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年级《比应用》教学设计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六年级《比应用》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六年级《比应用》教学设计1一、教材分析、学情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百分数的一般应用题》是在学生学过用分数解决问题和百分数的意义、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内容是求常见的百分率,也就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这种问题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问题相同。所以求常见的百分率的思路和方法与分数解决问题大致相同。通过这部分教学,既加深了学生对百分数的认识,又加强了知识间的联系。
这部分教材在安排上有以下一些特点:
1、 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帮助学生理解数学。
2、 设置数学活动生活情境,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意识和探究精神。
(二)学情分析
对学生来说,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依据数量关系列式解答并不困难,但要求学生找准谁和谁比,很重要。
二、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根据以上分析,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使学生加深对百分数的认识,理解生活中的百分率的含义,掌握求百分率的方法。
2、依据分数与百分数应用题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和数学的应用意识
3、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况中感受百分数来源于生活实际,在应用中体验数学的价值。
重点: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
难点: 正确理解达标率、发芽率等这些百分率的意义
三、教学学法、教学设计
(一)学生学法
在本节课中,我着重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学会小组合作交流。具体表现在,教师要指导学生观察计算方法,发现共同点,通过思考,提出问题,通过探究,解决问题。
(二)教学设计理念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依据知识的迁移规律,进行了必要的铺垫。根据新课“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需要,复习了百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小数化成百分数的方法,重点突出了准备题,为讲授新课做了铺垫。
2、引导学生找出新旧知识的异同点,进一步强化了教学的重点。
3、精心设计习题,使知识引向深入
四: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爱迪生的名言:“我成功的秘诀就是:一份的灵感加上九十九份汗水”
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成功来自不易等等)
从这句名言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例如:把“成功”看着100份,那么“灵感”就占了它的1份,“汗水”就占它的99份。
(1)“灵感”占“成功”的几分之几?
(2)“汗水”占“成功”的几分之几?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百分率的求法。
(二) 范例讲析。
例1.六年级有学生160人,已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儿童组)的有120人,占六年级学生人数的几分之几?
问题1是那两个量相比?
问题2哪个量是单位“1’?怎样计算?
120÷160=3/4
例2.六年级有学生160人,已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儿童组)的有120人,占六年级学生人数的百分之几?
问题1对比两题,什么没有变?问题有何变化?
2,达标率:达标人数占学生总人数的百分之几。
问题3如何求达标率?
达标率=达标人数÷总人数×100%
注意:1求百分率必须乘100%。
2.结果写成百分数的形式。
3.便于比较,计算。
120÷160×100%=0.75×100%=75%
答:六年级的达标率是75%。
六年级《比应用》教学设计2教材分析
比的基本性质是在学生学习比的意义,比与分数、除法之间关系,除法的意义和商不变的性质,分数的意义和分数基本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
教材联系学生已有的商不变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通过对板书的“变式”,启发学生找发现比中存在的数学规律,然后概括出比的基本性质,并应用这一性质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认识比的意义,比、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并结合已经掌握的商不变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进行学习。而比的基本性质和商不变性质及分数的基本性质是相通的。学生在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时,已经掌握了其形成的推理过程,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类比学习技能。他们完全可以根据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推导出比的基本性质。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类比,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比的基本性质,并会运用这个性质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主要以商不变性质为主要切入口)
2、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观察、类比的能力,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3、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与人合作的意识,并能与他人互相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掌握化简比的方法。找准整数比前后项的最大公约数、分数比转化成整数比。
六年级《比应用》教学设计3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比的应用”的练习课,是学生在基本掌握了按比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后而进行的综合练习,它是新授课的补充和延续。按比例分配就是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它是“平均分”问题的发展,平均分是按比分配的特例。按比分配问题有不同解法:一是把比看作分得的份数,用份数求出每一份的方法来解答;二是把比化为分数,用分数乘法来解答;三是用比例知识来解答。现在教材一般用第二种方法为主,因为学生在理解了比和分数的关系,并掌握分数乘法实际应用的基础上,比较容易接受这种方法,而且也有利于加强知识间的联系。
练习课是以学生独立练习为主的课型,是新授课的补充和延伸。在教学中,一是要注意发挥练习课的检测评价功能,主要检测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和思维发展的水平;二是要注意发挥练习课激励功能,因为练习过程是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应使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感受到问题解决后所带来的成功体验,逐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三是要注意发挥练习的思维训练功能。思维训练离不开数学的学习,而数学的学习主要是引导学生经历数学的训练,在训练中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 ……此处隐藏11963个字……一个同学上黑板改)
③这道题老师不讲你会做吗?(请两个同学上黑板做,其余学生在下面做,不会的可以看书。)
④作好的同学可以考虑有没有不同的方法,试试看。
⑤作好后准备回答下列问题:把什么看作单位“1”,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⑥讨论、讲评试做情况,对两种方法全对的同学进行表扬,最后看书并填写书中空白部分。
例5:人的心脏跳动的次数随年龄而变化。青少年每分钟约跳75次,婴儿每分钟心跳的次数比青少年多4/5。婴儿每分钟心跳多少次数?
教学过程:
①例5和准备题(2)相比有何变化?
②线段图应该怎么改?谁会改请你上来指导老师改?
③全班学生四人一组讨论以下问题:
a、把谁看作单位“1”?
b、怎样求婴儿每分钟心跳的次数比青少年多的?
c、婴儿每分钟心跳的次数是青少年的几分之几?
d、你能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求婴儿每分钟心跳的次数吗?
④选两个讨论小组,每组各推选两人,每人各用一种方法上黑板板演,其余学生在下面做。讨论、讲评试做情况,对讨论得好的小组进行表扬,对讨论中的不足之处提出希望。
3、深化:在新旧知识的对比中,使新知纳入到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中。
教学过程:
①引导学生对比每个例题的两种解法,发现在解题思路上不同的是:一种是先求分率,用乘法分配率可以看出两种解法的联系。指出今后两种解法中你认为那一种方便你就用你一种。
②引导学生对比例题和准备题发现今天讲的比过去讲的要复杂一些,讨论复杂在何处。
二。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第69页“做一做”的题目。
三。课堂总结:
1、这节课学习的应用题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与准备题比较,找出应用题的结构特点,板书课题)
2、这样的应用题与前边学习的分数乘法应用题之间是什么关系?怎样区别?解答这类应用题的思路是什么?
四。课后作业:
练习十七第1———4题。
六年级《比应用》教学设计14设计说明
本节课的内容属于百分数的具体应用,是实际生活中人们经常接触到的事例。学习本节课的目的是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百分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采用课内外学习相结合的形式,先让学生自己去银行进行调查,了解有关储蓄方面的知识,并结合实例让学生理解本金、利率、利息等概念,掌握利息的计算方法,然后运用公式计算利息,通过分析、比较、讨论、归纳等活动,进一步巩固利息的计算方法,最后通过质疑和总结,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教育学生学会合理理财,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课堂活动卡
学生准备:学情检测卡、学生到银行调查年利率并制成利率表及了解有关储蓄的知识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1.谈话。
师:同学们,每年大家都会积攒不少零花钱吧。这些零花钱你们是怎么安排的?
引导学生说出将积攒的零花钱存入银行。人们将暂时不用的钱存入银行,既可以支援国家建设,又对个人有好处。
2.汇报课前调查的内容。
师:同学们在课前进行了调查,谁能说一说你了解到了哪些有关储蓄的知识?
学生自由发言,可能汇报的内容有很多,如储蓄的种类,储蓄的意义,储蓄卡、国债和教育储蓄不收利息税等。
3.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学习有关储蓄的知识。(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从学生熟悉的现实情境中寻找数学题材导入新课,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使所要学习的数学问题具体化、形象化,使学生觉得数学问题是那么的鲜活,从而形成问题意识。
⊙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引出例题。
(课件出示教材96页例题)
(1)300元存一年,到期时有多少利息?
(2)如果淘气把300元存为三年期的,到期时有多少利息?
引导学生认识本金、年利率、利息。
2.教师明确。
年利率是一年利息占本金的百分之几。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六年级《比应用》教学设计15一、教学内容:
比的应用,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54页内容及相应练习。
二、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按比分配的意义和这一类应用题的特点。
2、掌握按比分配问题的不同解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收集信息 、处理信息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明白选择解决问题策略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点:
学生能正确分析和解决“按比分配”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难点:
“按比分配”中比所对应的数量与总数之间的关系。
五、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出示:一杯果汁是按果汁与水的体积比1:1冲调,另一杯果汁是按果汁与水的体积比1:2冲调,从上面的信息中你能读出什么?
生谈想法
师:其实不平均的比在生活中随处可以,并广泛应用着,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如何按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板书课题:比的应用)
二、探索新知
(一)出示例题
我们清洁要用到一种清洁剂浓缩液,瓶子上标明了浓缩液与水的体积之比。现在我们需要按1:4的比例制一瓶500ml的稀释液,其中浓缩液和水的体积分别是多少呢?
(二)探讨方法
1、分析题目
师:现在我们能不能从题目中获取一些有用的信息呢?
师:谁能解释一下5是怎么得来的?4/5和1/5又是什么意思?
2、独立尝试
师:现在请同学们自己想一想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可以试一试。
师:谁来说一说你的想法。
师:现在你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解答一下。
方法一:总份数:1+4=5(份)
每份是:500÷5=100(mL)
浓缩液:100×1=100(mL)
水:100×4=400(mL)
方法二:浓缩液:500×1/1+4=100(mL)
水:500×4/1+4=400(mL)
3、分析两种解法
方法一:用整数除法、乘法来解决问题;方法二:用分数乘法解决问题,就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4、检验
让学生交流检验的方法,合理正确。
三、巩固练习
独立完成试一试。
四、课堂总结
师:本节课你对哪个知识点印象深刻?
师:比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广泛的应用,下课后大家可以去生活中收集一些素材并试着解决一下问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