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范文 > 教学设计

《李时珍》教学设计

时间:2021-10-18 03:24:54 收藏本文
《李时珍》教学设计

《李时珍》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李时珍》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李时珍》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1、运用多种识字方式,能认7个生字,学会写9个生字。

2、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李时珍不畏艰险,勇于实践的精神。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学习作者通过写李时珍的具体事例表现其品质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精神。

2、抓重点词,品读、理解第四自然段。

3、理解《本草纲目》为什么是一部伟大著作。

三、学生情况分析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采药”“著书”等都是生疏的事物,对学生理解课文、体验情感造成一定障碍。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课前通过查资料,把原先对李时珍零碎的了解整理为较完整的认识。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对课文进行重新建构的过程中,对课文产生兴趣,激发他们对李时珍著书的兴趣、探究。三年级学生开始习作练习,对如何写人表现其品质没有清晰的写作思路。而我们所使用的教材本身就具有示范性,通过读一篇好的文章,学一种好的写作方法不失为一种提高习作水平的好途径。因此在教师在教学中注意把阅读和习作相结合。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知道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吗?你们从哪知道的?说说你对他和《本草纲目》的了解。

2、《本草纲目》是明代卓越的医学家李时珍的药物学著作。这么伟大的一部著作,李时珍在什么情况下,怎样写出来的呢?请同学翻开课文,今天我们一起认识这位伟大的名医——《李时珍》。(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听录音,感知课文。(播录音)

师:老师播放课文录音,你们边听边看课文,注意把预习时遇到的难读的字音听清楚。

2、认读生字,书写难写字。

师:听清楚了吗?把你认为的难读字音再读几遍,待会考考你们!

师:现在我们进行开火车比赛,给这些生字点点名! (出示生词:医学家 诊费 救死扶伤 鄙视 患病 判断 本草纲目 救死扶伤 完善 )

出示句子:李时珍发现许多有用的药物没有记载。

卡车上载满了运往灾区的救灾用品。

师:自己读一读这两个句子有什么发现?这个字有两个不同的读音,读书时要注意区分。课文里还有一个多音字,你能找出来吗?(累)你会组词吗?(硕果累累)(劳累)

3、指导书写难写字。a)出示“鄙”“载”字卡。b)师范写,生观察。

要求:注意观察老师是怎样把字写好在田字格中的。(指名说)

鄙:左右结构。左宽右窄。左边要写得紧凑些。

载:半包围结构,“戈”字旁的横要写得够长,弯钩要写得舒展。

c)生练写。d)反馈写字效果(实物投影展示)、评议。

(三)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1、师:请同学轻声自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想想通过读书你知道了什么?如果遇到不理解的地方,打上小问号。

2、交流读书收获:你知道了什么?

(“偷偷留心”、“暗自记下”说明李时珍勤奋好学,刻苦认真。)

3、师:知道“鄙视”一词的意思吗?把“鄙视”换一个词,还可以怎么说?(轻视,看不起)

师:为什么在当时行医是被人鄙视的行业,李时珍还要学医?

(理解“救死扶伤”,“立下志愿”)

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师:李时珍二十二岁就开始给人看病,发生了什么事情让李时珍决心重新编写一部比较完善的医药书?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理解“完善”,旧药物书有哪些不完善的地方:不全、不祥、不准)

2、师:为什么李时珍能发现旧药书有不完善的地方?

(体会他“一面行医,一面研究药物”表现出的善于思考的精神。)

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1、为了编写一部比较完善的药物书,李时珍是怎么做的?轻声自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1)边读边找:李时珍为编写药书做了哪些工作?

(准备工作:积累经验,亲自采药,访问百姓。)

(2)再读画词:李时珍遇到哪些困难?是怎么克服的?

2、汇报自读学习情况:(要求:读句子,抓词语,谈体会。)

(理解:行程远:“走了上万里路,访问了千百个医生、农民、渔民和猎人”)

3、课件出示:(他不怕山高路远,不怕严寒酷暑,走遍了产药的名山,他有时几天不下山,饿了吃些干粮,天黑了,就在山上过夜。许多药材他都亲口品尝,判断药性。)(四人小组品读)

四人小组讨论想象:李时珍经过了哪些艰难险阻?

(1)你能想象“山高路远,严寒酷暑”的画面吗? (理解采草药的“艰辛”。)

(2)你想到过品尝草药的危险吗?(理解李时珍著书的“严谨、科学的态度”。)

学习课文第五自然段。

师:最后,历经了27年李时珍完成了《本草纲目》,这是一部怎样的著作?全班齐读第五自然段。(有着一百多万字,记载了一千八九百种药物的伟大著作。)

学到这里,老师有个问题想请教大家,是什么精神支持着李时珍为它付出了毕生的精力,巨大的代价?

总结:李时珍靠的是不畏艰难,勇于实践的精神。同学们也应该像李时珍那样,在学习中不怕困难,勇于探索,将来学有所成,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

(四)学习写法。

1、师:通过课文的描写李时珍给你留下的最深的印象是什么?

(不畏艰难,勇于实践的精神,严谨、科学的态度)

2、师:你为什么会留下深刻的印象?(联系课文内容)

3、师:是啊,作者花了较多的笔墨详细描写了李时珍采草药的艰辛,还抓住了许多细节描写“许多药材他都亲口品尝,判断药性”等体现了他严谨治学的态度。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由衷地体会到李时珍为祖国药物学的献身精神的高尚品质。我们今后学写作文时,也要学习作者用具体事例表现其品质的方法,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能“言之有物,言之有情”

(五)布置作业。

1、练写生字,并组词。

2、用自己的话复述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的过程。

3、进一步收集有关李时珍和《本草纲目》的资料。

五、教学反思

本堂课是在学生对李时珍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进行 ……此处隐藏14894个字……自然段。

1.自由读,完成书后练习3的填空,想一想填的是什么词,这些词说明了什么?

2.结合数词谈体会:27年(说明写书时间长,历尽艰辛)

一百多万字(说明字数多,内容丰富)

一千八九百种(包含的药物种类多,比较完善)

师:所以说《本草纲目》是一部——(伟大的著作)

3.概括本段段意(板书:编成药书)

4.小结:正因为《本草纲目》具有很高的医学价值,所以流传世界,成为一部伟大的著作,李时珍也因此被人们称为——(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

(板书:伟大)

四、学习分段

1.我们已经理解了课文,概括出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现在我们尝试用一种新方法给课文分段,看哪几个自然段讲的是一个意思或一件事,就把这几个自然段归并在一起,成为一大段,这就是归并自然段内容分段的方法。(板书:归并)

2.看板书,自己读读5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想想哪几个自然段讲的是一件事?

(3、4、5合并为一段)

看板书1、2自然段,如果剩下的自然段讲的是不同的意思,就各自独立成段。

3.在书上标出分段记号。(板书:分段)

4.让学生小结:我们是怎样一步一步给课文分出段落的?

(师指板书:读?理解?概括?归并?分段)

五、总结全文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师总结:《本草纲目》是一部很有价值的医学著作,它的产生可不是一帆风顺的,李时珍为它付出了毕生的精力,巨大的代价,靠的是不畏艰难,勇于实践的精神。同学们也应该像李时珍那样,在学习中不怕困难,勇于探索,将来学有所成,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

板书设计:

1.立志学医读

2.偷偷学医理解

《李时珍》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李时珍为编写《本草纲目》,进行艰苦的调查访问的过程,感受李时珍不畏艰险、克服困难、坚持不懈,一心为病人着想的精神。

2、学习课文19个生字,其中9个只识不写词,理解生词的意思,重点掌握并列式词语的结构特点。

教学设计:

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6课。首先来复习几个词语。

出示: 饥餐渴饮 晓行夜宿 断垣残壁

长年累月 修好《本草》 万民得福

2、指名读。你能选用其中的几个词语说说这篇文章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吗?

二、寻“苦”、体味“不辞辛苦”

(一)寻“苦”和“不苦”

《李时珍夜宿古寺》贯穿一个“苦”字,体现“不辞吃苦”四个字,放声朗读课文,分别用“――”和“ ”画出表现的“苦”和“不怕吃苦”的语句。画出来后,用心读读,在文章空白处写下自己的批注。

(二)交流体味:

1、李时珍轻轻推开门,只见里面到处是灰尘,断垣残壁上长满了青苔,中间的像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李时珍对庞宪说:“我们就在这里住一夜吧!”)

A这段话中的哪些词语让你感受到“苦”,你能用朗读表现了出来吗?

B品味语句,看图,想象这样一座破败的古寺可能会有什么样的危险?再读体会。

C李时珍的话应该是什么语气?(为什么要在此住上一夜?)联系第2节,领会虽是破败的古寺比起山林中夜宿要安全得多。引读第3节,读出庞宪话的“喜悦”。

D再次走进这座破败的古寺,这座可以给李时珍师徒俩带来一些安全感的古寺。

2、夜幕渐渐降临了,师徒俩找来些枯枝杂草,生起火来。庞宪用陶碗舀来泉水,煮沸后,两人便坐在火边,一边喝水一边啃干粮。(李时珍笑着问徒弟:“庞宪,觉得苦吗?”)

A细细地读读这段话,你想说些什么?

B联系生活:你啃过干粮吗?啃过冷馒头吗?这样的饮食是一天吗?引读第一节。他们累了一天只能喝点山泉水,靠啃点干粮来充饥。他们为了修订本草不辞一切辛苦。

请选择其中一个情景展开想象。

出示:冬天,大雪纷飞,寒风刺骨,李时珍……

夏天,骄阳似火,酷暑难熬,李时珍……

一天,李时珍在悬崖绝壁上发现一种珍奇的药草,他……

C再读本节,应该怎样读才能再现这样的“苦”呢? 读慢些。

D品味“笑”这笑里有什么?透过“笑”感受到什么?

E引读对话:同学们的描述仿佛让我们也亲身体验到了其中的千辛万苦。让我们再来回味回味师徒二人在月色下,在破败的古寺中的这番谈话吧。

“先生是快50岁的人了,都挺得住,我20多岁的人还能叫苦吗?”

“嗯,长年累月的奔波,在破庙里过夜比住在家里苦多了。但我们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感受情怀:修订《本草》万民得福

F激情:为了修订《本草》,让万民得福,李时珍觉得….是值得的…是值得的…是值得的。再读李的话。

3、赶了一天的路,翻山越岭,好不容易找到一个落脚的地方,本该好好休息才是,他们休息了吗?

(“庞宪从行囊里拿出笔墨砚台,又搬来几块砖垒成桌子。”较之上面,这些苦还算苦吗?)因此在这个月明这夜,李时珍开始记录自己的寻访所得。默读8-12节,说说你知道了什么?除了书上的这些中药你还知道哪些?

4、在8-12节中,哪一幕最让你感动?是药三分毒,有的药甚至还有生命危险,李时珍作为一代名医,他难道不知道吗? 这是一件多么危险的事啊。还有一次,李时珍为了试一试曼佗罗的药性,因为麻醉性太强,几天昏迷不醒,家人焦急万分。他为了什么,你能够看出什么?(引 严谨认真)

5、此时,寺外山风呼啸,猫头鹰在尖叫着。圆盘似的月亮慢慢移到了当空。夜已经很深了,李时珍还在干什么

(三)畅说 中国医药学的史册上要永远记着这个名字——李时珍;世界医药学的史册上也要永远记着这个名字——李时珍,他创造出了举世闻名的医药著作《本草纲目》(出示图片),此时,瞻仰着他的象,看着这本《本草纲目》,你想说些什么?

三、总结

让我们永远记着这位为了人民,行程一万余里,倾注毕生心血和精力,足迹踏遍大江南北,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完成医学著作《本草纲目》的李时珍(齐读)

翻开历史教科书

必定会嗅到草药的芳香

那是您耗费二十七年心血

采集的标本

您攀悬崖、走河畔、耐严寒、受酷暑

遍访名儒、混藉、渔樵

大江南北都成了您的药圃

您用一千九百种药物 一万余药方

锻造出一柄降妖除怪的利剑

以本草纲目之名传世

它寒光四射 削铁如泥

足以斩断病魔的毒爪

郭沫若以题词作纪念,写道:“医中之圣,集中国药学之大成,本草纲目乃1892种药物说明,广罗博采,曾费三十年之殚精。造福生民,使多少人延年活命!伟哉夫子,将随民族生命永生。”

《《李时珍》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