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范文 > 教学设计

《狐假虎威》教学设计14篇

时间:2021-10-04 06:06:05 收藏本文
《狐假虎威》教学设计14篇

《狐假虎威》教学设计14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狐假虎威》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狐假虎威》教学设计1

教材解读:

这是一篇传统寓言故事,通过一只狐狸狡猾地骗过老虎不仅使自己逃脱危险,而且让其他动物纷纷逃窜的故事,比喻依仗别人势力来欺压人,课文中狐狸的神态、语言,都可以看出狐狸的狡猾,如“眼珠子一转”这与老虎的“犹豫不决“”半信半疑“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故事的结果,动物们被吓跑,老虎被骗上当,狐狸的狡猾与老虎的愚昧表露无遗,这篇充满情趣的寓言故事,生动形象的语言宜于“读”极具争议的“人物”评价宜于“议”,引人入胜的情节发展宜于“演”。

学情分析:

学生年龄小,容易被童话故事的人物和情节所吸引,因此,学习起来并不难,语言生动有趣,易于学生理解,而且学生朗读的欲望很强,这样就可以根据学生这一特点,让学生以各种方式来读,读后分析人物特点,再分组组竞赛读,分角色读,总之,学生真正切实通过读达到了理解课文的目的,这样也加强学生小组合作的意识,对学习知识有很大的帮助。

教学目的:

1、通过寓言故事,知道成语“狐假虎威”的意思,课文中的狐狸和老虎有自己的认识。

2、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3、认识12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教学重点:

1、对寓言故事,既要尊重,学生的独特的体验,又要注意健康的价值取向。

教学难点:

抓住课文中关键的词句体会狐狸湖老虎的角色特点,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挂图和狐狸,老虎及其他动物的头饰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1、读书指导

(1)读出情趣

1、谈活导课,初解课题,先让学生谈通过课外阅读或影视了解到的狐狸湖老虎的特点,相机出示课题,设置悬念,激发兴趣,教师需要范读,领读,指名读课题,听辩学生读“狐”“虎”和“假”的发音,接着让学生默读课文,不出声,不指读是默读的基本要求,要在默读实践中予以强调并让其逐渐成为学生的自觉意识。

2、让学生借助拼音轻声练读课文,务必读得正确,贯通。“找”“抓”“转”“扯”“瘦”都是翘舌音,“冷”的音母是l,而不是n,韵母是后鼻音。

“```````````看见狐狸后头/跟着老虎”和“`````````````还以为/它们真是/害怕狐狸呢?”等句子要防止读破,同桌互相检查达到字字读准,句句读通,

3、让学生选喜欢的自然段读,充分展示朗读水平进入课文的情景,读出渴望呢的情趣,让狐狸和老虎的形象跃然眼前,文中的词语“扯着嗓子““犹豫不决”“冷笑一声”“神气活现”“摇头摆尾”“东张西望”等画面感很强,极富生活气息。

4、分角色朗读课文,

(1)议出情趣

讨论话题()的狐狸()的老虎

(2)演出情趣

让学生选择喜欢的自然段来演读,引导学生表演时注意对关键词句的体会,评价时要看关键词句体现如何?

第二课时

1、演动作,猜词语

选表演好的学生按指定的词语表演,让其他学生根据所做的动作猜词语。

2、观察插图,积累词语连词说话。

指导学生细致观察课文插图,将联想的额词语写在画面的合适位置,如将“茂盛”写在画面上的森林处,再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图意,用上所写的词语。

3、认读生字,

让学生通过互评互帮的形式检查,巩固认读生字,介绍自己认读的方法和小窍门,展示学习成果,增自信心。

引导学生从三方面评价,学生认读情况。

(1)在课文中去掉拼音,能不能认识,

(2)把字单独拿出来,能不能认识。

(3)是在新的语言环境中能不能认识。

4、指导书写12个生字,

易写错的字:“狐”右边的“”不能写成“爪”“冷”的部首是两点水,第二笔是提,起笔轻、行笔短,收笔重,右边偏旁是“令”不是“今”,可以用奇特联想法记忆这两个字,不易写好的字:“森”注意第二个“木”字的“捺”变成点,“信”字中注意“言”字的三横的长短变化。

生字中左右结构的字特别多,注意左右偏旁在田字格中占位和距离中线的距离。

《狐假虎威》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成语故事》的第二篇《滥竽充数》。

〔设计思想〕:

1、立足本文,抓重点词句,通过对课文前后描术的对比理解寓意。

2、超越文本,链接古今文化,构建立体语文,充分展示成语故事学习的特质,让学生感受其魅力,获得语言的发展。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准并理解本课生字词,会用“总是”等词语造句。

3、运用查成语词典和联系课文等方法,理解“滥竽充数”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

读懂故事,理解寓意。

〔教具准备〕:

小黑板、词语卡片、练习纸(印有故事原文和拓展阅读片断)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智能回音

1、做游戏

2、引出课题

二、初读故事,了解大意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读容易错的词,相机理解。

3、齐读全文,检查朗读情况。

4、指名读全文,其他学生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主要人物有哪些?

(板书:南郭先生,齐宣王,齐涽王)

三、深入阅读,明白道理。

(一)探讨“滥竽充数”的意思。

1、 联系课后T5,交流“滥竽充数”在成语词典中的解释。

2、 默读全文,看看文中哪几句话说了南郭先生滥竽充数,划下来,并读一读。

1) 出示:有个南郭先生,从来不会吹竽,也混了进来。

① 你读懂了什么?

② 联系这句话理解“滥竽充数”。

③ 指导朗读。

2) 出示:“每当演奏时、样子”。

① 师范读,生想象。

② 生表演,理解南郭先生的装模做样,并指导朗读。

(二)了解“滥竽充数”的不同结果。

师:在齐宣王和齐涽王时期,南郭先生滥竽充数的结果一样吗?

1) 齐宣王时,“居然得到了和别人一样多的俸禄”。(指导朗读)

2) 齐涽王时,逃走了。

3) 学生质疑。

(三)同样 ……此处隐藏18353个字……p>

在茂密的森林里,有只老虎正在寻找食物。一只狐狸从老虎身边窜过。老虎扑过去,把狐狸逮住了。

齐读

3. 这一段里,狐狸是怎样经过老虎身边的?书上用了哪一个字?

4. 点出“窜”,板书,读

5. 狐狸为什么要“窜”呢?

(因为狐狸害怕老虎,想早一点溜走。)

受到惊吓,很多动物都会窜,你知道还有哪些动物会窜吗?

6. 请你用朗读把狐狸害怕老虎的样子读出来。

指名读,齐读

[设计理念:看图直接进入课文,简洁明快,使学生很容易就抓住了本段的主要内容。理解一个“窜”字,让学生明白狐狸是害怕老虎的,避免在下一个环节中产生误解。]

三. 第二、三段朗读训练

1. 过渡:尽管狐狸窜得快,还是被老虎逮住了,我们来看看狐狸的反应。出示课文内容:

狡猾的狐狸眼珠子骨碌一转,扯着嗓子问老虎:“你敢吃我?”

“为什么不敢?”老虎一愣。

2. 指名读第二段,想一想:哪个词语讲了狐狸的反应?

根据学生的回答,点出:骨碌一转 扯着嗓子

狐狸眼珠子“骨碌一转”说明了什么?(狐狸想到了主意)

它为什么要“扯着嗓子”问呢?(故意装得很凶,想吓到老虎)

3. 指名读,读出狐狸的样子,齐读

4. 老虎有什么反应呢?齐读第三段

5. 哪个字写出了老虎的反应?(楞)

板书:愣 读这个字

什么叫“愣”?(呆住了)

老虎为什么会“愣”?(别的动物看到老虎都害怕,这只狐狸竟然不怕,还敢这样讲话)

6. 分角色读二、三段,分别读狐狸和老虎的对话

[设计理念:老虎的“愣”正表现了它勇猛有余而智慧不足的特点,狐狸正是利用了这个特点才骗到老虎的。]

7. 过渡:我倒想看看这只狐狸究竟会耍什么花样。

四. 第四、五、六段朗读训练

1. 出示课文内容:

“老天爷派我来管你们百兽,你吃了我,就是违抗了老天爷的命令。我看你有多大的胆子!”

老虎被蒙住了,松开了爪子。

狐狸摇了摇尾巴,说:“我带你到百兽面前走一趟,让你看看我的威风。”

齐读,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狐狸的主意是什么。

2. 老虎相信了吗?你从哪些词语中看出来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点出“蒙”“松”,并且板书,读

什么叫“被蒙住了”?(被骗上当了)

想一想,狐狸怎样说话,才能使老虎上当?(要凶一点)

指名读狐狸的话

(评价参考:这只狐狸真凶,老虎一下子被蒙住了;这只狐狸还不够凶,老虎有点不相信你。)

3. 齐读第四、五、六段

五. 朗读表演第七段

1. 过渡:这只老虎不仅松开了爪子,它竟还跟着狐狸走了。

2. 出示课文内容:

老虎跟着狐狸朝森林深处走去。狐狸神气活现,摇头摆尾;老虎半信半疑,东张西望。

齐读

3. 哪些词语表现了狐狸的样子?(神气活现 摇头摆尾)

读一读这两个词语

出示句子:一只狐狸从老虎身边窜过。读

想一想:狐狸为什么窜?刚才这么害怕,现在却是神气活现、摇头摆尾,如果你是老虎,你会怎么想?

4. 根据学生的交流,点出词语:半信半疑,东张西望

5. 看课文的第二幅图,你能不能把狐狸和老虎的样子表演出来?

学生选角色进行表演,引导学生进行评价:他表演得像吗?如果你认为不像,说一说怎么改。

[设计理念: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这一环节,一方面是为了调动他们的兴趣,另一方面,学生在表演和评价的过程中,对词语的理解更加透彻了,减少了教师的赘述,体现了课堂的灵活性和自主性。]

,狐假虎威 研究课教学设计和反思

六. 略读第八、九段

1. 看图,动物们有什么反应?指名读课文:

森林里的野猪啦,小鹿啦,兔子啦,看见狐狸大摇大摆地走过来,跟往常很不一样,都很纳闷。再往狐狸身后一看,呀,一只大老虎!大大小小的野兽吓得撒腿就跑。

原来,狐狸是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

2. 动物们为什么吓得撒腿就跑?它们怕的是谁?

老虎认为它们怕的是谁?

3. 在这种情况下,这只老虎会怎样对待狐狸呢?

4. 真是一只狡猾的狐狸啊,它借老虎的威风,不仅吓跑了百兽,而且也吓跑了这只大老虎。

5. 齐读第九段

七. 学习生字

1. 课文学完了,题目“狐假虎威”中的“假”是什么意思呢?

(借)

领读,教师介绍生字的记法和写法

2. 介绍学生字的方法(读方法)

自学生字三步走:

借助拼音读一读

看清字形记一记

记住笔顺写一写

3. 学生用此方法自学生字:抗、胆,并进行交流

[设计理念: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能让学生受益无穷。]

4. 范写,学生书空练习

5. 学生练习书写,播放音乐,教师巡视指导,提醒学生注意书写的姿势

八. 作业设计

1. 想一想,编一编:几天后。这只老虎又碰到了狐狸……

2. 抄写生字

九. 板书设计

狐 假 虎 威

窜 愣

神气活现 松

摇头摆尾

十.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有很强的故事性,我在课堂上没有对课文内容进行过多的分析和讲解,以看图、朗读、表演等方式展开教学活动,并重点抓住几个词语,作为课文的主线。

1. 看图抓课文的主要内容。

两幅图生动有趣,学生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再看图,完全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 抓住词语进行朗读感悟。

针对“狐狸”,我抓住了“窜”、“骨碌一转”、“扯着嗓子”、“神气活现”、“摇头摆尾”这些词语,训练学生朗读的语感,并进行前后对比,突显狐狸的狡猾本性;针对“老虎”,我抓住“愣”、“蒙”、“跟”三个字,表现出它勇猛有余而智慧不足的本质。学生通过对词语的理解,展开朗读和想象,感悟课文内容。

3. 意外的课堂生成

在学生朗读和表演的过程中,为了让学生减少拘束,我退出讲台,指导学生进行评价,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的评价中肯,朗读和表演也轻松随意,放得很开。

我在设计教案时,为了避免学生因为回答不上问题而设计了很多的“台阶”,如:引出“窜”字时我问:狐狸是怎样经过老虎身边的?这类问题似乎过于简单,而这样的问题一多,步步将学生引入教师的预设,缩小了学生思考想象的空间,也使得我的课有点流于表面的热闹,缺少对学生语文能力的训练,此为我课后深感遗憾之处。

《《狐假虎威》教学设计14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