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范文 > 教学设计

《咕咚》教学设计

时间:2021-10-18 02:34:34 收藏本文
《咕咚》教学设计

《咕咚》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咕咚》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咕咚》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生词,理解“拔腿就跑”等词语的意思。

2、指导学生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小动物们的惊慌失措和野牛的沉着冷静。

3、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懂得遇事要冷静,不要盲目地相信别人的话,要弄清事情的真相。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小朋友们,自然界里有各种各样的声音,你都知道哪些声音?能说说、学学吗?今天老师也给小朋友们带来了几种声音。认真听,说说这是什么声音?(多媒体播放多种声音,播一个学生说一个再现画面,再学一学)。(小溪流水声、打雷声、小鸟的叫声、汽车的喇叭声等等)

2、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题目也是一种声音,叫“咕咚”(板书课题),请大家举起小手跟老师一起写这两个字,齐读课题。

3、细心的孩子,认真观察这两个字,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体会形声字,象声词)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想知道《咕咚》的故事吗?请小朋友们打开书163页,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把字音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遇到不熟悉的字用笔圈一圈,请拼音朋友来帮忙,多读几遍认会它。

2、同学们学得可真认真呀!圈的生字都认会了吗?还有不会吗?说说看,大家来帮助你。(学生有就说,教师相机处理,没有拉倒)没有?那老师可要考你们啦?有信心吗?

3、(利用[多媒体:湖边长着几棵木瓜树,木瓜上有生字瞧,木瓜快熟了,谁能叫出它的名字,它就会掉下来(配“咕咚”声]课件检查,组词、说话、说说识字的办法等)

4、小朋友们学得可真好!都是聪明的好孩子!生字都学会了,咱们再来读读课文好吗!下面我请几名同学分段来读课文,看看小朋友们能不能真正做到了读准确字音,读通句子。(指名分段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朗读品悟

1、指导学习课文2----4节

(1)请看:课件出示

一个木瓜“咕咚”一声掉进湖里,听到了这个声音,小动物们有什么表现?自由读课文2——4自然段,边读边在书上做标记。

兔子;

小猴子;

狐狸、山羊、小鹿。

(2)抓住重点语句,借助课件,引导学生体会小动物们着急、害怕、惊慌失措的样子,并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把自己体会到的,用朗读来表达。

2、学习课文5-7节

(1)学习第五节要求:自己读读这一节,思考:野牛的表现和小动物们有什么不一样?老师扮演野牛,当场询问:“小鹿,你看到‘咕咚’了吗”?

(2)展示第三幅插图,交流并板书:拦问

(3)师生合作读课文6、7自然段,老师引读,学生做动作。

四、拓展想象,感悟道理

(1)发挥想象:这时小动物们会说些什么?小兔又会怎样?老师当记者采访一下。

(2)明白道理:(告诉我们遇事要冷静,不要盲目地相信别人的话,要弄清事情的真相。)

五、指导写字

1、出示本课要写的生字,选“松”“拦”扩词。

2、师范写

3、生临写

4、生练写,同桌互相评价(引导学生从字形,书写速度,书写姿势等方面评价)

  《咕咚》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认识“咕、咚、突、传、腿、耍、慌、阴、吵、追、转”12个生字;会写“看、着、兔、伙、松、玩、跟”7个汉字。学习“羊字头。”“足字旁”2个新部首。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能大致体会“听到任何事情,要动脑想或亲自去看看,才能了解事情真相”

设计思路:

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紧接着进入课文学习,在学生对课文有初步感知以后,引导学生质疑,再以“疑”为线索,以读为本,通过多形式、多层次、富有个性化的朗读指导,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明白故事道理。因一年级的课文不管生字熟字都带拼音,因此生字词的教学可把“音”放在第一课时,通过反复的朗读,学生自然熟记,部分“义"也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来理解,而“形”及书写指导可放在第二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

一、激趣揭题激发期待

1、教师模仿动物的叫声,让学生猜猜是什么声音。

2、教师再故做神秘地发出“咕咚”的声音,再让学生猜,从而引入课文学习。

(阅读期待是一种探求未知的渴望,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基础,也是教学得意有效开展的基础,开课是设置悬念,就是营造一种阅读期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用笔画出课文里共有几只动物?“咕咚”到底是什么?

(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三、质疑问难以学定教

指导学生就所找出的动物进行质疑,学生如果不明白,教师可举例。如:听到“咕咚”的声音,小白兔是怎样做?

(以学生的自主提问组织教学程序,体现了顺学而导的理念)

四、以读为本顺学而导

(一)听到“咕咚”的声音,小白兔是怎样做的?

1、让学生观察第一幅插图,说说小白兔的动作、神态。然后让学生体会小白兔的内心。

2、动作演示“撒腿就跑”,再用该词练习说话。

3、指导朗读。这一句的朗读指导关键让学生读出小白兔当时极度恐慌的心理。但是不同的学生,对此有不同的体会,表现的方式也不同。

(二)狐狸、猴子、小鹿、松花素昕到兔子慌张的喊声,他们有什么反映?

1、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慌张”、“乱哄哄”。

(1)引导学生结合自身体会,大致明白“慌张”的意思即可。

(2)出示队列训练及市场购物两幅画面,让学生通过比较,对“乱哄哄”一词,有感性的认识,再用自己的话大致说清楚即可。

(运用联系生活经验理解词语。让学生自主理解,符合课表要求。)

2、指导朗读

(三)狮子被吵醒之后,他是怎么说、又是怎么做的?

1、自由读课文,用波浪线画出狮子说的话,用横线画出其他动物说的话。

2、抓关键词,指导朗读。

(1)他追上去,好奇地问“你们跑什么呀?”

指导学生朗读这句话时,要抓住“好奇”这个词,通过换词的方式理解“好奇”就是“奇怪”的意思,然后朗读体会,读出疑问的语气即可。

(2)“咕咚?"狮子愣了一下,又问 ……此处隐藏1281个字……

师:真不错,小火车开得又快又稳。第二关:选词造句。(词语同上)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说句子。

第三关:拟声词找家。(咕呱咕呱、沙沙沙、嗡嗡嗡、哗啦哗啦、叽叽喳喳,短文内容:大森林里的声音真好听!雨娃娃()地飘落下来,小溪()地流淌着。勤劳的蜜蜂()地提着蜜罐采蜜,小鸟在树上()地唱着歌,一只青蛙从水里跳了出来,()地呼唤同伴。)请一生一边填空一边有感情地朗读。

(播放声音:恭喜你们闯关成功,森林王国欢迎你!)

二、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师:小朋友们,咱们赶快去森林看看吧,你们看,湖边的木瓜树上结满了金黄金黄的木瓜,真馋人哪!(播放:咕咚声)咦,你听到了什么声音?

生:我听到了咕咚一声。师:咕咚声是从哪发出的?

生:咕咚声是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

师:你们知道吗?就是这“咕咚”声,可把动物们吓坏了!现在,我们继续学习第20课“咕咚”,了解事情的真相。(板题:咕咚)请大家齐读课题!

三、通读课文,理清脉络。

师:请小朋友听读故事,一边听一边想,故事中依次出现了哪些动物?(视频播放课文朗读。)

生:故事中出现了兔子、猴子、狐狸、山羊、小鹿、大象、野牛七种动物。

师:课文中还配了四幅精美的连环画,请小朋友们快速打开课本106页,自由地、大声地朗读一遍课文,找出与图画相关的段落。生:自由朗读课文。

师:小朋友们读得可真认真!谁来汇报?

生:第一幅图是课文的第一、二自然段,第二幅图是课文的第三、四自然段,第三幅图是课文的第五自然段,第四幅图是课文第六、七自然段。

四、赏析课文,表达感悟。(一)研读课文,感受故事。

师:请大家欣赏第一幅图,齐读课文一、二自然段。生:齐读。

师:木瓜熟了,从高高的树上掉下来,声音会很(大)。这么大的声音,正巧就被胆小的兔子(师贴板画兔子)听见了。兔子有什么反应?生:兔子吓了一跳,拔腿就跑。(板书:跑)

师:拔腿就跑说明了什么?生1:说明兔子跑得非常快!

生2:说明兔子吓坏了,根本没来得及思考拔腿就跑。师:兔子有没有看到咕咚?生:没有

师:谁来再读这一句。指名一生读。

师:老师听出来了,你把“吓、拔”重读,我们仿佛看到了一只吓坏了的兔子,正惊慌失措地向前冲呢!

师:兔子被谁看见了?

生:小猴子。(师贴板画猴子)

师:小猴子不明白了:“小兔子,你为什么跑啊?”兔子怎么回答?生:兔子一边跑一边喊“不好啦!”“咕咚”可怕极了!师:在兔子心里,“咕咚”可能是什么?生1:咕咚可能是妖怪。生2:咕咚可能是怪兽。生3:咕咚可能是幽灵。

师:总之非常可怕。兔子一边跑一边喊,此时此刻,兔子心情怎样?生1:兔子的心里十分着急。生2:兔子十分害怕。

师:谁来再读这一句。指名一生读。读得好!

师:听到兔子的叫喊,小猴子是怎么做的呢?请一位小朋友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指名读)

师:小猴子一听,就跟着(板书:跟)跑起来,说明了什么?生:说明了小猴子根本没有去想咕咚是什么,就跟着兔子跑起来。师:小猴子一边跑,一边大叫,它在叫什么?

生:不好了,不好了,咕咚来了,大家快跑哇!师:那小猴子现在心情怎样?

师:老师也有发现,小朋友们,你们再来读读黑色部分的句子。(PPT出示)你有什么发现?

生:我发现动物们都是一边跑一边叫。师:动物们一边跑一边叫,你能体会到什么?生:动物们都没有时间动脑思考“咕咚”是什么。师:你能用“一边……一边……”说个句子吗?(生答)(三)演读课文,明白事理。

师:小朋友们,咕咚这么可怕,总得想办法这群可怜又可笑的动物啊!看,(PPT出示课文第三幅图)谁来了?

生:野牛。

师:野牛是怎么做的呢?请一位小朋友朗读课文第5自然段,其它小朋友动笔圈一圈,野牛是怎么做的,又是怎么说的。

师:野牛是怎么做的?

生:野牛拦住大象问,拦住大伙儿问,最后问兔子。师:野牛问了什么?生:咕咚在哪里?你看见了?

师:从野牛的动作与问话中,你觉得这是一头怎样的野牛?生1:这是一头沉着冷静的野牛。

生2:这是一头爱思考的野牛。(师板书:爱思考)……

师:老师也想和小朋友们合作,我来扮演沉着冷静的野牛,采访一下这些吓破了胆的动物们。(师一边走一边问大象、狐狸、山羊、小鹿、小猴子,生根据角色进行回答)。我还是来问问小兔子吧!

生:(扮演小兔子)是我听见了,咕咚就在那边的湖里。(四)寻找真相,揭示主题。

师:嗨,都是听说的。“咕咚”究竟是什么呢?(PPT出示课文第四幅图)我们跟着小兔子去湖边看看吧!请大家齐读课文第6自然段,找出咕咚的真相。

生:齐读。师:咕咚是什么?

生:咕咚就是熟了的木瓜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师:知道了“咕咚”的真相后,大伙儿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笑了。它们在笑什么?

生:它们知道了咕咚是熟了的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弄清了事情的真相后,觉得自己刚才的行动十分可笑,所以笑了。

五、感悟事理,学以致用。

师:原来它们闹了一个大笑话。小朋友们,故事讲完了,在这个故事中?你喜欢谁?为什么?

生1:我喜欢野牛,因为它遇到事情不慌张,能先问个为什么。生2:我喜欢野牛,因为野牛不盲目地跟着别人跑,而是动脑筋思考,弄清事实的真相。

……

师:在生活中,假如你遇到类似的事情,应该怎么办?生1:我们也应该像野牛一样,遇事先问个为什么。生2:我们应该弄清事实真相后再决定怎么做。……

六、表演故事,画龙点睛。

学习了这么有趣的故事,让我们学习到了做人做事的道理,我们班的小演员还把这个故事编成了一个童话剧,请我们的小演员上场吧!看,森林小剧场已经开演了!(播放背景音乐,生表演童话剧)

师:从小朋友们的掌声中,我听出来了你们的表演真精彩。老师也有创作,我把这个有趣的故事编成了一首诗歌。请小朋友们跟着节奏拍手读一读吧!(PPT播放背景音乐,生拍手读儿歌,再次理清文章的脉络。)

七、再谈感悟,升华主题。

师:小朋友,学习了这篇课文,你学会了什么?生1:我会分角色朗读课文了。

生2:我体会到了“听到任何事情,要动脑想想或去看看,才能了解事实真相”的道理。

生3:学了这篇课文,我明白了,生活中遇事要多动脑筋,不要盲从。生4:我看了同伴们的表演,我感觉这个故事真有趣。我要讲给我的爸爸妈妈听。

……

八、知识链接,延伸课堂。

小朋友,森林中还蕴藏着好多有趣的故事,“森林故事吧”为大家推荐了三个故事,(PPT呈现课后朗读篇目)请大家课后认真读一读,在下周的“小小故事会”上,你能成为“班级故事大王”。老师期待你们精彩的展现!下课!

《《咕咚》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