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范文 > 教学设计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15篇

时间:2021-11-08 12:05:04 收藏本文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15篇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15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狼牙山的五壮士痛歼敌寇,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学习他们爱护群众、仇视侵略者、为祖国为人民英勇献身的精神。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理解描写五壮士痛歼敌人和英勇跳崖的动作、神态的语句,体会他们的思想感情和伟大精神。

【教具准备】

投影片、投影仪。

【教学内容】

一、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背景

1、谈话导入,今天我们来学习第22克《狼牙山五壮士》,并板书课题。

2、简要介绍背景:

狼牙山在河北省保定地区易县的西部。1941年的秋天,日军纠集三四千人的兵力,进犯我晋察冀根据地的狼牙山地区,由于我军主力部队转移到敌后打击敌人去了,所以防守狼牙山的八路军只有一个连的兵力,这个连九十一团七连,七连经过一个月的英勇作战,给敌人沉重的打击,但是由于敌我力量的悬殊,我军决定转移,由这个连的六班担任掩护任务,《狼牙山五壮士》这一可歌可泣,传诵至今的英雄故事就是在完成这次掩护任务的过程中发生的。

二、初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思考(投影):

⑴ 七连六班在什么情况下接受任务的?

⑵ 为什么要把这五位战士成为“五壮士”,他们有那些勇敢豪迈的壮举?

2、指名回答后教师小结。

3、按照课后思考练习题练习第二题所列的提纲给课文分段,想:每一段主要讲了什么?

4、讨论分段,归纳段意。

三、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指名读,思考:

五壮士是在什么情况下接受任务的?

2、自由读,思考:

五壮士诱敌上山后是怎样痛击敌人的?

⑴ 五壮士各叫什么?他们为什么“由计划”的把敌人引上山?“横七竖八”是什么意思?这说明了什么?

⑵ 从五壮士的动作、神态中你体会到什么?

⑶ 指导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读第三段,思考:

五壮士完成掩护任务后,为什么往三面都是悬崖的狼牙山上转移?

讨论:“悬崖绝壁”“绝路”“斩钉截铁”“沸腾”等词的意思?

4、用学习前三段的方法自学四、五段。

四、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

五、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2

教学要求:

1、掌握生字词。

2、结合读写例话《详写和略写》学习课文,知道哪些材料是详写的,哪些材料是略写的,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五壮士英勇跳崖的部份。

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课文,懂得一篇文章怎样安排详略,为什么要安排详略。

教具准备:录像带、小黑板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复习引入。

昨天,我们在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课后小标题的提示给课文分成了五段,请读一读。另外,还仔细学习了第一、二段。请回想一下,这一详一略的两段都是围绕题目中哪个字写的?“壮”字是什意思?(板书:勇敢、不怕牺牲)请再回忆一下,在学习一、二段时,主要采取了哪两种方法?(生答后出示小黑板)请齐读。这节课,我们继续运用这两种方法学习课文的三、四、五段。

二、学习第三段。

1、默读第三段,用“”勾出直接写五壮士的句子。

(1)写班长的是哪个句子?“走!”(板书)是人物的什么?语言(指小黑板)“!”说明什么?(班长坚决果断)还有哪个词也可以看出了?“斩”怎样理解?“截”是什么意思?整个词呢?课文中指什么坚决果断?(把敌人引上绝路)“绝路”就是什么?(死路)班长毫不犹豫地把敌人引上死路,说明他怎样?(扣壮士——勇敢,不怕牺牲)渗透学法:从这里看出,理解成语,要先弄清重点字的意思,再理解整个词的意思,最后结合上下文深入理解。

(2)写战士们是哪些句子?这儿为什么不逐个描写?从哪个词看出心情一致(热心沸腾)从哪个词可看出他们行动一致?(紧跟)(板书)删掉“紧”也说得通,能否删,为什么?渗透学法:从这里看出,理解词语还可以用删词同原文对照比较的方法。

2、战士们要把敌人引上绝路,难道他们面前只有绝路一条吗?从哪个句子看出?

3、扣“壮”:生路就摆在战士们面前;可为了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的安全,他们毅然选择了绝路。多么勇敢的选择啊!真不愧为壮士!

4、小结:

(1)这段写了什么?

(2)表现了五壮士怎样?(勇敢)

(3)他们的这种品质通过什么来表达的?(语言、动作)

(4)这段写得详细还是简略?过渡:刚才我们主要采取了这两种方法(指小黑板)学习的。下面继续采用同样的方法学习第四段。

三、学习第四段。

1、五壮士来到顶峰,居高临下地把敌人打得坠落山涧、粉身碎骨。可班长负伤,只剩下唯一的一颗手榴弹!

(1)这时,班长是怎么做的?请用圆点标出他动作的词。(板书:抢、夺、举)“抢”说明他动作怎样?(快)“夺”又说明他动作怎样?换“拿”好吗?为什么?“举”、“喊”都说明了什么?(很勇敢、很有力量)看插图,谁是班长?你怎么看出的?

(2)班长已经负伤了,为什么动作这样快?力量这么大?所以,他高声喊道一一(齐读、导读、引读)

2、再看插图,四位战士与班长的行动怎样?课文是怎样写的?请齐读。(板书:像雹子)说明什么?

3、战斗就这样持续着,当又一群敌人上来时,班长是怎么做的?齐读。

4、扣“壮”。手榴弹在敌群中开了花,敌人血肉横飞,我们一定会大声喊道:打得——好!五位战士真勇敢,不愧为是壮士。

5、这段写班长、战士以外,还写了谁?是怎么写的?为什么要写敌人?

6、小结本段。

(1)主要写了什么?表现了五壮士怎样?写得详还是略?

(2)我们抓什么分析了人物的思想品质7(动作、语言)

四、学习第五段过渡:唯一的武器都用上了,五壮士到了弹尽粮绝的地步,他们又是怎么做的?

1、放录像并配音:五位八路军战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血汗交织的脸上洋溢着胜利者的喜悦,他们昂 ……此处隐藏19712个字……屈”,并造句。

三、释疑总结。

1、解决生提疑问。

2、填空。

五壮士_______人民,________敌人,为祖国为人民__________。

3、这三段中,详写了哪几段,为什么要详写。

四、扩展。

1、学生谈自己还知道哪些英雄故事,学习他们什么样的精神。

2、结合实际,谈对战争的看法。

板书设计

斩钉截铁

热血沸腾

抢 夺 插 举 砸

屹立 眺望 望望 纵身跳下 昂首挺胸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1、 理解课文四、五两部分,了解狼牙山五壮士顶峰歼敌、英勇跳崖的英雄事迹,学习五壮士热爱人民、仇恨敌人、勇于牺牲的精神。

2、 紧扣"壮"字,抓住重点词句,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理解体会五壮士的"壮言"、"壮行"、"壮志",激发学生对五壮士的无限崇敬之情。

教学重、难点:

理解描写五壮士顶峰歼敌和英勇跳崖的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他们 热爱人民、仇恨敌人、勇于牺牲的精神。

学情分析:

本班48名学生,男生人数居多,男生喜欢英雄故事的兴趣比较浓,所以要诱导学生多读,读出英雄的气慨,让他们在读中悟出感情。

教学理念 :

1、以读为本,读中悟情。

本课我设计了以读导情,以议悟情,以情激情的教学方法,让读书贯穿教学活动的始终,并根据不同的训练目的,设计了自由读、试读、品读、指名读、引读、分男女生读、齐读等多种形式的读,使学生在读中感受,读中理解,最终达到感情朗读,使情感升华。

2、重视自主学习,激发主体潜能。

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尽可能地让学生自我活动,去读书,去思考,参与议论,参与交流,使课堂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信息和情感交流呈现出双向和多向并存的局面,让学生始终有一种自觉、主动、热情的学习状态,使他们能更充分、更直接、更自如地接触课文,从而更好地去感知课文、理解课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一)谈话引入

在抗日战争年代,为了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越的八年抗战。八年中,中国大地上发生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涌现了千千万万民族英雄。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狼牙山五壮士》,就是发生在河北省保定地区狼牙山的一个真实故事。

(二)板书课题

“狼牙山”在哪里?“壮士”指什么人?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

(一)默读预习要求,联系课前预习,谈谈自己对课文内容的了解。

(二)放录音,听课文,感知课文

1.这五名战士是怎样完成任务的?结果怎样?我们一起听录音。

2.说说五壮士的英雄事迹。

3.课题中哪个字最能体现他们的精神?什么精神?

(三)自学课文

1.投影表示自学要求,指名读。

2.读课文,读准生字的音。

3.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对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4.结合课后思考练习题,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练习说段意。

5.学生自学课文。

6.分小组学习,讨论重点词语和分段情况,练习说段意。

7.交流学习情况。

8.指名读准生字的字音。

9.理解重点词的意思。

10.画出你认为自己最受感动的句子读一读。

11.分段,说段意。(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

接受任务──诱敌上山──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跳下悬崖

(四)指名读课文

1.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哪些段落写得详,哪些段落写得简略。

三、质疑问难

四、作业:朗读课文

课后小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一)复习提问: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哪些段落比较详细?哪些段落比较简略?

(二)出示课题,明确学习目标

课文为什么要把五位战士称为“五壮士?

他们有哪些勇敢的表现和壮烈的举动?表现了他们的什么精神?

(三)自读课文,讨论交流

(四)全班交流学习情况

1.五位壮士的勇敢和壮烈表现在他们引敌上山、痛击敌人的动作和神态的描写上。

(1)出示课文内容,指名读。

(2)找出描写五壮士痛击敌人的动作和神态的词句,从他们不同的神态和动作你感到了什么?

(3)同学们带着满腔的仇恨,一起朗读课文。

2.课文的第三段也表现了五壮士的勇敢和壮烈。

(1)讨论回答:他们完成任务后,为什么往三面都是悬崖的狼牙山顶峰棋盘陀转移?

(2)出示课文内容,指名读。

(3)说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3.课文的第四段写五壮士在峰顶歼敌,没有了子弹,他们就用石头砸,更表现了他们的勇敢和壮烈。

(1)默读课文,说说这一段先写了什么?后写了什么?分层

(2)在峰顶歼敌是从几方面来写的?

(3)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4.五壮士最后英勇跳崖,这是多么悲壮啊!

(1)哪些词语表现了五壮士的英勇悲壮?

(2)讨论回答:说说“屹立“的意思。

五壮士为什么“露出胜利的喜悦”?

为什么说“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总结全文

三、质疑问难

四、作业

朗读课文

教学反思:

这一课的教学,我采用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在课堂上适当点拨的教学方法。通过引导学生多读,多思考,多交流,在这三个环节中逐步加深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解决了课文中的问题。从而完成了教学任务。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条理分明,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全文的记叙顺序可以概括为:接受任务——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跳下悬崖。其中第二,四,五部分是详写,其余为略写。这些内容我就逐步让学生在课堂上展示。在第二课时中,我通过让学生多读,在读的语调与感情色彩中理解词语与英雄的气概,我觉得这一课的学习效果还算不错。我记得有位剧作家说过:读书能力分为三种:一种是读而不懂;一种是既读也懂;一种是还懂得书上没有的东西。能“懂得书上没有的东西”它实际上是我们所期盼的,是读书的高境界,更是《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

但愿我自己以后的语文课堂能够使学生读后:“懂得书上没有的东西。”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3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