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整式加减教学设计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整式加减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整式加减教学设计1师:同学们,还记得同类项,合并同类项的定义吗?
生:基本能完整地回答出来。
师:(板书)
下列各题合并同类项的结果对不对?若不对,请改正。
(1)2ax2+3ax2=5ax4。
(2)6x+2y=8xy。
(3)8x2-3x2=5。
(4)9a2b-9ba2=0。
生:口头回答。
师:给予评价。
师:引导学生用两种方法解决问题:直接代入求值法;先合并同类项再代入求值。
生:先在座位上演算第一小题。
师:巡视,指导学生分别用两种方法解决问题(1)。
师生:老师分析题目,老师根据学生口头回答的结果板书完整的两种解答过程。
生:体会到合并同类项法则在运算中的地位。
师:请两名学生上黑板分别板书两种解题过程,再次体会合并同类项的好处。
师生:一起评价结果。
生:学生一起朗读题目,然后独立思考。学生将重要信息写在课堂练习本上。
师:巡视学生解答情况,并给予必要的知道。特别是给予基础薄弱的学生鼓励,消除他们对应用题的恐惧感。
师:引导学生用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然后列出式子,剩下的工作就是利用合并同类项法则化简式子。
生:学生口头回答所列的式子,以及运算结果。
师:提醒学生合并同类项时,第一项的负号不能丢。
师:强调解题格式。
师:请两名学生上黑板扮演解题过程,其他同学写在课堂练习本上。
生:齐朗读题目,然后独立思考。
师:评讲学生的板演过程。再次强调格式的重要性。
师:强调合并同类项时,各项的系数相加时,第二项的符号是负的。
师生:鼓掌鼓励这两名学生。
师:小试牛刀!哪个同学自告奋勇来解决这两个问题呢?
生:部分学生踊跃举手,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中。
生:两名学生上黑板板演。
师生:一起评价学生的解题过程。
师:强调知识的灵活应用,特别是在第二题的解答过程中。
师:人往高处爬!我们现在一起来挑战这座“高山”!先独立思考两分钟,然后小组讨论。
生:先独立思考,少部分同学能在两分钟内完成这道题。
生:两分钟后学生自由讨论一分钟,然后继续解题或检查刚才的答案是否出错。
师生:分享讨论的结果,给予优秀者鼓励。
师:分析题目的内涵,完整地板书整个解题过程。培养学生规范解题的能力。
师生一起分享本节课的收获。
整式加减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
1.会进行含有括号的整式加减运算。
2.会先进行整式的加减,再求值。
复习旧知识,引入新知识
复习“去括号法则”,请同学们先完成题目1:
教师根据情况分析错误原因,并提醒学生注意括号前面的“—”号。分析:在去括号的运算中,当()前是“-”号时,容易犯的错误是只将第一项变号,而其他项不变。
通过练习题1的分析后,再让学生继续完成练习题2,进行知识强化。(让4个学生出黑板板示,允许其他同学出来修改)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合并同类项、去括号,本节课我们学习整式的加减。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实际上就是做两件事,第一件事是去括号,第二件事是合并同类项。请看例6.
(按去括号、合并同类项两步先让生尝试)
师:通过上面的学习,你能说出整式加减的基本运算步骤吗?
每一步应注意什么?
让学生观察例题的过程,找出解题的路径。
试探练习,回授调节
师:请学生4人出黑板板示,其他同学在自己座位上迅速完成,作好改错准备。
生:在自己座位上独立完成?
板示学生返回座位后,发现有错误的学生可出黑板改正。
师:提问学生,要求说出错误在什么地方,并加以改正。
生:?
学生练习,老师巡查并指导。
学生多数会漏写括号。
师:在这几个整式相加或相减时,为什么要加上括号
生:思考回答?
师:观察本例,并说出本例与之前练习有什么区别?
生:此例最后给出x、y的值,要求多项式的值。
师:请用两种方法做一做,并比较哪一种方法简单些?
学生通过比较,都会认为先化简,后求值较为简单些。
教师再板书规范的书写过程。
通过本题的解答,让学生进一步熟练整式加减法的一般解题步骤,让学生先化简再求值,并培养学生规范的解题格式。
学生练习,教师巡查指导,及时提醒出现差错的学生改正。注意不同层次学生的积极性的调动,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训练中来,积极动脑、动手,同时教师对差生进行指导和鼓励。
整式加减教学设计3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会用代数式表示简单的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能用合并同类项,去括号等法则验证所探索的规律。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数量关系,运用符号表示规律,通过运算验证规律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勇于探索的学习态度,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感受符号运算的作用。
老师:请同学们观察并找出规律
学生独立完成
老师:请同学们拿出你们的学具按要求亲自动手摆一摆,算一算。
学生:老师,摆几个三角形呀?
老师:先摆一个,再摆两个、三个、四个。关注学生与他人进行合作与交流的意识。
鼓励每个同学尽可能独立思考,并与同伴进行交流,教师关注学生在探索数量关系活动中的参与态度、思维水平和抽象能力:分析:
三角形个数12345
火柴棍根数357911
教师演示,学生观察
老师:每增加一个三角形,火柴棍根数增加多少?
学生:2根
老师:火柴棍根数是一组怎样的数?
生:连续奇数。
师:奇数可用整式2n+1(或2n-1)表示。
师:从多角度思考,也可以分析表格中火柴棍根数与三角形个数之间的关系 ……此处隐藏2006个字……习、合作交流、协作学习和归纳概括的能力,发展了学生发散性思维,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变通性和严密性,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个性,提高了学生对信息的处理能力,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需要完善之处
视学生实际情况,如能再给学生练习课本165页例1,然后教师再点评的话,那么就是锦上添花了。因为学生在掌握同类项的概念和合并同类项的方法后,再通过解决像例1这样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就更能使学生理解“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体现了“学数学、用数学”、“学有所用”的基本理念,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有力武器,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整式加减教学设计7教材分析
1.这节的重点为:去括号。因此,本节所学的知识实际上就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一个巩固和深化,要突破这个重点,只有在掌握方法的前提下,通过一定的练习来掌握。
2.去括号是整式加减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下一章一元一次方程的直接基础,也是今后继续学习整式的乘除、因式分解、方程,以及分式、函数等的重要基础。
学情分析
1.去括号法则是教材上的教学内容,学生学习时会经常出现错用法则的现象。实验表明:完全可以用乘法分配律取代去括号法则.这是由于:(1)“去括号法则”,增加了记忆负担和出错的机会,容易出错;(2)去括号的法则增加了解题长度,降低了学习效率;(3)用乘法分配律去括号的学习是同化而非顺应,易于理解与掌握;(4)用乘法分配律去括号是回归本质,返璞归真,且既可减少学习时间,又能提高运算的正确率。
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去括号时符号的变化规律;
2.能正确运用去括号进行合并同类项;
3.理解去括号的依据是乘法分配律。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去括号时符号的变化规律。
难点
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时符号的变化规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问题
青藏铁路线上,列车在冻土地段的行驶速度是100千米/时,在非冻土地段的形式速度可以达到120千米/时。
请问:(3)在格尔木到拉萨路段,列车通过冻土地段比通过非冻土地段多用0.5小时,如果通过冻土地段需要t小时,则这段铁路的全长可以怎么样表示?冻土地段与非冻土地段相差多少千米?
解:这段铁路的全长为100t+120(t-0.5)(千米)
冻土地段与非冻土地段相差100t-120(t-0.5)(千米)。
提出问题,如何化简上面的两个式子?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探索新知
1.回顾:
1你记得乘法分配率吗?怎么用字母来表示呢?
a(b+c)=ab+ac
2-(-2)=(-1)*(-2)=2+(-3)=(+1)*(-3)=-3
2.探究
计算(试着把括号去掉)
(1)13+(7-5)(2)13-(7-5)
类比数的运算,去掉下面式子的括号
(3)a+(b-c)(4)a-(b-c)
3.解决问题
100t+120(t-0.5)=100t-120(t-0.5)=
思考:
去掉括号前,括号内有几项、是什么符号?去括号后呢?
去括号的依据是什么?
三、知识点归纳
去括号法则:
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同;
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反.
注意事项
(1)去括号规律要准确理解,去括号应对括号的每一项的符号都予考虑,做到要变都变;要不变,则谁也不变;
(2)括号内原有几项去掉括号后仍有几项.
四、例题精讲
例4化简下列各式:
(1)8a+2b+(5a-b);(2)(5a-3b)-3(a2-2b).
五、巩固练习
课本P68练习第一题.
六、课堂小结
1.今天你收获了什么?
2.你觉得去括号时,应特别注意什么?
七、布置作业
课本P71习题2.2第2题
整式加减教学设计8【教学目标】
1、理解同类项、合并同类项的概念。
2、掌握合并同类项法则,会应用该法则及运算律合并多项式的同类项,会应用同类项及合并同类项解决实际问题。
3、感受其中的“数式通性”和类比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
理解同类项的概念;掌握合并同类项法则。
【教学难点】
正确运用法则及运算律合并同类项。
【教学过程】
一、知识链接
1、运用运算律计算下列各题。
①6×20+3×20= ②6×(-20)+3×(-20)=
2、口答。
8个人+5个人= 8只羊+5只羊=
8个人+5只羊=
[意图:①复习乘法分配律;②感受“同类”。操作流程:幻灯片出示→学生口答(1)→分配律:ab+ac=a(b+c)→口答(2)→解释]
二、探究新知
探究一:一只蜗牛在爬一根竖立的竹竿,每节竹竿是a厘米,第1小时向上爬了6节,第2小时向上爬了2节,问这个蜗牛在竹竿上向上爬了多少厘米?
(1)请列式表示: ,你能对上式进行化简计算吗?
(2)说说化简计算的依据。
[意图:联系生活情境,探究新知。操作流程:幻灯片出示→学生独立思考并回答→师生小结方法]
探究二:根据以上式子的运算,化简下列式子。
①100t-252t ②3x2+2x2
②3ab2-4ab2 ④2m2n3-5m2n3
(1)上述各多项式的项有什么共同特点?
(2)上述多项式的运算有什么共同特点,有何规律?
[意图:让学生经历动手、观察、猜想、归纳的学习过程,从而探究出新知。操作流程:幻灯片出示→动手计算→回答并解释→观察(交流)→猜想→引导学生归纳新知]
三、例题精炼
例1、合并同类项。
4x2+2x+7+3x-8x2-2
例2、求多项式-x2+4x+5x2-3x-4x2+3的值,其中x= 。
[意图: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突出重点。操作流程:完成例1(3~4人演排)→学生质疑→师点评并规范格式、注意事项(例2处理方式同上)]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意图:养成总结反思的好习惯。操作流程:交流→小组代表发言→师补充]
五、课堂检测(略)
[意图:诊断、反馈学生学习效果。操作流程:8分钟内独立完成(学案)→学生互评→师统计答题情况→重点讲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