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沙渔人》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西沙渔人》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西沙渔人》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能回答课后问题;感受西沙渔人勇敢、机智、剽悍的品格,培养学生的阳刚之气。
2、学会本课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挣”“扎”;理解18个新词语的意思;会用“甚至”“顿时”造句
3、能正确听写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了解大意
2、学会本课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挣”“扎”;理解部分新词语的意思
3、完成作业本第1、2、3题
教学过程:
一、揭题
由鲨鱼引入,揭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听课文录音,圈出你认为比较难读、容易读错的字词,并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反馈,并请学生读一读有关的句子
3、再听一遍录音,说说你对西沙渔人的印象(可以从课文中找出有关句子或词语)
三、学习生字新词
1、自学生字,新词,有意思不懂的可以用各种方法解决(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同桌讨论)
2、反馈交流
3、多音字(挣、扎)及有完成课后题2
四、完成有关作业
抄写词语,完成作业本第1、2、3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部分新词语的意思,完成作业本第6题
2、边读边思考,能回答课后问题;感受西沙渔人勇敢、机智、剽悍的品格,培养学生的阳刚之气。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回忆课文大概内容
2、认读生字词语(多音字及近义词)
二、学习课文
学习单元提示,知道默读要边读边思考,可以先提出问题,再到课文中仔细去寻找,让自己的读有目的。
(一)学习第1、2自然段
1、用刚才学的默读方法,自学一二自然段
2、学生提问(容易的由学生自已解答,有困难的可以相互交流)
如为什么说西沙渔人是机智、剽悍的海猎手?
可以先理解“剽悍”的意思。除了引导学生在第2自然段中找以外(敢于出没在波涛险恶的南海上,敢于潜入几十米深的海底采集海参、珊瑚,敢于只身去钓鲨鱼)还要让学生到全文中去找(船小浪大、海深鱼猛、钓钩特殊、方法巧妙)
3、小结刚才的学习方法
(二)学习第3、4自然段
1、点名读这两自然段,其他学生找:西沙渔人钓鲨的方法,再想想为什么采用这种方法
2、听了这两段,你有什么问题吗?学生回答以后教师归纳,再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再读一遍,到课文中找答案
3、反馈交流
(三)学习第5自然段
自学后再交流
(四)小结
学完这篇课文,你印象中的西沙渔人是怎样的?从哪里看出来
你对哪句话印象最深,为什么?
三、布置作业
完成作业本中有关题目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会用“甚至”“顿时”造句,完成有关作业
2、正确听写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回忆课文内容
(1)说说印象中的西沙渔人是怎样的?
(2)西沙渔人的钓鲨的方法
二、指导完成有关作业
1、会用“甚至”“顿时”造句
先让学生理解“甚至”“顿时”的意思,再造句
2、作业本第6题
回答要具体,要点
(1)勇敢剽悍(2)机智
三、指导听写最后一个自然段
《西沙渔人》教学设计2设计理念:
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以问题体系为课堂教学的基本策略,以目标为导向,以问题解决为中心,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的。抓住“为什么说西沙渔人是机智剽悍的海猎手”这条研读主线,以表现西沙渔人内涵的语言为切入点。读中悟,悟中读; 读中说,读中议; 读中习得语感,发展语言。从而逐层深入西沙渔人的品格,不断深领其丰富的内涵,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人文的启迪。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和词语,培养结合具体语境理解重点字词的能力。
2、培养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努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研读的指导。让学生在读中感知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形象; 在读中琢磨语言,积累语言; 在读中深悟西沙渔人的品格,提高整体语文素养。
教学准备:
1 、课件
2 、引导学生搜集,了解有关西沙群岛及西沙渔人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揭示目标。
1、揭示课题。
(1)复习《富饶的西沙群岛》,课件录像:美丽的西沙群岛,加上引读第一自然段。然后请学生有声有色地朗读。
(2)在西沙有很多的海猎手,穿行在波澜壮阔的大海上,板书:西沙渔人。齐读课题。
2、学生自学。
(1)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式,按要求自学。
A 、放声朗读课文,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读通课文。
B 、读准字音,查有关工具书认字词,理解词语意思。
C 、圈点画记,整体感知课文。
D 、记录或标出自学中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希望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2)汇报自学情况。
A 、自学检查:
指名朗读,随机正音:“模糊”的“糊”读轻声。
注意字形:“锻炼”讲清本义,学生就不容易写错,并书空。
B 、随机出示填空:西沙渔人都是些的海猎手。我觉得。
板书:机智剽悍。理解“剽悍”。
C 、完成作业:作业本第1 、2 、4 题。
二、提出问题。
1、学生提问,教师板书问题,并进行梳理。
2、师生讨论选一个最有研究价值的问题:为什么说他们是机智剽悍的海猎手。(如果学生提不出,则由教师提出)反复朗读。
三、探究问题。
根据课堂实际,分板块灵活处理,随机解决提出的问题。
1、从哪些地方看出来?
先自己找,然后在小组里讨论交流,最后汇报。( ……此处隐藏2438个字……合钓凶猛的鲨鱼。体会西沙渔人的智”。导读:讲讲钓钩怎样特殊。
4、方法巧妙:先引导学生读懂用什么方法钓鲨鱼,然后思考为什么采用这种方法。要点:
⑴让鲨鱼拖着小帆船狂奔,是为了消耗鲨鱼的体力,使鲨鱼疲劳,表现了西沙渔人的“智”;小帆船在惊涛骇浪中风驰电掣,万分惊险,表现西沙渔人的“悍”。
a、结合上下文和插图理解“乘一叶小小的风帆船”、“风驰电掣、惊涛骇浪”,进一步体会“船小浪大、海深鱼猛”,从而更能看出西沙渔人机智剽悍。
b、引导学生读出小帆船在惊涛骇浪中风驰电掣的惊险场面。
⑵幻灯出示“……鲨鱼一露出水面,还来不及挣扎,一柄利斧劈下去,鲨鱼顿时断了气。”a、这句话怎么能说明西沙渔人的.机智剽悍?(顿时〈说时迟,那时快〉:说明时间之短,不仅写出了斧子的锋利和西沙渔人动作的利索,还表现了西沙渔人的机智和果断。)
b、引导学生进行表演:一生读课文,两名渔人配合杀鲨;一生读课文,一名渔人只身杀鲨鱼。(表演次数视具体情况而定。)
c、结合指导读出渔人的机智和果断以及对他们的敬佩之情。
5、从少年相约钓鲨可看出什么?让学生带着问题边默读“少年钓鲨”边想,反馈。(略读第五自然。)
6、小结学法:默读课文时,先自己提出一些问题,然后在课文中细细寻找答案,会对课文有较深的了解。是一种较好的学习方法。
四、实践表达。任选一题说说。
⑴我是西沙日报的记者,来采访西沙渔人。
预计会提:你为什么要冒着生命危险钓鲨鱼?为什么把钓鲨鱼当作少年作为“够资格西沙渔人”的入门考试……(如生回答困难师引入高尔基的《海燕》中的“……让暴风雨来的更猛烈些“帮助理解。)
⑵一艘捕鲨船来招工,我是剽悍、机智的西沙渔人,向他们推荐自己。
⑶一群意气风发的西沙少年又要出航,临行前你想对他们说点什么?
⑷从西沙渔人身上你想到了谁?(自己、武松……)
五、延伸扩展。
1、根据⑷学生的回答相机简介高尔基的《海燕》或《武松打虎》及海明威的《老人与海》,让学生课外读读。
2、师在课题上加读《西沙渔人》问学生什么意思,让学生课后写读后感。
这是我校一位老师的教案,是经过周一贯老师指导的。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西沙渔人》教学设计5一、教材分析
《西沙渔人》(浙教版第七册)这篇课文记叙了西沙渔人下海捕鲨的情景,赞扬了他们机智剽悍的品格。全文脉络清晰,语言优美,适宜于学生朗读。文章围绕机智剽悍,先概括介绍西沙渔人是久经风浪锻炼、机智、剽悍的海猎手,再具体介绍西沙渔人是怎样钓鲨鱼的,最后写西沙少年相约钓鲨。
二、设计理念:
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以问题体系为课堂教学的基本策略,以目标为导向,以问题解决为中心,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的。抓住为什么说西沙渔人是机智剽悍的海猎手这条研读主线,以表现西沙渔人内涵的语言为切入点。读中悟,悟中读; 读中说,读中议; 读中习得语感,发展语言。从而逐层深入西沙渔人的品格,不断深领其丰富的内涵,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人文的启迪。
三、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随文读准部分生字及多音字字音,理解部分词语意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好第一、二自然段。
2、借助课件、通过小组合作研读第二自然段,感受西沙渔人的机智剽悍形象。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激发情趣,学习第一自然段。
(课前谈话:平时你去过哪些美丽、好玩的地方?)
1、师: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一个地方,
出示:在祖国南海湛蓝的海面上,撒着几十个绿宝石般的珊瑚岛,
师:读一读,这地方怎么样?
2、这么美丽的地方是哪儿啊?
出示整个第一段,读一读
3、播放课件
4、师:我们一起再来美美地读一读,记住这个美丽的地方吧!(看课件)
(二)、看图、质疑、揭题,初识西沙渔人。
1、师:看了美丽的风景,再去看看那儿的人,好吗?
2、出示插图,仔细看,你看到了什么?他们是什么人?
3、看了这幅图你有什么问题吗?
4、对呀,他们是一些怎样的渔人呢?
让我们一起通过学习探讨来解决这些问题。揭示课题
(三)、初读课文,提炼主题
1、听录音:请大家拿出老师发下来的文章,边听边思考这是些怎么样的渔人?
2、交流。
3、出示:这里的渔人,都是些久经风浪锻炼,机智剽悍的海猎手。
请大家自由读一读,从句子里你读懂了什么?
你有什么问题?
(四)、看、议、品读学习第二自然段
1、播放课件。
让我们先一起来看看这些久经风浪锻炼、机智剽悍的渔人是怎样在海里捕捉猎物的吧!
说说你的感受。
2、我们一起来看看课文,课文怎么告诉我们?
(1)、出示:第二自然段,齐读。
(2)、交流你读到了什么?
(3)、我们具体从哪些句子、哪些词语里可以看到呢?四人小组交流并说说各自的理由。
(4)、交流研读结果:
3、体会鲨鱼的凶猛。
(1)(出示:描写鲨鱼的句子)朗读句子,体会鲨鱼的凶猛。
(2)(出示课件,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鲨鱼)
(3)再读句子,一下子立刻等词要重读。理解西沙渔人更猛。
4、教师小结:听了我们小朋友的讨论老师知道了,渔人的剽悍主要表现在一叶扁舟波涛险恶等词、三个敢于及鲨鱼的凶猛上。
5、指导朗读。
(1)、小朋友们,我们刚才通过看、通过说知道了西沙渔人真的是些久经风浪锻炼,机智剽悍的海猎手。
那我们小朋友有什么好办法把这样机智剽悍的西沙渔人介绍给大家呢?
(2)、小朋友们自己先读读看,你认为该怎样读。
(3)、交流:挑你读的最满意的一句来读。
(4)、出示课件,学生齐读第二自然段。
机动:
6、读全文,由点及面
小朋友们,除了刚才我们讨论的,课文的其它地方也描绘了西沙渔人的剽悍,默读全文,从文中找一找。如:小帆船就被强有力的鲨鱼拖着在海上风驰电掣般奔驰鲨鱼一露出水面,还来不及挣扎,一柄利斧劈下去,鲨鱼顿时断了气。等句子都反映出渔人的剽悍。(出示这些句子,朗读)理解风驰电掣惊涛骇浪的意思。
7、积累好词,将这两个词写一遍。
(五)、模拟情境,加深理解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这篇课文吗?有个导演他也很喜欢这篇课文,要把它拍成电视,现在要找个演员来演西沙渔人,你们认为这个演员怎么去挑呢?
(年龄、性别、个子、性格、潜水本领很高、很勇敢胆大、能在大海里驾船)
教师提炼机智剽悍即应:强壮、勇敢、敏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