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湖》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职工,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西湖》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西湖》教学设计11以下属于园林中水系设计要求是()。1.0 分
A、主次分明
B、自成系统
C、疏水之去由,察水之来历
D、以上都是
我的答案:D
2将武当山天柱峰上的道宫命名为““大岳太和宫”的古代帝王是()。1.0 分
A、明仁宗朱高炽
B、建文帝朱允炆
C、明太祖朱元璋
D、明成祖朱棣
我的答案:D
3园林设计是()的集合。1.0 分
A、地形
B、景
C、道路
D、植物
我的答案:B
4扬仁风扇面亭处所栽种的植物是()。1.0 分
A、悬铃木
B、银杏树
C、柳树
D、油松
我的答案:D
5以下作品中,属于范曾先生作品的是()。1.0 分
A、《五牛图》
B、《墨虾》
C、《漓江胜境图》
D、《战栗于恶魔之前》
我的答案:A
6唐纳花园位于美国的哪个州?()1.0 分
A、德克萨斯州
B、佛罗里达州
C、加利福尼亚州
D、俄勒冈州
我的答案:C
8颐和园的前身是()。1.0 分
A、清漪园
B、畅春园
C、静宜园
D、煦园
我的答案:A
9以下不属于文化宣传类园林建筑的是()。1.0 分
A、展览馆
C、溜冰场
D、阅览室
我的答案:C
10关于古代桥梁建筑,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1.0 分
A、既有实用价值,又具有装饰功能
B、在园林中有沟通园路和组景的功能
C、多为十八孔桥
D、廊桥可以为游人蔽日挡雨
我的答案:C
11城市公园系统的小路设计,最窄不应低于()米。1.0 分
A、1
B、1.5
C、2
D、2.5
我的答案:B
12建章宫是以下哪个朝代建造的宫苑?()1.0 分
A、秦代
B、汉代
C、隋代
D、唐代
我的答案:B
13花卉的最佳观赏范围是()。1.0 分
A、距花卉四米以内
B、距花卉五米以内
C、距花卉六米以内
D、距花卉七米以内
我的答案:A
14以下植物中,不在春季开花的是()。1.0 分
A、丁香
B、连翘
C、木芙蓉
D、榆叶梅
我的答案:C
15关于园林中的水系设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1.0 分
A、要体现出活水的感觉
B、水体要有大小
C、只有皇家园林允许造湖
D、水跟岛的结合应该和谐自然
我的答案:C
16中国园林可分为北方皇家园林、江南私家园林和()三大类。1.0 分
A、西安皇家园林
B、岭南私家园林
C、西南园林
我的答案:B
17被称为“算圣”的古代数学家是()。1.0 分
A、祖冲之
B、刘徽
C、刘洪
D、郭守敬
我的答案:C
18莫愁湖位于以下哪个城市?()1.0 分
A、昆明
B、扬州
C、南宁
D、南京
我的答案:D
19关于欧洲园林的描述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1.0 分
A、以凡尔赛宫为主要代表
B、驳岸多为直线
C、常以山石代替雕塑
D、园中植物必须修剪得当
我的答案:C
20
关于凡尔赛宫,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1.0 分
A、世界五大宫殿之一
B、位于法国
C、规则式的中轴对称园林
D、朝向是坐东朝西
我的答案:D
21浣云沼与以下哪处景色构成了峰池之景?()1.0 分
A、瑞云峰
B、冠云峰
C、岫云峰
D、祥云峰
我的答案:B
22园林设计规范不包括以下哪点?()1.0 分
A、经济
B、安全
C、美观
D、开阔
我的答案:D
23大同的四大文化不包括以下哪一项?()1.0 分
A、军旅文化
B、佛国文化
C、丝绸文化
D、矿业文化
我的答案:D
24下列植物中,适合种植在殿春簃中的是()。1.0 分
A、腊梅
B、迎春
C、芙蓉花
D、牡丹
我的答案:D
25以下不属于“西湖三岛”的是()。1.0 分
A、三潭印月
B、湖心岛
C、梅峰岛
D、阮公墩
我的答案:C
26西湖三岛不包括以下哪项?()。1.0 分
A、湖心亭
B、三潭印月
C、陶然亭
D、阮公墩
我的答案:C
27中国的第一个佛寺位于以下哪座城市?()1.0 分
A、开封
B、扬州
C、洛阳
D、西安
我的答案:C
28以下建筑中,位于北京中轴线上的是()。1.0 分
A、东直门
B、颐和园
C、天安门
D、圆明园
我的答案:C
29关于扬仁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1.0 分
A、属于私家园林
B、表现了园主人的“渔隐”思想
C、为太子读书学习的场所
D、位于乐寿堂西侧
我的答案 ……此处隐藏11899个字……?
过渡:灵隐的绿和苏堤的绿各有千秋,在花港观鱼作者又看到了怎样的一种绿?谁能来继续汇报
(三)学习课文的第三自然段
1、那是满池的新荷,圆圆的绿叶,或亭亭玉立与水上,或宛转靠在水面,直觉得一种蓬勃的生机,跳跃满池。
(“亭亭玉立”:形容女子身材细长。在这里形容荷叶形体挺拔。)这句也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写出了荷叶的美。
请同学们想象一下,除了你看到的画面,你还能想到哪些画面?
(微风一吹,满池的荷叶都在舞蹈,还有蜻蜓落在上面呢!)
评价:你们的想象力真丰富,想得可真美,这让我想起了宋朝诗人杨万里写的一首古诗:(《小池》杨万里。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谁想读,读出这种蓬勃的生机。
2、绿色,本来是生命的颜色,我最爱看初春的杨柳的嫩枝,那样鲜,那样亮,柳枝儿一摆,似乎蹬着脚告诉你,春天来了。
(柳枝那样可爱,幼稚,向人们报春,这句也是拟人的手法)
2、荷叶则要持重一些,初夏,则更成熟一些,但那透过活泼的绿色表现出的茁壮的生命力,是一样的。在加上叶面上的水珠滴溜溜滚着,简直好像满池荷叶都要裙袂飞扬,翩然起舞了。
(1):与初春的柳枝相比,作者更爱这初夏的荷叶,因为在作者的眼里,这荷叶怎样?(成熟,稳重一些)
(“裙袂飞扬”:裙摆被风吹起的样子。“翩然”形容动作很轻快。)
(2)“裙袂飞扬,翩然起舞”一般都是用来形容人的,在这里却用来形容荷叶,这又是拟人的手法,这说明荷叶在作者的眼里怎样?(充满活力,表现出茁壮的生命力)
看!那满池的新荷在微风的吹拂下已经裙袂飞扬,翩然起舞了,她在抒发着自己内心的情感,所以说花港的绿是绿得——多情(充满活力,生机勃勃)板书:多情
3、:你能把这种活力读出来吗?
读到这,文章就要结束了,但作者却意犹未尽,甚至在归来的路上仍旧在回味西湖的“绿”,请同学们齐读课文的最后一段,体会作者那意犹未尽的感觉。
三、总结全文
同学们,从灵隐到苏堤再到花港,作者带领我们一路欣赏了这些景物,感受到灵隐绿得多彩、苏堤绿得多姿、花港绿得多情,我们也体会到了作者对西湖的——喜爱与赞美之情。西湖自古以来就是人们心目中美的象征,多少人说过写过。作者选取的许多作家诗人反复用过的题材,但在她的笔下,依然那样新鲜动人,这是为什么呢?
是因为作者选取一个独到的角度,又以自己细腻的笔触尽力渲染。所以我们学习本文就是要学习作者选取独到角度,写出景物独特美的做法。
四、拓展延伸师总结:西湖的美是多面的,不同人去游览西湖都会有不同的感受,课下请同学们搜集有关描写西湖的诗文读一读,我想你的收益会更多。
板书设计:
灵隐 :树木 小径 溪水绿得多彩
西湖的绿 苏堤 :青苔 绿得多姿喜爱 赞美
花港 :新荷 绿得多情
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游记,节选自《西湖漫笔》。作者选取一个自己独特的视角,又以自己细腻的笔触,让我们领略了西湖的“绿”。文中用了近20个“绿”字,酣畅淋漓地揭示了西湖山水的青春与活力,使读者通过“绿”领略到西湖的美丽,从而激发起对祖国壮美河山喜爱之情。
一、运用多媒体,形象直观教学
在导课时,课件展示西湖的美景图片,引出课题——《西湖的绿》,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品味语言汇报时,相机出示各景点的图片,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并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达到身临其境的目的。
二、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索,感悟语言之美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拥有学习的自主权。我们要把自主权还给学生,让他们自主地努力去探索,去感悟。在本课教学中,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景点,细读品味,找出认为美的句子并说说美在哪里?只有细心去欣赏、体会,才能说出美在何处。
三、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读中悟情
这是一篇语言精美的散文,应该在学生感悟景物特点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培养语感。学生选择景点并体验那儿的“绿”的特点,再通过朗读表现这种“绿’。指导学生在朗读中理解、感悟、积累,让他们读得明白,读得清楚,读得带劲,读得入情。从而,把文章读美了。
《西湖》教学设计11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今天要说的课是小学语文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六课《西湖》。下面 我从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学分析:
1.教学内容;
2.学生分析:学生都没有到过西湖,对西湖的美景毫无感知,再加上学生只有九岁,常规教学中,单凭语言文字的描述他们是不能够完全领会西湖如诗如画的美景的。因此,根据学生特点,我在本节课主要应用了信息技术手段,解决重、难点。
二、教学目标:
依据教学要求,我设计了如下三个教学目标,分别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 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结合信息技术手段,使学生品味、感受西湖的清奇秀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2、能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四步:(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二)、研读课文,领略西湖风光。 (三)、全课小结。 (四)、拓展延伸。其中前两个是我在本节课中整合点的主要表现部分。具体我是这样操作的: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上课伊始,我先播放了西湖美景的视频,让学生从视觉和听觉上感受西湖迷人的风光,随着播放,学生进入西湖美丽神奇的湖光山色之中,激发他们对西湖深深的向往之情,然后,乘势导入新课。
(二)、研读课文,领略西湖风光。
首先我让学生认真倾听课文第一自然段的朗读,让他们从文字中感受杭州和西湖的美丽,再结合图片重点帮助学生理解“镶嵌”和“明珠”的意思;接着我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朗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让他们从优美的文字中感受西湖的美丽风光。但是由于学生年龄小,理解能力差,只是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是无法真切的感受到西湖的清奇秀丽的。这时我就想到了应用信息技术手段让学生亲自到西湖体验一回。因此我为学生展示了由声音、文字和图片组成的画面…通过这种方法,学生不仅真切感受到了西湖的美景,也学会了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这也就解决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最后我为学生展示了夕阳斜射和华灯倒映下西湖的美景,将月光下西湖的景色呈现在学生的眼前,然后我让学生配乐朗读,提高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能力,这也是对教学重点的巩固。
(三).全课小结:
我以苏轼的古诗<>结束了今天在西湖的游览,也为本节课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四),拓展延伸;
在这一环节,我为学生提供了几个西湖的相关网址,让学生课后自由发挥, ,激发他们进一步探索西湖的兴趣,也增大了本节课的信息量,使语文教学由课堂延伸到了课外。
我的说课就到这儿,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