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范文 > 教学设计

《囚绿记》教学设计15篇

时间:2021-11-15 12:05:11 收藏本文
《囚绿记》教学设计15篇

《囚绿记》教学设计15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囚绿记》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囚绿记》教学设计1

一、导入

直接导入,教师书写课题作者,强调“蠡”的书写,简单介绍一下作者。

二、同学们预习过课文了,你觉得文章以“囚绿记”为题,好不好?为什么?

事先布置预习,了解学生的回答,进行预设:

①分析回答问题,要求学生根据文章内容,尽量选择文中的词语来概括。(活动一)

文章的中心事件就是“囚绿”。

囚绿的原因:(1——7)择绿而居 与绿对语 细心赏绿

囚绿的经过:(8——10)牵绿入户 幽囚“绿友”

囚绿的结果:(11——14)固执囚绿 开释绿囚 怀念绿友

小结:全篇围绕“囚绿”来组织材料,展开叙述。

②结合内容概括的短语,简要复述课文内容,注意过程转换处的过渡。(活动二)

三、以作者的行为表现为中心,我们选择了“囚绿”作为题目,如果要以作者的情感为中心来确定题目,你觉得可以改成什么题目呢?为什么?——“爱绿记”

文中哪些地方表现了作者的“爱绿”? ……此处隐藏30880个字……p>三、教给学生比较阅读的方法,总结全文(约 分钟)

教师活动

1.分析本文作者的语言特点,结合学生难以理解的字句进行分析说明。

2.总结全文,对于叙事散文的一般特点进行总结和归纳,并与抒情散文进行比较,使学生了解其区别。

学生活动

1.结合教师的分析,理解课文的重点字句,把握本文的语言特点。

2.把本文与以前学的散文进行比较,加深对叙事散文和抒情散文的写作语言特点和表现手法的理解。

本节总结

本文是现代散文家陆蠡的代表作,写作者在上海“孤岛”时期,怀念在北京的生活:窗外的两枝碧绿的长青藤被自己牵进迎窗的案头,然而这“囚进”屋里的绿藤,尖端仍朝着窗外的阳光,颜色却一天天变得萎黄,枝条也细瘦起来。直至抗战爆发,作者被迫南归,才将这个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释放,并真诚祝福它繁茂苍绿。

课文写的是“囚绿”的故事,实际上是赞美“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歌颂忠贞不渝的民族气节,也是作者期望沦陷的祖国山河早日摆脱日寇黑暗统治、重获光明的内心的表露。

作者采用“言在此而意在彼”的手法,借两枝绿藤的想象描写,启人联想,让人寻味。散文意境常用曲笔,用象征和暗示的手法,给人留下思维空间,把人引向一个高尚的精神境界。

教学探讨与反思

通过教学,教给学生阅读、欣赏、理解散文的方法,是教学的关键。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散文知识,背诵一定数量的名家名篇,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兴趣是学习的最好教师。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刺激学生学习的兴趣,鼓励他们多发言,多发表观点。在散文教学中,教师要坚持朗读、品味、思考相结合原则,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散文的意境美和内涵美。

《《囚绿记》教学设计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