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榴》教学设计11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石榴》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石榴》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一个儿童生活故事,讲的是王力力听了妈妈的话后,盼望石榴快点笑,好早日吃到石榴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小朋友石榴到了秋天才成熟,成熟的标志是外皮裂开,就像是张开嘴巴笑了。
课文配了两幅插图。第一幅图:小朋友王力力在想办法逗石榴笑,显得天真可爱,让人忍俊不禁,极具儿童情趣。第二幅图:秋天到了,石榴笑了,力力也笑了。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具有好奇爱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点,容易被新事物吸引。学生在以前的学习基础上,能初步感悟到课文意义,并能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体验,感受,达到情感共鸣。学生能较准确表达内心所想,并能说一句完整的话。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石榴笑了的意思。
3、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兴趣以及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知道石榴笑什么时候笑以及石榴笑了的意思。
教学难点:
让学生明白石榴到了秋天才会成熟,懂得所有植物的生长都有一定的规律。
教学准备:
课件、两张石榴图片、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复习导入。
1.揭课题。
A、师:今天让我们继续学习15课,齐读课题(石榴笑了)。
B、让学生同桌互相笑一笑。
2、读生字。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和课文的生字宝宝交了朋友,它们迫不及待地想我们见面了,你还认识它们吗?(课件出示)
A、做猜字游戏。
B、齐读生字。
二、细读课文,品读感悟。
(一)学习第一段
1、(课件出示石榴图)师:石榴是一种水果,它为什么会笑呢?让我们一起到课文里去找答案吧!
2、(出示课文插图1)引导学生说说力力看到了什么?
3、指导朗读句子:
“院子里有棵石榴树,树上挂满了石榴。”(读出石榴又大又多,力力心里高兴。)
4、指导学生用“挂满”造句。
5、让学生说一说:看到这么多的石榴,你心里会想些什么?
6、师:是呀,望着一个个可爱的石榴,力力小朋友可想吃了,石榴什么时候可以吃呢?指导读妈妈的话。
(二)学习第二段
1、力力多么希望石榴早点笑啊,你有什么办法帮助力力吗?
2、力力想了什么办法?
A、自由读第2自然段,找一找力力逗石榴的办法,用“——”划出来。
B、(课件出示 )抽生反馈。 (板书:唱歌、跳舞、讲笑话)
C、结果怎么样?(板书:不笑)
3、此时,力力的心情怎么样?
4、指导朗读,读出力力的可爱与着急之情。
(三)学习第三段
1、(观看动画)师:力力可着急了,谁来帮忙了?(风婆婆)石榴发生了什么变化?(板书:笑了)
2、(出示学习小提示)学生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思考:
A、石榴是怎么笑的?
B、石榴什么时候会笑?
3、指名反馈。
(课件出示:“树上的石榴慢慢地咧开嘴,露出牙齿,笑了。”)
A、理解“慢慢地”,并用其说一句完整话。
B、(观看插图)石榴有牙齿吗?指的是什么?石榴笑了跟小朋友的笑一样吗?石榴笑了指的是什么?(板书:成熟)石榴什么时候会笑?(板书:秋天)
C、讨论:力力逗石榴,石榴不笑,为什么秋风来了,石榴就笑了呢?
D、指导朗读。
4、力力看到笑吟吟的石榴,他的心情会怎样呢?生高兴地读一读这段。
5、站在石榴树下,力力会想什么?生想象说话。
三、再读巩固,鼓励探究。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注意用自己的表情、语气表现力力的不同心情。
2、植物的生长都有一定的规律,你还知道秋天一到,哪些水果会笑吗?
四、总结全文,深化提升。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师:小朋友们学得可真多!学了这篇课文,使我们懂得了:所有植物的生长都有一定的规律,只要小朋友们平时养成留心观察事物的好习惯,就一定能发现它们的规律。
五、布置作业。
说一说:你还知道什么水果或庄稼一般情况下在什么季节成熟,成熟后是什么样子的?
板书设计:
15.石榴笑了
唱歌
跳舞 贴图 秋天 贴图
讲笑话 不笑 笑了(熟了)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以“读”为本,以“品”为主,创设教学情景,运用灵活多样的方法,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课堂上,我紧扣“笑”字,带着学生逐层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明白石榴的生长规律。教学中,通过让学生观察图画,让学生直观感受不笑的石榴和笑了的石榴是什么样的,再结合学生的回答以及观察动画,紧扣“慢慢地咧开嘴,露出牙齿”这些关键词语来读一读、悟一悟、品一品,感受石榴“笑”的具体过程,明白笑了是什么意思,以及让学生知道石榴是在什么时候笑的。通过让学生讨论:力力逗石榴,石榴不笑,为什么秋风来了,石榴就笑了呢?让学生明白:所有植物的生长都有一定的规律。鼓励学生平时养成留心观察事物的好习惯。最后给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石榴一笑,力力心里会想些什么呢?以此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激活他们的思维,训练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课堂上还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如:整堂课只注重让学生读、理解、感悟,缺少写的训练,对个别学生的关注还不够,学生的倾听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等。
《石榴》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课文按时间顺序描写的方法。
2.学习本文作者的观察方法,按时间顺序写一种果实的成熟过程。
3.体会文中优美语句,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见过石榴吗?吃过石榴吗?对石榴有哪些了解,谁来说一说?
二、自学指导:
要求:
1.听老师范读课文,思考每个自然段写了什 ……此处隐藏15785个字……23
生:“熟透了的石榴高兴地笑了,有的笑得咧开了嘴,有的甚至笑破了肚
皮,露出了满满的子儿。”
师:是吗?有趣在哪儿呢?请大家看——(图片),听——[播放笑声](你
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生想象说话。
[课件出示]熟透了的石榴高兴地笑了,有的笑得咧开了嘴,有的甚至笑破了肚皮,露出了满满的子儿。熟透了的石榴裂开了,露出了满满的子儿。
师:请大家读一读这两句话,哪句写得更有趣?为什么?
生自由比较说。指名读。读好。
师:为什么读了这一句我们会觉得这么有趣?小作者是用了什么方法呢?
生自由说。
师:原来作者是把石榴当成人来写的,才写得这么生动,这么有趣。我们
再来体会一下(齐读)。
师:还有哪一句也是把石榴当作人来写的?
[课件出示]这些石榴娃娃急切地扒开绿黄色的叶子朝外张望,向人们报告着成熟的喜讯。(指名读。)有趣吗?
师:你们看,这是两大片绿黄色的——(叶子)?(师两手舞起,像两片叶子)哪个小石榴来扒开叶子?
生过来表演。
师:小石榴,你在里面感觉怎样啊?你想看什么?哎呀,你为什么这么着急?你想对人们说些什么?你想向人们报告什么喜讯?……(扒开后)哇,你看到了什么?快向人们报告你的喜讯呀!谁再来读一读?(指名读。)谁能读得再急切一点?调皮一点?喜悦一点?
师:多有趣多快乐的石榴娃娃呀,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师:石榴成熟了是这么的可爱,这么的有趣。它是怎样长成的?
[课件出示]石榴一天天长大,一天天成熟。它的外皮先是青绿色,逐渐变得青中带黄,黄中带红,最后变成一半儿红,一半儿黄。
师:请把这句话中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找出来。
[课件出示]先是逐渐最后
师:如果老师把“青绿色,青中带黄、黄中带红,一半红、一半黄这几个颜色词语换一换位置行吗?为什么?
师:原来作者是根据石榴成熟的顺序来写的,不能随意调换。谁能把这种成长的变化读出来呢?指名读,齐读。
师:石榴的果实真是太可爱,太有趣了,我们一起把这小节读一读吧。
(四)欣赏了石榴花,看了石榴果,想不想尝一尝?作者是怎样品尝石榴的呢?请大家默读第四自然段。(生默读。)
师:谁来说一说?
生说清楚顺序。可以用上表示顺序的关联词“先……然后……最后……”
生:先剥开外皮,然后看看子儿,最后取几粒放入口中嚼嚼,尝尝味道。
师:小作者剥开石榴的外皮,就开始仔细地观察,(板书:看)
我们看!
[课件出示石榴子图]
师:你看到的石榴子儿是怎样的?
生:一颗一颗靠在一起,很亲密。——紧偎。颜色——红白相间。看上去很透明——晶莹
师:说得真好!下面就要尝尝它的味道了!(板书:尝)
请生品尝。
师:什么味道?
师:这就是酸溜溜,甜津津。
师:感觉怎样?
生:很爽口,很清爽。
师:作者也写出了自己品尝后的感受。(板书:感)现在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去品尝一下美味的石榴。[出示图文]请大家大声地自由朗读这一段。
生自由读。
师:谁能带着自己的感受把这段话有滋有味地读出来?个别读,齐读。
师:作者就是这样品尝石榴的,(指板书)先仔细地看,再细细地品尝,最后还写出自己的感受,这都是抓住了石榴的特点来写的。(板书:特点)我们平时也吃过很多水果,它们都各有各的特点,今天回到家同学们也先观察一样你最喜欢的水果,再尝尝它的味道,然后写下来,好吗?共3页,当前第2页123
三、小节全文。
师:同学们,课文学到这里,石榴在你脑海里留下了什么印象。最后,让
我们再一次地欣赏全文!捧起书,老师给大家配上音乐!石榴,齐——
(欣赏课文。)这节课就上到这,下课。
教学反思:
《石榴》是苏教版第五册教材中的一篇课文。作者以季节变化为线索,描写了石榴抽枝长叶、开花、结果的情景。最后一个自然段具体描写了石榴子儿的样子、颜色与滋味,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在教学时,我努力运用直观效应,引导学生用眼、用口等形式去理解词语,感悟课文内容,从而更好地进行朗读与说写训练。
一、朗读中感知:
朗读训练是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和重要手段,我在教学《石榴》这课时,没有用繁琐的串问让学生被动地去回答,而是通过精当的提问,多媒体的演示等方法引导学生多读书,在有层次、有形式、一遍一遍的朗读过程中感悟文章所描述的事物的特征。首先,我让学生自由阅读2至4自然段,设计了一个简短、精当的提问,帮助学生理清课文思路:想想每个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接着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边听同学读,边看画面,视听结合,使学生对石榴花的样子有形象、直观的感受,对石榴果的有趣能身同感受;第三次是通过情境的演示,教师引谈,师生互动的方法,让学生体会石榴娃娃的心情,并意会到其中的乐趣。
二、表达中领悟:
在学生通过多读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表达,可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领悟,如课文中写花时有这么一段话“花越开越密,越开越盛。不久便挂满枝头。走近看,仿佛是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在吹呢。”在教学这部分时,我不急着告诉学生这是一句打比方的句子,而是让学生读中领悟,“你看到了什么?”一双双小手如林般树起,有的同学说:“像小喇叭一样的石榴花”。有的同学说:“正鼓着劲儿在吹呢。”这时,我趁热打铁,让同学们边读边表演,同学用手做出了喇叭的形状,涨红了脸,摇摆着头,多么像一朵朵活泼可爱的石榴花,学生对这样形式的表达、领悟非常感兴趣,同时也让老师感受到孩子们在课堂上有一颗灵动的心。
三、观察中学法:
最后一个自然段中一些词语用得生动形象,如“玛瑙般”、“一颗颗紧偎”、“红白相间”、“晶莹透亮”等。这些词单靠想象是不能真正理解的。教学时,我利用多媒体出示石榴子儿的样子,给学生直观形象的图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石榴子儿,观后交流感受。有学生说:“石榴子一头红,一头白,这就叫‘红白相间’”。有学生说:“它们一粒一粒靠在一起,一颗紧挨着一颗,这就是‘紧偎’”。还有学生说:“我看到了石榴子儿很亮,看上去就像是宝玉一样,好看极了,这就是‘晶莹透亮’”……接着,我联系学生们的生活体验,问他们吃过石榴的说说味道怎么样?学生们纷纷举手,有说酸酸的,有说酸中带点甜,吃完还觉得清爽无比。通过观察和体验,学生不仅理解了描写石榴样子、颜色和滋味的词语,而且加深了对石榴的喜爱之情。在此基础上加深朗读。另外,本自然段为学生写水果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例子。于是,我拿出一个桔子,请学生仿照作者写第四自然段的方法:先看再尝最后写下感受,介绍桔子果肉的样子、颜色和味道,学生说得很精彩,并当堂写了一段话,真正做到了读写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