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范文 > 教学设计

赠刘景文教学设计

时间:2021-11-27 00:05:21 收藏本文
赠刘景文教学设计

赠刘景文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赠刘景文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赠刘景文教学设计1

一、牵手秋天,诵读秋诗

1、现在正是金秋十月,你们喜欢秋天吗?你们能用自己的语言夸夸你所喜欢的秋天。

2、我们还学过一些和秋天有关的古诗呢,谁起个头儿,带大家一起来吟诵吟诵。(生吟诵《山行》、《暮江吟》)

3、老师这儿还一首秋天有关的古诗,请你们来读读这首诗,多读几遍好吗?把诗读准确,读流利。

二、研读诗句,领悟诗意

1、指名朗读古诗。

2、再读古诗,根据自己的理解尝试说说这首诗的大概意思。

3、请学生交流,可以是诗中的一句话,也可以是一个字,或者一个词。根据学生的回答,加以引导。

(1)观景感受深秋气息

荷花谢。引导一个“尽”字。(尽字表示没有了。)这个尽字,在我们学过的一首《登鹳雀楼》的古诗中也出现过 。“白日依山尽”,说的是太阳落山了。那么花没有了我们可以说是——谢了。

荷叶枯。引导一个“擎”字。怎么样的动作可以说是擎?用手笔划笔划。

菊花残。寒冷的深秋让人忍不住缩成一团,可是诗人感受到了残菊的与从不同,你觉得诗人他感受到了什么?(虽然天气很冷,菊花可能都快凋谢了,但它的花枝像个小战士在和风霜在做斗争,它们一点都不怕冷)想像说话:这些残菊想跟这寒冷的天气说些什么呢?

(2)说理领悟深秋美好

你知道君表示什么?(是你的意思,对别人的尊称,因为这首诗是送给刘景文的,所以这里指的是刘景文。)

引导“最是”的理解(可以认为是“就是”的意思,表示强调。)

橙黄橘绿能分开来解释吗?(橙子黄了,橘子绿了。橙子、橘子黄了,绿了,说明它们在深秋的时候成熟了。)

你最喜欢秋天什么样的景色?秋天有这么多美景,诗人为什么认为秋天最好的景色是深秋时候,是橙子黄了,橘子绿了的时候?出示图片,小组讨论。

1、它们颜色很漂亮,很鲜明,在深秋还有这么鲜艳的颜色的确让人眼前一亮。

2、还能让人感受到丰收的喜悦。

3、因为橙桔成熟,桔子的味道十分清香,飘满于天地间,也让人不禁称赞。

4、试着读读整首诗,把深秋的味道读出来。

三、介绍背景,感受深意

1、读到这儿,让我们猜猜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吧,老师给你们三个提示。这是一位北宋的大诗人,大文学字,曾在湖州当过知府,“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句著名的诗词就出自他的笔下。

2、对了,苏东坡,苏轼。苏东坡的这首诗是送给一个即将远行的朋友,他的名字叫刘景文。读读他的诗,猜测一下刘景文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你为什么这么认为?

(1)一个跟苏轼一样很有才华的人。

(2)从“菊残犹有傲霜枝”这句诗中体会出一个坚强、遇到挫折不肯屈服的人。

(3)这首诗写的是深秋的景物,刘景文可能是一个年纪很大的人。

3、出示刘景文的文字资料。请学生读一读。想一想苏轼为什么要写这首诗给刘景文。

刘景文:苏轼在杭州当知府的时候,认识了刘景文,因为他很有才华所以受到了苏轼的赏识,两人的交情很深。苏轼写这首诗给刘景文的时候是元佑五年,此时的刘景文年纪已经很大了,差不多到了人生的中晚年了,可是还是没有受到重用,他的才华没有地方施展。

4、交流

1、苏轼想用这诗诗鼓励刘景文你虽然年纪不小了,都过了中年,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

2、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就会迎来收获的季节。

3、劝刘景文不要泄气,你看秋天的景色也很美,你的前途一定也会很美好的。)

5、刘景文离开了,但他每当想起远方的朋友,总会呤诵这首诗,刘景文会怀着一种怎样的情会来呤诵这首古诗,请你们试试。

6、受到了苏轼的鼓励,刘景文终于崭露了头角,后来他还受到了宰相王安石的赏识,做了官,有了施展才华的舞台。“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十四字的励志的诗句也成了千古佳句。能把这首诗背下来吗,把这富有哲理的诗也送给自己好吗?

7、谁说深秋就等于悲凉,谁说深秋就不美丽了,又是谁说深秋没有了芬芳。教师范读根据这首古诗意思编写的小诗。

在那方荷花池里,花儿谢了,叶儿枯了,是深秋来了。/在那层寒霜中,菊花败了,可是你看,那花枝还是顽强地在风中舞动。是深秋来了。/是橙子黄了,是橘子绿了,是深秋来了。/淡淡的清香弥漫在你我之间,这不是最美丽的时候吗?/我爱深秋,是深秋告诉我。

8、你想到了什么,请你们把它写下来,让我们继续在深秋中畅想。

9、请几位同学上台组成一支小诗队,畅谈这首诗带给我们的深秋感悟。

赠刘景文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3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喜欢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

1、认识生字,能正确工整书写生字。

2、朗读古诗。

教学难点:

朗读感悟。

教学过程:

一、预习提要

1、结合课文插图,观察,说说图中都画了些什么?你想到了什么?

2、借助拼音读古诗,看看那么诗中所写的内容与你看到的,想到的一样吗?

3、认读生字。

二、激趣导入,初读感知

1、课件展示:秋末景象图。

2、仔细观察画面,指导看图:

⑴这是哪个季节的景色?

⑵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荷尽、菊残、橙黄、橘绿。)

3、揭题: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宋代大诗人苏轼写的一首诗《赠刘景文》。

4、自由读读这首诗,要求读正确。

5、指名读,正音。

6、要求人人都读正确,要求同桌互读。

三、学习生字

1、互助合作:课件出示生字,提出小组合作学习,要求:

⑴人人会认。

⑵交流识记方法。

2、检查识字情况。

3、课件出示要书写的生字:

枝记刘

四、重点讲解

1、读文质疑:

师:读了好几遍,这首诗的大概意思你知道吗?把你读懂的地方跟同学们交流交流。谈自己的初步感知。

哪些词、句你读不懂,画出来打个问号 ……此处隐藏14954个字……展诗歌

刘禹锡《秋词》

五、布置作业:

1、试着默写《赠刘景文》

2、请在理解本诗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把这首诗改写成一篇小短文。

六、板书设计

赠刘景文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会认“刘、菊、残、君、橙、橘、”6个生字,会写“首、刘、枝、记”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从荷枯、菊败、橙黄、橘绿中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和对朋友的敬佩。

3、学习古诗新唱,培养积累、背诵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刘”。

2、多元吟诵,练习背诵。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悟诗境。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田字格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课题:

师:同学们,在前面的几篇课文里,我们感受到了秋天的多姿多彩,我们认识到了秋天的美丽。你们知道,在古代诗人的眼中,秋天又是怎样的景色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与秋天有关的《古诗两首》。(相机板书)

2、生读课题(齐读)(指名读)。

3、书写“首”字。

二、教学《赠刘景文》

(一)故事铺垫,理解课题。

1、师:同学们想听故事吗?好,竖起耳朵听哟!古时候,有一个人叫刘景文,他是一个有学问、不怕困难的人。当时他已经50多岁了,可是却没有受到朝廷的重用,所以他整天闷闷不乐,心情很不好。他的好朋友苏轼就邀刘景文到他家里做客,他们一边喝酒一边聊天,苏轼很想帮刘景文树立信心。于是,便写了一首诗送给刘景文,希望刘景文能找回自信,取得成功。这首诗的题目就叫《赠刘景文》。

2、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3、书写“刘”字。

【设计意图】按照我校上学期精品研究中“随文识字”的做法去落实,使识字与学文相结合。

(二)图文结合,画中会意。

1、自由读课文

师:非常好,下面请同学们把书打开,自由地把这首诗读一读。(出示要求把字读准确。遇到不认识的字读一读下面的拼音。)

2、师:同学们读得非常认真,那你们知道这首古诗前两句写了秋天的哪些景色?(课件出示这两句诗)(指名说,板书:荷菊)

3、师:同学们的回答真棒,来,我们先来欣赏几幅图。

4、“荷”字的教学。

①出示荷花荷叶图

师:同学们,图上画了什么?

师:看到这么美的荷花,让我想起了一首小诗——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②老师一边描述一边出示荷叶干枯图(重叠在荷花荷叶图上)

师:日子一天一天过去了,秋天来了,你们看荷花变得怎样了?

师:看到这幅图你会想到哪句诗?

理解:擎雨盖

③反复读:荷尽已无擎雨盖。

5、“菊”字的教学。

①出示菊花图。

师:秋天来了,菊花开了,多美的菊花呀,天气一天比一天凉了,早上还看得见霜呢。出示菊残图(重叠在菊花图上),你们看这菊花怎样了?

②理解“傲霜枝”。

师:当我们感觉到天气冷的时候,我们的身体会怎样?

师:那你们看看:菊花的花枝,光着身子却依然挺立着,这是一株什么样的菊花呀?

师:看到这幅图你会想到哪句诗?

③反复读“菊残犹有傲霜枝”。

④对比朗读。

⑤书写“枝”字。

6、教学“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①师:我们跟着诗人再一路走一路看,你会发现秋天还有更美的景色在前面呢。

②出示橙黄橘绿图。

师:除了橙子、橘子,还有哪些果实也是在秋天成熟的?这真是一个丰收的季节,这就是秋天的美呀!(板书:橙橘秋之美)

来源地址:http://www.7139.com/jiaoan/xiaoxueernianjiyuwenjiaoan/429030.htm

所以诗人苏轼怎么说?指名回答,齐读诗句。

③书写“记”字。

【设计意图】本课在教学生字时,相信学生能够独立识字,鼓励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最习惯的方法认识汉字,并提供平台让孩子当小老师。而且遵循语文识字的基本规律,通过图片帮助孩子直观理解词意,迅速解开质疑,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

(三)读中悟情,多元吟诵。

师:同学们虽然理解了诗意,可还没有读出诗的节奏,读出诗的韵味。下面老师教你们读古诗的一个方法,好吗?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由体会读。

3、个人比赛读。

4、男女生比赛读。

5、齐读。

6、指导背诵。

师:同学们,刘景文受到了苏轼的鼓励,终于崭露头角,后来他还受到了宰相王安石的赏识,做了官,有了施展才华的舞台。“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这励志的诗句也成了千古佳句,你们能把这首诗背下来吗?(指名背诵)

7、多元吟诵,古诗新唱。

师:同学们,老师在课余的时间把这首古诗配上了音乐,然而让这首诗变成了一首歌曲,你们想听吗?欣赏“古诗新唱”——“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设计意图】诵读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到了语言的优美,同时还引入古诗新唱的方式,真正做到“创意地教古诗,快乐地学古诗”。

(四)拓展延伸,美在秋天。

师: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与秋天有关的诗,如:杨万里《秋凉晚步》:秋气堪悲未必然,轻寒正是可人天。赞美秋天的还有很多很多,你们课余时间也可以找找读读哟!【设计意图】一节课学习一首古诗的容量是很小的,所以拓展相关作者的诗歌和同类型的诗歌,积累优秀诗文。

(五)书写生字:首刘枝记

1、师:同学们,苏轼把这首诗送给了刘景文,我们现在就来写一写诗中的这四个生字。

(写字之前要注意写字的姿势,做到:头正身直脚放平,五指执笔笔杆正,一寸一尺和一拳。每个生字写2次,争取第2个比第1个写得好。)

2、集体评价。

【设计意图】老师在教学生写字时,严格落实新课标关于学生课堂要写字10分钟的要求,避免啰嗦无重点的“说”,给足时间让学生去识字、写字,提高了学生的书写质量。

三、全文总结

师:亲爱的同学们,菊有菊不可替代的风韵,荷有荷无法言说的魅力,苏轼赞美了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激励着人们乐观向上。老师把这首诗最后的一句改写了一下送给大家: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读书黄金时。(齐读后下课)

【设计意图】改编古诗,让学生产生喜欢读书的愿望。

四、板书设计

4、古诗两首

赠刘景文

荷菊

秋之美

橙橘

《赠刘景文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