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范文 > 教学设计

观舞记教学设计

时间:2021-10-18 04:17:31 收藏本文
观舞记教学设计

观舞记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观舞记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观舞记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积累字词,以课本读一读,写一写中的为主。

2、了解印度舞蹈的特点。

(二)能力目标

1、体会文章精妙的语言魅力,学习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

2、感受舞蹈艺术飞动的美,提高艺术欣赏能力。

(三)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广泛接触吸收外国优秀文化,开阔视野,陶冶性情。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学习作家冰心大量运用修辞手法描写视觉形象的写作手法,品味并积累优美的语句。

(二)教学难点

如何感受美,形成自己的审美观。

教法分析:

1、诵读法。在课堂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深入品味,提高语言感悟能力。

2、联想想象法。在课堂教学中应激发学生的丰富想象力,深入体悟语言的内涵。

学法要求:

1、充分预习

2、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手段:

多媒体CAI课件、关于印度舞蹈和中国舞蹈的视频、图片资料

教学评价:

1、小组竞争

2、教师的语言评价

教学流程:

1、情景导入说舞蹈

2、自主学习读雅句

3、合作交流解困惑

4、延伸提高用妙语

5、课堂小结谈感受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预习课文,会写生字,准备注音,排除字词障碍。

2、利用VCD、DVD搜集一些印度舞蹈、中国舞蹈资料。

3、多媒体课件(powerpoint)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以舞导入

许多同学喜爱绘画,喜欢唱歌;也有些同学有乐器或舞蹈方面的特长,具有一定的艺术鉴赏力。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欣赏一段舞蹈,请同学们说说这是哪一个国家的(播放一首印度音乐的片段)。

利用多媒体播放《印度舞》选段,展示美丽、华贵的印度服饰;活力四射印度舞蹈;神气的印度风情,让同学们产生浓郁的兴趣,很快进入兴奋状态。

师:请同学们用心欣赏这段舞蹈,然后说说你们的感受。

生:自由发言,教师适当鼓励。

不同国家和地域的音乐、舞蹈能够反映不同的文化风情。比如说我们的邻邦印度,就一向以其独具特色的歌舞闻名于世。(简单介绍印度舞蹈的特征)

动人的音乐,优美的舞姿,都会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可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时,却似乎捉襟见肘,为语言的匮乏而苦恼,但大家别急,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冰心老人的《观舞记》,相信通过本文的学习,大家会有许多收获的。

观舞记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激发想象,使学生得到语言和舞蹈形象的双重审美的艺术享受。

2、鼓励学生接触、吸收、借鉴外国优秀文化,从中得到精神上的营养,开阔胸怀。

自学内容:

1、了解关于印度舞蹈的资料。

2、读课文,寻找课文中描写舞蹈特点的语句。

教学设计:

一、印度舞蹈,交流感受。

播放3~4分钟的印度舞蹈片段,调动学生情绪,交流感受,并在学生的观感畅谈中引入课文。

二、诵读积累,整体感知。

1、试从中找出描写印度舞蹈特点的语句。

明确:如:“深深地低头合掌”“长眉……舞蹈出诗句的离合悲欢”“忽而双眉颦蹙……使人几乎听得见铮铮的弦响”“莲花的花开瓣颤,小鹿的疾走惊跃,孔雀的高视阔步”“最精彩的是‘蛇舞’,颈的轻摇,肩的微颤”等。

2、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表现卡拉玛姐妹舞蹈的“飞动的‘美’”的?

明确:身体、服饰、神态、心灵等方面。

3、为什么说卡拉玛“在舞蹈的狂欢之中,她忘怀了观众,也忘怀了自己”?

明确:卡拉玛的舞蹈非常优美,好像“飞动”起来,但是仅有“飞动”还是不够的,还要有心灵的完全投入,才能达到“美”的境界。她本身就是舞蹈的一部分,身心浑然一体,超越形式的载体而进入了自由飞动的境界。真正的舞蹈,是心灵之舞,而不是技巧之舞。

三、精读品析,艺术熏陶。

这篇大量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方法来描写卡拉玛姐妹优美的舞蹈。找出你认为写得精妙的句段,细心体会并加以积累。

如:“轻云般慢移,旋风般疾转”“莲花的花开瓣颤,小鹿的疾走惊跃,孔雀的高视阔步”等。

四、合作探究,比读鉴赏。

本单元的《安塞腰鼓》也是写舞的,可作一些比较研究。

例:舞蹈风格上:《安塞腰鼓》主要表现阳刚之美,《观舞记》主要表现阴柔之美。

其他可比较两篇在比喻、排比运用方面的异同,等等。

五、总结存储,课外延伸。

1、总结存储:用语言来表现舞台艺术,是很困难的,需要高超的语言技巧。本文主要是用比喻和排比等修辞手段,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卡拉玛姐妹精妙的舞蹈。如“轻云般慢移,旋风般疾转”“忽而双眉颦蹙……使人几乎听得见铮铮的弦响”“莲花的花开瓣颤,小鹿的疾走惊跃,孔雀的高视阔步”等等,尽可能地把视觉形象转化为语言形象,而又通过语言使读者发挥自己的想像,得到语言和舞蹈形象的双重审美的享受。

2、课外延伸:

观看杨丽萍的孔雀舞,请学生用形象生动的语言表现出来。

备课资料:

印度舞蹈历史悠久,早在印度河文明时期,印度先民就很喜欢跳舞。在哈帕和莫亨殊达罗出土的文物中,有青铜舞女雕像和男舞者石雕像,这些都是当时流行舞蹈的佐证。

到了吠陀时代,印度舞蹈有明显的发展,而且有了文字记载。公元前1500年的《梨俱吠陀》中就记有舞女的事情。“邱沙穿着闪光的衣服,像舞女一样”,“男子戴金首饰,通过舞蹈表演有关战争的场面”,“男女青年一起跳舞”,“甚至有了专门以跳舞、唱歌谋生的种姓”。可见当时舞蹈已经有了相当的发展。

到公元前4世纪,印度的大文法家波尔尼也曾提到过“舞蹈”一词。至于在印度史诗之一《罗摩衍那》中有关舞蹈的记载就更多了。《罗摩衍那》中写道:“在阿逾陀日夜举行舞会和音乐会,供国王享乐”,“一位舞者的优美的舞姿使罗婆那为之陶醉”。

但是,有关舞蹈艺术的专著应该以婆罗多的《舞论》为代表,它是印度古代最早的文艺理论著作,一般认为它是公元2世纪的 ……此处隐藏13757个字……注重培养学生由具体到抽象,来充分领略美、想象美、探究美、创造美,将文字与想象充分结合,在学习中感受美、体验美、思考美、延伸美,进而得到审美体验、提升学生的审美品位。

2、在教学中注重“双基”的落实。重视学生对生字词、难字词的掌握与运用,强调了生字的读法和写法,并通过写话的形式来巩固学生对词义的理解和运用。

3、在课堂教学中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组织教学,点燃学生的求知热情,唤醒学生的学习潜能,引导学生真正动起来,课堂真正活起来。我的教学一直遵循着这一原则,学生放松了,思维敏捷了,兴趣盎然了,课堂的气氛也就活跃了。

二、存在的问题及设想

1、缺少精读细品,朗读能力的培养有待进一步提高。《观舞记》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而且冰心的语言也是极美极富表现力的,所以这就要求不但教师在课堂上要用文采飞扬,充满美感的语言来感染学生,更要注重学生朗读能力和语感的培养,加大对学生速读、精读、朗读的示范与指导。

2、教师驾于课堂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在处理“品读与赏析”这一环节时,不能够很好地引导学生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导致之后的“拓展延伸”这一教学环节时间不够充分,没有充分展开。

3、现在上课都提倡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但很多专家又在大声呼吁:“语文是语言的艺术,不可轻易用图片解读文字,那样会抹杀学生的想象力,退化学生的阅读能力。”怎么办呢?无疑,就《观舞记》这篇文章来说,运用多媒体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它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兴趣,帮助学生进入情境;而冰心老人的语言也是极美极富表现力的,学生如果通过对字词及句子的深刻理解来展开想象,体验文学的魅力,他感受到的美远比那些被教师展示的图片或视频体会的意境更深一些。

总之,教学是遗憾的艺术,我们只有在不断反思中提高,在不断学习中进步,才能够更好地掌握教学这门艺术。

观舞记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 了解舞蹈尤其是印度舞基本特点,提高审美能力和舞蹈欣赏能力。(内容)

2. 理解、学习作者抓住特点描写舞蹈的写作技巧。(形式)

3. 学习本课优美的语言描写与修辞手法。(语言)

一. 整体感知

1.导入:视频:印度舞蹈片段。

——学生谈观后感想,引入本课

2.释题:正标题与副标题

副标题起补充说明作用。

3.文体特点:

——记叙性散文

以记叙兼描写为主,适当加以抒情议论。

4.补充资料:

什么是舞蹈艺术?

用简明的话来说,舞蹈是一种以人体动作(肢体)为主的艺术。它是以舞蹈动作为主要艺术表现手段、着重表现人们的内在深层的精神世界。而在舞蹈活动中,一般都要有音乐的伴奏,要穿特定的服装、有的舞蹈还要手持各种道具,如果是在舞台上表演,灯光和布景也是不可缺少的。所以,也可以说舞蹈是一种综合性的动态造型艺术

5.考考你的识字量:

颦蹙 pín cù 粲然 càn 嗔视chēn

叱咤风云chì zhà 雏凤 chú 尽态极妍yán

花鬘 mán 斗薮sǒ 妥帖 t i

浑身解数 xi è 褶裙 z h e 惊鸿hóng

二. 研读课文

(一)结构研讨:

1、浏览全文,思考:文章哪一部分是写观舞的?这一部分的前

后分别写什么?分别用三个字概括这三个部分.

——观后感;观舞记;表感激。

2、一般是先写观的内容,再写感想,本文为什么先写感想?这

样有什么好处?

——突出“被感动”,铺垫蓄势,产生悬念。

(二)第一部分研讨:齐读后思考

1. 四个“假如”是什么句式?有何作用?

——排比句式。从不同的艺术角度全面赞美了该舞蹈的美。

2. “咿哑”是什么意思?用在这里有何好处?

——惊叹。口语,更有真实感,突出“被感动”。

3. 作者用哪个短语集中表达了她观舞的感受?结合舞蹈特点,

赏析这个短语。

——飞动的美。舞蹈是一种以人体动作为主的艺术。

(三) 第二部分研讨:齐读后思考

1. 如何理解“用她灵活熟练的四肢五官,来解说印度古代的优美的诗歌故事”?结合书中的语言回答。由此可见印度舞蹈怎样的明显特点?书中还有一句话与本句的意思相同,是哪一句?

——第十六、十七自然段。

印度舞蹈的明显特点是身体语言异常丰富。

“舞蹈出诗句里的离合悲欢”。

2. 画出本段里的排比句,作用如何?

——丰富多样的表情、姿态、动作演绎着故事多彩的内容,突出了舞蹈的飞动的美。

3. 作者描写蛇舞,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作用如何?

——引用。形象准确地表现了蛇舞的柔美缠绵,更有说服力。

4. 综上所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表现卡拉玛姐妹舞蹈“飞动的美”的?

——动作,舞姿,服饰,外貌,神态,心灵

(四)第三部分研讨:齐读后思考

1. 为什么说:卡拉玛和拉达是“大榕树上的两条柔枝”?用书上

的话回答,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第20自然段。比喻。

2. 作者为什么要感谢印度人民?

——第23自然段。

三. 探究赏析

1. 请用三个“赞美”来概括全文主旨。

——赞美舞蹈家卡拉玛姐妹,赞美印度文化,赞美印度人民的友好情谊。

2. 这篇文章大量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方法来描写卡拉玛姐妹优

美的舞蹈找出你认为写得精妙的句段,细心体会,并加以仿写。

四.迁移拓展

1.本文与《安塞腰鼓》都是写舞蹈的,两文所表现的美有何不同?

——本文写的舞蹈是“飞动的美”,给人灵动、优美的享受。《安》展现的是力量的美,给人以极大的鼓舞与震撼。

2.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舞蹈。下面,请学习刚

才所提到的观察方法,欣赏《千手观音》的舞蹈画面。(视频)

要求:学习文章的写法,抓住舞蹈的特点,用精致的形容词和恰

当的修辞手法来多方面来表现自己所见所思,写一段优美的文字。

指导教师点评:

本设计可谓我们在民校初中语文培训中的经典之作,也是最好的样板。第一,它鲜明地体现了语文课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本质特点——既着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又兼顾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第二,它准确地体现了我们强调的十六字教学方针,即“四步流程,设问导思,紧扣文本,瞄准中考”。第三,它精要地体现了我们倡导的新343教学法,即新课标的三个目标,四步流程(整体感知—研读课文—探究深入—拓宽迁移)和三种训练(思维,语言,迁移)。值得大家结合文本阅读好好体味,并体现到自己的教学设计中。

《观舞记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