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鹰学飞》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鹰学飞》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鹰学飞》教学设计1一、教材分析
(一)解题
这是一篇童话,从题目上即可以看出童话描写的主人公是“小鹰”,讲出的事情是“学飞”。那么小鹰向谁学飞?他是怎样学飞的?从中我们可以学到什么呢?读完了童话,这些疑问都会迎刃而解。
(二)结构分析
这篇课文描述了小鹰学飞的过程,可以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交代小鹰跟老鹰学飞。
第二部分(第二——七自然段)具体描述小鹰学飞的过程。
第二部分又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第二、三自然段)小鹰学飞到了大树上方。
第二层(第四、五自然段)小鹰学飞到了大山的上空。
第三层(第六、七自然段)小鹰飞向了广阔的蓝天。
(三)语意理解
“一只小鹰跟着老鹰学飞”
这句交代了小鹰学飞,并且开篇点题,具有领起作用。“学”为中心内容,它涉及到两方面因素,一为老师,老师的教决定着结果;另一方面为学生,学生如何学更是结果的决定者。因此文章以下内容就是围绕着“学”与“教”这两方面展开的。
“小鹰飞到了大树的上方,它高兴地喊起来:我已经会飞啦。”
这是小鹰学飞的第一个阶段,他突破的高度是大树上方。“高兴”表现出小鹰的这个成绩也是来之不易的,是老鹰教和小鹰勤学苦练的结果。因为,“我已经会飞啦”当中满含着成功的喜悦。
“老鹰摇摇头说:‘飞得只比大树高,还不算会飞’。”
这是老鹰对小鹰的评价,引导及所制定的目标。“摇摇头”是对小鹰现有成绩,尤其对小鹰自认为已经会飞的态度,表示不满,但他并没有责备小鹰,只是说出了自己的观点,并且为小鹰指出了目标。“只是”表示限制。
“比大树高”是现在的高度,“还不算”表明老鹰的态度,也是老鹰给小鹰制定的目标:要比大树还高。但高多少并没有要求,因此这个目标对小鹰来说是可以实现的。
“小鹰又跟着老鹰向上飞。”
小鹰认清事实之后又刻苦练起来,他的目标责任制是“向上”。“小鹰飞到了大山的上空,它又高兴地喊起来:‘我真的会飞啦!’”
这是小鹰学飞的第二个高度——大山的上空,这是他进一步努力的结果,于是他更高兴地认为自己“真的”会飞了。
“老鹰又摇摇头说:‘飞得只比大树高,还不算会飞。’”
这是老鹰第二次对小鹰评价,引导并提出更高的要求,定了更远的目标。
“小鹰只好鼓起劲儿,跟着老鹰拼命向上飞。”
小鹰又一次刻苦练起来,尽管“只好”有些无奈,但他仍保持着坚定信念,“鼓起劲”,并且“拼命”向上飞,这是多么难能可贵的精神,“我”看到了小鹰顽强的性格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飞呀,飞呀,大树看不见了,大山也变得矮小了。”
小鹰就这样飞呀,飞呀,突破了一个又一个高度。
“小鹰急促地喘着气,对老鹰说:‘现在……我总算……会飞了吧?’”
小鹰很累,所以“急促地喘着气”,“现在……我总算……会飞了吧?”这句与前两次高兴地肯定不同,因为经过两次之后,他已不再轻易地下断言,一方面证明小鹰不再盲目,另一方面也表明小鹰对“飞”有了新的认识,因此他向老鹰征求意见。省略号表示小鹰说话时声音断断续续。
“老鹰向头顶上指了指说:‘孩子,你往上看!’”
由于小鹰态度有所改变,所以老鹰的回答也不同以前,并没有直接进行否定,而是让小鹰自己去判断。“小鹰一抬头,只见白云上面,还有几只鹰在盘旋呢!”
这一次是小鹰自己做了判断,定了目标,因为他发现天空广阔无垠,高度要一个一个地突破,它也毫无止境。因此,当小鹰看到白云上面盘旋的鹰时,他一定会也给自己定了一个高度,那就是白云的上面。因为顽强的小鹰在学飞的过程中更加坚强、成熟,相信将来的他一定会成为天空中最自由、最英武的那一只。“盘旋”指环绕着飞,表明飞得高和飞的状态。
(四)写作特点
1、童话人物形象鲜明,老鹰的循循善诱、严格认真,小鹰的刻苦认真、顽强成熟,都栩栩如生。
2、形象而有个性的描写,如对小鹰的行动描写,对老鹰的语言描写都很有个性。
二、教学目标
3、认识本课13个生字,会写9个字。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老鹰的循循善诱、严格认真,小鹰的刻苦认真、顽强成熟。
三、教学重点
6、认识本课13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7、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老鹰的循循善诱、严格认真,小鹰的刻苦练习、顽拼搏的成长过程。
四、教具准备: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录音机。
五、课时安排:2课时
六、教学流程: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都见过哪些鸟在天上飞呢?你想知道小鹰是怎样学飞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板书课题)
看到课题,你想到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
(教学理念:从日常生活当中所观察到的内容,引入新课,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发挥想象力,说出自己想到的,提出自己想知道的问题,有目标地去学习。)
二、自由读文,自主感知。
1、自由读课文,圈出生字。要求:读准字音。
2、读带有生字的句子,巩固识字。
3、检查生字读音。(用生字卡片游戏)
4、再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
(教学理念:多层次不同目标、不同要求地读课文,体现了教学的由浅入深,由易到难。)
三、精读课文,加深理解。
1、通过刚才同学们读课文,你知道什么?是通过读哪一自然段或哪几自然段知道的?
2、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引导:小鹰是说了些什么?老鹰又说了些什么?
3、教师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小鹰飞到了大树的上方,心情怎样!老鹰是什么心情,怎么读,你能否把自己的心情读出来?教师范读,学生分角色朗读。
(教学理念:本部分的教学设计一改以往从第一自然段讲起的老思路,根据学生的汇报引导学生来学习,来讲解,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还
学生于学习的主体地位。)
4、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在小组中排练课本剧。
……此处隐藏17445个字……到这里,你明白了什么?(学无止境,不断进取)
任务二:学生字。
出示:盘 旋
1、学习“盘,旋”之前,先来学两个新的偏旁,叫(舟字头)(方字旁),方字做了偏旁有什么变化?
2、再观察这两个个字什么结构,书写时应提醒小朋友注意什么?
3、师范写。生书空,描红仿写。
《小鹰学飞》教学设计11【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篇童话,叙述了小鹰在跟老鹰学飞的过程中,老鹰不断地向小鹰提出新的目标,从而使小鹰知道学习没有止境,应该不断进取的道理,让学生从中领悟学无止境,虚心好学的人生哲理。采用双线并用的方法表达中心思想。第一条是情节线索,把重点放在小鹰的飞行实践上。第二条是与情节线索对应的感情线索,写小鹰的认识不断提高。
【教学要求】
1、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上的字只识不写,认识新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让学生懂得学无止境的道理,教育学生要虚心好学,不断进取。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 引导看图,揭示课题。
1、出示幻灯片。
(1)出示图一:图上画的是谁和谁?小鹰跟着老鹰飞到什么地方?
(2)出示图二:小鹰跟着老鹰又飞到什么地方?
2、设计悬念,引出新课。
小鹰为什么会越飞越高?它飞到很高的天空后又是怎么想的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9课。
3、出示课题。
(1)板书:9 小鹰学飞
(2)教学生字:鹰
二、 初读课文。
1、自由轻声读课文。
(1)出示自读要求。
①读第一遍,在生字下做记号。
②读第二遍,碰到生字重点拼读。
③读第三遍,在难读的句子下面画上“~~”
④读第四遍,标上自然段序号。
(2)引导学生按上述要求自读课文。
2、检查自读情况。
(1)检查生字字音掌握情况。
①出示小黑板。
小鹰 跟着 摇摇头 不算 拼命 指了指
急促 总算 鼓起劲 头顶 盘旋 吧
②指名看拼音读词语。
(2)重点检查几个难读的句子。
①出示:小鹰只好鼓起劲,跟着老鹰拼命向上飞。
②出示:小鹰一抬头,只见白云上面,还有几只鹰在盘旋呢!
(3)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①指名说说本课共有几个自然段?
②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读后师生共同评议。
3、教师范读课文。
学生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的谁和谁?讲的是它们之间的什么事?
三、 作业。
1、练读生字。
2、练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 复习
1、抽读生字卡片。
2、给生字选择正确读音。
3、指名正确、流利的读课文。
二、 细读训练。
1、学习第1、2自然段。
(1)看图自由读课文,说说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第一幅图的内容。
(2)指名读第1、2自然段。
(3)了解有关词句。
①它们飞到大树的上面,小鹰和老鹰的看法有什么不同?
②小鹰说这话时,心情怎样?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我们应该怎样读小鹰的话?
③“还不算会飞”是什么意思?
老鹰对小鹰这样说有什么目的?我们应该怎样读老鹰的话?自由练读。
④小结:小鹰跟着老鹰飞到大树的上面,小鹰觉得自己会飞了,老鹰说这不算会飞。
2、学习第3、4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理解有关词句。
①小鹰和老鹰又来到什么地方?它们的看法又有什么不同?
②指名说说我们应该怎样读小鹰的话。哪两个词应读得重些?为什么?
③小鹰飞得比大山高了,老鹰为什么说它“还不算会飞”?它心里怎样想的?
指名读老鹰的话。
(3)分角色读第3、4自然段。
(4)小结:它们飞到大山的上空,小鹰觉得自己真的会飞了,可老鹰说它还没有真的会飞。
3、学习第5、6自然段。
(1)指名独课文。
(2)思考讨论。
①小鹰和老鹰来到了什么地方?
②从哪儿看出它们飞得更高了?
③小鹰怎么会飞得指名高的?哪儿看出它练得很刻苦?
④小鹰说的话和前面两次有什么不同?(语气不肯定,变得虚心了)
⑤指导朗读第5自然段。
“鼓起劲,拼命”要重读。
“飞呀,飞呀”要读得慢些。
教师范读:学生练读,指名试读、齐读。
⑥小鹰抬头往上看,看到了什么?理解:“盘旋”小鹰会想些什么?它会怎样去做?
⑦自由练读第6自然段。
(3)分角色朗读第5、6自然段。
三、 总结课文。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思考讨论:
(1)老鹰为什么一次又一次地向小鹰提出新的要求?
(2)学过这篇课文,你读得了什么道理?
四、 课堂练习。
1、口头扩词。
旋( ) ( ) ( ) 鼓( ) ( ) ( )
2、用下列词语练习说话。
(1)跟着 (2)已经
五、 作业。
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 复习检查。
1、指读黑板上的生字词。
2、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 教学生字字形,指导书写。
(1)教学生字字形。
①教给方法:用熟字换偏旁,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记。
②学生用上述方法自学。
(2)检查自学情况。
①指名说说自己用什么方法记住了哪个字。
熟字加偏旁:吧(“巴”加“口”);促(“足”加“僀”);
②指名说说自己用什么方法比较难记。
2、指导写法。
(1)摇、促、吧、指,左窄右宽。
(2)鼓,左右等宽。
(3)算、总,上中下三部分要紧凑。
3、学生在田字格中描红。
三、 作业。
1、组词。
促( ) 总( )
捉( ) 想( )
2、读一读,再抄写。
跟着 飞行 急促 摇摇头"
总算 头顶 盘旋 指了指
3、填空。
小鹰( )地喘着气,对老鹰说:“现在……我( )……会飞了吧!”
小鹰只好( ),跟着老鹰( )向上飞。飞呀,飞呀,大树( ),大山也( )。 《小鹰学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