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范文 > 教学设计

槐乡五月教学设计

时间:2021-10-04 21:05:49 收藏本文
槐乡五月教学设计

槐乡五月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槐乡五月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槐乡五月教学设计1

一、 教材分析:

《槐乡五月》是一篇散文。作者以优美形象的语言,生动的描绘了槐乡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表达了作者对美丽迷人的槐乡五月,对勤劳能干、热情好客、淳朴可爱的槐乡孩子的喜爱。文章写花又写人,花与人交织在一起,使花美人更美的主题自然的生发开去。

二、 教学目标:

1、借助网络环境下的一个特定情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借助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槐乡五月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过程:

1、激发兴趣,谈话导入。

同学们,见过槐花,吃过槐花吗?(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进入学习环境。同时,老师掌握学生对槐花的知识的了解情况。)

今天老师要带着大家到槐乡去游玩。(板书课题)

2、通读全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先自己读,然后招生读课文。其他学生随时纠正学生的读书情况。

3、再读课文,想一想作者在槐乡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把有关的句子用横线划出来,品一品,读一读。

可以同桌合作,交流交流各自划出的内容,如果你们划出的相同,这叫英雄所见略同;如果你们意见不同,谁的话有道理谁就是老师。

4、指名读第一自然段,交流看到了什么?

在学生交流的同时,相机点开网页上的内容。

(1)随机出示句子:槐乡的山山洼洼,坡坡岗岗,似瑞雪初降,一片白茫茫。有的槐花抱在一起,远看像玉雕的圆球;有的槐花一条一条地挂满枝头,近看如维吾尔族姑娘披散在肩头上的小辫儿。”

请学生再自读这三句话,紧扣三句打比方的句子来感悟槐花的色美、形美。

(2)自主感悟、交流:“槐乡的山山洼洼,坡坡岗岗,似瑞雪初降,一片白茫茫。”这句时,让学生找一找你是从哪些词语里感悟到了槐花的多。(借助多媒体上的图片)理解“山山洼洼”“坡坡岗岗”“白茫茫”,读好这三个词语。指导读好句子,并把这种美景通过朗读呈现出来。(板书:花多色白)

(3)自主感悟、交流:“有的槐花抱在一起,远看像玉雕的圆球

(借助多媒体上的图片)理解远看像“玉雕的圆球”。瞧,这抱在一起的槐花,远看多像玉雕的圆球。

(4)自主感悟、交流:“有的槐花一条一条地挂满枝头,近看如维吾尔族姑娘披散在肩头上的小辫儿。”(借助多媒体上的图片)理解近看像“维吾尔族姑娘披散在肩头上的小辫”。(板书:花形不一)

(5)这是作者眼中的槐花,现在老师给你们看一些槐花,你们看像什么呢?(看多媒体上的图片)让我们也学作者那样来说一说。

句式:有的槐花( ) ,像( ) 。

(这部分内容,通过网络的情境,让学生通过朗读,感悟美,表达美,眼前呈现美。)

过渡:刚才我们用眼睛看到了槐乡那么多、那么美的槐花,你们的小耳朵又听到了什么呢?从这些声音中感受到了什么呢?(孩子、蜜蜂都很快乐)

5、交流听到了什么?:

“‘嗡嗡翁……’小蜜蜂飞来了,采走了香的粉,酿出了甜的蜜。‘啪啪啪……’孩子们跑来了,篮儿挎走白生生的槐花,心里装着喜盈盈的满足。”(相机出示句子,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

师:读了这句话,你又有什么发现?让学生自己读、自己品、自己悟。

让学生自读、感悟到:“嗡嗡翁……”写出了小蜜蜂采蜜时的热闹,“啪啪啪……”写出了小朋友跑得很高兴。此时老师相机让学生学学蜜蜂的“嗡嗡嗡……”的叫声,做一做“啪啪啪……”孩子欢快的脚步声,让课堂上掀起一个高潮!

师:瞧,就这么几个字,把这么热闹得场面写出来了,把槐乡孩子们兴奋激动的心情写出来了,让我们再来美美地读一读!

过渡:槐乡五月,我们光看,耳听还不够,你们的小鼻子又闻到了什么呢?

6、交流闻到了什么?:

(1)相机点开句子“中午,桌上就摆出了香喷喷的槐花饭,清香、醇香、浓香……这时候,连风打的旋儿都香气扑鼻,整个槐乡都浸在香海中了。”

(2)紧扣词语“清香”“醇香”“浓香”,从“清、香、浓”中我们能够感悟到香气越来越浓。指导读好这三个词语,读出香气浓郁的程度。找生读书,配上音乐。

是啊,这么美,这么香的槐花,真让我们流连忘返,让我们一起陶醉到槐花的香气中去吧。(观看多媒体上的录象)(板书:花美)

7、假如,同学们来的槐乡,你们会做什么。

学生仿佛身临其境,谈自己的想法。

8、作业:

为槐乡写一则宣传广告,欢饮人们来参观。(注意把槐乡的特点写进去。)

槐乡五月教学设计2

《槐乡五月》是一篇散文。作者以优美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槐乡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表达了作者对美丽迷人的槐乡,以及勤劳能干、热情好客、淳朴可爱的槐乡孩子的喜爱。课文的语言如同诗一样的美妙,对称句式的描绘,长句短句的错落、描述抒情的柔和,使全文呈现出诗一般的节奏感和意境美,为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供了很好的依据。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写出和“白茫茫”等词语结构相似的词语。

3、借助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槐乡五月的美丽景色,以及槐乡孩子勤劳能干、热情好客、淳朴可爱的特点。

教学安排

第2课时(第1课时主要是学习生字新词,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了解作者是从槐花与孩子这两部分来表达对五月的槐乡的赞美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现在正值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也是槐乡孩子的季节(出示,学生讲,教师板书槐花与孩子,学生齐读这句话。)。想不想跟随老师再次去五月的槐乡看一看?(想)

师:好的,就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提示学生坐端正)

二、欣赏槐花飘香

师:来到槐乡,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槐乡的山山洼洼……一片白茫茫。”(出示,指名学生读。)

师:你们觉得这里的槐花怎么样?(很多)

师: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山山洼洼、坡坡岗岗、一片白茫茫)

师:能读出槐花的多吗?(指名两到三名学生读。)

师:槐花除了数量多,它的颜色还很(白)。是的,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从似瑞 ……此处隐藏15341个字……们的心情如何?读出来。

6、 闻到了什么?“中午,桌上就摆出了香喷喷的槐花饭,清香、醇香、浓香……这时候,连风打的旋儿都香气扑鼻,整个槐乡都浸在香海中了。” 这段话中哪几个词语是写“香”的呢?(香喷喷、清香、醇香、浓香、香海) “香海”并不是指海,而是指到处都是香味。你还知道类似的词语吗?(花海、林海……)还有一个字,虽然没有直接写槐花的香味,但这个字却形象地写出了槐花的香味很浓很浓。(生:浸)师:整个槐乡到处洋溢着香气,香味的浓,浓得不但鼻子闻得到,好象身体也能感受到,手能摸得到,眼睛能看到一样。

7、 师:四处的树,满眼的花,人浸在香海里,香气浸入每个人的心里。五月的槐乡,真是槐花飘香的季节。让我们齐读第一自然段,再次感受槐花的美与香。

三、品读第二、三自然段

欣赏着槐花的美,闻着槐花的香,再让我们去看看槐乡的孩子们吧!

1、自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边读边想,你眼前出现了一幅幅怎样的画面。

2、指名说说自己仿佛看到的画面。

3、把你觉得最有意思的画面在小组里和同伴交流一下,可以读、说或演。

4、组织交流,相机出示有关语句,朗读感悟。

(1)、走进槐乡被熏醉(槐花实在是太香了。)

(2)、吃槐花饭(多香的槐花,多可爱的孩子呀!槐花不光美、香,还能做好吃的槐花饭。哪位小厨师再来介绍一下?槐乡的孩子多好客、多能干啊!板书:好客能干)

(3)、临走前的礼品(热情好客)

(4)、俊俏的小姑娘(人怎么会“飘”呢?动作演示:衣襟上别着 发辫上戴着)

(5)、生吃槐花的小小子(大大咧咧、小小子生吃槐花确是算得上槐乡的一道独特的风景。)

5、师:五月,对槐乡的孩子来说,槐花带给他们的远远不止是绝美的风景、甜甜的槐花蜜、美味的槐花饭,更是无穷的乐趣!生读第二、三自然段。

6、出示:槐乡的孩子真 ! 。(结合课文内容说话)

四、第四小节总结全文。

五月,洋槐开花了,那朵朵花儿千姿百态、婀娜多姿、冰清玉洁、粉妆玉砌、洁白无暇、溢彩流芳、沁人心脾。对槐乡的孩子来说,五月的槐花带给他们的不仅是甜甜的槐花蜜、美味的槐花饭,更是无穷的乐趣!所以大家都情不自禁地赞叹: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

五、延伸:

1、 你知道吗?槐花不仅可以吃,比如做槐花饭,还可以做槐花糕、槐花糯米粥、槐花燉蛋,还可以提取芳香油,还是一味中药呢!槐花有降血压、预防中风的特殊功效,还能治疗便血、尿血、痔血等血热病症。不仅槐花可以食用,槐树的嫩叶也可以食用。不仅槐花有用,槐花谢了之后结成的种子,可以做肥皂、油漆……想了解更多吗?请阅读补充阅读。请到图书馆里去查找更多的资料,了解槐树吧!

2、 槐花是这样的美丽优雅,引得文人墨客为他写下了许多文章,老师也给同学们找了两篇,请仔细地读读,体味其中的含义。欢迎和我交流讨论。可以登录我的个人主页,给我留言,也可以给我发电子邮件。好吗?

槐乡五月教学设计10

《槐乡五月》是苏教版第六册中的一篇文质兼美、情景交融的抒情散文。作者以优美形象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槐乡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表达了作者对美丽迷人的槐乡五月,对勤劳能干、热情好客、淳朴可爱的槐乡孩子的喜爱。全文字里行间无不洋溢着景色美、人情美、文字美,所以,我在教学本课时着重引导学生感悟美、体验美、积累美。

一、个性阅读,感受“飘香的季节”,赏槐花之美,品语言之神韵。

1、自主探究感悟美。对这样一篇诗一般的美文,不同的孩子感受各异。我让学生们通过个体自主感悟,说说槐乡的槐花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自行体会槐花的多、白、美、香的特点,再使学生有目的地品味文中优美的文字,体会不同的感受。

2、感情朗读品味美。我曾听人说过这样一句话:“读是基本手段,读是综合,读是表达,把读变成一种理解,一种评价。”我觉得这话非常有道理。课文诗一样的语言直接激发了学生感情朗读的欲望,欣赏着美丽动人的槐花,伴随着舒缓轻柔的音乐,学生静心朗读体味,通过个体领悟读、集体感受读、男女比赛读,让自主体味后的朗读,读出文的意境。

3、个性想象表达美。本篇课文对槐花的描写,留下了许多艺术的“空白”,比如“有的槐花抱在一起,远看像玉雕的圆球;有的槐花一条一条地挂满枝头,近看如维吾尔族姑娘披散在肩头上的小辫儿。”就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每个孩子心目中都有“自己的槐花”,教学时我通过多媒体课件出现槐花开放的远景和近景,让学生展开充满诗意的想象,对槐花之美进行再创造,这是对课文语言文字的进一步理解和提升。

二、创设情境,领悟“孩子的季节”,感孩子之美,悟乡村之蕴意。

如果说感受“飘香的季节”是本文重点的话,那领悟“孩子的季节”则是这篇课文的难点。怎么让学生体会到槐乡孩子的好客、能干、可爱其实就是孩子在这一季节里快乐的表现,怎么让学生明白这槐乡五月就是孩子们欢乐的季节、喜爱的季节、自豪的季节呢?

对于年龄较小、较好动的三年级学生来说,如果先让他们去感受槐乡孩子那些可贵品质,再从中去体会槐乡孩子快乐的话,这无疑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我想,何不让他们自己去亲身体验一下做槐乡孩子的快乐呢?为此,我创设情境,让同学们一起走进槐乡,当一回槐乡孩子,说说自己在这个季节里心情怎样,都做了些什么?指导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让学生站在课文的立场上深入课文,讲述自己所见所闻,所做所想。促使学生带着情感色彩去学习,儿童在情感趋动下,主动把自己投入进去。教材中原有的逻辑的、抽象的符号化了的内容,一下子也变得生动、形象而真切。

整个环节的交流给了孩子充分大的空间,学生尽情地表达自己的快乐,自由地表达心中所感。在不知不觉中,学生自然而然地理解了为什么五月是“槐乡孩子的季节”,理解了“请吃槐花饭,赠送槐花蜜,用槐花装扮自己,享受槐花香”等等这些都是槐乡孩子快乐的一种表达。

如果说我设计“飘香季节”时注重的是一种静的美,让学生去感受;那么我在设计这一部分时则是让孩子们动起来,让孩子在欢笑中去体验美,一种浓浓的“人情美”。

三、 引导背诵,积累“飘香的季节”“孩子的季节”,品文字之美。

小学语文课本的课文,大多文质兼美,特别是本篇课文,文字格外优美。如文中一系列的叠词——白生生、白茫茫、喜盈盈、傻乎乎、甜丝丝、香喷喷……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再如文中有不少对偶句,像“采走了香的粉,酿出了甜的蜜”“篮儿挎走白生生的槐花,心里装着喜盈盈的满足”等,这些句子的妙用,浓化了情境的氛围,非常适合学生的积累。为此,我设法激发学生积累美的欲望,通过自己范背,再让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可以是几句,也可以是一句,这样既可以给更多的同学参与的机会,有可快速地测查学生的背诵情况。

另外,我在设计作业时,也是针对了本文的特点,让学生或讲、或写、或画,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一种方法,展现自己的学习成果。这对新课程标准也有较好的体现。

《槐乡五月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