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狮子和兔子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狮子和兔子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狮子和兔子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
1、 朗读课文,理解狮子、兔子对话的意思,认识解决问题要动脑筋,不能光凭力气和发脾气的道理。
2、 想象人物对话式的心理活动。
3、 认字13个,写字9个。
4、 练习用“认---想----写-----用”的步骤和方法独立识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两个新朋友,你们看,他们是谁?(出示图片:狮子和兔子)大家想和他们交朋友吗?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有趣的故事呢?让我们大家一起走进课文,读一读这个有趣的故事吧!(师板书:狮子和兔子)
二、初读课文,读中识字。
1、阅读要求。
(1)选择轻声读或者默读的方式,自由读课文。遇到生字词、长句子和自己感兴趣的词句多读几遍。
(2)标记出自己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借助拼音、听记识字、问同学问老师、查字典、猜一猜……
(3)小组内分段轮流读课文,做到读准确、读通顺,小组内互相正音。
2、检查识字情况。
三、品读课文,交流感悟。
(一)朗读课文 ,整体感知(朗读课文,先小声读,再大声读,分角色读。插入师生对话,用问题提示学生把握课文的大致内容)
1、狮子遇到了什么困难?他是怎么对付这个困难的?
2、兔子为他出了什么主意?
3、兔子想让狮子明白什么?(他为什么不直接说?)
(二)想象
(1)“兔子蹲在一边‘哧哧’地笑。”兔子笑什么?
(2)“一句话提醒了狮子”狮子这时想什么?
(3)“河水立即把红蚂蚁冲走了”,狮子又怎么想?他是怎样的神情?
(4)兔子说:“光凭力气和发脾气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兔子的意思是:怎样想才能解决问题?
四、拓展活动。
1、鼓励学生把想象的内容反复说一说,说成完整的句子,再写下来。
2、好词积累:把课文中你喜欢的词语、句子或者你在课上造得好词好句写到你的好词好句记录本上。
五、谈话总结全文。
学了这篇童话故事,你明白了什么?你向兔子学些什么?(这篇课文说明了做事、解决问题不能光凭力气和发脾气,而应动脑筋想办法。)(兔子很聪明,能帮朋友解决问题。)
狮子和兔子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想象人物对话时的心理活动。认识解决问题要动脑筋,不能光凭力气和发脾气的道理。
2、读懂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筋疲力尽,恼羞成怒”。
3、练习用“认——想——写——用”的步骤方法独立识字。
教学重难点:
理解兔子的“笑”是什么意思。想象人物对话时的心理活动。
教学过程:
一、动画激趣,引入新课
1、师:同学们好!今天,森林王国中的动物来到了我们的课堂,大家高兴吗?瞧,谁来了?(播放课件)。
2、看完课件,师:问:谁来了?板书(狮子)贴狮子图。
师:这是一只怎样的狮子?
生:狮子是林中,
生:它很凶猛。
生:大狮子很威武,
生:……
3、师:这只狮子和聪明可爱的兔子发生了非常有趣的故事。
板书好课题(和兔子)齐读课题,两遍。
二、初读课文,解决生字。
1、师: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感受这个有趣的故事吧!请轻轻翻开书68页,自由小声地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想办法解决。(课件)
2、师检测字词:
(1)师:刚才老师在听同学们读的时候,发现这几个词语同学读着还有困难。现在,我们共同来认识吧!(板书“认”);
①蹲在:师指名认,板书音节;
②纵身:请生读,并标调。
③筋疲力尽:请生读
④提醒:请看着这个字,在醒的下面加点。(想一想,(板书“想”)该怎样记住它吗?说的忘得快,写的记得牢。写的时候,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师教学生书空,在本上写。你会用这个词说一句话吗?(板书用)
今天,我们学的(认——想——写——用)是指导我们独立识字的方法,以后可要经常用呀!
课文中还有一些词语宝宝也想考考大家。抽读,跟着读。(课件出示)
讨厌 咬它 凭着 脾气 笑嘻嘻 又疼又痒
三、再读课文,了解内容。
师:词语回到家了,你有信心把课文读得正确、通顺?(课件)(生举手)
师: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分别请8位同学轮读课文。读的同学注意把课文读正确、
通顺。其余小朋友边听边想狮子和兔子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读的过程出现了问题及时纠正。师:对不起,打断以下——
学生读。
师:狮子和兔子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生————
四、精读课文,理解感悟
1、刚才,我们看到这只狮子(请看书第一段)叙述的语气:力气很大,脾气也很大,他自认为是百兽,根本不把别的动物放在眼里。可是,有一天,它躺在草丛中晒太阳,却遇到了大麻烦。请看书第2自然段(引读第二自然段。)
2、师小结:一群小红蚂蚁,让它又疼又痒,难受极了,它是怎么对付的?请同学们默读第3自然段,用△标出狮子动作的词语。学生汇报找了哪些词语。
跳起来,吼着,蹦着、翻滚着
咱们一起来扮演狮子,感受它的办法灵不灵。
老师读:狮子跳起来,吼着、蹦着、翻滚着,
师:蚂蚁现在是又疼又痒,怎么还笑嘻嘻的,不够难受呀!
再来,老师读:狮子跳起来,吼着、蹦着、翻滚着,
表演完后,老师采访表演得较好的同学。
师:你这样吼着,(老师作夸张的动作)想干什么?你使劲地跳起来,吼着、蹦着、翻滚着想干什么?
学生——————翻滚着他想可以把蚂蚁压死。
师:如果继续让你做这样的动作,会有什么样的感觉?
生:使用了全身的力气后,一点力气也没有了。
师:这就是“筋疲力尽”(语速慢)。
可是结果却————
谁可以把第3自然段读给大家感受一下?
生读————————
师:你的力气还很大嘛,再折腾半天也没问题。
生读————
好!老师竖大拇指。这就是“筋疲力尽”。< ……此处隐藏12407个字……生的注意力从课前的喧闹嬉戏中迅速转向课内,既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学习狮子第二次赶红蚂蚁时,采用同桌合作学习的策略,简洁明了地提出要求“用心读一读”、“用_______画一画”,课堂氛围因为合作小组的形成而活跃起来,又消除学生在本节课中途学习的疲倦感。生生在互动中更加深入地体会狮子的“恼羞成怒”。学生的动笔练习如:用“”标出文中的动词等也落实了在教学中对学生学法的指导。
(四)、反思教学中的不足
童话是文学作品中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它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表现事物或现象的本质;它把许多平凡的常见的人物或动物的活动,编织成绚丽多幻的图景,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幻想是童话的基本特征,也是童话反映生活的特殊艺术手段。而本文是一篇典型的拟人化的童话。而小学生最乐于想象,如果将培养想象这一策略更深入地应用于教学中,课堂变得更有生命力。可以进行如下尝试:
1、结合文字、巧妙设问,展开想象
在学习课文第二段后结合文字“躺在草丛中晒太阳”和“又疼又痒”设计提问“这时,狮子会想什么呢?”;学习课文第三段后结合“跳起来,吼着、蹦着、翻滚着”、“筋疲力尽”和“赶不走”设计提问“狮子又会想什么呢?”;在指导3、4大组朗读完第七段结合“立即”和“冲走”设计提问“狮子下水后会想什么呢?”,把看似三个同样的问题抛入学生的脑中,唤起学生对感知体验的回忆,步步走进狮子的内心,展开想象的翅膀,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加速他们由再造想象向创造想象的转化。
2、利用画面,启发创造性想象
叶圣陶先生说过:“图画不是文字的说明,且可拓展儿童的想象。”教材中配有一幅形象的插图,再现了狮子纵身跳入河中的,几只惊慌失措的小鸟在狮子的头顶拍打着翅膀。狮子当时“恼羞成怒”的样子淋漓尽致地刻画出来。因此,在教学中如果可以巧妙利用这副插图让学生观察河中水花的样子,小鸟们的动作等让孩子随童话中的角色纵情奔放让、让他们在辽阔的神奇世界里受到思维的训练。
3、利用预习、丰富表象,促进想象力的发展
想象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表象是想象的重要依据。想象离不开表象,表象越多越有利于想象力的发展。如果学生头脑空空是无法进行丰富的想象的。因此在课前,可以布置作业收看影片《狮子王》、阅读有关狮子的书籍,让孩子在观察和阅读中,扩大视野,丰富表象,促进想象力的发展。
如果有效地运用好“想象”这一教学法宝,学生的思维能真正地在童话中跳跃,必定会让学生收获得更多更多。
狮子和兔子教学设计10教材分析:
《狮子和兔子》是北师大教材第十单元《动脑筋》中的第二篇主体课文。通过兔子提醒狮子开动脑筋摆脱蚂蚁叮咬的故事,说明做事、解决问题不能光凭力气和发脾气,而应动脑筋想办法。这个童话故事生动有趣,语言简洁、浅显,孩子们理解起来比较容易。狮子和兔子的形象刻画得非常传神,特别是二者的对话、神态、语气都非常生动,想象空间比较大。因此,这篇课文正好为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供了很好的材料。
教学目标:
1.读准本课生字、新词。随文理解重点词:恼羞成怒、筋疲力尽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重点句子。
3.读懂课文,让学生明白:光凭力气和发脾气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要想解决问题,必须动脑筋。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重点句子。
2.读懂课文,让学生明白:光凭力气和发脾气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要想解决问题,必须动脑筋。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引入新课。
上节课,老师带大家到童话王国去认识两只小动物。今天咱们继续学习两个小动物之间发生的故事。分别出示狮子、兔子图,贴上,板书题目,齐读课题。
二、复习生字,初读课文。
1、首先咱们来复习下我们学过的生字,指名读认字表生字,并找学生临写写字表中的生字,同桌同学交流生字
2、出示卡片,认读词语:开火车读——齐读
讨厌 提醒 解决 一群
咬他 蹲在 凭着 脾气
笑嘻嘻 又疼又痒 筋疲力尽 恼羞成怒
3、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三、精读课文,理解感悟。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故事中的狮子是一只什么样的狮子呢?请同学们找到课文中相关的句子。指名朗读。
从前有一只狮子,他力气很大,脾气也很大。他自认为是百兽之王,根本不把别的动物放在眼里。
2、自由读,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狮子?(生谈不同感受,带着这种感受读。)指名读、齐读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默读,思考:狮子遇到了什么麻烦?他心情怎样?
过渡:面对自己遇到的麻烦,狮子是怎样对待的?
(三)学习第三----七自然段
1、出示:狮子跳起来,吼着、蹦着、翻滚着,想把红蚂蚁赶走,可是累得筋疲力尽,还是赶不走身上的蚂蚁。
自由读,找出描写狮子动作的词,用小记号标出。指名读,学生模仿狮子的动作,你从狮子的动作中体会到了什么?
吼着:狮子会吼些什么?(诅咒红蚂蚁)
蹦着:狮子蹦着为什么?(希望红蚂蚁从身上掉下来)
翻滚着:为什么不停的翻滚着?(希望压死红蚂蚁)
结果怎样?指名读。读词并理解:筋疲力尽(精神疲惫,力气用尽。形容精神和身体极度疲劳)带着体会读3段。你觉得此时的狮子的心情怎么样?
2、狮子的表现被他的伙伴小兔看见了,他蹲在一边干什么?为什么“哧哧的笑”?想象一下他笑什么?
3、狮子见小兔在笑,有什么反应?理解“恼羞成怒” (由于羞愧到了极点,下不了台而发怒)
狮子恼什么?羞什么?怎么怒的?请生读狮子的话。
4、狮子在那痛苦不堪,兔子却在那笑,兔子是嘲笑呢还是善意的笑?请学生从文中找一找答案读一读
面对恼羞成怒的狮子,兔子是怎么说的?(出示句子)
狮子是怎么做的?这个办法好吗?从哪儿看出的?(立即)狮子有没有费劲?
5、对比读,出示句子体会
狮子刚开始跳起来,吼着、蹦着、翻滚着,还是赶不走身上的蚂蚁,后来跳到河里,毫不费力就把红蚂蚁赶走了,这是为什么?
四、读中感悟,总结教育。
1、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
看看兔子想告诉狮子什么?齐读。(板书:动脑筋 )那么狮子明白了吗?他明白了什么?
2、想一想还有什么办法能把狮子身上的红蚂蚁去掉?
老师小结:就像兔子所要告诉大家的:要想解决问题,就必须要动脑筋。希望同学们积极开动脑筋,去解决身边的问题,好吗?
五、作业布置:
熟读课文,回家表演给爸爸妈妈看
板书设计:
狮子 和 兔子
赶不走 笑
冲走了 提醒
动脑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