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1【学习目标】
1、口语交际:
通过读课外书、报刊、看电视、听广播,了解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友好的情况,把你的发现告诉同学,并注意听听同学的发现,互相交流。交流时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表达流利,内容比较充实。
2、习作练习:
写出自己最感兴趣、自己最想写的内容。做到内容具体句子通顺。
3、能主动发现成语的构词特点,引导学生识记十二条成语。
4、读读认认通过生字加偏旁组字连词,认识八个生字词语。读读背背优美的古诗名句,培养学生对古诗句的欣赏能力。
5、通过趣味语文了解一些有关“言”的说法,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
【学习重难点】
习作练习:
写一写自己最感兴趣、自己最想写的内容。做到内容具体句子通顺。
【学习过程】
一、口语交际
1、各组小朋友在自己的组里,把你收集的资料讲给同学们听一听;推荐讲得好的在班上来讲一讲。
2、各组交流。
二、习作练习
1、读一读习作内容,说一说这次习作要求:
⑴ 内容:
写人、事、景、物、编故事等等。
⑵ 要求:
具体、通顺。
2、议一议:
你想写什么?
3、教师随机点拨,
4、学生写作,教师指导。
三、我的发现
1、学生自读成语。
2、启发学生发现成语的构成,理解成语。说说自己平时积累过的这类成语:
例:心心相印、夸夸其谈、芸芸众生、欣欣向荣、沾沾自喜、
津津乐道、息息相通、高高在上、跃跃欲试、循循善诱……
四、读读认认
1、自己观察学习,用以前加一加的方法自学生字。
2、小组学习,注意给它们区分和组词。
3、教师检查。
五、读读背背
古诗中有很多关于友谊的美句,鼓励学生在朗读中体会并背诵下来。
六、趣味语文
读一读,记一记,知道祖国语言文字的丰富多彩。
《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2语文园地七
1.能正确认读“滩、椰、壳、漠、骆、驼、骏、悬、崖”9个生字。
2.复习部首查字法;
积累描写天气景象的8个四字词语:云开雾散、微风习习、冰天雪地、风雨交加、云雾缭绕、寒风刺骨、鹅毛大雪、电闪雷鸣,并选择一两个词语描述其情景;学习拟人句,体会句子的有趣。
3.学习抓住画面中的主要事物进行观察,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展开想象写故事。
4.引导学生整理错别字,交流预防写错别字的方法。
5.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数九歌》,并背诵下来。
6.能正确朗读绕口令《分不清是鸭还是霞》,感受其乐趣。
重点
1.复习部首查字法;
积累描写天气景象的8个四字词语:云开雾散、微风习习、冰天雪地、风雨交加、云雾缭绕、寒风刺骨、鹅毛大雪、电闪雷鸣,并选择一两个词语描述其情景;
学习拟人句,体会句子的有趣。
2.引导学生整理错别字,交流预防写错别字的方法。
3.背诵《数九歌》。
难点学习抓住画面中的主要事物进行观察,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展开想象写故事。
1.字词教学教学“识字加油站”时,教师可以利用图片,创设情境,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教学与自然现象有关的8个四字词语时,可以结合图片和字义,让学生感受每一组词语所描述的不同景象,紧扣词语的特征,调动学生的生活经历,加上合理的想象,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词语所描写的情景。“展示台”中的易错字、形近字、同音字、同音形近字的教学,可以进行拓展组词练习,结合具体的语境比较辨析。
2.朗读积累“日积月累”安排的是民间歌谣《数九歌》,建议以读读背背为主,内容理解不作过高要求,但对于学生来说,认知经验还不够。教学时,可借助图片和动作演示,让学生体会从“不出手”到“耕牛遍地走”的变化过程,从而帮助学生理解背诵。《分不清是鸭还是霞》是一则经典的绕口令。教学时,可结合图片情境在熟读的基础上开展绕口令比赛,做到语言流畅,音调准确。
3.表达写话二年级学生虽然已经学习了看图写话的一些技巧,但是,单凭提供的图画,部分学生可能还无法独立确定故事的主要内容,所以就需要教师创设情境,适时点拨引导,帮助学生展开思维,完成写话。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认真观察的基础上展开想象,鼓励学生运用教师提供的词语,对老鼠和猫的神态、动作、语言等进行具体、细致地描写,力求把故事写得生动有趣。
1.预习提纲(1)借助拼音和图画读词语、读句子、读《数九歌》和《分不清是鸭还是霞》。
(2)用部首查字法查“于、久”。2.多媒体课件、字词卡片教学课时4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
1.认读“滩、椰、壳、漠、骆、驼、骏、悬、崖”9个生字。
2.借助图片,结合生活经验,想象、感受词语所呈现的不同地貌和相应的自然风光。
3.学习用部首查字法查找独体字。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祖国风景图片,播放关于祖国大好河山的视频。
2.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风景优美,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去感受祖国不同地方的风景。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的学习期待。同时,为新课的学习创造轻松的氛围。
二、识字加油站。
1.课件分组出示图片:①海滩、椰树、贝壳;
②沙漠、胡杨、骆驼;
③高原、雪莲、骏马;
④悬崖、青松、雄鹰。
2.课件分组出示事物的名称:①海滩、椰树、贝壳;
②沙漠、胡杨、骆驼;
③高原、雪莲、骏马;
④悬崖、青松、雄鹰。
学生认读,老师指正。
3.学生思考,教师指名让学生说每组词语描写的是什么地方的风景。
师:这四组词语分别描写的是大海、沙漠、高原和悬崖的风景。而且每组第一个词语介绍了典型的地貌,第二个词语是代表性的植物,第三个词语是代表性的动物。
4.课件出示生字:
椰yē壳ké ……此处隐藏25077个字……件组合和拆分成新字的方法,认识8个生字和区别四组形近字的字形。有感情地朗读名言,积累名言。
【教学难点】
正确、美观地书写“床、左、居、包”四个生字,掌握半包围结构汉字的书写规则,培养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课前准备】
1.指导书写的示范课件。(教师)
2.汉字偏旁部件的字卡。(学生)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
一、创设情境,趣味识字
引言:同学们已经准备了好多字卡,现在把你们的字宝宝们喊出来,我们和他们一起玩找朋友的游戏吧!(口、少、山、夕、月、半、王、见、飘、张、校、甜。)
1.同桌玩字宝宝找朋友的游戏。 哪些字可以在一起组成新字?哪些字可以拆分出新字?这些新的生字朋友你认识吗? 同桌先动手组合拆分,再互相认读生字。
2.指生汇报认读生字。 吵、岁、胖、现、票、弓、交、甘。
(1)每个学生汇报一个生字,说说是怎么组合或者拆分的?
(2)用生字组词或者说一句话。
3.齐读这八个生字,开火车读。
4.用部件组合和拆分构字法学习生字,你还学会了哪些字?
学生举例:工+力=功 片+反=版 超-走=召 跳-足=兆
创设字宝宝找朋友的游戏情境,在学生间互动交流,自主合作学习,体会到汉字的组字规律,运用所学的识字方法举一反三,学会更多的生字。
二、比较想象,学会运用
1.比一比,填一填:
导语激趣:刚才我们一起帮助字宝宝们找到了新朋友,字宝宝们可高兴啦!他们还想和我们继续做游戏呢,瞧,来了四对双胞胎字宝宝。他们要寻找“火眼金睛”的小朋友。到底是哪位小朋友呢?
明确要求:只有区别出每对双胞胎字宝宝的字音和字形,并会准确选择字宝宝组词填空的小朋友才称得上“火眼金睛”哟!
出示汉字:午—牛 已—己 刀—力 人—入
每组派代表发言,同组的同学进行补充说明。评出“火眼金睛”同学,给予表扬奖励。 全班齐读词语。
小结:遇到这样类似的双胞胎字宝宝我们一定要从字音、字形、字义三个方面仔细区别,千万不要弄混他们。
2.展开想象,
试着用下面的词语说几句话:指生读书中呈现的八个词语:花朵、笑声、阳光、草地、告诉、歌唱、跑步、喜欢。
其他同学闭上眼睛在头脑中想象这些词语所展现的画面,选择你喜欢的词语说话。
和小组同学互相交流。
指生发言,全班同学互相倾听学习。
把你喜欢的造句写在练习本上。
第二课时
(书写提示、日积月累)
一、复习《识字加油站》和《字词句的运用》。
二、书写提示,指导规则
1.示范笔顺:瞧!半包围家族的字宝宝也来和小朋友们做游戏啦!老师在黑板上的田字格里示范写出四个生字:床、左、居、包。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老师的书写顺序。
2.集体交流:前三个字是什么结构的字?(左上包围)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最后一个字是什么结构的字?(右上包围)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3.小结写字规则:左上包围和右上包围都是按着“先外后内”的笔顺规则书写。
4.除了注意笔顺规则,再观察这三个左上包围结构的字的撇有什么共同特点?里面的字写得比外面的结构要宽一些。口诀就是:外面撇长里出框。
5.学生边书空,边说笔顺规则;再描红,最后练写。注意握笔姿势,坐姿端正。
6.利用投影仪展示作品,引导学生对笔顺和间架结构进行点评。
7.师生小结:左上包围和右上包围的字书写笔顺规则是:先外后内。左上包围的字的书写口诀是:外面撇长里出框。
让学生掌握半包围结构汉字的书写笔顺规则,而且要观察这类字的间架结构特点,感受到汉字的形体美,培养观察分析能力,举一反三能力,并养成正确的书写习惯。
三、学习《日积月累》。
1.导学:“你一定要听老师的话,好好学习?”“你不会的一定要记得问老师!”小朋友们,这样的话你听过吗?你知道这些话是什么意思吗?
对,就是告诉我们要多读,多学,多问。这些话,在很早很早以前,很多名人就说过了,不过说的稍有不同。
2.比赛游戏形式学习“日积月累”中的名言。
课件出示“日积月累”中的名言。
(1)一比:自己读一读,借助拼音读正确。
(2)二比:和同桌读一读,比一比谁读得正确又流利。
(3)三比:指名领读。
(4)交流对句子的理解。
(5)他们说的和我说的有什么不同?(意思相同,但是表达言简意赅。)
(6)尝试背诵。
四、拓展延伸
1.你还知道哪些关于学习的名人名言?
2.让学生自由说出自己知道的名言警句。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大脑和各种感官处于最活跃的状态,将单调、乏味的名言积累换成比赛游戏,促使学生自觉地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于学习活动,由“厌学”到“爱学”,由“爱学”到“学会”,由“学会”到“会学”,达到发展学生个性和能力的目的。
五、作业设置
背会四句名言,大体说出句子意思。
第三课时
(和大人一起读——孙悟空打妖怪)
一、引出主题,激起兴趣
1.教师:你们喜欢听孙悟空的故事吗?你知道孙悟空打妖怪的故事吗?下面,我们一起听一首儿歌《孙悟空打妖怪》。
二、初读儿歌,整体感知
1.教师播放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初步理解儿歌的内容。
(1) 你们仔细看看图文画面,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2)再跟老师念一念,你又发现了什么?学生在跟念时,教师加重末尾一字的发音,引导学生发现“咚、空”等字押韵的规律。
2.引导学生有节奏地朗读儿歌,从中体验活动中的快乐情绪。
教师通过打击乐节奏来逐步提高念儿歌的速度,增加儿歌的趣味性和难度。学生一边有节奏地敲击乐器,一边流利愉快地念儿歌。
3.鼓励学生用不同的表情、动作表现其对儿歌中正、反两面人物的不同情感。
(1)这首儿歌里你喜欢哪些人,不喜欢哪些人?说说你的理由。
(2)请同学们一边读一边设计恰当的表情和动作,看谁表演得最形象。
(3)指生到前面表演。
(4)老师打节奏,同学们一边读诗一边用自己喜欢的表情和动作表演。
这是一篇关于《西游记》故事的儿歌,通过朗读,让学生找到每一句儿歌结尾与下句句首的内容一致的结构特点,利用图文以及表情、动作等方法记忆儿歌内容,体现其对儿歌中正、反两面人物的不同情感。
三、课后延伸,亲子共读
把这首儿歌推荐给爸爸妈妈,让他们和你一起用快乐的形式朗读儿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