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范文 > 教学设计

《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15篇

时间:2021-10-18 02:51:37 收藏本文
《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15篇

《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15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1

知识目标:

1、掌握字词、积累词语

2、把握课文的情节和思想感情。

能力目标:

1、理清故事情节,培养学生概括能力。

2、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人物形象的意义。

情感目标:

认识人性中的虚伪,现实生活中要努力让自己“说实话,做真人”

教学重点:

1、培养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

2、领会作品深刻的内涵,培养敢说真话的品格。

教学难点:

1、本文是怎样运用想象和夸张,塑造人物,表现中心的。

2、体会“诚实”在文中的含义。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常言道:“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爱美本来是一件好事,可是有一个人,却求美不成反当众出丑,这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就来看这么一个故事——皇帝的新装。

二、作者和童话的介绍

安徒生——世界著名的童话作家,19世纪丹麦文学巨匠,世界文学童话创始人。他一生创作的优秀的童话作品有《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丑小鸭》、《拇指姑娘》、《皇帝的新装》等。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这种作品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语言通俗、生动,故事情节往往离奇曲折,引人入胜。童话最突出的两种表现手法是什么?(想象和夸张)本文就是以丰富的想象和夸张著称。

三、整体感知

1、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思考两个问题:

(1)故事的主人公是谁?(皇帝)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故事内容。

(描述了一个昏庸无能又穷奢极欲的皇帝受骗上当的故事,讥刺统治阶级的虚伪、愚蠢、腐朽的本质。)

2、全文围绕皇帝的那件“新装”写了哪几个片段?如何展开的?每空只能用一个字。

明确:(爱)新装——(做)新装——(看)新装——(展)新装——(揭)新装。

四、研读文本,把握人物

1、主人公——皇帝已粉墨登场,让我们走近他,了解他,请大家用“一个-----的皇帝”的句式,为这篇文章加一个副标题(板书)并陈述理由。

(要求自由朗读,独立思考并完成,然后小组成员相互交流。)

如:“一个愚蠢的皇帝”:根本没有布,根本没穿衣服都不知道。

“一个虚伪的皇帝”:天天换,时时换,刻刻换,只为追求外表美。

“一个昏庸的皇帝”:不关心国家百姓,只知道穿新衣服。

“一个无能的皇帝”:听信大臣的话,没有自己的主见。

2、这个可怜的一国之君真是丑态百出,他之所以会赤条条地在大街上游行,除了他自己的责任外,还有谁的原因?(引出第二批人物:两个骗子和大臣们)你们如何去评价他们?

如:大臣们:不敢说真话,极不称职。欺上媚上,只为保住乌纱帽。既是受骗者又是行骗者。

骗子:①骗子行骗,是为了捞取钱财。

②骗子针对皇帝的贪图安逸不理朝政,设下骗局教训他。出发点是好的,希望他做个好皇帝。

③作者在文章结尾没有写骗子的结局如何,其意可能是向读者敞开一扇感情之门——他痛恨的不是骗子。

3、俗话说“纸是包不住火的”,不管骗子如何吹嘘这布料的神奇,不管大臣们如何吹捧布料的鲜亮光彩,真理总是会像黎明之星,出现在黑色的夜空。是谁第一个戳穿了这个骗局,扯下众人的面具?

(小孩子)

为什么让一个“小孩子”道出真相?用意(意图)是什么?

明确:作者用孩子的眼光来感受、描绘,寓严肃的肢体于诙谐的故事之中,也表现了作者对未来世界的希望和信心,告诉人们要保持天真烂漫的童心、敢于说真话,无私无畏。

4、分角色朗读课文,进一步了解人物形象,领会童话的深刻内涵。

(可以读片段。针对人物的形象,分析朗读语气,引导学生朗读)

如旁白:自然、平缓

皇帝:傲慢、自负

骗子:油腔滑调、阿谀奉承

大臣们:语调迟缓,故作镇定,毕恭毕敬

小孩:天真

五、合理想象,创新阅读

同学们声情并茂的朗读,让我们再一次目睹这场荒唐的骗局游戏,这个游戏的各角色回宫将会如何呢?我们来个现场采访:

请同学扮演:皇帝一人,骗子一人,大臣一人,小孩一人,其他同学扮记者。记者要合理设计要提的问题,被采访者作答。

如(问皇帝)大街上都传着“他实在没穿什么衣服”这句话,对此你有何想法?

(对骗子、大臣可以同样提这个问题)

(问小孩)大家都说衣服很美,你怎么说他没穿衣服呢?你不怕大家说你愚蠢吗?

六、体会感悟

当我们初读《皇帝的新装》时,我们会为皇帝赤裸着身子举行游行大典的滑稽丑态而发笑,笑声过后的现在,我们不由得深思,想想,你在这童话中收获了什么?

如:要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不能像皇帝、大臣般不称职。

要敢说真话,保持一颗纯洁的童心。

要把聪明用在正道上,为集体、国家做贡献。

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受迷惑……

教师总结:在现实生活中,诱惑、虚荣总会有的,只要我们保持天真烂漫的童心,无私无畏,只要我们多一份责任心,多一份爱心,多一份真诚,多一份率真,世界就会更美好!虚伪、欺诈是丑陋的,而真诚、坦荡是高尚的。

(六)板书

一个____的皇帝

爱新装(引子)

织新装(开端)虚伪

看新装(发展)揭露、讽刺愚蠢

展新装(高潮)腐朽

揭新装(结局)

《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培养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

2、理清故事情节。

3、培养学生联想和想像的能力。

4、了解本文语言描写的精妙,深刻把握作品深刻的思想意义。

5、联系现实生活,体验反思,培养敢说真话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

1、联想和想像。

2、作品深刻的内涵和思想。

3、培养敢说真话的良好品质。

教学方法:想象法

教学媒体:多媒体

教学时间:两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初备 统复备

一、导入新课

说起 ……此处隐藏24467个字……的,我将要呈报皇上,我对这布料非常满意。”

(提示:结合说话人的身份,从语气语调的角度分析。)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关注童话的语言特点及写作手法。

(五)拓展思维训练

就下面设定的情景,展开大胆想象,对故事情节进行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合理增补,体会童话想象力丰富、情节生动的特色:

1.一天,皇帝在更衣室里,有个大臣来报重要军情,想象一下,皇帝的反应如何?

2.大臣走后,想象一下两个骗子会说什么?

3.皇帝看到新装后,想象皇帝回到宫里想什么做什么?

4.假如孩子没有把真话说出来,事情会怎样发展?

【设计意图】把握童话主旨,训练学生的想象力。

(六)布置作业

愚蠢的皇帝在赤 裸全身游 行后,回到宫里他会怎么做?是怒不可遏地将小孩子抓起来,给予严厉惩罚,还是悔过自新,做一个一心为民称职的好皇帝呢?请你发挥合理想象,为文章续写接下来可能发生的事。不少于300字。

【设计意图】将本文所学运用到实际写作中,实现学以致用,训练学生的想象力。

《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能理清故事线索,把握情节发展脉络;引导学生学会和文本对话,深入解读课文,认识文章的思想意义及现实意义。

能力目标:合作探究荒唐骗局产生的全过程,训练想象能力,培养创新思维。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教育学生保持一颗纯真的童心,引导学生吸取敢于说真话的精神养料;鼓励学生鞭挞假丑恶,追求真善美。

教学重点:

把握情节发展线索;认识文章的深层意味及现实意义。

教学难点:

如何将熟悉的童话作“陌生化”处理,以引导学生深入解读文本。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问题讨论法。

教学准备:

预习提要(附后)、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生活就像一个大舞台,拉开舞台的帷幕,观看台上的表演,也许我们会拍案叫绝,赞叹不已;也许我们会捧腹大笑,一笑而过;也许表演早已结束,而带给我们的却是不尽的思考……

今天,让我一起来学习著名童话大师安徒生创作的童话《皇帝的新装》,看看大家在预习的基础上对这篇童话的思考有几分、思考有多深。

【设置意图】安徒生说过:“我要用我的一切感情和思想来写童话,但是同时我没有忘记成年人。当我在为孩子们写一篇故事的时候,我永远记住他们的父亲和母亲也会在旁边听。”“我相信无论老头子、中年人、小孩子都喜欢读我的童话。小孩子们可以看那里面的事实,大人还可领略那里面所含的深意。”可见安徒生童话的创作意图并不是仅仅写给小孩子看,也要让成人在他的作品中得到启发。当我从一个成年人的角度并用一种“陌生化”的眼光重读《皇帝的新装》时,发现对文章的阅读体验不仅仅是我的老师告诉我的和以前的我告诉学生的那样,它应该有更多的“意味”。通过导入语,我想让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作“深入一层的思考”,绝不一笑了之。

二、梳理

这篇课文写了哪些人物?以什么为线索?

1、老师就有关“线索”方面的知识作提示。

2、学生交流预习成果。

3、引导学生理解“新装”这一线索具体是怎样贯穿文章始终的。

【设置意图】理清文章以“新装”为线索(爱新装—做新装—看新装—展新装==揭新装),有利于把握故事脉络,看清楚“新装”的真实面目就是一场骗局的道具,“骗”是童话中众多人物围绕的共同行为活动。同时,让学生初步感知情节推进的合理性,引发学生产生“最奇妙的童话都是从真实的生活中产生出来的”阅读体验,并为下一探究环节做好铺垫。

三、探究

1、过渡语:一件新装、一件似有实无的新装、一件虚无的道具,却“成功”地演出了一场骗局。

2、交流:在整个骗局中有多少骗子?

①学生交流预习成果,老师适时作出评价。

②老师补充并整理。

3、交流:骗子为什么要行骗?你认为骗局何以能“得逞”?

①学生交流预习成果,老师适时作出评价。

②老师补充并整理。

4、交流:揭穿这场骗局难吗?如果你当时也在场,你会怎样做?

①学生交流预习成果,老师适时作出评价。

②老师补充并整理。

5、交流:透过一件虚无的新装、一场荒唐的骗局,我们看到了什么?

①照应导入语。

②学生交流预习成果,老师适时作出评价。

③老师补充并整理。

【设置意图】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学生通过对一“问”激起千层浪的有价问题的思考与探究,在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在与文本产生的积极对话中,有思想的交流和碰撞,有情意的体悟与对流,有美感的激发与生成,最终使学生至于“真”,达于“善”,臻于“美”的境界,获得精神享受。新《语文课程标准》又提出,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阅读教学要使学生在富于个性的阅读活动中发展阅读能力,强化阅读体验,感悟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水平。为达到让学生与文本进行有效对话、对文本进行深入思考、产生个性阅读体验等目标,围绕“骗”字设计有梯度、有深度、有价值的问题显得十分重要。当然,这一环节也要求教者做好将自身阅读体验与学生分享的准备,如:透过一件虚无的新装、一场荒唐的骗局,我看到了《三字经》的开头“人之初,性本善”;看到了一场较量——真与伪的较量;看到了一场残酷的较量,较量的其中一方是天真的小孩;看到了较量的结果是真必胜、伪必败……

四、拓展

现实生活中有没有披上“皇帝的新装”的人或事?

①要求学生结合身边的、熟悉的人和事,谈谈自己的看法。

②老师引导学生相信真善美,追求真善美。

【设置意图】以理解文本为前提,有效利用现实生活中的人或事与文本的相关性对文本进行拓展,一方面有助于更好地达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学生反观文本,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如果优秀的作品产生了“余音绕梁”的阅读效果,那是作者(安徒生)的快乐、读者(学生)的快乐、教者(老师)的快乐。

附与文本对话,作深入思考

——《皇帝的新装》预习提要

对话

层次有问要提有话要说

话◆童话中出现了哪些人物?

◆以什么作为线索?

话◆整个骗局中有多少骗子?

◆他们为什么要行骗?

◆整个骗局何以“得逞”?

◆你说揭穿骗局难吗?

◆如果你当时也在场,会怎样做?

话◆透过新装和这场骗局,你看到了什么?

◆现实生活中有没有披上“皇帝的新装”的人或事?

《《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