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范文 > 教学设计

《散步》教学设计(集锦15篇)

时间:2022-03-03 00:05:38 收藏本文
《散步》教学设计(集锦15篇)

《散步》教学设计(集锦15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散步》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散步》教学设计1

一、整体反思

我设计的教学时间是45分钟,教学的重点是:人物语言中流露出来的爱,教学难点是:以小见大,通过生活小事反映出传统美德--尊老爱幼;教学目标分别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孝敬长辈、尊老爱幼的情感;2.体会情感,使学生的道德情操和审美趣味得到感染和熏陶;过程与方法:1.设置"悬念",让学生自由猜摩,深化课文的主题;2.查找质疑,让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理解和感悟,挖掘本文的主旨;知识与技能:1.闭上眼睛听读,感知课文部分内容,对下一部分内容进行猜想。2.快速阅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并与"猜想"内容进行比较。

优点:1、能结合学生实际及教材的内容确定教学的重难点;

2、教学时间设置合理,用45分钟的时间,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

3、教学目标的确定合理;

缺点:1、教学目标设置过多;

2、知识与技能目标设置欠合理,像过程与方法目标。

  二、教学过程设计反思

教学过程的第一步是导入语,我设计的是播放《跪羊图》这首歌,主要是营造气氛,播放结束后就以"香九龄,能温席"的故事引入课文;

教学的第二步是"猜摩"教学:听朗诵,当读到"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停止播放,让学生来讨论"我和妻子该怎么办?"有那些方案?

教学的第三步是课文研究:学生选择适合自己朗读的方式进行快速阅读并以四人一个小组进行讨论,找出不明白的词语和句子,并生生、师生解决。

教学的第四步是深挖主题:围绕"文中谁的权力大?"来展开讨论。

教学的第五步是归纳总结并展示"板书"。

以上五个步骤,我认为设计得好的有

1、第二步"猜摩"教学,学生闭上眼睛仔细听朗读,听到有"分歧"的地方,教师让学生进行猜想,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主题的理解埋下伏笔。

2、第四步深挖主题,教师只设计了一个问题"文中谁的权力大?"展开讨论。其实教师出示的是一个错误的结论,让学生进行圈套,学生通过争论才发现这样一个家庭是没有权力之分的,这时才明白教师的良苦用心,是用来挖掘主题的。

不足之处:1、导入语重复,一首歌、一个故事显得多余,二者只能取一。

2、教学的第三步,交待不清楚,教师的引导没有设置进去,随意性强,可以分段进行布置任务,有意识的安排学生对主要问题的质疑。

3、板书设计标识性不强,不美观,应改为箭头可能要直观些,更容易体现主题。

三、教学技能与教学策略反思

1、对比教学设计不错,学生"猜想"的与作者写的进行对比,加深理解,深化主题。

2、阅读指导到位,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语文教学的特点。

3、教学策略、教学组织形式恰当,能够较好的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不足之处:1、学生自主学习时没有设计教师的引导,没有对学生质疑的问题进行合理的筛选,应学会筛选有价值的问题,有意义的问题。

2、教学第三步未能充分考虑和体现学生要求,没有划定范围,使学生漫无边际,要分段布置任务,让学生有的放矢。

《散步》教学设计2

【学习目标】

1. 学习运用精巧的细节描写表现主题的方法,体会人物形象美。

2.品味揣摩语句,感悟语言对称之美。

3.把握文章主旨,体会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及对生活的高度使命感。

【学习重点、难点】

1.品味揣摩语句,把握文章主旨。

2.理解“我”对生活的使命感。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孝敬父母、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 体现着人世间美好的情感——亲情。其实,在我们成长过程中一直都沐浴着亲情。哪位同学能联系 生活实际,说说你都感受到了哪些亲情?(学生举例回答,教师予以肯定)像在日常生活中全家人一起吃饭、看电视、聊天等等,哪怕是一家人一起散步这样平常的小事,也能体现出浓浓的亲情。《散步》这篇课文就为我们讲述 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让我们一起走进《散步》,那里有南方初春的田野,有阳光下的金色菜花,有水波粼粼的鱼塘,还有相亲相爱的一家人的情感涟漪……

一、尊老爱幼形象美

1.自由朗读课文,回答以下问题。

⑴散步的地点是:田野。

⑵散步的季节是:初春。

⑶散步的人有: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⑷散步的过程发生了:分歧。(用原文的一个词来回答。)

⑸结果如何?我”背母亲,妻背儿子,一起走小路。

⑹根据以上信息,用一句话概括全文内容。

本文通过记叙祖孙三代在一起散步的平凡小事,表现了一家人之间互敬互爱的真挚感情,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2.教师配乐范读课文,学生思考下面问题:

⑴散步的过程中出现了什么样的分歧?决定权在谁?分歧是如何解决的?

明确: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况且母亲身体不好,本不愿出来。(文中第2段交代了母亲的身体情况,为下文埋下伏笔。注意“熬”字。)儿子要走小路,因为小路有意思。决定权在我。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改变了主意,她走不过去的地方,让我背着她。

3.跳读课文,说说你最喜欢文中哪个人物,为什么?用“我喜欢 ,因为他(她)是一个_____的人,如:________。”的句式说话。

总结归纳:我:孝顺、诚恳。

我的母亲:慈爱顺从,爱护小辈。

我的妻子:温柔贤惠。

我的儿子:天真活泼,聪明伶俐。

二、诗情画意情境美

1. 散步是多么平凡的生活小事,而作者却抓住了瞬间的美丽,感受到特有的温馨和 美好。你有发现美的眼睛吗?找出文中你最欣赏、感触最深、含义深刻的词语、句子、段落。用“________一句很美,美在________”说话,先小组内互相说,再全班交流。

示例:“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一句。 美在:⑴突出身体不好的母亲度过这个冬天的艰难。⑵写出了“我”为母亲安然度过这个严冬而庆幸。⑶与前文“太迟太迟”与“总算来了”相 ……此处隐藏32093个字……什么要这样选择?

⑵ 找出你认为最能够打动你的段落或最有价值的语句,然后把你的感受与同学交流一下。

2、交流:

注:

⑴ 我选择了走大路。在尊老和爱幼的天平上,作者倾向了尊老。因为母亲老了,剩下的时日已经不多了,儿子还小,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从中可以看出我是孝子。妻子善良、贤惠。母亲慈爱,儿子活泼可爱。家庭成员之间互敬互爱,温馨和睦。

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特有的文化之举──(英)培根。

⑵ 谈一谈你认为最能够打动你的段落或最有价值的语句,然后把你的感受说出来与大家分享一下。

注:

⑴ “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明确: 包含着老人对子女的依赖如同子女幼小时对父母的依赖这样的人生哲理。体会母子之间“互相尊重,相处和谐”。

⑵ “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明确:儿子发现奇趣:两对母子走在田野上,表现了儿子天真可爱、聪明活泼。

⑶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明确:母亲老了,儿子成长了,挑起了生活的担子,这样母亲自然听从于儿子;而我的儿子还年幼,现在一切也要依靠父母。我身上的责任重大。我们应该理解父母,关心父母,做我们力所能及的事情。

⑷ “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

明确:为选择行走路线形成分歧,但能相互体谅达到和谐统一,反映了家庭成员之间真挚的爱。

⑸ 文中作者简洁地描写了南方初春的美好景色,巧妙地衬托了一幅充满情趣的生活画面。请找出描写景色的语句朗读并谈谈你的感受。

提示:春的气息,充满生机,高歌生命。

金色的菜花、整齐的桑树、水波粼粼的鱼塘,看出春天是美的,有意思的。

生活幸福,其乐融融。

体会到课文的语言美、描写的景物美、体现的人情、人性美。

四、重点研读,深化主旨

如何理解“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的,稳稳的,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明确:

“世界“这是大词小用,透露出作者大有深意,他想说的意思,超出了事情本身。“我”背母亲,妻背儿子,从表面上看,“我”害怕他们摔着,其实也就是对老的尊敬,对小的爱护。

母亲给我们以生命,而儿子又是这生命的延续。这血脉相连的三代人紧紧连接在一起,构成了生命的整体。整个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组成。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乃至全世界又何尝不是这样?所以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

可见,本文写了一件“散步”的小事,却表现了“尊老爱幼”的大主题,这就是“以小见大”的写法。

五、创维空间,拓展练习

1、消息:

老师曾在看到报纸上有一则消息:“国庆节放假前,有许多人往养老院打电话,想在黄金周期间把老人送去托养。这样,他们便能安心地带着孩子出游,因为养老院有人照顾自己的老人。”请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如何看待这件事情的。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尊老是人类高尚的情感,是民族文化的精髓。我们应该大力的传承和发扬,这样让中华民族的这一夺奇琶在在世界民族之林中开得最艳、开得最美。

2、课堂调查:

⑴ 每年在你过生日的时候,只要爸爸妈妈在身边,他们是否都为你过了生日?

⑵ 你能准确地说出爸爸妈妈的生日吗?

⑶ 假如今天是爸爸或者妈妈的生日,请你编辑一条短信发送给他们,为他们献上生日的祝福!(要求写50字以内的温馨短语)

注:从刚才的调查结果看,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对父母关心太少、理解不够)

(学生交流短信)

课堂总结:其实,生活中亲情无处不在,生活的细枝末节无不体现出父母对我们的关爱,让我们用心观察生活,用心灵感受亲情、珍爱亲情。让我们一起用爱担起家庭的责任,用情担起社会的责任,为美好的明天唱出最动听、最优美的旋律吧。最后老师把这一首《让爱住我家》送给大家。希望每个人都能珍惜自己的家庭,珍惜得来不易的团圆。

六、亲情放送,课后作业

1、(多媒体播放 flash《让爱住我家》)

谨以此片献给那些热爱家庭的人们,希望每个人都能珍惜自己的家庭,珍惜得来不易的团圆。

2、课后作业:

学习了本文,你一定有万千感慨吧,请掬捧起你脑海那思维的浪花,拿起你手中的笔,以“爸爸、妈妈我想对您说”为题,写下你现在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

【附】《散步》课文解读

莫怀戚的《散步》是一篇秀美隽永、玲珑剔透、含蓄蕴藉的精美散文,它像一首动人心弦的诗,一支感人肺腑的歌,品读这篇文章,如同在做一次愉悦而高尚的美的旅行。

一、以小见大的构思美。

本文在构思上颇有特色,采用了“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选取家庭生活中一个美丽而平凡的镜头——散步,来揭示亲情、生命、伦理的重大主题。“一粒沙里看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这样以小题材来表现大主题,为我们的写作提供了一个极佳的范例。

二、蕴含诗意的画面美。

本文的景物描写着墨不多,只有两处:第一处对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写,透露出春的气息和生机;第二处描写母亲所望到的小路远处景物,字里行间流露的是一种对生活的酷爱,对生命的珍惜。两处景物互相呼应,如同两幅美丽的画面,充满了浓郁的诗情画意和盎然的生机,为常见的散步提供了一个美妙的背景。

三、耐人寻味的朴实美。

纵观整个行文,除文末有几分含蓄外,其余则明白如话,朴实但却耐人寻味。如:“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大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这两句话充满生活情趣,既表现了小家伙的天真、聪颖,又表现了家庭的幸福、温馨。

四、摇曳多姿的对称美。

本文两两对称的句子很多,互相映衬,摇曳多姿,很有情趣。如:“有的浓,有的淡。”“我和母亲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等。仔细揣摩这些对称的句子,却大有意味:一边是长辈,一边是后代,这样写既表现了作者强烈的责任感,又体现了作者挚爱生活,品尝人生甜美的无穷韵味。

五、意蕴丰富的主题美。

本文虽然写了一件小事,但却意蕴丰富,主题深刻。文中一家人互相关怀、爱护、体贴,谱写了一首动人的亲情之歌。文中一个“慈母”,一个“孝子”,一个真诚的理解,一个绝对的信任,孙子受其影响,懂事、孝顺,这种良性的因果循环正反映了古朴的尊老爱幼的伦理道德之美。文中“我”和妻子是中年人的代表,这个形象具丰富的象征意义:人到中年,肩上负着的是承前启后的责任,既要赡养老一代,又要抚养下一代。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又何尝不是这样?

《《散步》教学设计(集锦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