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范文 > 教学设计

《种子》教学设计

时间:2021-10-18 04:28:06 收藏本文
《种子》教学设计

《种子》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种子》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种子》教学设计1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按种子大小、颜色、能否食用等明显特征进行分类。

2、知道种子的用途,发展幼儿初步的观察比较和积极思考的意识。

3、幼儿可以用完整的普通话进行交流。

4、提高幼儿思维的敏捷性。

活动过程

1、展示教师准备的种子,让幼儿自由观察。

提问:你能说出这些种子的名字吗?

识别有困难的种子可参看图标。

2、教师:这么多的种子,我们来把它们分分类。

(1)教师提示可按“能否食用”把能吃的种子放在盒中,不能吃的放在篮子里。

(2)让幼儿想一想还能怎样分(鼓励幼儿相互议论)。

提问:你是用什么方法来分的?还可以用哪些方法?

(引导幼儿发现可以按种子的大小、颜色、形状来分类。)

幼1:把水稻、黄豆放在一起。枇杷、苹果、青菜、西瓜的种子放在一起。

幼2:把枇杷、黄豆的种子放在一起(比较大),苹果、西瓜、水稻、青菜的种子放在一起(比较小)。

幼3:把青菜、黄豆、枇杷的种子放在一起(是圆的),把水稻、苹果、西瓜的种子放在一起(有点尖)。

3、师:你知道种子有什么用处吗?

幼1:西瓜、南瓜、水稻的种子可以吃。

幼2:枇杷的种子可以种,会长出枇杷树……

教师和幼儿一起得出结论:有的种子能吃,有的不能吃;种子都能种植,发芽后长成小苗,长大后会结果。

评析:教师敏锐地捕捉幼儿的兴趣转移点,及时调整活动方案,满足幼儿的认知需求。

活动反思

关于种子,按照传统教学内容,通常安排在大班进行,而这个从寻找→种植的系列活动却使小班孩子自始至终沉浸在积极主动的探索之中。

活动设计的成功,不仅在于教师不断抓住幼儿的兴趣,发掘教育价值,生成活动,具体活动目标适合小班幼儿学习的特点和认识水平,更主要的是教师没有把系列活动仅仅视为过去心目中的“上课”,而是将教育真实地渗透在生活和各项活动之中。如,教师借助幼儿吃水果这一日常生活环节,作为支持孩子寻找种子的探索活动,让孩子在熟悉的生活活动中逐渐积累相关经验。不难想像,如此的师生互动和教师专门组织的教育活动相比,对孩子、对教师都会是自然的,毫无压力的。

《种子》教学设计2

重点:探究种子成分的实验

难点:

1、明确无机物和有机物的概念。

2、通过对种子成分的分析,了解种子内贮存着大量有机物,是胚进行发育所必需的营养物质。

手段:以学生探究实验并分析结果的方式为主的教学方法。

设计思想:

从生活实际入手,对种子所含的成分进行分析,制定实验方案,并完成实验及结果分析。学生以实验小组为单位,完成实验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一些食品包装袋,利用实物投影向学生展示其有关成分的说明。介绍在我们生活中所吃的食物含有许多成分,引导学生思考在植物的种子中是否也含有同样的成分。

二、讲授新课:

(一)实验:探究种子的成分

1、组织学生分析生活中所接触到的食物中有可能存在的成分,这些成分用什么方法可以鉴定出来,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2、组织学生设计实验方案

3、强调实验注意事项:

鉴定种子中含有水分的实验中:

(1)试管夹要夹在试管口近端,这样才不影响观察;

(2)试管要干燥,这样才有说服力;

(3)小麦在试管底部要散成一斜面,烘烤部位要局限在有小麦的区域内,可缓慢晃动,以求小麦受热均匀。

(4)试管需保持水平或口稍向下倾斜,这样管壁上出现的水珠才不会流向管底,不会引起试管爆裂;

(5)烘烤时间不宜过长,否则种子就会发生碳化,碳化的部分往往粘在试管壁上,不易洗掉。

鉴定种子中含有无机盐的实验中:

(1)要将小麦事先泡软,便于铁丝穿扎。注意用力不要过猛,防止扎手;

(2)燃烧后,铁丝很烫,要避免烫伤手和烫坏桌面,应及时放一解剖盘中或晾凉了再放到桌面;

(3)小麦种子不易完全灰化,要使它完全灰化,需要较长的时间

鉴定淀粉和蛋白质的实验中:

(1)面团不要过大。

(2)一直要到纱布中没有乳白色物质渗出,才可停止。

4、指导学生按要求完成实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5、组织学生填写实验报告

(二)总结种子的成分:

1、讲解:有机物和无机物的概念及特征。

2、根据实验的结果,总结:

3、提出问题:

(1)芝麻种子和小麦种子中是否都含有脂肪?

(2)如果芝麻种子和小麦种子中都含有脂肪,为什么用芝麻种子做为实验对象,而没有用小麦种子呢?"

组织学生发言

总结:(出示不同种子成分的结构图或表格)

植物的种类不同,所以各种成分的含量也不相同。在干燥的种子里,有机物总是比无机物多。

板书设计:

第二节种子的成分

一、实验:探究种子的成分

二、种子的成分

探究活动

探究种子内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的装片观察

1、淀粉:取加碘后呈蓝色的淀粉浆液一滴,置于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后,在低倍镜下观察,可见到视野中充满了蓝色的颗粒,这就是小麦胚乳中的淀粉粒,再转用高倍镜进一步观察,可以看到淀粉粒表面有很多同心圆的轮纹。

2、蛋白质:将小麦种子做横切(与纵轴垂直的方向),在横切面上滴一滴碘液,中央的胚乳呈现蓝色,在蓝色区域的边缘有一圈很细的黄色区域,用放大镜即可看到,这就是以糊粉粒形式贮藏在胚乳最外面的糊粉层中的蛋白质。

3、脂肪:将蓖麻种子制成徒手切片,置于载玻片上的水滴中并加上盖玻片,在低倍镜下观察,可见到胚乳(蓖麻是双子叶植物中种子内具有胚乳的种类)中或周围出现小的油珠,若加滴苏丹Ⅲ试剂,油珠会呈现桔红色,这就是脂肪。

《种子》教学设计3

一、教学目标:

1、初步知道大多数植物用后代。

2、初步知道植物都有把种子散播出去的本领,不同的植物把种子 ……此处隐藏1194个字……里的淀粉已转化为糖,所以有甜味。由于淀粉不溶于水,所以必须转变成能溶于水的糖后,胚才能吸收利用。菜豆种子中子叶里的营养物质经转化后运送给胚芽、胚根和胚轴;玉米种子中胚乳里的营养物质经转化后由子叶吸收转运给胚芽、胚轴和胚根。

(三)种子的休眠和寿命:

1、提出问题:"我们家中贮存的种子,并不都能萌发。这是什么原因呢?"

2、组织学生分析原因(提示:(1)种子是由细胞构成的,有生命的。(2)种子形成多数是在秋季。)

3、总结:

种子是具有一定寿命的,所以存放时间过长的种子有可能已经死亡。而刚成熟的种子也不能萌发,是因为它们正处在休眠时期,这是种子在形成后,对寒冷的冬季适应的结果。

4、出示实物投影,介绍种子发芽率测定的方法。

三、巩固:(如时间不够,可做为课下练习)

1、我们吃的绿豆芽,主要是由种子的哪部分发育而成?

2、子叶出土与不出土的种子,在播种时深度上有什么不同?

板书设计:

第三节种子的萌发

一、种子萌发的条件:

1、自身的条件:胚是完整的,并且是活的。

2、外界的条件: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和水分

3、影响种子萌发的其他因素:

二、种子萌发的过程:

胚根发育成根

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子叶或胚乳提供各部分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

三、种子的休眠和寿命:

探究活动

探究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

材料用具:

取饱满健壮的红皮小麦种子和白皮小麦种子若干粒,刀片一个,镊子一个,培养皿4个,卫生纸若干张,清水,标签,胶水等。

实验步骤:

(1)浸种使小麦种子萌动。

(2)将萌动的红皮小麦200粒和白皮小麦200粒分别放在标有1号和2号标签的培养皿中,观察它们的发芽率。

(3)将萌动的红皮小麦20粒和白皮小麦20粒,分别切下它们的胚,分别放置胚和胚乳部分。

(4)将切下的10粒红皮麦种和10粒白皮麦种的胚,分两部分放在标有3号标签的培养皿中,观察它们的发芽率。

(5)将切下的10粒红皮麦种和10粒白皮麦种的胚乳部分,分两块放在标有4号标签的培养皿中,观察它们的发芽率。

①3号培养皿中的两种小麦胚能不能长成幼苗?。

②4号培养皿中的两种小麦胚乳能不能长成幼苗?。

③设置1号和2号培养皿的意义是什么?。

④试根据探究性实验的结果,说明种子的胚和胚乳在种子萌发过程中,各起什么作用?

⑤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是什么?

⑥有兴趣的同学可将红皮小麦的胚"嫁接"在白皮小麦的胚乳上,或把白皮小麦的胚"嫁接"在红皮小麦的胚乳上,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并观察结果,对结果进行讨论。

《种子》教学设计5

重点:

1、单、双子叶植物种子的结构以及各部分结构的作用。

2、解剖、观察种子结构的方法。

难点:

1、胚的结构。

2、玉米种子的子叶、种皮和果皮的观察

手段:以学生讨论、完成探究实验为主的教学方法

设计思想:

本课采取同步教学法,让学生手中有观察的实物材料,并能够亲手对材料进行处理(如剥离、挑取、染色、使用放大镜观察等)。在老师的指导下,边观察边听讲解,这样所得到的印象是深刻的。此外,像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的种子,各个学校都很容易得到,刀片在任何日用品商店都可以买到,至于放大镜前面已经介绍了自制的方法,所以,这样的教学方法在绝大多数学校应该是可行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利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收集的种子(此活动在课前布置学生完成)

2、强调:学生所收集的并不一定都是种子,有些是植物的果实。

3、提出问题:"大家收集的种子是形态各异的,那么,它们之间是否存在共同点呢?下面我们通过实验观察来解决这一问题。"

二、讲授新课:

(一)实验:观察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结构:

1、强调实验注意事项及要求:

(1)首先观察种子的外部形态,如:颜色、形状等。

(2)其次按要求解剖种子,观察其内部结构。由于种子的个体都较小,且各部分结构都很娇嫩,所以在观察时一定要避免损伤种子的各部分结构,仔细观察。

2、由于玉米种子的胚比较小,纵切后不能对其全面的了解,所以除按照课本中的要求完成实验,还可以让学生把玉米种子的果皮和种皮剥掉,可观察完整的胚。

3、组织学生完成实验:

(1)菜豆种子结构的观察:

指导学生完成观察并对照课本44页内容及插图,认识各部分的结构及功能。

总结:双子叶植物种子的结构

(2)玉米种子结构的观察:

指导学生完成观察并对照课本45页内容及插图,认识各部分的结构及功能。

总结:单子叶植物种子的结构

(3)组织学生填写实验报告。

(二)双子叶植物的种子和单子叶植物的种子的比较:

提出问题:"通过观察双子叶植物的种子和单子叶植物的种子,你发现二者之间有哪些异同之处?"

组织学生发言

总结:(可与学生共同通过列表进行总结)

三、总结;

出示多种植物的种子的实物或图片,让学生判断属于双子叶植物的种子还是单子叶植物的种子。

总结:判断植物的种子属于双子叶植物种子还是单子叶植物种子的依据,不是有无胚乳,而是子叶的数目。单子叶植物种子多数都有胚乳,但也有些种类的单子叶植物种子没有胚乳(如慈姑);双子叶植物的种子多数无胚乳,但有些种类的种子具有胚乳(如蓖麻)。

板书设计:

第一章种子的萌发

第一节种子的结构

一、实验:

1、观察菜豆种子的结构:

2、观察玉米种子的结构:

二、双子叶植物种子的结构:

三、单子叶植物种子的结构:

探究活动

蓖麻种子的观察

步骤:

1、观察蓖麻种子的外部形态。

用手捏一捏蓖麻种子的外壳,它很坚硬,光泽而有花纹,这是种皮。种皮的阔面中央有一条纵线叫做种脊(图示)。种脊底部有浅色的海状突起,叫做种阜。它是种子在果实上着生的部位。

2、观察蓖麻种子的内部结构。

(1)剥开种皮,可以见到它分两层,外面一层是坚硬的外种皮,里面一层白色的薄膜是内种皮。

(2)种皮里面占有大部分空间的是胚乳。蓖麻种子是有胚乳的种子。

(3)沿种脊纵切种子,可见胚乳中央有一条裂缝。在裂缝两旁,贴近胚乳的是两片子叶,很薄,嫩黄色。在靠近种阜的一端可以找到胚芽、胚轴和胚根。蓖麻属双子叶植物。

《《种子》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