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范文 > 教学设计

《忆读书》教学设计

时间:2022-04-04 00:07:56 收藏本文
《忆读书》教学设计

《忆读书》教学设计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忆读书》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忆读书》教学设计1

教材简析

《忆读书》是部编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八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是冰心在八十年代末写的一篇随笔。全文以“忆”为行文线索,记叙了自己快乐的读书生活,读书的感受和认识,抒发了自己热爱读书、以读书为快乐的情感,全文语言清新优美,生动形象,极富感染力,由于所写内容和学生实际接近,文章很容易调动起学生的思维投入和情感共鸣,进而懂得“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深刻道理。

教学理念

最新《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强调,语文教学必须“简化头绪,突出重点”,实现“课课有点、一课一得”的教学目标。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有“根据要求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文后的第一个思考题“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说说冰心回忆了自己读书的哪些经历,她认为什么样的书才是好书”可围绕它设计活动任务,作为学生练习梳理信息、整体感知文本的一个支架。

教学目标

1、自主识记生字词语,运用已掌握的方法理解词语。

2、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能梳理出作者的读书经历,说出作者对“好书”的看法。

3、能对作者的读书方法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字词正音

1、猜人物导入

2、今天这节课,我们通过著名作家冰心的回忆,来了解她读书的经历。板书课题,齐读课题——26忆读书。

二、默读课文,总结梳理信息的方法

1、课文内容大家也已经预习过,冰心通过回忆自己读书的经历,介绍了和自己读书有关的哪些内容(信息)?

学生交流:

读书的时间(什么时间看的书)

读书的书目(读了什么书)

读书的感受或评价(读书有什么收获)

读书的缘由(为什么会去读这些书)

读书的方法(怎么读书的)

读书的好处(读书有什么收获)

2、根据关键内容,老师整理了一张表格,同学们请看:

3、现在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根据表格梳理冰心读书的经历。别急,那么如何找到散落在文章中的信息呢?同学们再来看大屏幕。

4、快速浏览,谁来说说图片中是用什么方法提取信息的?(根据图示,学生总结方法)

①用相同的符号勾画同一类型的信息。(时间都用方框圈出来/不同的内容用不同的符号)

②重复的信息不再勾画。(两个三国演义只圈一个)

③用符号勾画出重点的或存疑的内容。(不确定的内容打问号)

板书:圈画法

5、现在开始,用上刚才学会的方法,对照表格梳理冰心读书的经历。

学生交流,教师完善表格:

这就是作者读书的经历。请同学们对照表格,快速校对自己的批注。今天我们对信息的提取运用了两种方法,第一种是以符号分类标记信息(板书),第二种是用表格分类整合信息(板书:列表法)。在以后的学习中,同学们要擅于运用这两种方法来读书,这样读书事半功倍。

三、总结作者读书的方法,辨析之

1、那么冰心读不同的书时,采用了哪些不同的方法?请同学们联系文章上下文的内容想一想,评一评冰心的最爱(最喜欢的打3颗星,不喜欢的打1颗星)。

出示图表,学生交流,师板书:归纳法

2、同学们读书无定法,要因书而异。看看冰心读三国演义的这段描写(课件出示段落),你觉得作者的这种读书方法好不好?谁来说说你的观点,同时说明理由。

学生交流:

赞同:读书可以分阶段,不同阶段读有不同的感受。猜读也是一种乐趣。

不赞同:读书选择适合自己年龄阶段的书,理解了才能读得更明白。

小结:每个人的读书习惯是不同的,但都是出于对知识的渴求,两方的观点都有道理,关键是要看推动你读书的动力是什么。不过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课件出示)。这也是冰心通过对自己读书经历的回忆所留给我们最好的忠告。

四、理解冰心眼中好书的标准

1、那么从冰心读书的经历看,你觉得在冰心眼里什么样的书才是好书?请同学们结合图表中冰心读书的感受或评价来判断好书的标准。

出示图表:

学生交流:(引导根据感受来表达,注意表达要通顺)

规范句式:我觉得在冰心眼中……的书才是好书。

①能引发人阅读期待,激发阅读兴趣。

②人物形象生动、栩栩如生、个性鲜明。

③耐人寻味。

④故事情节精彩,不烦琐。

⑤慢待真情实感、质朴浅显,使人心动神移,不能自已。

总而言之,能够让人有积极愉感受并且有正能量的书,就是好书。同学们,好书不厌百回读,相信你也读到过不少好书,如果让你为大家推荐一本好书,你会推荐什么书?拿起笔写一写,可以仿效作者的感受与标准写推荐语,一会交流。

五、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主要是通过圈画法、表格法、归纳法梳理了冰心读书的经历,并通过联系文章内容分析了作者读书的方法,以及在冰心眼里好书的标准。那么读书又有什么好处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六、作业布置:写一写你心中的好书

开头示例:我给大家推荐一本好书,书名叫做……(可以仿效作者的感受与标准写推荐语。)

教学评价

本节课教学思路清晰,目标精准,选点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在整堂课中李老师始终以生为本,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又适时的提出很有价值的、值得深讨的问题,引导学生字交流探讨中不断提升。

《忆读书》教学设计2

教材分析:

这是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是冰心老人的一篇关于如何读书的文章,内容简单扼要,又明白浅显。初一上学期就接触这样的文章可以说是很好的,因这可以借此来引导学生如何学习和如何阅读课外书籍。学习本文可以结合课文中所提到的各部书以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

学生分析:

学生刚上初中,一下子面对那么多的学科,对于初中的学习生活可能还不大能够适应,引导他们如何学习那是很重要的。但是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积累了一定学习和阅读的经验,可引导他们在此基础上来进行学习和阅读。此文较简单,适合学生自己阅读。引导学生联系平时读书的实际,指导学生对自己的读书情况作一次总结,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本后面推荐的名著,组织学生开展读书心得交流活动。还可引导学生进行积累有关“读书”和有关“书”的格言。

设计理念 ……此处隐藏16314个字……的清廉正直。

3、冰心是“五四”时期走上文坛的。她的小说,散文,诗歌以“满蕴着温柔”的笔墨,清新隽丽的文字,表现了“爱的哲学”。她爱母亲,爱孩子,爱光明,爱自然。爱与美,构成了冰心作品的鲜明特色和艺术魅力。

三、检查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悬念( ) 笸箩( ) 消遣( )

聊斋( ) 堆砌( ) 罡( )

2、解释下列词语

自已:控制自己的感情。

津津有味:形容非常有趣味。

若有所失:好像失去了什么。

索然无味:没有一点儿趣味。

人情世故:指为人处世的道理。

无病而呻:没有病却发出痛苦的声音。

风花雪月:原指文学作品里描写的四种自然现象。后来比喻堆砌词藻内容空泛的诗文。

四、整体感知

1、快速阅读课文,思考:作者想告诉我们什么?用原文回答。

(明确: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2、文章按什么顺序“忆读书”?请找出代表性的词语。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按时间顺序来忆读书的;表时间的词语有:“七岁时”、“同时” (幼时) 、 “到我十一岁时”、‘在我十二三岁时’、少年时。)

3、全文可以分为几部分?怎样分?

课文可分成四部分:

第一部分(1段)总说。突出作者对读书感受、体会的强烈,激起了读者往下看的兴趣。

第二部分(2—11段)以自己幼时的经历谈“读书好,多读书”,说明读书是人生最大的快乐,从读书中能得到做人处世的“独立思考”的大道理。

第三部分(12—13段)(12—13段)侧重谈“读好书”,以作者80多年的阅读经验说明如何挑选、比较、选择好书。

第四部分(14—15段)概括全文主要内容:“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五、小结:《忆读书》是初中的第一篇课文,作者冰心回忆了幼年、少年时读书的经历,总结了多年读书的经验。

六、作业:完成课后的思考与练习。

第二课时

一、品读课文

1、速读课文,文中作者有许多对于读书的感受,请圈划出描述这些感受的词句,朗读交流。

(1)《三国演义》:这是作者读的第一本书,所以印象特深刻,写得最详细。抓住“咬了牙”“居然”“哭”等词,这与后文“心动神移,不能自已!”也相照应。

(2)《聊斋志异》:这对“我”的作文很有帮助。

(3)《水浒传》:着力描写的人物,都有其自己极其生动的风格。

(4)《精忠说岳》:没什么印象。

(5)《满江红》《声声慢》:酷爱古典诗词,能背,十分动人的,写尽…情绪。

(6)林译小说:知道了许多外国的人情世故。

(7)《红楼梦》:才尝到“满……一……”,“一个……的滋味”(不同年龄读同一本书的前后感受的对比)

(8) 对 《西游记》 精彩 《水浒传》人物栩栩如生

《封神榜》 烦琐 《荡寇志》人物索然无味

现代文艺作品的比较: 从脑中抹去;

心动神移,不能自已

(9)第13自然段:物怕比,人怕比,书也怕比。

(10)文章末尾: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2、小组谈论探究:

1)读书有什么好处呢?

2)作者认为什么样的书才是好书?

二、品味语言

1、作者用“一就”这一关联词语对表达其感受起到了什么效果?

2、作者在回忆自己幼时读《三国演义》的情形时,用“咬了牙”“居然”等词语,说说这些词语好在什么地方?

3、找出你认为文中用得好的词语,并试着简单分析。

三、品味感悟

作者通过回忆自己从幼年到老年80多年的读书经历,告诉我们: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对你有什么启发呢?

四、堂上练习

1、课文第5段写作者随着书中人物的命运而悲哀,你有没有过这样的体验?请举个例子说一说。

2、作者在回忆自己读书经历中,写到了我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及对它们的看法。请写出四大名著并摘录作者对它们的看法。

五、小结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人生中从亲身经历获得的经验是有限的,这就要求我们通过其他途径,用别人的、间接的经验来弥补缺失,丰富心灵,完善自我。

读书,是人获得人生经验的不竭的源泉。所以,我们要多读书,读好书。

六、作业

你读的书中,印象最深的是哪本书?准备一段内容简介,下节课与同学交流。

《忆读书》教学设计15

一、设计说明

《忆读书》是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作者冰心回忆了幼年、少年时读书的经历,总结了多年读书的经验,旨在引导学生懂得“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道理。学习本文可以培养学生热爱读书的好习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师在教学时可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相结合的方法,帮助学生抓住文章要点,有效而透彻地理解全文,积累分析文章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

1.教师范读、领读课文,明确朗读的要领。

2.研读文本,透彻理解作者所说的“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3.结合本文内容,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并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尝试运用,学习制作读书卡片。

三、教学重点、难点

1.分析、归纳“读书好”的四个方面。

2.理解“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之间的内在联系。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收集关于冰心的资料:(1)照片,(2)生平,(3)关于读书的寄语。

2.教师范读课文,请学生注意范读的语调、语速及文章所表达的情感。(或让学生聆听录音,跟读、学读。)

3.默读课文,整体感知全文。

(1)在本文中,作者回忆了幼时、少时读书的经历,请概括出她读书的体会。

(2)作者重点叙写的是哪一方面的体会?

4.研读课文。

(1)作者是通过描写“多读书”的往事说明“读书好”的。请将作者所读的书进行归类,说说作者最喜欢读哪类书,这些书的“好”体现在哪些方面。(初步学习使用圈点法,了解什么是概括法。)

(2)结合课文内容,说说“读好书”的方法有哪些。

(3)说说对“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的理解。

(4)揣摩、品味文章的语言。以“思考与练习”第三题为例,学习鉴赏语言的表达效果。

五、拓展延伸

1.请学生根据冰心所说的“读书好”的四个方面,联系实际谈谈还有哪些其他方面。

2.阅读冰心的代表作《繁星》《春水》《寄小读者》《小橘灯》等,模仿制作读书卡片。

《《忆读书》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