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范文 > 教学设计

金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时间:2021-10-18 02:35:40 收藏本文
金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金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金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金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小学语文第五册22金子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和新词。

3、凭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要靠自己的辛勤劳动获得财富。

重难点:

揭示文章主题,理解课题“金子”的含义。

课时划分: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悟出课题“金子”的含义。

课前准备:收集劳动致富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听写词语。

2、回忆段落划分,并说说大意。

教师相机用小标题的形式板书:淘金无获;培养鲜花;实现梦想。

二、精读感悟,领会题目的含义

1、指读第一段,彼得去挖金子时他的心情怎样?后来心情怎样?

(彼得跟随淘金者一起去淘金,满怀希望,一心想发财,结果“一无所获”,由“高兴到扫兴”。但彼得不甘心,买地淘金,依然一无所获,满心的希望化成深深的失望。)

2、自读第二段,彼得本要离开,是什么使他留了下来?为什么?

(1)、一场大雪使彼得留了下来。

(2)理解彼得所看到的情景。

(3)抓住“若有所悟”理解彼得的一番心理活动。

(彼得本来上想通过淘金来致富的,可这里没有金子,但肥沃的土地也是一种财富,在上面种了花,不怕吃苦,同样可以致富。正是这样的美好的前景,使彼得看到了希望,而留了下来。)

(4)从“全部精力”和插图中彼得挥洒的汗水,可以看到彼得会成功的。

3、齐读第三段,体会彼得的话。

(1)“不无骄傲”就是很骄傲,很自豪。“不无”起强调作用。

(2)“真金”并不是真的金子,而是“财富”或是发财致富的方法。

(3)“唯一”:只有一个,指这是最好的办法,别无他法。也是彼得是众多淘金者中唯一留下的,唯一致富的人。

(4)彼得付出辛勤劳动后种出来的鲜花使他实现了致富的梦想。可见,只有靠自己的辛勤劳动,才能获得财富。

三、小结板书,总结全文

1、可让学生结合板书复述课文。

2、着重理解“真金”的含义。

3、只要勤奋耕耘,任何土地都会奉献给你所渴望的“财富”。

板书设计

22金子

淘金无获、培育鲜花、实现梦想

金子就在地里

辛勤劳动

金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对课文的诵读品味,读懂课文内容。

2、以学定教,通过创设情境,讨论、朗读等方式来培养和提高学生语言感悟能力、朗读能力和评价能力。

3、体悟彼得·弗雷特是靠自己辛勤的劳动,终于获得了成功,让学生懂得想要通过意外的收获获得财富或成功是不现实的,必须付出诚实劳动的道理。

教学准备:

小黑板、彩色粉笔、课文插图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感知“梦想”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22《金子》,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金子》(齐读课题)

2、得到金子,拥有财富是淘金者们最大的梦想,课文中谁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彼得、弗雷特)你是从文中的哪儿知道的?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课文,在课文中找到答案。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交流:五年以后,彼得终于实课现了他的梦想。(指名读)

(3)过渡:那其他人呢?他们实现梦想了吗?(没有)说出你这样想的理由。(指生说)

二、品读课文,感悟“梦想”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这一段中有个词最能体现萨文河畔的热闹,你知道是哪个词?(蜂拥而至)什么叫“蜂拥而至”?(像蜂群似的拥挤着来到)创设情境,结合表演。从刚才的表演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淘金的人很多,来得很快)

(3)谁能读出这种“蜂拥而至”的感觉?(指导朗读)

(4)老师从你们的读中感觉到萨文河畔真是热闹极了!这儿为什么会这么热闹呢?(指生说)结果如何?(一无所获,扫兴离去)

(5)让我们一起读出淘金者们从满怀希望到扫兴离去这种巨大的心理变化。(齐读)

过渡:在众多的淘金者中,彼得·弗雷特也是其中一员。请同学们自由地认真地读读第二、三自然段,想一想:彼得和其他淘金者相比,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2、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第二、三自然段。

(2)交流:(相同的是都满怀希望,想得到金子;不同的是,彼得更勤劳,更有耐心。)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指导把握重点词:不甘心、默默地、埋头苦干、翻遍)

(3)他这样做的结果如何呢?(没有发现一丁点儿、失望)

(4)师:是啊,事实却敲碎了他的梦想,六个月后,他连买面包的钱都没有了。于是,他准备离开这儿,到别处去谋生。让我们再来体会一下彼得付出的辛劳和面临的失望。(齐读第二、三自然段)

过渡:就这样,彼得的梦想被现实无情地敲碎了。如果彼得就此离去,那么他的命运就会和今天截然不同;如果彼得就此离去,也就不会有我们今天所看到的这个故事。来,让我们用心地读读第四——七自然段,看看接下去又发生了什么事?

3、学习第四——七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第四——七自然段。

(2)问:彼得最后有没有实现他的梦想?(实现了)你是从文中的哪儿知道的?(第七自然段,指名读)他是如何实现自己的梦想的?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的第4-6自然段,圈出你觉得能反映彼得成功的原因的词和句。

预设:

a、体会“发现”

三天三夜的倾盆大雨之后,彼得走出了小木屋,他发现了什么?(不一样了)怎么不一样了?(学生回答,教师出示:坑坑洼洼的的地方已被大水冲刷凭证,松软的土地上长出了一层绿茸茸的小草。)谁能够读出这生机勃勃的景象?(指名读)

b、“悟”中见智

看到这绿茸茸的、生机勃勃的小草,彼得若有所悟,他悟到了什么?(指名说)你觉得他的想法有没有道理?(很有根据… ……此处隐藏1671个字……习惯,在读书过程中破译了彼得成功的密码,老师总结了一下,那就是:勤劳肯干、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抓紧机会。(出示这些词,背景是大束鲜花。)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也能提醒自己做到这些,成为一个成功者,找到属于你自己的金子。

4齐读全文,再次体会彼得成功的密诀。

(设计思考:边读边想边作批注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读完课文,对文章的感受也由不明确到十分清晰,为写读后感的感想部分作好准备。)

三、布置作业

完成读后感。

四、板书设计:

22金子

成功的密码:勤劳肯干、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抓紧机会

(学生自贴自悟的成功密码)

(设计思考:师生的共同完成这一板书,既是课文精华的再现和提炼,又体现了教师、学生、文本的三位对话,让学生的读书成果通过板书的形式呈现和交流。)

金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4

教学分析:

彼得、弗雷特在淘金无望,不得不离去另谋生路时,发现雨后土地上长出了小草,从中得到启发,留下种花,终于获得成功的故事。通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想靠意外的收获上不现实的,要想获得成功或财富必须付出辛勤的劳动。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

3、学习本课后,能从中悟出要想获得财富或渴望成功就必须付出辛勤的劳动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课文中的重点词句去把握文章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学生讨论交流,明白只要通过自己的劳动就能获得财富,这就是“金子”。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整体朗读,感受“金子”

1、看到这个“金”字,你能联想到什么?(师板书“金”字)(金子是财富)金子是财富的象征,得到金子,拥有财富是很多人的梦想。读课题

2、把课文读一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看看课文写了什么?

3、生自读课文。

4、我们一齐来看生字和词。

出示:扫兴 即将 谋生 唯一 蜂拥而至 一无所获 埋头苦干 倾盆大雨(生读词)

5、课文说了一件什么事呢?谁能用上面的词语说一说。

(本课讲的是彼得弗雷特在淘金无望,准备离去时,彼得和淘金者们蜂拥而至去找金子一无所获。在他即将离开时,下了三天三夜的倾盆大雨,发现雨后土地上长出了小草,从中得到启发,便留下种花,终于获得成功的故事。)

二、精读课文,把握“金子”

1、学习第一部分(第1~小节)

(1)、当人们听说有人在萨文河畔无意发现了金子后,淘金者们便(蜂拥而至)(理解:蜂拥而至)他们都带有一个什么样的梦想呢?(希望找到金子)结果呢?(一无所获扫兴离去)

(2)满怀梦想而来,却失望而归,他们心情怎样?你能读出来吗?

(3)彼得也是他们中的一员,他也有与淘金者一样的梦想,那就是(挖到金子),可他却与其它淘金者有着不同的表现,读2~3小节,用笔划出不同表现的词语。

(4)读第二小节。

(5)理解埋头苦干,想象,在不同的环境中,他是怎样淘金的?你认为他是( )的人?结果怎样?

过渡:照这样看来,彼得是找不到金子了,他到底最终有没有找到金子呢?快速默读课文4~7小节,思考一下。

2、学习第七小节

(1)读4~7小节,找出彼得找到金子的段落。

(2)听你们读着,让我不禁想到了五年前的彼得,他来到了这片土地淘金,明明没有挖到一点儿金子,一无所获,他的梦想也没有实现;而今,他却说:我是唯一找到真金的人!读到这里你有什么疑问呢?

(3)归纳问题:彼得找到的真金到底是什么?他是怎样找到的?(板书:真金?)

过渡:真金不是金子,那到底是什么?让我们再一起走进课文,回顾彼得的成功之路,在一遍又一遍的朗读中,抓住关键字来理解,这样一定会找到答案的。不动笔墨不读书,请同学们再读4~6小节,拿出笔找出你认为彼得之所以能成功的词和句。

3、学习第4~6小节

学生交流彼得成功的语句,并谈谈自己的感想。

(1)生读“一场大雨”段落

a、这是一场怎样的雨?(倾盆大雨、三天三夜)

b、彼得发现了什么?

c、这场大雨使彼得若有所悟,他悟到的什么?默读第5小节,用笔划出来。读彼得所悟到的内容。

d、一场雨、一层毛茸茸的小草,很普通的自然现象,却让彼得若有所悟;种花与淘金,而彼得却在瞬间悟出了两者共同的结果——得到财富,实现梦想。而这一切,只有彼得一个人悟到了,这时你觉得这是( 爱动脑)的彼得。(、聪明、、聪明、爱动脑、会变通,这其实都是一种智慧。板书:智慧)

(2)师:想到美好的前景,还有了一丝兴奋。彼得有了新的思考,决定靠种花来实现自己的梦想,他后来是怎样做的呢?

a、先引导说,后同桌说一说,体会“全部精力”。

b、这时你觉得这是( )的彼得,生说。(板书:勤劳)

过渡: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彼得卖花得来的财富也越来越多,五年后,他(引读第7小节)

4、再次回到第7小节,探寻真金

现在你们读懂了吗?这段话是什么意思,说说你的理解。

(1)为什么说他是“唯一”找到真金的人?(绝大多数一无所获,也有人找到了金子。但只是极少数的机会主义,面对侥幸,更多的人是扫兴与失望。)

(2)“真金”指的是什么? (这里的真金不是真的黄灿灿的金子,而是彼得通过劳动培育出了美丽娇艳的鲜花,这些鲜花又让彼得得到很多的金钱,从而彼得认识到了,只有通过自己的劳动才能得到财富,这才是真正的金子。也可以理解为这“真金”指的是成功的秘诀。彼得找到真金,就是知道了取得成功的方法,那就是勤奋耕耘)

(3)、同学们,这真金就是:勤奋、努力、耕耘、坚持……彼得坚信只有辛勤的劳动才会创造美好的生活。所以彼得才会不无骄傲地对人说……(引读)

三、总结延伸,挖掘“金子”。

1、同学们有许多梦想,如果把这梦想比作是你的金子,那么,你的金子在哪里,你怎样实现梦想,获得真金呢?(课件)我的金子在_____________,我要 _____________ ,就能找到真金。

生自由说,师进行鼓励。(恰当地溶入一些名言警句,如:书山有路勤为径;坚持就是胜利;有志者事竟成;一寸光阴一寸金,敢于和时间赛跑的人一定会成功……)

2、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分享了彼得的成功,憧憬了美好的未来,让我们用智慧的头脑,灵巧的双手,去寻找到属于自己的“金子”吧!

四、板书设计

22、金子

听说 埋头苦干 一无所获 (侥幸)

彼得 ——————————————————> 金子(梦想)

若有所悟 全部精力 长满鲜花(智慧 勤劳)


《金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