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广射虎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李广射虎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李广射虎教学设计1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古诗《塞下曲》。
2、理解古诗《塞下曲》,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意思。体会李广将军的力大无比,射箭本领之高强。
教学重、难点:
1、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古诗《塞下曲》。
2、难点:理解古诗《塞下曲》,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意思,体会李广将军的神勇无比。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诗文,质疑问难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李广射虎》。(板书课题,并指导朗读好课题)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李广射虎”这个故事是根据那首诗的情节改编的?
3、出示《塞下曲》,你能正确、流利地把这首古诗读给大家听吗?谁来读一读?
4、说说这首诗的作者、朝代。
5、卢纶曾经写过一组以《塞下曲》为题的诗,这就是其中的一首,我们再完整的把这首诗读一读。
6、诗中的那位“夜引弓”的“将军”是谁? 完成填空:李广是 时期的一位将领,因为他 ,人们便称他为“ ”。
4、《塞下曲》这首诗中描绘的,就是李广镇守北方边境时发生的一件事。了解了李广,我们再来读这首诗,你一定会有不同的感悟。(齐读《塞下曲》)
二、精读课文、理解内容、指导朗读。
(二)、学习第三、第四自然段。
1、这首诗有几句话?(两句四行)请你快速找一找,课文哪一自然段写的是《塞下曲》前两行所讲的内容?哪一自然段写的是《塞下曲》后两行讲的内容?(交流)
2、学习第一句诗及第三自然段。
自由读第一句诗和课文第三自然段,用“——”划出与第一行诗描写的情境相关的句子。用“……”划出与第二行诗描写的情境相关的句子。
3、交流
(1)、学习第一行诗。
a、说说划出的句子。理解“林暗”、 “草惊风”, 讲解倒装。说说诗句的意思。
b、读读这两句话,你有什么感受?
c、带着这种感觉,再来读读1、2两句话,你一定可以读得更好。
d、听了大家的朗读,老师仿佛真的到了夜晚的松林了。你能把这种感觉放到诗句中,读好“林暗草惊风”这句诗吗?(指名读,齐读)。
(2)、学习第二行诗。
过渡:在这样可怕的夜晚,在这样危机四伏的松林里,将军——(引读)。
a、交流划出的句子。
b、出示句子,读一读这段话,说说你从中认识了一个怎样的李将军。(指导读、齐读、板书“神勇无比”)
c、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将军夜引弓”的意思。
d、理解了诗句的意思,再来读诗,你肯定会读得更好。(指导读诗。指名读一男一女、齐读)
4、学习第二句诗和第四自然段。
过渡:课文第三自然段写的正是“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的情景,诗的第三、第四行是哪个自然段写的呢?
(1)小结第三自然段学法。“划”——“悟”——“读”。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第三、第四行诗和课文第四自然段,用我们刚才的学习方法,请自学第四小节。
(2)交流。
a、让老师来了解一下你们自学的成果。交流所划的句子。
b、“第二天,天刚蒙蒙亮”是诗句中哪个词的意思?“白羽”在诗中指的是什么?
c、一大早,李广的随从便出去寻找那支射出去的白羽箭,可是看到的是什么样的场景呢?
d、自由读一读,(课件出示:呀!大家全都惊呆了,原来李将军射中的不是老虎,而是一块巨石!那白羽箭深深地扎进了石头里,任将士们怎么拔也拔不出来。)你可以体会到什么?(惊讶、力大无穷,指导朗读板书:力大无穷)
f、从“没在石棱中”这行诗中哪个词你也可以感悟到李将军的力大无穷。(指导读诗)说说诗句的意思。
g、指导读好后两行诗。
h、现在你能连起来说说第三、第四行诗的意思吗?
三、总结全文,背诵诗歌。
1、刚才我们跟随课文朗读古诗,品味故事,深深地感受到了李广的——(神勇无比、力大无穷)。学习了课文,理解了诗的意思后,再读《塞下曲》这首诗,感觉一定更深刻。齐读《塞下曲》。
2、练习背诵古诗。
四、拓展延伸
李广是我国历史上的一员名将,赞颂他的可不只是卢纶一人,唐代的大诗人王昌龄、高适等都写诗赞颂过他。我们一起来看看王昌龄的《出塞》。(课件出示)跟老师读。
五、布置作业
1、背诵《塞下曲》。
2、课外阅读与李广有关的古诗或故事。
李广射虎教学设计2教材分析:
课文采用“以文包诗”的形式,介绍唐代诗人卢纶所写的著名诗篇《塞下曲》,大意是:将军夜晚外出巡逻,见树林深处风吹草动,以为是虎,便弯弓猛射,天亮一看,箭竟然射进一块石头中去了,表现了李广将军的力大无穷和武艺高超。
学情分析:
“文包诗”是苏教版教材的特色之一。教学时打算通过让他们读好故事,把握好诗的意境,读出诗的感情。相信通过感情朗读,能在学生心中树立李广神勇无比的高大形象,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怀着对李广的敬爱之情朗读《塞下曲》。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塞下曲》。
2、学会1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一件事的写作方法。
4、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塞下曲》这首古诗是赞美“飞将军”李广的高超武艺。
教学重难点:学习理解古诗《塞下曲》,丰富学生积累。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一、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1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同学们,读过《水浒传》吗?里面有个“小李广”花荣,今天我们要认识另一个李广,人称“飞将军”。板书课题,简介“飞将军”的由来。
二、初读课文
1.自学课文。
要求:(1)读准生字字音,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标出自然段序号,读通每句话(2)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石棱、神勇无比、边境、朦胧、巡逻、疾风、警惕、搜寻、影影绰绰、猎物、惊呆
2.教 ……此处隐藏10042个字……写了关于李广的一个故事—— (李广射虎)
我们继续学习第八课,齐读课题——李广射虎
(一堂新授课,导语的设计至关重要。所谓“万事开头难”也就是这个道理。富有情趣的导语,就像师生之间架起一座沟通心距的桥梁。通过桥梁,师生的心拉近了,正如俗话所说的“良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李广射虎》一课的导入,也可用回忆旧知法导入,即让学生用多种形式比赛背诵边塞诗。情绪一下于被调动起来了。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的课堂基调。)
二、把诗读正确、读流利,初步了解人物
1、“这首《塞下曲》小朋友会读了吗? 我们比一比谁读得最准确最流利”
2、教师评价:看来同学们都会读这首诗了。李广是什么样的人呢?请同学们打开书,读读课文的第二节,看你能用一句话把李广介绍好吗?
学生可能说“李广是西汉时期一位神勇无比的将领”师:“还有人补充吗?”
把他的美称也要说进去——“李广是西汉时期一位神勇无比的‘飞将军’”。
他当时的责任是? “镇守北方边境”
再连起来说完整
“李广是西汉时期一位神勇无比的‘飞将军’”。
他曾经镇守过北方边境。”
教师评价:真聪明,能把第二自然段的意思概括起来介绍!
3、我们连起来把第三段读读
(1)有一个词语读得非常好,出示:“神勇无比”我们再来读一读。
(2)理解词语“神勇无比”
(初读诗歌,除了扫清文字障碍,还要对课文内容建立“框架结构”的认识,训练学生的整体思维能力。从全局出发了解全貌,把握文章的脉络,体现“挚领一顿,百毛皆顺”的教学思想。)
1、自读古诗,教师检查,
2、用一句话来介绍李广?(概括第二自然段的内容)
(留下整体的感知,为今后浏览式阅读的习惯和学会概括的能力的养成打基础。)
三、读懂诗句
1、师:唐代诗人卢纶写的这首《塞下曲》就写到李广神勇无比的一件事,请同学们再来读读,看你都能读懂吗?
(学生读诗)
2、师生交流能不能读懂。
师:二十字的一首小诗确实没有什么难懂的。不过,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意思是说:学习贵在有疑问,有小的疑问就会取得小的进步,有大的疑问就会有大的进步。我想只要大家潜下心去读这首小诗,不见得就都能读懂,有疑问在学习可是非常宝贵的呀!
有没有什么不懂的词和句?
(学生再次读诗)
3、质疑
(教师相机打上问号)
学生可能会问的“林暗”说的是什么意思,我不太明白。
“夜引弓”的“引”是什么意思?
“石棱”的“棱”指的是哪儿?
“平明” “白羽”
学生交流,解决部分问题
(当前课堂教学的最显著的特征之一,便是信息量的传输吞吐非常活跃。如果说“讲述”是信息的单向传递,那么“谈话”也不过是信息的双向传输,而“讨论”却是信息多向、立体的传输。教师在确定教学方法后,组织讨论的艺术,起着十分重要的主导作用。因为通过讨论,可让学生在自主的情况下交流诗句哪些词语你不明白,哪些词语懂了。)
李广射虎教学设计8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塞下曲》。
2、学会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
3、体会李将军的力大无比,射箭本领之高强。
4、理解古诗《塞下曲》,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意思。
二、教学重难点
1、朗读指导,要读出语调和感情,培养语感。
2、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边体会的习惯,学会质疑问难。
三、教学时间
2课时
四、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小黑板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熟读《塞下曲》。
2、学会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初步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
3、了解课文大意。
教学重点:
1、识记生字
2、熟读课文
教具准备:
第8课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第7课生字词,听写:
藏胞 糊涂 春耕 感激
二、揭示课题,质疑问难
1、揭示课题,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学习第八课《李广射虎》,跟老师一起写课题,注意“射”字 。齐读课题。
2、质疑:题目是一篇文章的眼睛,它会告诉我们文章的写作范围和内容。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相机板书有价值的问题)
3、谈话:同学们,质疑问难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围绕课题提出问题,可以使我们读书更有目的,读后的收获会更大。下面,我们就带着问题来读书。
三、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了解文章大意。
1、一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还有不认识的字可以问老师、问同学或者查字典解决。
检查:指名分节读课文,重点检查读准字音。
2、二读课文,要求:把句子读通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同桌检查。
3、三读课文,要求: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画出生字新词,多读几遍。
①明确本文有4个自然段。指名分节读课文。
②生字新词大家都认识了,换个地方还能正确地读出来吗?
检查词语学习情况,出示小黑板:
读下面的词语,边读边想意思:
唐代 卢纶 一组 时期 拈弓搭箭
巡逻 警惕 猎物 惊呆 扎进
石棱 朦胧 搜寻 影影绰绰
指名读,齐读。
4、四读课文,要求:我们不仅要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而且要边读边想,看看刚才提出的那么多问题,还有不懂的词语,哪些可以通过自己读书思考后解决。
检查:说说你解决了哪些问题?
四、通读全文,了解大意:
本课主要写了什么人的什么事?以什么样的形式写的知道吗?(文包诗)
五、谈话小结:这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学习了生字新词。但是我们还有一些问题没有解决,留在明天我们通过仔细阅读课文来解决。
六、写字指导:
要求:认真观察田字格中生字的位置,看看哪一笔长哪一笔短,两个部件谁高谁低,谁胖谁瘦,边记边用手指写,再用钢笔描红。
资料:李广是西汉名将。今甘肃秦安人。善于骑射。汗文帝时,镇守北方边境,参加了反击匈奴贵族攻掠的战争,他前后与匈奴作战大小七十余次,以勇敢善战著称,致使匈奴数年不敢攻掠,被人称为"飞将军"。
七、作业:
1、根据自己情况大声朗读课文5——10遍。
2、写生字,两遍拼音四遍字,组一个词。
3、课外阅读10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