它说什么?(劝阻狐狸)
师:那请你们带着狐狸一起去扔垃圾吧!小白兔们先出发吧!
三、放松活动
师:垃圾分一分,环境美十分,谢谢你们的帮助!让我们一起来休息休息吧。
跟随音乐,做放松运动。
【教学反思】
在教具的准备过程中,为了增添孩子们的代入感,制作了可爱的小兔头饰和有趣音效。并且不同的兔子耳朵,自然地给孩子们分了组,可以避免冲撞。考虑到孩子的个体差异,制作障碍物时,也设计了宽度、高度、难度不同的障碍物。活动现场,孩子们的兴趣是浓厚的。他们完全带入了小兔的角色,在一次次跳跃的过程中,能够较好地遵守规 ……此处隐藏9816个字……为引导到正确的轨道。当幼儿争着要被球碰到时,游戏偏离了原来的轨道,背离了原有的价值。等到幼儿自己也意识到这一问题时,我通过“怎样才算玩得好”等问题引发了幼儿的思考与争议,促使幼儿重新讨论寻找更适宜的规则,解决了问题,有效地把游戏导回了有意义的轨道上。
4.当幼儿有新异行为时,教师要“推”
推,即发现幼儿新异行为中的价值,推动游戏发展。游戏中幼儿突然出现的新异行为,往往是符合他们发展水平的新需要,是新的兴趣倾向。游戏活动中,我接纳了林杰“空中飞球”的无意识举动,并敏锐地捕捉到这一无意行为中的意义,及时提供支持,激发了其他幼儿有意识的创造行为,成功地推进了游戏的新发展,最终把游戏推到了理想的境界。
游戏是幼儿最好的学习,我庆幸,在快乐的“丢沙包”游戏中,幼儿和游戏得到了共同发展。随着幼儿对游戏的熟悉,最初的新奇感就会消失,他们会转入多样性的探索阶段,这时幼儿很可能表现出一些看起来违反规则的做法,但其中往往蕴涵着复杂游戏行为的萌芽,是教师推进游戏的最好时机。我没有贸然反对林杰,用一分钟的观察与等待换未了推动游戏进入新高潮的契机。
作为教育工作者不去教孩子这些为人处世的道理,则是失职。如果在一个集体教学活动结束后,教师因为口渴,叫一个孩子帮忙把桌子上的茶杯拿过来,喝完后又叫他放回去,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没必要向孩子说声“谢谢”;如果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因为不小心碰掉了桌子上的一盒跳棋,玻璃弹珠蹦了一地,孩子自发地停下手中的“工作”,争先恐后地去捡拾弹珠,而教师却木然地站在一边或忙着张罗其他的事情??那么,我们的教育无疑是失败的。所谓“言传身教”,既然要求孩子的付出,自然成人也应该有同等的付出。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播种思想,收获行动;播种行动,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这不正指向教师肩负的责任吗?感恩之心是沉睡在孩子心灵深处最美的天使,愿天下所有教师能用一颗感恩的心去叩开孩子的心扉,去唤醒这个“天使”,让感谢成为习惯。到那时,我们的世界就会弥漫着爱的芳香。
幼儿园教学设计14目标:
1.尝试选择合适的工具分离花生和绿豆并积极探索。
2.大胆表达自己的发现,体验使用工具的便利。
准备:
1.混在一起的花生和绿豆每桌一盘;两只一次性碗。
2.勺子、筷子、漏勺,每桌上若干。
过程:
1.出示一盘花生、绿豆,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
今天食堂的叔叔一不小心把花生、绿豆混在了一起,现在怎么办呢?你有什么办法把它们分开吗?
2.幼儿尝试用手分豆豆。
(1)请你用手去试一试、分一分吧!
(2)幼儿自由探索,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3)集中交流:你是怎么分的?你感觉怎么样?
(4)小结:花生、绿豆太多用手分太慢了。
3.幼儿尝试用工具
(1)出示工具:这些是什么?老师就请你选择一种工具去试试,看这次有没有更快一点。
(2)幼儿操作探索,教师巡回指导。
(3)集中:你用的是什么工具?你是怎么分的?
(4)小结:用筷子夹、勺子舀、漏勺漏都能帮我们分开花生和绿豆。
4.幼儿尝试探索能快速分离花生、绿豆的工具。
(1)这些工具中那种分花生、绿豆最快呢,请你每一种都去试一试,比比那种工具分得更快。
(2)幼儿自由探索,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3)集中:你认为哪种工具分的最快,怎么分?
(4)小结:经过大家的探索,我们发现这些工具中漏勺分豆豆最快,只要用漏勺舀上一勺,然后轻轻的晃动绿豆就从洞里漏出来,花生和绿豆就分开了。
5.竞赛游戏:看谁分得快
幼儿分成四组,比赛哪组最先将豆豆分完。最先分完的获得送豆豆去厨房的机会。
延伸:
有了工具,使我们生活方便了许多,在生活中还有许多其他的工具也会帮助我们。请你回家去找一找,我们生活中还会用到什么工具,怎么用的,可以把它记下来告诉大家。
幼儿园教学设计15课程分析
3—4岁的孩子喜爱图画书,爱想象,他们的想象是一个美好而又不可及的地方,那里充满了新奇与幻想,有时也有担心与恐惧——害怕一个人在家里,不敢独自入睡。在他们的童年生活中想象占有很大的空间。《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语言领域中提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以及要”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为了有效地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同时帮助孩子克服恐惧的心理,我选择了此次教学活动小班绘本阅读《啊呜》。
课程目标
1.观察图片中发生的事件,能大胆想象和表述。
2.想象生活中圆圆的、白白的、红红的物品,并大胆讲述。
3.喜欢听故事,能安静听同伴讲述。
课程准备
制作了精美的课件,结合恰当的声音效果,帮助幼儿进一步了解了故事的内容,充分感受到小动物的心理变化。
课程过程
一 导入故事,引起兴趣:
今天我们一起来听一个有趣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啊呜”。“啊呜”会是什么呢?听完故事你就知道了。
在森林里生活着四个好朋友,他们是谁?(小兔、小猴、小猫和小熊)
它们一起来到森林里,看见了一幢房子。
二 理解故事,大胆联想:
1.讲述故事开始:播放“啊呜”,这是什么声音?屋子里会有什么呢?
2.大胆联想猜测:
小兔跑去看了看,害怕地逃回来说:“啊呜是圆圆的”,圆圆的会是什么东西呢?
小猴跑去看了看,害怕地逃回来说:“啊呜是白白的”,白白的会是什么呢?
小猫跑去看了看,害怕地逃回来说:“啊呜上面还有红色一点一点的”,红红的又会是什么呢?
3.欣赏故事结尾:
勇敢的小熊决定到屋子里去看看。圆圆的、白白的、红红的,原来是一只蛋糕呀!
三 根据提示,操作体验:
1.播放“啊呜”声,听听、数数吃了几口蛋糕,播放课件验证。
2.幼儿人手1份“蛋糕”,根据声音提示,“吃”相应次数蛋糕。
集中操作:吃蛋糕
鼓励幼儿将听到的声音次数,用自己的小手在蛋糕上用力戳出洞洞来。
小结:听到几次声音,就“吃”几口,要不多也不少哦!
课程反思
在活动过程中,能够尊重幼儿的活动兴趣,巧妙地运用绘本故事让幼儿在积极互动的活动氛围中进行活动,并尝试打破以往仅用图片进行绘本故事教学的传统模式,而是根据故事人物心理配合相应的音效,根据绘本的主题构建带有情节色彩的阅读空间,从视觉和听觉上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和挖掘孩子的丰富想象。以故事情节为活动情节,幼儿就仿佛置身于真实的情景中,加深幼儿对故事的理解。幼儿有了情感的体验,联想也就丰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