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音乐之都维也纳》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职工,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音乐之都维也纳》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音乐之都维也纳》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2、学会八个生字,绿线内的3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摇篮”“掺和”“装饰”等主要词语。
3、能够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维也纳这座音乐都市的人们酷爱音乐的词句,感受维也纳浓厚的音乐浓厚的音乐氛围,初步培养学生热爱古典音乐的情怀。
4、继续学习总分结构段的作用,能够学习处所写作方法。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
2、了解维也纳成为音乐之都的原因。
3、学习生字。
一、导入:
在我们家乡,你觉得什么东西能够成为我们城市的标志?
在欧洲的奥地利,它首都维也纳的标志就是音乐,古典音乐就是她的城市名片。(板书课题)看到这个题目,你的脑海中一定会有几个问题?(维也纳在哪里?为什么说她是音乐之都?……)
二、初步朗读课文:
1、下面我们就通过朗读课文来解决这些问题吧。在朗读的时候注意本课的生字。
2、我们先请同学们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把读得不够准确的地方用铅笔轻轻地划下来。
3、我们首先回答大家提出的第一个问题:维也纳在哪里?谁来告诉大家?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从这短短的两句话中,你了解了什么?
2、提到阿尔卑斯,我想大家脑海中第一个出现的画面就是奶糖,而阿尔卑斯山是欧洲最重要的一条山脉。
3、你觉得维也纳所处的环境怎么样?因为当你到那里的时候,你一定会觉得用再美的词来形容都不为过的。
4、俗话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有名山作为依靠,有名河穿城而过,这里一定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地方。
5、齐读。
四、初步学习课文:
1、下面来解决第二个问题:为什么说维也纳是音乐之都?请大家默读课文,找出理由,用笔划出来。我们看看谁的速度快,谁找得准。
2、反馈:
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
维也纳是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
维也纳一天也离不开音乐
3、你们是怎样快速地找到答案的?
4、的确,二、三、四自然段是通过先概括后具体的方式进行描写的,这样的写法条理清楚,事实明白。
5、在这三个特征中你最喜欢哪个?读一读。
6、想一想为什么通过这三个方面的介绍就能够让人们信服呢?(可以通过读课文尝试着回答,不要求答案的准确性,主要是抒发自己的情感。)
五、学习生字。
1、指导书写“卑”字。
2、描红。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学习二至四自然段。
一、导入:
有人说:“音乐是维也纳的灵魂,没有音乐也就没有维也纳。”那么我们今天就一边听着音乐一边来感受这音乐之都的魅力。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董嘉诚(我们班学钢琴的同学),你认识这些大师吗?你能告诉大家他们在世界音乐史中的地位吗?
3、海顿的《皇帝四重奏》是在维也纳完成的,莫扎特的《费加罗的婚礼》是在维也纳完成的,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田园交响曲》、《月光奏鸣曲》、《英雄交响曲》是在维也纳完成的,舒伯特的《天鹅之歌》、《冬之旅》是在维也纳完成的,约翰·施特劳斯的《蓝色多瑙河》、《维也纳森林的故事》更是在维也纳完成的。现在你明白为什么说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了吧!(维也纳曾经是那些著名音乐家青年时代生活、学习的地方。)
4、什么是摇篮?摇篮是婴儿舒服的港湾,是甜蜜的家园。最初的好梦是从这里开始的,最初的舒适也是从这里开始的。我们无法知道那些大作曲家是如何在那里创作的,但是从他们丰富的创作,震撼人心的作品,我们可以设想他们的心情。(指名说)
5、我们听着贝多芬的《田园交响曲》来读读这一自然段。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过渡:维也纳给那些作曲家以丰富的灵感,创作出流芳百世的作品。可是维也纳也以他们为骄傲。
2、指名读。
3、城市的雕塑、街道名称都是城市的标志。我们许多城市都有中山路,这就是为了纪念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深圳的开拓牛,就象征了深圳人开拓进取的精神。这样的例子还有许多,(示意学生说)
4、而我们在维也纳,到处——(引读课文)
5、我们的故宫看得最多的是龙,这是我们民族的象征。而在维也纳的王宫花园——(引读课文)。
6、我们在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中读读这一自然段。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约翰·施特劳斯的《蓝色多瑙河》被誉于奥地利的第二国歌。我想伴着这样的音乐来学习第四自然段我们一定会别有一番滋味。
2、指名读。
3、我们今天只是欣赏了三首乐曲,你的感受怎样?那维也纳人呢?
4、在一个随时都能听到音乐的城市中,置身于音乐般的空气中,乐声和花草的芬芳,怎能不让我们陶醉。乐曲的演奏成了维也纳市民不可缺少的一项活动,就像空气、水是人的必需品一样。分组朗读。
5、哪个场景最吸引你?指名读。说明理由。
6、齐读。
五、总结。
1、我们今天这节课有些特别,耳朵享受着动听的音乐,口中享受着美丽的文字,脑海中享受着维也纳的美景。
2、再来享受一次,合着音乐在来读一读。
六、作业:
背诵三、四自然段。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学习五、六自然段。
一、导入
奥地利号称“欧洲的心脏”,维也纳则是“心脏的心脏”,而维也纳国家歌剧院在大家的心目中可能就是心脏的中心吧。到维也纳旅游的中国人,都不会错过这个地方的。
二、学习第五自然段
1、指名读,听了作者的介绍,你觉得这是怎样的一个歌剧院。
2、她被称为“世界歌剧中心”,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世界上所有的乐团、知名的歌唱家都以在此演出为荣。下面就欣赏一段中国著名歌唱家宋祖英在那里的演出。
3、看了录象,你觉得那儿怎么样?
4、对,那儿也被誉为“金色大厅”。读一读 ……此处隐藏10731个字……3)指导朗读。谁能把这段话读好?(指名读)
四、交流第四小节
(1)你觉得这句话中哪个词最重要?
(2)为什么说维也纳一天也离不开音乐?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学生交流)
(3)“掺和”什么意思?(混合,混杂)音乐和花香混合在一起,既给人以听觉又给人以嗅觉的美好享受。
(4)为什么说“更有趣的是”这说明了什么?(维也纳人对音乐的喜爱,他们一天也离不开音乐)
(5)当你漫步街头,听轻快的华尔兹圆舞曲响起来了,闻一闻,晚风中飘荡着花草的芬芳,此时此刻你的心情怎样?(指明读这一段话)
五、交流第五、六自然段
(1)为什么维也纳歌剧院成为世界歌剧中心?能谈谈你们读后,看后的感受吗?
(2)下面我请一位同学先来读一读,我给你配乐。其余同学认真听,边听边通过图片欣赏这座著名的歌剧院。
总结:国家歌剧院金碧辉煌,宏伟壮观,维也纳戴上了璀璨的光环,让音乐之都名声原扬,她无愧为“音乐之都”
《音乐之都维也纳》教学设计10教学目的:
1、熟读课文,背诵指定段落。
2、体会维也纳的特点,理解为什么称维也纳为音乐之都。
3、在独立阅读的过程中提高自学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学生回忆上节课自己提出的问题:为什么把维也纳叫做音乐之都?(板书:?)
二、自学:
1、多媒体显示自学要求:自读课文,边读边想,将读懂的内容设计成问题。
2、学生自学。
3、请学生当老师,向大家发问,教师板书:
为什么说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
为什么说维也纳是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
为什么说维也纳一天也离不开音乐?
为什么把维也纳歌剧院称为“世界歌剧中心”?
三、独立解决问题,抓住重点体会:
1、根据上面问题再读课文,要求人人在书上找到答案。
2、谁提的问题谁找人回答。
(回答第四个问题,要引发学生争论:第六自然段是不是也在回答这个问题?)
3、指导体会重点,实施语文训练:
第一个问题(课文第二自然段):
查查“摇篮”的意思。
再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为什么把维也纳称为古典音乐的摇篮。
第二个问题(课文第三自然段):
多媒体播放维也纳风光(花坛、城市雕塑)。
再读课文,抓住“到处、就连……也……”等词语读出浓浓的音乐氛围。
练习背诵。
第三个问题(课文第四自然段):
练习抓住要点概括地、快速地数一数,加深感受。
练习感情朗读。
练习背诵。
第四个问题(课文第五六自然段):
A、默读第五自然段,用简洁的词语记下自己读某句或某几句话之后的感受。(批注)
B、交流、汇报自己的读书体会:
歌剧院大——抓住数字读好相关的几句话。
歌剧院金碧辉煌——作者连用四个“金色”体现金碧辉煌——练读。
C、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歌剧院中浓浓的音乐氛围:
师点拨:再读描写歌剧院金碧辉煌的几句话,你会有新的发现。(多媒体显示这段文字,并闪动其中的音乐女神像、音乐大师胸像、音乐女神彩像”等词)
学生发表意见。
练习朗读。
D、默读第六自然段,自由体会。
E、交流汇报:
音乐会规模大、规格高、演出水平高等等。
四、回归整体:
读全文,回答开始的问题:为什么说维也纳是音乐之都?
五、课外延伸:
课外搜集有关介绍世界名都的资料,同学之间相互交流。
《音乐之都维也纳》教学设计11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中的11个生字,其中3个只识不写,联系上下文说说部分词语的意思。
3、学习课文的一、二小节。
教学过程 :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都去过那些名胜古迹?那里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能用一个四字词语来加以形容吗?)今天朱老师也要带大家去一个地方看一看,看看那儿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学生欣赏图片后自由表达。
你知道这是哪儿吗?对,这就是著名的音乐之都维也纳。它是奥地利的首都,坐落在阿尔卑斯山的北麓一个山清水秀、风景如画的小盆地里,波光粼粼的多瑙河穿城而过。单*这几幅图片,我们还不能更深入地了解维也纳,今天就让我们插上音乐的翅膀,飞向音乐之都维也纳。
出示课题 15 音乐之都维也纳
二、释题、质疑。
读了课题,你心中会有什么样的疑问?这也是老师心中的疑惑,就让我们一起从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三、初读指导。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课件)
(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把课文读通顺,遇到长句或难读的句子要多读几遍。
(3)画出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含义。
2、检查自学效果。
(1)这些词语你认识吗?这些词语中有没有需要友提醒大家注意的字?(及时描红)理解吗?
坐落 装饰 坐落 生涯 掺和
草坪 优雅轻快 金碧辉煌 街头巷尾
(2)会认了,会读了,理解了。会写吗?(课后生字表描红)
(3)把这些词语放到句子中,你会读吗?。(出示)
四、开火车读课文,思考:为什么称维也纳为音乐之都?请认真听,看看有没有读正确,读流利,有错误要及时提出,没有问题我们的小火车就不要停止。
再次读了课文,你对刚才提出的问题是否找到了答案呢?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维也纳是音乐之都?
学生边说边板书
你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的原因吗?
用上“因为—所以”再说一说。
五、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段落美美的读一读,结合板书,从这4句话中,你又想多了解些什么呢?
(为什么称摇篮?怎么装饰的?影响怎样大?为什么一天也离不开音乐?---)
我们就先来读第二小节,看看为什么把维也纳称为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
六、学习第二小节。
读第二小节(课件)
这一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先总后分)
理解“摇篮”一词。(本意是婴儿的睡具)母亲摇晃着摇篮,我们渐渐长大,那维也纳这个摇篮摇出了什么呢?(许多大音乐家、许多优美的音乐)
练习:句式仿写
例: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
少年宫是( )的摇篮。
( )是( )的摇篮。
让我们在美妙的音乐中,美美地读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