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范文 > 教学设计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15篇

时间:2021-10-26 00:05:49 收藏本文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15篇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15篇

作为一名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1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精彩、糟糕、誊写、敬仰、出版、谨慎、迫不及待、一如既往、引入歧途。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

3、从父母对孩子的评价中体会到父母对孩子的爱。

【教学重点】

1、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2、从父母亲对孩子各自不同的评价中体会父母对孩子的爱。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说出“糟糕”的反义词和“极”的近义词。

2、导言:

今天,我们要共同学习的这篇文章,题目就叫《“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读过带有这样有趣题目的文章吗?你猜猜课文所讲述的到底是一件“好事”还是“坏事”呢?

二、检查预习,初步感知

1、检查预习情况:

朗读课文,重在校正字音和纠正读错的词。

2、学生当场识记生字词。

3、互相交流识记方法。

4、写生字。

三、尝试自读,讨论交流

学生默读课文,也可以轻声读书,可以查找资料,可以直接在课本上画画写写(在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旁加一点批注,有疑问的地方打个问号),还可以写读书笔记。学生既可以同座交头接耳;也可以离开座位找谈得来的同学切磋。(老师则密切关注学生的自学状况,释疑解惑。)

四、朗读课文,领悟情感

1、师范读,后自由读,个别读,分角色读。最后请几位学生读个别段落。

2、朗读指导要点:

⑴母亲和父亲对“我”的诗不同的评价及“我”不同的反应。如,母亲的兴奋和赞美,父亲的严肃近乎冷酷;“我”听到母亲表扬后盼望父亲回来的心情、表现等孩子的一系列体验,都应努力读出来。

⑵课文最后两段,是作者对两种评价的冷静思考和独到见解,是成年后的理性认识,也应有别于前面的朗读。

3、想想课文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同学交流。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

1、听写以下短语。听写后自己对照课文订正,再读一读:

眼睛(发亮)既(腼腆)又得意洋洋有点(迫不及待)

怀着(一种)自豪感实在(等不及)了把头埋得(低低的)

头也沉重得(抬不起来)(一如既往)地鼓励我

2、背记自己喜欢的三两个句子,互相交流启发。

二、以问启思,悟情明理

1、课文中讲了作者成长过程中的哪几个阶段?

(七八岁时;几年后,似乎还未满12岁;现在。)

2、“我”写的第一首小诗,母亲是怎么评价的?“我”当时表现怎样?父亲又是怎样评价的?“我”听了以后表现如何?

3、几年后,作者对自己写的第一首诗又是如何看的?

4、“精彩”也好,“糟糕”也罢,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这样说你赞成吗?“我”儿时真的是“多么幸运”的吗?为什么?

(母亲的爱是“灵感和创作的源泉”而父亲的“警告”则时常提醒自己“小心,注意,总结,提高”。他既拥有母亲慈祥的爱,激励他满怀信心地前进;又拥有父亲严厉的爱,使他不至于被一时的成功冲昏头脑。)

要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相机诱导,但不要把自己的认识强加于学生。

5、父母师长的不同评价对孩子会起什么样的作用呢?

三、生问师答,个性阅读

构建“生问师答”的阅读教学模式。有时候可以尝试“不问则不讲”。学生如不发问,说明他们没有问题,那老师还一厢情愿地讲什么呢?结合本课学习,学生可能会问及下列问题。教师可实实在在地谈谈自己的看法。

1、假如父母都说“精彩极了”或“糟糕透了”,那又将如何?

2、爸爸为什么不说“一般”、“普通”,却硬要说“糟糕透了”。是译文的关系,还是爸爸说得不好?

3、“我”一定是作者自己吗?

(可以是作者本人,也可以不是作者自己,仅仅是一种“第一人称”的写法而已。)

4、父亲和母亲的不同评价到底谁对谁错?

师:世界并不是简单的是非组合体,他们都对,但父亲似乎过火了点。母亲善意的谎言,动机是好的,也没错。肯定容易,否定也容易,难的是有机结合,恩威并济。

5、如何让二者有机结合呢?

师:肯定是主要的,否定和惩罚(不是体罚)也是必不可少的,“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全教育”。要有阳关大道,也要有荆棘挡路。俗话说得好:“要让小儿安,七分饥来三分寒。”可见,适度的否定必不可缺。

四、联系生活,深化理解

1、请你联系实际,谈谈怎样对待荣誉和挫折,愿意谈什么就谈什么。教师相机指导。

2、小结:

你要成功,得依靠许多人的帮助和指教。世界上最难的事可能是“自己战胜自己”,切记:站直了,别趴下。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知能目标:认识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糟糕、确实、自豪、誊写、敬仰、出版、戏剧”等词语。

2、方法目标:读懂课文内容,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描写的语句,体会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3、情感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且能理解父亲和母亲对巴迪的诗的不同看法,并联系实际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学重难点】

1、对文章重点语句的感悟,理解为什么同一首诗,父母评价完全相反。

2、体会文中母亲充满感性的爱,父亲充满理性的爱。

【教学准备】

学生提前预习课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谁还记得这一单元的主题是什么?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以“父母的爱”为主题的文章,《“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书空课题。

这个题目很有特点,你发现了吗?

对呀,恰恰就是这样两种截然相反,甚至天差地别的 ……此处隐藏24495个字……的体会写下来。

【板书设计】

19、“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 ↓

鼓励 提醒

↘ ↙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糟糕”、“确实”、“自豪”、“誊写”、“敬仰”、“判断”、“出版”、“戏剧”、“严厉”、“灵感”、“创作”、“源泉”、“警告”、“提醒”、“把握”、“谨慎”、“极端”等词语。理解“一如既往”、“得意扬扬”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父亲和母亲对巴迪的诗为什么有不同看法。

3.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的语句,体会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教学过程

设疑导入

我们习惯说“严父慈母”,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文章,是用了一位父亲和母亲对儿子作品的评价语做题目的文章,你能猜得出哪句话是母亲的评价,哪句话是父亲的评价吗?试着用不同的语气来读一下。我们看一下你猜得是不是正确呢?

快速读文、读通读懂

1.通过查字典读通课文,充分读书。

2.想一想为什么对于同一诗,作者却得到了截然不同的评价?

3.在语境中体会“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两句评价的语气,试着同位之间读一读。

4.用铅笔在课文空白处记录下自己的感悟以及不懂的问题。

再读课文、交流讨论

1.指名读文,检查是否真的读通,把重点的段落多读几遍,注意语气和语速。

2.小声读文,思考自己提出的不懂的问题,看是否能够解决,整理自己的感想。

3.小组内交流,自己不能够解决的问题,和自己对文章的看法,看能否提出新的问题。老师巡视参与讨论。

4.在班级上提出尚未达成共识的问题,一块儿商讨解决。

整理笔记、反思收获

1.抄写字词

2.整理自己提出的问题和参与探讨的问题,解决的问题和留在下节课讨论的问题以及其它收获。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谈话导入

上节课,认识了一位慈母和一位严父以及他们的儿子,这节课我们就上节课未曾解决的问题做进一步的讨论。

检查生字、复述故事

1.抽两名学生到黑板上默写生字。

2.指一名学生复述故事梗概。

深入字句、体会真情

1.简单说一下“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两种不同的评价,都是出自什么样的目的呢?

“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2.为什么说两个截然相反的评价会是出于一个共同的出发点呢?重点体会作者成年后的思考。“我越来越体会到我当初是多么的幸运。” 因为他既拥有母亲慈祥的爱,鼓励式的爱,激励他满怀信心地前进;又拥有父亲严厉的爱,严格要求的爱,使他不至于被一时的成功冲昏头脑。

3.画出表现表现父母的外貌、动作、语言的句子,闭上眼睛想象一下慈母和严父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样子。

4.模仿父母的语气,同位之间分角色朗读文中的对话。

做出假设、加深理解

1.假设仅仅有母亲慈爱的鼓励,作者将会有什么样的发展?说说你的理由。

2.假设仅仅又父亲严厉的批评,作者又将会有什么样的发展呢?说说你的理由。

联系自身、理解父母

说说自己是否曾经得到过父母和老师眼里的批评或过分的鼓励?当时你是怎么想的,学过此文之后,你又有什么新的认识?

通读全文、品味深情

通过对字词的品析和自身的联系,学生应该对文中父母不同的评价有了新的更深刻的认识,带着对这对父母的崇敬齐读全文。

布置作业

课后写一篇读后感,可引用文中对父母外貌、语言和动作描写的语段。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15

【课程目标】

1、通过理解重点词句,感悟作者对父母的评价的理解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

【教学重点、难点】

对父母两种截然相反的爱的理解。

【课前准备】

1、课件。

2、收集描写“父爱”或“母爱”的文章。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引趣

1、出示课题。

2、你们知道这个课题为什么要加引号吗?

3、父母为什么会说出如此截然相反的话的?

4、“我”又是怎样看待的?这些问题,我们通过阅读课文一定会得到答案。

二、初读尝试,整体感知

1、选择你喜欢的方式,根据阅读要求自由阅读课文。

要求:找出文中的“我”在不同时期思想、行为都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2、交流。

相机板书:

腼腆而得意 受不了痛哭

一直写作 学着修改

体会到幸运

三、再读品味,合作探究

作者的思想行为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呢?

请大家自主读书,写出体会,合作学习,分组讨论、交流,也可提出疑难之处。

如果小组内仍解决不了的可提出来,共同讨论。

四、精读体会,深刻感悟

你们认为课文中最难理解的是哪些段落?

课件出示:

“这些年来,我少年时代听到的这两种声音一直交织在我的耳际:“精彩极了”,“糟糕透了”;“精彩极了”,“糟糕透了”……它们像两股风不断的向我吹来。我谨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是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头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在爱的鼓舞下,我努力地向前驶去。

自由读,认真体会,小组讨论交流。

全班探讨,你们能把自己的理解体会通过读表达出来吗?

小结:

刚才有的同学抓住重点词语深入理解了这一段话,有的通过感情朗读来体会,这都是很好的理解课文的方法。

这段话你喜欢吗?试着把它背下来。

五、个性飞扬,升华认识

学了这篇课文以后,大家有怎样的收获呢?

老师的体会是:在生活的海洋里,我们要做清醒的舵手,不因赞扬或批评而偏离航道。

你们能学着老师的样子把自己的体会写下来吗?

同学交流。你最想把这句话送给谁?

你们能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来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吗?

六、展思维,课外延伸

1、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读后感和父母交流。

2、课后找一找描写“父爱”或“母爱”的文章,读一读。

【板书设计】

腼腆而得意 受不了痛哭

一直写作 学着修改

体会到幸运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