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范文 > 教学设计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15篇

时间:2021-10-18 02:44:23 收藏本文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15篇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15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1

一、设计思想:

让学生读懂文本,首先教师自己读懂文本。仔细研读这篇课文,我们觉得可以分3课时从三大板快去落实动作词的妙用,思维能力的训练和片断写作训练。让学生在了解课文的同时落实文中两处通过动作词的描述,理解科利亚当时的不同心情,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重点是懂得作者感悟到的时间在变化,自己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的这一思考过程。

二、教材分析:

1、课程标准对本课教学内容的要求:

《科利亚的木匣》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讲的是科利亚五岁的时候从家门口向前数了10步埋下自己的小木匣,4年后数了5步挖出了木匣,从这件事中感悟到时间在变化,自己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故事生动有趣,容易引起学生共鸣。

2、本课内容和组成成分:

这是一篇叙事性课文,按照埋木匣——挖木匣——受到启发的顺序记叙,条理清晰。描写埋木匣、挖木匣中动作词的妙用,这是语言上的特色。课文就是通过生活中的一件小事阐明一个道理,这是课文表达上的一个特点,要让学生通过学习有所明白。

三、学情分析:

1、三年级学生,识字和阅读能力加强了,他们已能通过联系上下文大致了解课文中词语的意思,在此基础上能大致读懂课文内容。

2、在二年级已学过有关思维方法的课文。

四、教学目标:

1、会认3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手锯、冰鞋"等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具体语言了解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懂得一切事物在变化的道理。

4、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小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五、重点与难点:

课文后3个自然段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讲科利亚认真思考的过程以及顺利挖出木匣并悟出了其中所蕴含的道理。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采用情境教学,运用多媒体,采取小组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前准备:

①布置学生搜集有关苏联卫国战争的资料,了解有关这方面的历史知识,旨在扫除在课堂学习中在故事背景方面的障碍。

②布置学生带自己小时侯的照片

2、教师的准备:一个简单的课件

八、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生活导入,揭题质疑

1、观察自己小时侯的照片:涉及文本主旨,初步破解学习难点

师:请同学们看看照片,再看看现在的自己,发现了什么?

(生:我们变大了,我们在慢慢地长大,不断地变化……)

师:对!不仅你们在一天天长大,很多事物都在时时刻刻变化着,请你们想一想,一年级时看到的学校与现在的学校一样吗?

(生:我们的学校变大了,变美了!)

师:随着时间的变化,我们周围的一切都在发生变化。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科利亚的木匣》就是告诉我们这个道理。

〖设计理念〗生活小事中往往蕴藏着很深的道理。由学生熟悉的生活入手,使很深的道理易于学生接受,同时也能够激起学生对生活现象的思考。这种导入方法自然生动,将生活和阅读有机地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对课文浓厚的学习兴趣。

2、板书课题,理解课题,质疑课题。

⑴指导学习生字"匣",读准音,联系"木盒子"记形,了解义,拓展词汇:用木头做的盒子称(木匣),那用铁做的盒子呢?装火柴用的盒子又可以叫什么呢?……

⑵齐声读课题,问:读了课文,你想知道什么呢?

⑶梳理学生问题,一一板书。

〖设计理念〗"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引导学生质疑、解题,实质是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问题是进行科学研究的起跑线,是开启知识大门的钥匙,没有问题,就不会有分折问题解决问题的知识、思维和方法。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初读要求,带着问题初次读文。

三、检查初读,学习字词

1、解决容易的问题。如①科利亚的木匣里装着什么?

借机检查读通语段:"木匣里盛着各种各样好玩的东西……其他小玩意儿。"认读"锯"字:利用形声字和组词等方法。

②科利亚和木匣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尝试帮助老师完成板书:( )木匣——

( )木匣——

懂得( )

借机找读课文里相对应的语段,逐一读通,并随文学习字词。

在找读"埋"木匣时,相机解决问题

③科利亚为什么要把木匣埋起来?连带了解故事背景,请学生说说课前搜集到的有关苏联卫国战争的知识。

(随文学习字词,包括指导书写等略)

〖设计理念〗这一环节的设计将字词教学,通读课文,了解大意,理清文脉有机地集于一体,省时高效且整体性强,避免了设计上的零碎和机械。

(第二课时)

一、研读课文,感悟语言

1、仔细读读"埋木匣"的部分,找出描写科利亚埋木匣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出示句子:他放好了木匣,盖上土,用脚踩实,还在上面撒了一层细沙,免得被人发现。

⑴圈一圈这句话中描写动作的词:放、盖、踩、撒

⑵科利亚为什么要这样做?

回读句子:木匣里盛着各种各样好玩的东西,有冰鞋、小斧头、小手锯和其他小玩意儿。重点读好"好玩"。

⑶从这些动作词,你觉得科利亚是个怎样的人?

2、再找到"挖木匣"的句子读读。

出示句子:他挖呀,挖呀,坑已经挖得很深了,还没找到匣子。他又朝左边挖,朝右边挖,仍然没找到。

⑴仔细找一找,这里用得最多的是哪个字?

⑵从这5个"挖"字,你又读懂了什么?(可以说科利亚很想找到木匣子,因为匣子里装着他心爱的玩具。)

〖设计理念〗通过比较,让学生体会作者用词准确,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怎样适当地运用动作词,以达到最佳效果。

二、抓住关键,引发思考

1、教师引导学生读课文(10—12)自然段,找出描写科利亚找不到木匣之后有何反应的一个句子读给大家听。

出示句子:科利亚丢下铲子,坐在台阶上,用手摸着脑门儿想。

引导学生思考 ……此处隐藏18416个字……,坑已经挖得很深了,还没找到匣子。他又朝左边挖,提及右边挖,仍然没找到。

利亚量了五步,又动手挖起来,不多一会儿,他果然找到了木匣子。

透过这两个句子,你又了解了关于科利亚的哪些信息?

预设:a有耐心。虽然挖了很长时间,仍然没有放弃。

b爱动脑。走十步找不到木匣,动动脑筋,量五步找到了木匣。

三、质疑

1、(引导学生读板书)还有问题吗?

为什么走十步找不到木匣,量五步就能找到木匣?

老师知道你对这个问题还有些疑问,相信再给我们一节课的时间,我们一定能准确地回答这个问题,而且还能得到很多启示。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会认3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冰鞋、手锯、玩意、免得、抢走、难过”等词语,理解“仍然、果然”

2、学习课文,了解科利亚埋木匣、挖木匣、得启示的过程,初步懂得周围的一切都是在起变化,学习科利亚爱动脑筋、勤于思考的好品质。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内容,知道科利亚埋木匣、挖木匣、得启示的过程,明白科利亚是怎么找到木匣的。

【教学难点】

懂得周围的一切都是变化的道理,学习科利亚爱动脑筋、勤于思考。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匣”字导入

1、板写“匣”,仔细看老师写“匣”字,最后一笔是竖折。

2、猜一猜什么是匣。放东西的方形小盒子,所以一边是不能封口的。木头做的小盒子就可以叫木匣

3、小朋友,你们有木匣吗?你们的小木匣里会放些什么呢?(都是自己最心爱的东西,都是你们的小秘密)

4、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个新朋友,它叫科利亚,(相机知道“亚”的读音)。

5、板书课题,质疑,看了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科利亚的木匣里有什么,科利亚的木匣有什么故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

(1)划出生字新词,读准生字

(2)把课文读通顺,标上自然段序号

(3)解决课前的疑问并思考课文围绕木匣写了科利亚的哪些事

2、生字词 字音:多音字“量” 字形:挖、抢、懂

三、细读文本

1、科利亚的木匣里装着什么?出示第二自然段,生字教学“鞋、斧、锯”

朗读指导:读出喜爱的心情

2、木匣里都是科利亚最喜爱的小东西,为什么要把这些放进木匣?在什么情况下埋木匣的?

3、学生交流法西斯战争、战争带来的破坏。

4、所以科利亚把自己的小木匣——( ),简单地概括,埋木匣。他是怎么埋的,

5、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到科利亚埋木匣的动作词语。从这些动作里,你感受到什么?

朗读指导:埋好木匣,免得被人发现,小心翼翼的。边做动作边读。

6、故事还在继续,科利亚和木匣之间还有哪些故事?

7、理清思路,课文围绕木匣写了科利亚埋木匣、挖木匣、懂道理(得启示)

8、挖木匣又是一个怎么样的故事,又从中懂得了什么道理,下节课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复习生字词

2、复习课文围绕木匣写了哪些事

二、以挖木匣切入

1、找到文中具体描写科利亚挖木匣的自然段,默读两处

2、解读第八自然段

1)“也”:为什么要用“也”,说明谁也挖木匣?

妈妈是怎么挖木匣的?结果怎么样?妈妈为什么高兴?高兴地读一读妈妈的话。从中你感受到妈妈是怎样的人?

2)“十步”:科利亚看到妈妈成功挖出木匣,他想到自己曾经埋下的木匣。他是怎么挖木匣的。第一步怎么做?

为什么走十步?说明那时还小。画一画科利亚四年前怎么埋木匣的

3)“挖”:接着怎么挖?理解“仍然”的意思。

挖呀挖呀,找到了吗?坑已经挖得很深了,找到了吗?朝左挖呢?朝右挖呢?可能还怎么挖?挖得怎么样?(满头大汗,汗流浃背)

你感受到科利亚挖得怎么样?(辛苦)辛苦地读一读。

他想挖的是什么?是一个怎样的木匣?仍然没挖到,心情怎么样?(着急、焦急)读一读。

他最后挖到了吗?心情怎么样?(失落、失望)带着这种情绪读一读。

3、妈妈用三十步的方法找到了木匣,为什么科利亚没有找到?是不是被法西斯挖走了?找出理由。到底是什么原因

4、解读第二次挖,第十二自然段

1)、理解“果然”,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对“果然”的理解

2)、找到这次成功的关键因素。步子大了一倍,简笔画展示

3)、一起画一画,验证是不是真的能找到木匣

4)、如果你就是科利亚,此时的心情怎么样?读一读

5、通过这件事,科利亚有什么收获?从十步没有挖到后来五步挖出心爱的木匣,科利亚知道了什么?

6、在变化的仅仅是步子吗?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你能说说自己的理解吗?结合例子

7、科利亚这个巨大的收获,靠得是什么?你认为科利亚是一个怎么样的孩子?

三、拓展观察

寻找周围的变化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15

学习目标

①认识“匣、锯、阶”3个生字。会写“挖、鞋”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冰鞋、斧头”等15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③了解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懂得一切事物在变化的道理。

科利亚的木匣教案教学设计精品推荐

课前准备

①生字词卡片。

②抄写课文最后一段的小黑板。

第一课时

分步揭题

①板书“木匣”,“匣”字注音,学习“匣”的音、形、义。

②完整板书课题。

科利亚是个苏联的。这篇课文讲了他的什么事呢?

朗读课文,初步了解内容

①学生自读,把课文读正确,想想课文讲了什么事。

②指名学生朗读,纠正读错的地方。请学生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写了科利亚埋木匣、挖木匣的事。)

默读课文,了解叙述顺序

①布置默读。默读课文,边读边做记号,看看从哪儿到哪儿是讲科利亚埋木匣,从哪儿到哪儿是讲科利亚挖木匣的。

②默读、思考,做记号,也可与同座讨论。

③全班交流。

a.哪几个自然段讲埋木匣,哪几个自然段讲挖木匣?

b.另外的几个自然段讲的是什么?(有的是讲情况的变化,有的是讲从这件事受到的启发。)

学习字词

①出示要求会写的13个生字,读一读,再组词。

②观察字形,互相说说写这些字时要注意哪些地方。

③学生写生字(两遍),再把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抄写一遍。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