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范文 > 教学设计

秋天教学设计15篇

时间:2021-10-18 04:39:24 收藏本文
秋天教学设计15篇

秋天教学设计15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秋天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秋天教学设计1

(第一课时)

教 学 目 标备注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 学 过 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指名读课文。

2、简介北大荒。北大荒是指黑龙江省嫩江流域、黑龙江谷地和三江平原的广大地区。过去那里是一片荒芜,解放后,经过建设者的开垦,荒地已变成良田。

3、北大荒的秋天是什么样儿的呢?

二、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1、轻声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词,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再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3、默读课文,边读边想:北大荒的秋天怎么样?找出能概括课文的 绛紫 透明 波纹 燃烧 山岭 荡起 北大荒 一碧如洗 清澈 见底 几缕

自由读。说说哪些生字在读的时候要特别注意。(紫是平舌音,烧、澈是翘舌音,岭、缕是边音,纹是前鼻音,岭是后鼻音,荒、绛是三拼音)指名读,齐读。

2、读句子。

这些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转眼间/变成/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血红,一道绛紫,就像是/美丽的仙女/在空中/抖动着/五彩斑斓的锦缎。

这是一个长句子,在读时要注意合理的停顿。

教师范读;学生练读。指名读,齐读。

3、读课文。

指名分自然段读。

师生共同评议。

4、回答问题。北大荒的秋天怎么样?文中用哪一句话来概括?

三、理清课文脉络:

默读课文,想想课文是从哪两方面写北大荒的景色优美的?

四、教学生字字形,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指名读。

2、识记生字字形。

3、指导书写。

五、作业

1、用钢笔描红。

2、组词:

先( ) 火( ) 此( ) 冷( ) 文( )

洗( ) 灰( ) 紫( ) 岭( ) 纹( )

3、朗读课文

教学反思

北大荒的秋天(第二课时)

教 学 目 标备注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习第四自然段先概括、后具体的构段方式。

3、知道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地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地思想感情。

教 学 过 程

一、 总领全课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北大荒的秋天》。

师:九月,从第一片树叶落地开始,北大荒的秋天也就来了,北大荒的秋天怎么样啊?

师:出示“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呀!”

指导:北大荒的美不是一般的美,你从什么字看出来?

“真”字,对呀,只要我们注意了这个字,就能读好这句话。

师:北大荒的秋天美在什么地方啊?

交流板书:天空、小河、原野

二、 天空美

师:北大荒的天空怎么样?

出示:一碧如洗,什么是碧?碧就是碧蓝。

一碧如洗就是?(天空碧蓝碧蓝的,像是用清水洗过一样。)

朗读体会天空的一碧如洗。

师:北大荒的天空,只有在傍晚时分,西边的天上才会有几缕流云?这些流云怎么样呢?请你轻轻地读这个句子。

出示流云的句子

师:你觉得这些流云怎么样呢?从哪儿看出来?

讲读两个重点:

(一) 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血红、一道绛紫

要求读的时候,一边读一边想象颜色的鲜艳和美丽。

这四个词组连在一起的时候,要有起伏。

(二) 锦缎

师:作者把这些流云比作锦缎,真美啊!

1、什么叫锦缎?色彩很鲜艳、上面有花纹的很漂亮的绸缎。

2、这锦缎上面有什么?

指挥齐读“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血红、一道绛紫”

锦缎上就这些颜色吗?其实何止这些呢?也许还有……也许还有……(金黄、茄紫、杏黄、玫瑰红……)

这么多的颜色既多又美,就叫做“五彩斑斓”

师:多美的锦缎呀!齐读,体会。

3、这锦缎是谁的?(美丽的仙女)

师:那更是无与伦比,再读。

4、这锦缎在仙女的手里还在不停地……?(抖动)

师:多么轻盈、多么飘逸、多么瑰丽、多么神奇,再读

5、怪不得人们忍不住赞叹“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呀!”

6、总结:这北大荒的天空白天天空一碧如洗,到了傍晚,就向我们展示了一幅瑰丽的画卷!拿起书,齐读第二小节,音乐起(班得瑞的仙境)

三、 小河美

师:在这美丽的天空下流淌着一条小河。这是一条怎样的小河?赶快把描写小河的句子找出来,有感情地读一读。

师:指名读,你觉得这是一条怎样的小河?出示

交流点出清澈见底,蓝绸子

理解蓝绸子,看,书上,就是这条蓝绸子,光光的,滑滑的,长长的,他就是小河。这小河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看,它多么像一幅画,谁来读小河,读得清清的,谁来读小河,读得静静的。

师:这时,一群小鱼顶着水游过来了,(明镜一样的水面顿时漾起了一道道波纹),引读,两遍。

师:如果刚才的蓝绸子是一种静态美,那么现在的漾起波纹则是一种动态美。小鱼的出现让小河显得更有生气。

四、 原野美

师:北大荒的天空、小河是一种自然风光美,那么北大荒的原野又是一种独特的美。

师:瞧!原野热闹非凡,对比读热闹、热闹非凡,理解非凡,就是不同寻常,超出一般的。热闹非凡就不同寻常的热闹。

师:围绕了热闹非凡, 作者写了那些景物?在书 上把这些景物圈出来。

交流板书:大豆、高粱、榛树叶子

师:大豆怎么样?出示大豆,谁来读。

点拨:谁来读得更开怀一些,放声大笑的感觉。他们什么笑?(丰收)原来这是因为丰收的喜悦的笑。谁再来读。

师:高粱怎么样?,出示高粱,谁来读?

点拨:他们在唱什么?师:这是丰收的歌声

总结以上两样景物:大豆会笑,高粱会唱,这些都是把植物当成人来写,这叫做拟人的手法,如果,我们运用在作文中就会让显得生动、有趣。

师:(引读)榛树叶子怎么样呢?燃烧了人们一颗怎样的心?

(因为丰收而激动、 ……此处隐藏21956个字……笑容,像鲜花一样盛开。让我们停下脚步,先来找找秋天的颜色。(师出示“秋天的颜色”)

2、生自由交流。(提示:你从哪里或什么东西上看到秋天是什么颜色的?)

3、活动:描绘秋天。

A、装扮秋天的树:秋天是彩色的,瞧这些树叶,它们各种形状、各种颜色、各种大小,下面我们就用它们来描绘秋天。看,老师这里有几棵秋天的树,请第一

列小火车中的小朋友拿出课前老师布置搜集的树叶,贴在树上,让这棵秋天的树更加美丽。

师相机出示小草与花。

B、请第二列小火车的小朋友用五彩的笔画出你搜集到的最喜欢的一片树叶,注意形状、大小、颜色。

C、树叶贴画:仔细瞧瞧,每一片树叶都不一样,老师把它们捡起来,贴成了一幅画,好看吗?(师出示范画)小朋友也想试试吗?第三列小火车的小朋友,拿出你们搜集到的树叶,用你们灵巧的小手,相信你们贴得比老师更漂亮。

过渡:哇,好美的秋天大自然,走,我们一起进去瞧瞧。坐上小火车,我们继续起程。

四、秋天的香味。

1、(音乐轻)师:咦,好像有一阵一阵香味飘来,小朋友闻到了吗?是的,谁也说不清,秋天哪里有香味,从田野飘来?从果园飘来?从森林飘来?谁也说不清秋天有多少种香味,稻谷的香味,水果的香味,还是花的香味?小朋友来找找看,秋天有哪些成熟的香味。(师出示“秋天的香味”)

2、生交流秋天的果实。

(师相机提示:庄稼、蔬菜、花、水果等,并出示各种画面,补充黑板上的秋景图)

过渡:哎,这些诱人的果实差点让我们口水都流出来了,我们真不想离开了,坐下来尝一尝。但是,秋天的乐趣还在后面呢?我们还是坐上小火车,到前面去瞧瞧吧。

五、秋天的声音。

1、(音乐轻)师:嘘,静静听,我听见了叶子落地的声音,我听见了大雁一路唱着歌向南方飞去,我听见了熟透的苹果、梨儿在树上摇动的声音,还有好多小虫子,小动物的声音,小朋友听到了吗?(出示“秋天的声音”)

2、生交流,请出各种小虫、小动物(大雁、小鸟、各种小虫等)。(交流中提示叫声中你听出它们在说什么?引导想象)

3、师小结:是呀,秋天太美了,这些可爱的小动物都想趁着好天气玩个够,因为不久它们大部分都要冬眠了。瞧,它们正在举办秋虫音乐会呢。

生欣赏《秋虫音乐会》。

六、课堂小结。

不知不觉,我们坐着小火车走走停停,停停走走,都大半天了。小朋友找到秋天了吗?喜欢秋天吗?(交流:最喜欢秋天什么?)时间不早了,我们得回去了,好吗?带着秋天的收获,坐上我们的小火车,回家啰。(音乐起)

秋天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品析诗中那一个个生动画面,体会收获季节给农家、渔家、牧家带来的欢乐和喜庆。

2、品味重点词语如栖息、游戏、梦寐等在诗中的作用。

3、学会用鲜明生动的语言描绘一幅幅绚丽多彩的图画的方法,培养自己独特的观察技能。

过程与方法: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整首诗,并背诵全诗。

2、通过把握韵律,感受诗歌的音乐美;通过视觉再现,欣赏诗歌的绘画美;身临其境,体会诗人的情感美,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教学重点:

1、品味诗歌优美的语言。

教学难点:

1、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教学方法:朗读法、视觉再现法

课时安排:1课时

一、导入

播放理查德克莱德曼的钢琴曲《秋日私语》,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仔细聆听,在脑中形成一幅画面,然后试着说出听后的第一感受。(培养学生感悟和视觉再现的能力)

二、整体感知

1、朗读

(1)师配乐诗朗诵,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学生划分诗的停顿和重音。

(2)生正确把握诗歌节奏和重音后,配乐朗读,读出感情。

(3)生自由朗读,读出自己的理解。

2思考:

a.为什么说这是一幅乡村秋景图?

b.诗中刻画了几幅图画?(给它们命上整齐、漂亮的名字)

明确:

a.因为露珠、冷雾、白霜,表明秋天的天气特征;提到农家:稻香、镰刀体现农家特色;有秋虫低鸣:蟋蟀声使田野更辽阔;溪水干涸、更清冽,暗示这是在秋天。

b.三幅图:农家丰收图、霜晨归渔图、少女思恋图。

三、研读赏析

1、将自己想像成每幅画面中人物的身份、活动、心情,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你喜欢的一幅图画,并说说为什么喜欢这幅图。

◆农家丰收图:清晨朝露未唏的时候,有位农人来到幽谷,丁丁的伐木声震荡山谷;田野里发散出稻香的气息,金黄的波浪此起彼伏,稻田中有个身影在挥镰割稻,晶莹的汗珠湿透衣衫;果林中还有采摘瓜果的人,瓜果飘香,沁人心脾,摘下这些沉甸甸的秋天的礼物,放进背篓,这份喜悦要与亲友一起分享……

◆霜晨归渔图:清晨的江面还弥漫着冷冷的雾气,可以感受到些许的凉意。远远地有个渔人摇着船桨向岸边驶来。依稀可见船篷上挂着层白霜,渔人熟练地撒下鱼网,网上的青鳊鱼就像乌桕叶,闪着银色的光泽。归航了,江面上传来动人的渔歌,还有阵阵爽朗的笑声……

◆少女思恋图:原野上一片蟋蟀的鸣叫声,溪水清澈见底。羊儿的咩咩声阵阵传来,秋天的美景让人赏心悦目,牧羊女却失去了往日的活泼。夏日里的笛声悠远、绵长,怎不见了那吹笛的少年?姑娘的心事谁能猜得透?

3、优美语句赏析:

(1)先找出优美的语句体会,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诗,分析感情、语言的精妙之处。

(2)分析加点词的表达作用:

a. 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从听觉的角度,写出了幽谷的深、静。

b. 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饱食”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写出了丰收之景;“稻香”从味觉角度,暗示稻子成熟,展示丰收的图画。

c. 秋天栖息在农家里——“栖息”运用拟人的修辞,概括秋天在农人家里的状况,将虚无的东西具体化,写出了松弛、娴静的氛围。

d. 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轻轻”显示出渔人悠闲与自得的心情。

e. 秋天游戏在渔船上——“游戏”一词虚实相生,渔人是在渔船上游戏,并不在乎打了多少鱼,更是在感受秋天,游戏秋天,写出了那份闲适。

f. 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梦寐”是朦胧的意思,写出了少女的情怀,牧羊女的感情似喜似羞。

4、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景的? ——由远及近

四、小结点评

师:全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生:对秋天的热爱、赞美的感情。

师:你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

生:

五、拓展延伸

比较阅读:读《秋景》,比较与《秋天》在内容、感情、语言等方面的相同之处。

六、作业布置

《秋天教学设计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