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范文 > 教学设计

《平分生命》教学设计

时间:2021-10-18 03:25:27 收藏本文
《平分生命》教学设计

《平分生命》教学设计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平分生命》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平分生命》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相依为命、震撼、郑重其事”的意思。

2、读懂课文,体会勇敢,感受兄妹深情,使学生产生对亲情的向往。

3、引导学生找出文中描写男孩的神态、动作、语言的词语,结合日积月累中的d4。

4、重点指导朗读,特别是再读男孩的话时,体会他说话话时心情的变化。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如情入境的朗读,体会男孩的勇敢,感受亲情的伟大。

教学课时:

二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读课文,认识文中生字、词。

2、再读课文,体会男孩的勇敢,感受兄妹深情。

导学过程:

一从题目质疑,导入课文。

板书“评分”,让学生说说:什么叫“平分”?世界上那些事物可以平分?再板书“生命”,让学生质疑。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画初步认识的字词。

2、检测学生识字情况,可读课文,也可读词语,随机介绍好的识字方法和积累好词语。

三学习课文,理解课文。

1、再读课文,说说男孩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2、重点抓住描写男孩的神态、动作、语言的语句来体会男孩的心情以及体会亲情的伟大。(随机指导朗读)

3、用联系上下文的方式,理解“震撼、郑重其事”的意思。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鼓励学生把自己干首都出来,学生进行评价。

四、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进一步朗读课文,体会亲情的可贵与伟大。

2、完成语文天地中

3、会写本课的生字。

导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进一步体会亲情的可贵与伟大。

1、交流:是什么原因使这个年仅10岁的男孩面对死亡如此勇敢?

2、你和亲人之间发生过类似感人的事吗?说给大家听一听。

3、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男孩输血前后的变化,读出男孩的勇敢,读出自己的感受。

二完成语文天地中的

1、读两个句子,说说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你认为那个句子好,为什么?

3、再读句子,进一步体会句子的语气。

三、指导学生写字

1、观察生字,找出易错字和难字。

2、师重点指导“瞬、降、颤”的写法。

3、学生抄写字词。

四、布置作业。

《平分生命》教学设计2

一、导入新课:

1、上节课,由奶奶送给“我”的小鸡中让我们知道了生命的重要,今天老师也给大家来了一个与生命有关的故事,你们想听吗?

2、放音乐讲故事。

3、故事后来发展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

要求:

①读准字音。

②不明白地方画下来。

三、检查自读情况

1、(课件出示)本课的生词 血液 抽血 颤抖 惟一 渗出 一瞬间 挽起 (1)自由读生词 (2)开火车读生词 (3)齐读生词

2、学生质疑

三、学习课文

1、指名读课文,思考:男孩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默读课文,画出表现男孩勇敢的句子,想想为什么?

3、小组讨论。

4、集体交流,引导学生找出描写男孩神态、动作、语言的,体会男孩的勇敢,感受兄妹深情。

(1)抽血时,男孩安静地不发出一丝声响,只是向邻床上的妹妹微笑。 (男孩不想让妹妹为自己紧张、担心,所以抽血时,男孩很安静,并微笑着,安慰邻床上的妹妹。)

(2)当抽血完毕后,男孩立刻停止了微笑,躺在床上一动不动,声音地问:“医生叔叔,我还能活多久?” (“立刻停止”“一动不动”“颤抖”从这些词中此时男孩心里非常害怕,认为自己就要死了。) 指名朗读

(3)医生被男孩的勇敢震撼了:这个男孩只有呀!他以为输血就会失去生命,当他决定给妹妹输血的那一瞬间,他一定是下了,这是多么大的勇气啊! (医生没有想到一个十岁的孩子以为输血就会死,但为了救自己的妹妹他却下定死亡的决心。他被男孩的这种做法打动了。)

A、理解“震撼”的意思。

B、结合课文体会“震撼”的意思。

C、指导朗读。

当男孩从医生嘴中得知自己不会死,还能活到100岁时,他又是怎样的呢? (4)男孩从床上跳到地上,高兴得又蹦又跳,他在地上转了几个圈,确认真的没事,就又一次伸出胳膊,挽起袖子,昂起头,郑重其事地对医生说:“请您把我的血抽一半给妹妹吧,我们俩各活50年!”

A、你认为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这段话。

B、理解“郑重其事”的意思。(联系说话的语气理解)

C、出示插图,看图理解“郑重其事”的意思。(观察男孩的表情)

d、同桌互读这段话,互评。

E、指名读。

F、齐读。

四、教师根据板书进行总结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摘抄课文中最令自己感动的句子,并谈谈体会。

《平分生命》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体会男孩的勇敢,感受兄妹深情,唤起学生对亲情的向往,能在生活中用心体会亲情。

(2)引导学生找出文中描写男孩形态、动作、语言的语句,体会这些语句在表达文章中心意思时的作用。

(3)本文要重视朗读指导,鼓励学生读出自己的疑问,读出自己的感受,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新课: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懂得了什么?

一个年仅10岁的男孩,当得知与自己相依为命的亲人妹妹染上重病,需要输血时,勇敢地献出了自己的鲜血,并要与妹妹平分生命。

是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那就把我的血抽一半给妹妹吧,让我们每人都再活五十年!” 在大家对课文的回顾中,我们再次体会了男孩的勇敢,感受了兄妹的深情,这种浓浓的亲情使我们震撼,也使我们向往。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文中细细 ……此处隐藏8786个字……p>

①表现“害怕”的句子。(用“”划出)

a、“男孩犹豫了一会儿,最后点了点头。”

男孩为什么“犹豫”?(害怕,想拯救妹妹。)

他最后“点了点头”,是作出了什么决定?表现他怎样的品质(勇敢),表达怎样的情感?(爱)

引导学生体会当中情感进行朗读。(个人读,小组读,全班读)

b“当抽血完毕后,男孩立刻停止了微笑,躺在床上一动不动,声音颤抖地问:“医生叔叔,我还能活多久?”

找出最能表现男孩“害怕”的词语,用“○”在下面标出(停止,一动不动,颤抖),以及男孩说的话。引导学生抓住找出的重点词读出“害怕”的感情。(个人读,全班读)

②表现“勇敢”的句子。(用“”划出)

“抽血时,男孩安静地不发出一丝声响,只是向邻床上的妹妹微笑。”

哪个词最能表现男孩的“勇敢”?(微笑)他为什么微笑?(对妹妹的鼓励,安慰)

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

5、男孩决定了,要牺牲自己的生命救妹妹。读到这里,你的心情怎样?请用一个词来概括。

6、内心的这种强烈的激动,就是“震撼”。(可从字面再作简单解释)

7、请把握“震撼”的心情,一起读读描写医生的心理活动。(男女分组,全班读)(表达“爱”)

8、到底是什么令这位年仅十岁的哥哥要不顾生命为妹妹输血?(倒叙第一段)(板书“相依为命”)并从字面解释“相依为命”。

9、我们在内心感动之余,你想对小男孩说些什么吗?

10、上天总会爱护好心人的。这时,医生也激动得“手心渗出了汗,他紧紧握住男孩的手”告诉他:“放心吧!输血不会丢掉生命!”听了这句话,男孩的心情会如何?

11、不但不会丢掉生命,而且“还能活到一百岁”。真是好消息一个接一个啊!这时的男孩会如何表现呢?请齐读最后自然段。

12、从这一段,我们体会到男孩这时会是怎样的心情?【(引导分别说出“高兴”“决定与妹妹平分生命”的情感。并用“○”标出表示“高兴”的动词(读出“高兴”);用“△”标出“勇敢”的动词(读出“勇敢”。)注意结合情感,齐读最后一段。

三、仿写

1、从最后一个自然段我们看到,要准确表达人物情感,在进行描写的过程中,动词的选择是很重要的。(结合段落分析)(尽力找最能表达感情的词语)

2、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心情并不总是一样的。(引导说出不同心情)

3、请把自己印象中最深刻的一次心情,写一段话来把它表达出来。(要求用上三个不同的动词)

4、学生仿写,老师巡视。(三分钟)

5、请几个学生读自己的作品。(先说说自己所写的段落要表达的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再抓住动词有感情地朗读。)

四、总结,再读全文。

《平分生命》教学设计10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读懂课文,体会男孩的勇敢,感受兄妹深情,使学生产生对亲情的向往。

教学重点:体会亲情。

教学难点:从男孩的神态、语言、动作中体会人物心理感受。

一、揭题

板书“生命”同学们,你能用一句话说说你对生命的理解吗?

板书“平分”“平分生命”又是什么意思?面对这个课题,你肯定会有很多疑问,你想知道什么?这么多问题怎么办?(从课文中去找)怎么读?(轻声读、……)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读文,看看自己都知道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交流

谁和谁平分生命?为什么平分生命?怎样平分生命?

三、细读课文,领会中心

1、当医生要求男孩抽血时,男孩是(出示:男孩开始犹豫……终于点了点头)

你就是那个男孩,你心中在犹豫什么?把你心中的犹豫,思考写在空白处。

谁愿意和大家分享你的感受?

(真是个勇敢的孩子,多善良的男孩呀,是的生命只有一次,对谁都是宝贵的,更何况是个10的孩子,所以一开始男孩开始……)多善良的孩子,为了妹妹,他付出了一生的勇敢,并下了死亡的决心。当你有了这些感悟时,请你在来读读这段话。

2、抽血时,(出示:读男孩安静地不发出………)望着殷红的鲜血一滴一滴的流入妹妹的血管里,此时,男孩在想些什么呢?说(2个这是发自内心的微笑、这是最幸福的微笑、是人世间最美丽的微笑。)

感受到了这一点,我们再深情地读读这句话。

3、当医生告诉他还能活100岁时,男孩(出示:确认……)

第一次抽血时,男孩是犹豫的,而现在男孩却(说勇敢的、毫不犹豫的、慷慨读,)勇敢的男孩们,站起来,挽起你们的手臂,挺起你的胸膛,读第5段……

所有的人震惊了,这就是人类最无私、纯真的亲情!这就是浓浓的兄妹亲情!

四、读写结合,情动辞发。

(“平分生命”)分享生命。现在,你对生命又有了什么新的理解?

请把你的感受写在读书笔记上。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体会男孩的勇敢,感受兄妹深情,使学生产生对亲情的向往。

教学重点:从男孩的神态、语言、动作中体会人物心理感受,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将自己的体会读出来。

一、回顾

1、上节课大家的收获一定很多,愿意和我们一起分享吗?(交流各自的所得)

2、在大家对课文的回顾中,我们再次体会了男孩子的勇敢,感受兄妹深情,这种浓浓的亲情使我们震撼,也使我们向往。让我们再次回到文中细细感受这可以触摸的真情。

二、品读

1、再读课文,边读边找出描写男孩神态、动作、语言的语句。

2、品读描写男孩神态、动作、语言的语句,结合7-8页的读一读,初步体会这些语句在表达文章中心意思时的作用。

三、积累

1、在积累本上摘抄本课好词。7页抄一抄以及学生自己的词语。

2、“金钥匙”指点:把最感动自己的句子,自己认为最重要的句子,自己认为最美的句子,都可以抄下来。

四、拓展

收集感动自己的有关亲情的故事,等课前3分钟交流。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学习生字,书写11个生字。

教学重点:正确、美观书写生字。

教学难点:易错生字的识记。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

一、课前3分钟:讲亲情故事。

二、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认读。

2、自学生字,找出难记的字小组内独立解决。

3、师重点和学生学习易错生字:降、瞬、承。(可以多种方式帮助学生)

4、书写生字。(正确、美观)

三、学习7页比一比。

1、读一读——说一说——写一写(读后先说一说这几个词的意思)

2、把这些词语分别放在语境中体会用法。

四、作业超市

1、选用学过的词语编写一段话。

2、帮家长做家务。

3、给家长洗脚。

《《平分生命》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