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范文 > 教学设计

《成全一棵树》教学设计

时间:2022-06-09 01:06:23 收藏本文
《成全一棵树》教学设计

《成全一棵树》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成全一棵树》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同学们,还记得来我校演出的“心灵之声”残疾人艺术团吗?在这个艺术团中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谁呢?他们用残缺的肢体与优美的造型,深刻诠释着生命的多彩和人性的崇高,这种不畏挫折和自强不息的精神,深深感动了现场的每一位同学和老师。其实,不只是他们,在生活中有很多残疾朋友都非常坚强、乐观,他们顽强地与命运抗争。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样一个故事。

(板书课题《成全一棵树》)谁知道“成全”是什么意思?(生:帮助他人达到目的,实现心愿)

2、看到题目,你想了解哪些内容?(谁成全了一棵树?那是一棵怎么样的树?为什么要成全这棵树?成全树的人是一个怎样的人……)

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课文,来寻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44页,看看通过读课文你都知道了些什么?

2、学生自由读课文,汇报知道的内容。

3、通过读课文你都知道了什么?

4、老师从你们的回答中听的出来大家都用心的读课文了,我们再来读一下课文,一边读课文一边把你易读错的字勾画出来, ……此处隐藏235个字……心照料着它。他精心侍弄小树的同时,也是在悄悄实现着自己的一个心愿,他是通过自己的坚强乐观的生活态度成全着自己。)

文中“一拐一拐”多次出现,作者突出这一细节的用意是什么?(第一次交代残疾体征,后几次则显示他的性格特征:身残志坚,快乐阳光,乐观自信,自强不息)

(2)母亲成全了孩子

那孩子“一出生腿就残疾了。”“母亲望着孩子,犹豫了……“但看到孩子眼里那灼灼的目光,母亲点点头。”(母亲分明从孩子身上看到了坚强不屈、看到了坚韧。)

“那棵树能长大吗?母亲的目光是复杂的”(她为孩子的前途担忧。)

(3)“这年冬天,母亲做出了一项重大决定,送她这个残疾的孩子去读书。”究竟是什么促使母亲做出这项重大决定的呢?

①孩子自己为种那棵树挖了一个又大又深的坑;

②孩子每天拎着水桶认真浇树苗;

③孩子每天偷偷地给那棵树喂牛粪。

(以上几点都反映了孩子坚韧顽强的个性,隐喻着他在将来的日子里可能有的奋斗精神。孩子的坚持使快要枯萎的小树赶上了原先很壮实的树,身残但志坚的儿子也一定如正常人一样成功。她相信小树能长大,自己的儿子也会成长。伟大的母爱!)

你认为孩子成功的理由是什么?

(4)感受着人物的情感,带着自己的体会通读全文。

四、拓展

学了课文,你有什么启发?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学会面对困境快乐、健康地生活,要学会关爱,学会自强,相信你们肯定会克服一路的坎坷、荆棘,活出灿烂的人生。

板书设计:

9成全一棵树

孩子成全一棵树明线

母亲成全孩子暗线

坚定地信念乐观的心态

《《成全一棵树》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