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范文 > 教学设计

温度教学设计

时间:2021-10-18 04:39:27 收藏本文
温度教学设计

温度教学设计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温度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温度教学设计1

课程名称

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第一节温度。

授课人

王晓燕

学校名称

石嘴山市第九中学

教学对象

八年级

科目

物理

课时安排

一课时

一、教材、学情分析

《温度》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一节温度的内容。”是本章知识结构的核心,“温度”和“温度计”不仅仅是本章的预备知识,更重要的是物态变化是围绕“温度是否变化”进行的。温度计是热现象的初步知识,主要内容有温度的概念,温度计的原理,刻度规定,使用方法和体温计的特殊结构。这些知识为后面学习物态变化打下基础,做好铺垫。温度计不仅是初中物理学中学生们接触的第一测量仪器,又是生活中常用的测量工具。学好它并会用它对今后其它仪器的学习很有帮助,也是今后继续学习热学知识的基础,并在生活、地理和化学学科中都具有基础作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温度有一定的了解,理解起来并不困难。“温度计”是学生物理上学习的第一个测量工具,虽然在平时的生活中可能也接触过,但温度计的制作原理和操作规范上还有一些疑惑,因此在上课时要注重训练学生用科学用语规范地描述概念,规范使用温度计测温度,突出科学方法的教育。

二、教学目标及难重点(知识与技能,方法和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常见温度计,说出它的构造、量程和分度值。

(2)通过使用制作温度计,说明温度计的原理。

(3)根据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会正确使用温度计。

(4)了解温度计的有关知识,估计生活中常见物体的温度。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使用制作的温度计,理解它的测温原理,体会放大和转换思想的应用。

(2)经历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的实验过程,体会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并能有意识的将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

教学重点

温度计的原理及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

温度计的使用及摄氏温度的表示。

三、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对学生而言,对温度进行探究学习,如果仅凭感性印象和传统的实验设备,很难对其整个变化过程有一个系统、正确的认识,因此借助多媒体技术与探究实验结合应用,就可以创造一个新的教学环境,既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物理理论知识的理解,也有利于学生将物理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从而深刻、系统的掌握知识,并让学生体系到学以致用的乐趣,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也体现“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这一教学理念,让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从中找出问题,解决问题,总结规律。

四、教学环境及设备、资源准备

学生准备:实验用温度计、烧杯、凉水、热水、冰水、平板

教师准备:自制温度计(小药瓶、红墨水、吸管制作)、实验用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烧杯、凉水、热水、等

教学资源:投影仪、多媒体、

五、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提问、引导

(3分钟)

1、请学生欣赏章首图——雾淞。

2、提问:面对这样美丽的风景,你想知道哪些有关它的知识?

3、指出学生提出的都属于物态变化与温度有关,由此引入新课。

观察、思考、提出问题。

创设情景,把学生引入物理学习之中。激发学生对大自然探究欲望。

新课教学

引导学生分类、归纳。

引导学生讨论。

提问,引导学生思考。

提问,引导学生观察。

提问,指导学生进行设计,引导学生观察、分析。

提问,引导学生观察。

提问、引导学生观察,介绍。

引导学生思考。

提出具体要求,引导学生讨论。

指导学生阅读,提问。

总结归纳

一展示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且对温度的概念进行板书

二、温度计

1、让学生观察温度计。

问:温度计的基本构造有什么?

2、给出实验器材:装有红色水的口服液瓶,细塑料吸管。引导学生设计制作温度计。问:口服液瓶相当于温度计的哪个部分?

细塑料吸管相当于温度计的哪个部分?

红色水相当于温度计的什么?

3、利用自制温度计比较两杯水温度的高低。

问:通过观察自制温度计的什么来判断水温的高低?

得出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4、问:用自制温度计能不能测出水的具体温度?

与实验用温度计相比,自制温度计还缺少什么?

介绍摄氏温度的规定。

介绍量程和分度值。

5、比较自己设计的温度计与实验用温度计的异同点,讨论自制温度计的改进方法。

三、温度计的使用

1、推送微课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

2、让学生利用实验用温度计测量凉水和热水的温度。并讨论要准确测出温度应注意那些事项。

四、体温计

学生阅读书上有关体温计的介绍。

问:体温计的结构与实验用温度计比较有什么不同?

细管的作用是什么?体温计每次使用前都应怎么处理?

五、全面回顾,总结质疑

教师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可以是知识上的,也可以是方法上的,还可以是自己的感悟和体会。同时,在获得新的知识的同时,你又产生了哪些新的疑问?(以表格的形式呈现在大屏幕上)

学生讨论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并由小组代表发言。

六、布置作业

完成一张实验室温度计和体温计的不同和相同之处的表格。

思考举例,并进行归纳。

观察、讨论

提取生活已有经验,思考并回答问题。

观察、思考

思考、设计。

学生实验并思考总结。

观察,思考,记忆。

观察,思考,讨论。

学生实验,讨论。

< ……此处隐藏15937个字……③.温度的规定及单位

进一步提出问题:自制的温度计能不能测出具体的温度?为什么不能?然后引入摄氏温度的规定及单位。

介绍摄氏温度的规定:把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摄氏度,沸水的温度定

为100摄氏度,分别用0℃和100℃表示,把这0℃到100℃分成100等份,每一份就表示1℃

温度的单位:摄氏度 符号:℃ 读法: 37℃ 读37摄氏度 -5℃就读作负5摄氏度(或读作零下5摄氏度)

④自然界的一些温度:

人体正常体温:37℃ 我国最低气温:-52.3℃ 最高气温:49.6℃ 冰水混合物的温度:0℃ 沸水温度:100℃ 。

3)、温度计的使用

①、教师展示实验用温度计,家庭用温度计、体温计,请学生观察他们的构造,量程,分度值。

温度计的构造:玻璃管、玻璃泡、毛细管、刻度、液体(一般是水银,也有酒精、煤油) ②、回忆使用刻度尺前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然后概括出温度计使用前的注意事项:量程、分度值、零刻度线。

③、 让学生讨论要准确测出温度应注意那些事项,并测出凉水的温度,教师进行巡视指导,然后总结出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4)、体温计

问:体温计的结构与实验用温度计比较有什么不同?

答:体温计有缩口,而试验用温度计没有。

问:细管的作用是什么?

答:防止水银倒流。

问:体温计每次使用前都应怎么处理?

答:甩几下,目的是把水银甩回玻璃泡内。

5)、温度计拓展部分

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各种各样的温度计。

6)、课堂小结:

①温度的定义、单位及单位符号是什么

②温度计的用途是什么,它的原理是什么,它由哪几部分组成

③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如何读数

7)、作业:

板书设计:

温度

一、温度

1、定义: 2、摄氏温度的规定:3单位: 4、读法:

二、温度计

1、工作原理: 2、种类: 3、结构: 4、使用:

温度教学设计14

一、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让学生学习使用温度计测量物体的基本方法,掌握操作的基本要领。

2、过程方法:让学生经历使用温度计测量不同物体和不同地点的温度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观察、记录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气温的关注,感悟到任何科学认识都必须来源于科学实践。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用温度计测量不同物体的温度。

教学难点:使用温度计测量沙子的温度。

三、教学准备:

冷水、热水、干沙、湿沙及相应盛器,棒式温度计,挂壁式气温计,自制地温计。

四、教学过程:

(一)、实验导入新课。

1、出示一包方便面,用热水瓶泡面,结果没泡软。提问:这是这么回事?

2、谈话:请大家估算一下,这热水瓶里的水的温度是多少?

3、学生推测回答。

4、揭示课题:那么,这杯水的温度到底是多少,我们怎样才能知道?让我们一起来测量一下吧——(板书课题)测量物体的温度

(二)、测量水的温度。

1、怎样测量水的温度?测量时要注意什么?

2、学生讨论。

3、师归纳,并示范测量方法。特别提醒:一定要注意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持平。

4、学生测量水的温度。

(1)出示表格,让学生测量并记录。(提示学生注意安全)

水温的测量记录热水瓶里的热水温度烫手的热水的温度温水的温度自来水的温度通过测量我们发现了:

(2)汇报交流。

(三)、测量空气的温度。

1、提问:不同地点的空气温度一样吗?

2、学生分组,按照表格进行测量记录。

不同地点空气温度的测量记录教室窗门口阳光下(高度——脚背处)教室角落里阳光下(高度——膝盖处)室外走廊里阳光下(高度——腰部处)室外树荫下阳光下(高度——头顶处)通过测量我们发现了:

3、不同地方的同学汇报自己记录的温度。

4、学生讨论测量的结果,引导学生从数据中发现问题。

5、地点不同,空气的温度不尽相同,我们平时所说的气温应该怎样测量呢?

(四)、测量沙子的温度。

1、沙子与液体的水、气体的空气不同。怎样测量沙子的温度呢?

2、学生测量沙子的温度

(五)、总结。

学生描述测量物体温度的方法。

(六)、课堂延伸

如果隔相同的时间(2分钟)测量一次水的温度,温度的下降有规律吗?如果有规律,可能是什么样的规律?

温度教学设计15

〖教学过程〗

师:昨天布置的作业是请同学们对全国一些大城市的气温进行调查,谁能说一说你的调查方法与调查的结果?

生:我晚上收看了天气预报,并记录了今天北京的气温,最高温度是5℃,最低温度是零下2℃。

生:我问了爸爸,知道今天本市的最高温度是6℃,最低温度是0℃。

生:我看了报纸,知道哈尔滨今天的最高温度是零上3℃,最低温度是零下12℃,我还发现零下12℃写成了—12℃。

师:大家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了调查,并记录了一些城市的温度。小林发现零下12℃写成了—12℃,谁还有类似的发现?

(同学们纷纷回答:全国同一天的气温高低不同,哈尔滨最低。哈尔滨一天中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差得最多……)

师:谁能说一说—12℃代表的意思?生:—12℃表示零下12度。生:—12℃表示比0℃还要低12℃。师:你回答得很对!

……

〖案例点评〗

负数的产生与发展,是与解决实际问题紧密联系的。因此,对负数的学习要关注其与现实世界的联系。教师事先布置了调查城市气温的活动,这不仅仅是为负数的引入积累素材,更可以使学生关注社会,了解到负数在日常生活中的意义。在学生对调查到的气温进行讨论的过程中,自然引出了“零下温度用负数表示”并理解了—12℃的意义。这样便为学生认识和理解负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作为新知识教学,如何使学生认识和体会引入负数的必要性,是教学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看来,这是本教学案例的一个缺失。关键是教学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去思考和比较文字描述和符号表示相反意义的量,如“—12℃”和“零下12℃”的区别和“繁简”。思考能否用过去所学的整数如12去表示相反意义的量,如零下12℃?而不能仅停留在“是什么”上。

〖思考与讨论〗

1、你有什么好的素材能帮助学生体会引入负数的必要性?

2、如何组织学生开展数据的收集活动?将组织活动的过程写一个案例分析。

3、学生收集到的负数的数据有哪些,将它们收集起来。

《温度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