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范文 > 教学设计

《画风》教学设计15篇

时间:2021-10-04 06:05:50 收藏本文
《画风》教学设计15篇

《画风》教学设计15篇

作为一名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画风》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画风》教学设计1

一、导入新课。

小朋友,你们喜欢猜谜语吗?我们来猜个谜语:看也看不见,摸也摸不着,能让树跳舞,能使土飞扬。(打一自然现象)。学生回答后,师评价:你们真聪明!一下子就猜出来了,

就是[风][出示一幅学生画]请大家看画面:圆圆的荷叶、美丽的荷花,两个小青蛙正在打电话,画面充满了童真童趣,真是太美了!这时一阵风吹来,池塘里的景物就会动起来,想不想把它画下来?下来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去画风。板书[画风]

可是风看不见,摸不着怎么画呢?今天我们就和文中的小朋友一起去探讨。请大家把书打开,翻到六十六页。

二、初步感知课文,学习生字。

1、学生听课文录音标出自然段,画出生字词;

2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生字词。

3课件出示生字词、多音字,学生认读、交流识字方法。

三、学文

1、这么一会儿功夫你们就学会了生字,真了不起!大拇指送给你们。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A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B你喜欢文中的哪个小朋友?为什么?学生读后汇报

[喜欢宋涛,因为他爱思考爱提问;喜欢陈丹,因为她善于向别人学习;喜欢赵小艺,因为她爱动脑筋,第一个画出了风。]师提问:“从文中哪里能看出赵小艺爱动脑筋?”学生在文中找、读抓住:“眨眨眼睛”“想了想”去体会。师追问:“经过思考赵小艺画出风了吗?”学生汇报,师板书[飘动的旗子]师追问:“旗子为什么会飘动?”学生汇报,师说:“原来风就在飘动的旗子上。”

师接着问:“看到赵小艺的画,宋涛是怎么说的?”学生汇报,师指导朗读宋涛说的话。师继续问:“受到赵小艺的启发宋涛是怎样画风的?”学生汇报,师板书[斜斜的雨丝]

师接着问:“看到赵小艺画的风陈丹是怎么说的?”学生汇报,师追问:“之前陈丹是怎么说的?”学生汇报,师引导学生体会陈丹善于向别人学习,知错就改的好品质。师继续问:“陈丹是怎样画风的?”学生汇报,师板书[弯弯的小树]这时赵小艺又想出了一种画风的方法,她是怎样画的?学生汇报,师引导学生体会赵小艺善于动脑的好习惯,相机板书[转动的风车]

2、师引导启发学生学习文中小朋友的好习惯。师说;“文中的小朋友都画出了风,解决了画风的难题。其实在生活中学习中我们常常会遇到难题,当遇到难题时你是怎么做的?”

学生汇报,师相机引导学生对比,学习文中小朋友的好习惯,并板书[勤于动脑善于创新]

3、指导朗读。范读、分角色朗读。

4、实践活动:学生动手、动脑、画风。

四、布置作业:一阵香味飘来,香味怎么画?

这节课,我根据二年级学生逻辑思维差,但天生爱画、爱说的特点,对课文的感知主要通过朗读理解。通过实践,我觉得我的设计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了知识,陶冶了情操。

《画风》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本课的生字词,写好四个生字。

2.读懂课文内容,在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完成仿写训练,丰富学生语言。

3.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懂得遇事要动脑筋,想办法,勇于创新。

教学重难点:懂得事物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提高语言表达。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写字。(10分钟)

板书画风

昨天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老师先检查一下你们的学习成果。

1.出示生词,进行游戏。你指我猜。

明显 忽然 眨眼 转动 雨丝 旗杆 乌云

弯弯的小树 斜斜的雨丝 呼呼地转动

2.看来同学们掌握的不错,课文写了三个小朋友画风,是哪三个?

3.板书赵小艺 陈丹 宋涛,过渡,咱们来写写三个小朋友的名字。

4.指导书写:陈 丹 艺 涛

(1)出示陈,陈是左右结构的字,左耳旁窄一些,右边是东南西北的东,写宽一些,教师板书,学生写。并组词出示:陈旧 陈设 陈列 推陈出新

(2)出示丹,组词:牡丹 丹桂 灵丹妙药……丹和舟比较识记。我们来写一写。

(3)艺,谁能记住,组词。说说注意什么,一起写。

(4)涛,读词:波涛 浪涛 也是左右结构,书写同位比一比谁写的好。

5.咱们再来呼唤三个小朋友的名字:赵小艺 陈丹 宋涛

(设计意图:巩固生字和生词认读,指导写好三个小朋友的名字。)

二、导入内容,探究。(20分钟)

1.课文写了三个小朋友画风的故事,风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怎么可以画出来呢?

2.请同学们小生读课文,找出三位小朋友画风的句子,画下来,多读几遍。

3.出示:

赵小艺:

只见她在房子前面画了一根旗杆,旗子在空中飘着。

她画了个拿风车的小男孩,风车在呼呼地转。

陈丹:

说着,她在大树旁画了几棵弯弯的小树。

宋涛:

宋涛想了想画上的太阳擦去,画了几片乌云,又画了几条斜斜的雨丝。

4.指导读好四句话,三个小朋友是怎样表现出风来的?

5.是呀,本来风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三个小朋友善于观察,爱动脑筋,没画风却有了风,此时你想对三个小朋友说什么?

6.在这三个小朋友中,你最欣赏谁,为什么?

出示句子点拨:

宋涛说:谁能画风?

陈丹说:“风,看不见,摸不着,谁也画不出来。”

赵小艺眨眨眼睛,想了想,说:“我能!”

陈丹说:“我也会画风了。”

7.出示要求:组内分角色读2——8自然段,比一比,哪个小组读得最棒,可以加上动作呦。

8.学生练习朗读和展示。

(设计意图:以图画结合文本进行展现,将学生带进教学情境,拓展学生无限的表现力。通过寻找关键词与朗读引导,学生能在想象的情境中读出自己的体验,突出学习的主体性。)

三、仿写训练,积累。(8分钟)

1.三个小朋友画风,画出了智慧,咱们也来画风,不仅可以画出智慧,还可以画出一首诗,信不信?

2.小组合作:

风来了,风把小树吹弯了,风藏在弯弯的小树中;

“风来了,风把雨丝吹( )了,风藏在( )的雨丝里;

“风来了 ……此处隐藏14725个字……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引导进行“认朋友名”活动,集体认读带拼音的生字、词语。

2、去拼音认读生字词语,以交朋友的形式读词语。

3、引导“魔方生字对对碰”活动,巩固认读“宋、涛、陈、丹、赵、艺”六个生字。

4、引导应用词语,同时介绍识字方法,并组词语巩固对生字的掌握。 1、个别学生领读名字,初识生字。

2、进行“交朋友”巩固认读词语。例如:宋涛、陈丹、赵小艺你们好,我叫xxx,很想和你们做朋友。

3、在“魔方生字对对碰”游戏中巩固生字。(运用自己制作的生字魔方共同玩“你说我指”的游戏。)

4、练习应用词语,介绍识字方法。

三、读文感悟,领悟交流 1、组织学生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朗读理解第一自然段,通过朗读感受“画”的美丽。

3、朗读课文,自主学习:

学习要求:

认真读课文,你喜欢谁的画?

你从哪里感觉到风了?找出相关的段落重点学习。

(教师巡回参与,相机点播)

4、交流汇报,突破重难点:

引导学生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抓住重点词语,朗读感悟,理解课文。

(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出示课件、板书);

重点理解“飘、转、弯、斜”等动词,

指导朗读重点句子,在朗读中感悟。

5、师生共同小结:

风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不能直接画出来,但是我们可以通过画风中事物的变化来把风表现出来,使人感到画中有风。

6、引导学生再读全文,展示自己的理解,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学生初步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朗读第一段,感受“画”的美丽。

3、明确要求,自主学习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认真研读。

4、与全班同学交流,汇报学习成果,在教师的引导下,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通过朗读感悟,深入理解课文。

5、与教师一起共同小结。

6、在理解课文基础上,展示朗读。

四、创造体会,拓展延伸 1、引导拓展口语练习:

说一说:

宋涛说:“是风,风把旗子吹得飘起来了。”

我说:“是风,风把( )吹得( )了。”

2、唱一唱:

以练唱儿歌的形式,再次回顾学习内容,丰富学习活动

3、想一想、画一画:

你能画风吗?你想怎么画?

引导先说,课外画出。 1、进行拓展口语练说,联系生活实际,发散思维,锻炼语言组织和口语表达能力。

2、试唱儿歌,感受课文内容的不同表现形式。

3、创造思考,想想说说、画画,延伸课外。

《画风》教学设计14

一、引出课题

1、听风声,板书:风

2、游戏:说带风的成语、诗句

3、小结:风能用成语来说,也能用诗句来表达,那么它能画出来吗?(板书:画)

二、字词教学

赵(zhao)小艺(yi) 陈(chen)丹(dan ) 宋(song)涛(tao)

1、自由拼读

2、齐读

3、跟三位小朋友打招呼(小朋友们可厉害了,用上了各种不同的语言来表达)

4、去掉拼音认读;说说他们的姓在哪里碰到过?

5、下棋游戏

同学们有一张3*3的棋盘,棋子上写着要学的新词;石头剪子布决定谁先下,下子前要先读出上面的词;同种颜色的三颗棋子成一线就胜出。

三、初知课文

1、把字宝宝送回课文,读文后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他们是怎么画风的?

2、学生交流,用“谁画风,画了什么”说话

3、师提问:他们画得美吗?你喜欢这三位小朋友吗?为什么?

4、学生反馈,师小结

5、朗读训练:争当小小配音员

齐读,自由练习,朗读展示选拔小小配音员

四、生字教学

读了课文,欣赏了画,我们动手写写字吧!

1、师示范写“显”、“丝”,结构分析

2、生写上下结构的会写字

五、小结课堂

这三位小朋友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想象,画出了各种不同的风,下节课同学们也展开想象画风,画我们自己的风。

《画风》教学设计15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以歌曲内容导入新课。

(板书:风)

2、引导感受风的特点,引出课题,激发兴趣。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1、在活跃气氛中进入课堂学习。

2、感受风的特点,畅所欲言,产生兴趣,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引导进行“认朋友名”活动,集体认读带拼音的生字、词语。

2、去拼音认读生字词语,以交朋友的形式读词语。

3、引导“魔方生字对对碰”活动,巩固认读“宋、涛、陈、丹、赵、艺”六个生字。

4、引导应用词语,同时介绍识字方法,并组词语巩固对生字的掌握。 1、个别学生领读名字,初识生字。

2、进行“交朋友”巩固认读词语。例如:宋涛、陈丹、赵小艺你们好,我叫xxx,很想和你们做朋友。

3、在“魔方生字对对碰”游戏中巩固生字。(运用自己制作的生字魔方共同玩“你说我指”的游戏。)

4、练习应用词语,介绍识字方法。

三、读文感悟,领悟交流

1、组织学生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朗读理解第一自然段,通过朗读感受“画”的美丽。

3、朗读课文,自主学习:

学习要求:

认真读课文,你喜欢谁的画?

你从哪里感觉到风了?找出相关的段落重点学习。

(教师巡回参与,相机点播)

4、交流汇报,突破重难点:

引导学生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抓住重点词语,朗读感悟,理解课文。

(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出示课件、板书);

重点理解“飘、转、弯、斜”等动词,

指导朗读重点句子,在朗读中感悟。

5、师生共同小结:

风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不能直接画出来,但是我们可以通过画风中事物的变化来把风表现出来,使人感到画中有风。

6、引导学生再读全文,展示自己的理解,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学生初步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朗读第一段,感受“画”的美丽。

3、明确要求,自主学习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认真研读。

4、与全班同学交流,汇报学习成果,在教师的引导下,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通过朗读感悟,深入理解课文。

5、与教师一起共同小结。

6、在理解课文基础上,展示朗读。

四、创造体会,拓展延伸

《《画风》教学设计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