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范文 > 教学设计

《春笋》教学设计

时间:2021-10-04 00:06:47 收藏本文
《春笋》教学设计

《春笋》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职工,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春笋》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春笋》教学设计1

教材分析:

《春笋》是第二单元的开篇之作,它描写春天到来之际,春笋破土而出,向上生长的情景,热情赞美春笋不怕困难,顽强向上的生命力,和后面四篇课文共同描绘出一幅春景图,是非常适合一年级学生阅读的美文。

俄罗斯著名作家托尔斯泰曾经指出:在艺术语言中,最重要的是动词,因为一切社会生活都是运动着的。的确,精心提炼的动词往往能更加准确生动地传情达意。《春笋》一文中就提炼了一系列动词,精当地表现了春笋破土而出、奋发向上的旺盛生命力,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 以“唤醒”巧作蓄势,领起下文描写竹本耐寒,即使严冬来临之后,竹根深植地下,孕育笋芽,依然充满活力,所以古人有“冻雷惊笋欲抽芽”的诗句。一旦春临大地,春雪震响,便会唤醒春笋,课文中的“唤醒”二字巧妙地为下文蓄势——本来充满活力的竹笋被春雷唤醒之后,会怎么样呢?它不再沉睡地下,它要破土而出,它要领略无边的美好春光……这是“唤醒”二字所带来的必然趋势,它也启迪我们的丰富联想,经过一冬养精蓄锐的竹笋,在春回大地、春雷震醒之后必有一番大的作为,文章势必顺流直下,展开描写了。以“冲破”、“掀翻”、“冒”展示气势与动态,被春雷“唤醒”了的春笋,冲破泥土,掀翻石块,冒出地面—— “冲破”二字显现了春笋具有一往无前。不可阻遏的气势,厚厚的泥土绝难限制它前进的步伐,破土而出是它奋进的目标啊!“掀翻”二字显示了春笋多么巨大的威力,沉重的石块,在充满顽强生命力的春笋面前,逃不脱被彻底掀翻的命运,春笋要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去迎接那灿烂的春天!“冒”字更加形象逼真地展开了春笋往外透、向上升,毫不迟延,十分迅捷,这样一种如在目前的动态,使我们产生了身临其境之感。尤其是“一个一个”的反复运用,不只表明了春笋遍地,而且是造成了一种你追我赶的热烈氛围,满纸生意盎然啊!

值得一提的是“冲破”——“掀翻”——“冒”这些动词并非孤立使用的,它们先后有序,连贯而来,内在联系非常紧密,艺术地画出了春笋破土的足迹。 以“迎”、“笑”、“长”描绘春笋茁壮成长的情景 课文先用一个巧妙的比喻,把破土而出的竹笋比作“嫩生生的娃娃”,洋溢着前程无限的活力,而后致力描绘春笋旺盛成长—— “它们迎着春风”,一个“迎”字表现了沉睡地下的春笋对春天的渴求、喜爱、亲近。春笋“在阳光中笑,在春雨里长”,一个“笑”,一个“长”,采用了拟人手法,使春笋人格化了。描绘春笋成长,作者还运用了“一节,一节,又一节。向上,向上,再向上”的递进式反复的修辞手法,进一步突现春笋那锐意进取、天天向上的长势。让我们歌唱春天,歌唱春笋,歌唱这不可阻遏的顽强生命力。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春天之美。

2.认识1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学会4个偏旁部首。认识一个多音字“长”。通过看图、实物演示、表演等方法理解“裹”、“浅褐色”、“嫩生生”、“冲破”、“掀翻”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春笋冲破重重阻碍,不断向上生长的顽强的生命力。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写生字“节”、“笑”、“声”,认识草字头、竹字头、士字头。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准备:

投影、图片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2月21日 总第15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春天之美。

2.认识17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学会4个偏旁部首。认识一个多音字“长”。通过看图、实物演示、表演等方法理解词语。学写生字“节”、“笑”、“声”,认识草字头、竹字头、士字头。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写生字“节”、“笑”、“声”,认识草字头、竹字头、士字头。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1.导入课题,猜谜:小朋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有趣的谜语,想不想猜?仔细听――

2.板书:春笋。提醒:“笋”是一个生字,平舌音。

3.你们见过春笋吗?今天老师把小春笋带到教室里来了,你们看,它长的什么样子呀?

4.剥开春笋。

(设计意图:上课伊始,教师让学生猜谜,让孩子们轻松地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猜出谜底:春笋后齐读课题。再观察春笋的样子、颜色,并说一说,认识“浅褐色”,感知“嫩生生”)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听课文录音,整体感知课文。

2.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3.认读生字。

4.指导读长句子

(1)它们冲破泥土,掀翻石块,一个一个/从地里冒出来。

(2)春笋/裹着浅褐色的/外衣,像嫩生生的/娃娃。

5.分小节读课文,其他小朋友仔细听,指出不足。

(设计意图:识字教学的关键是读准字音,这为学生整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三、愉快学习,主动求知

1.读文,了解内容。

这样一个“嫩生生、浅褐色”的春笋娃娃多可爱啊,它是怎么生长的呢?竖起小耳朵仔细听。(播课文录音)

读一读,说一说:读懂了什么?(学生自由说,随机引导说话)

A.指导有趣味地朗读这句话。

B.投影出示词语。

C.启发学生看图想象,理解词语。

2、喜欢春笋娃娃吗?打开课本,轻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注意读书姿势啊!

3.指导读长句子。

4.指名读课文,听后评价读。

5.表演朗读,尝试背诵

⑴自由练读,评价。

⑵表演读。

⑶试着背一背。

⑷分组赛背。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将画面描绘的事物与词语联系起来,美读韵文,最后达到熟读。)

四、巩固练习,指导书写

1.做到读音准确。翘舌音、平舌音、前鼻、后鼻音。

2.会用多音字“长”的两个读音来组词。

同桌互认本课生字并祖祠,看谁组得多。

3.指名认读后提醒以下几个生字的读音。

笋:平舌音。

再:也是平舌音。注意“在”——“再”是同音字。

……此处隐藏12131个字……美丽,这么热闹,小春笋,你们还愿意在黑黑的泥土里呆着吗?

可是,你们的头上压着厚厚的泥土,还有坚硬的石块,难道你们不怕吗?

(2)那你想怎么做呢?学生说话“我想”(边说边加上动作就更好了。)厚厚的泥土被你们冲破了,坚硬的石块被你们掀翻了,我真想竖起大拇指,赞扬你们真——勇敢的春笋,让我们——

(2)引读出示:我们冲破泥土,掀翻石块,一个一个从地里冒出来。自由读,比一比,谁勇敢,谁坚强!

指名读,开火车读,教师评价。

(3)看到你们这么勇敢,老师也想来帮你们一把。范读,

(4)现在有没有感觉增添了力量?相信你能读得更好!

指名读,评读:加上动作,会比老师读得更勇敢呢!祝贺你小春笋,终于从地里冒出来了。你真了不起,能战胜坚硬的石块!

(5)瞧!(贴春笋图)春笋从泥土里冒出来啦!多么勇敢的小春笋,多么坚强的小春笋!我们一起把这句话读一读!齐读,分组赛读

(6)想象说话:小春笋,你冒出地面后,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觉?

渡:出土的感觉多好啊,祝贺你们,小春笋,终于凭着自己的勇敢坚强冒出了地面!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学习第一句

(1)小春笋,你长得什么样子啊?自由发言(形状、颜色)

(2)观察真仔细,我们来看出示:春笋裹着浅褐色的外衣,像嫩生生的娃娃。指名读,评价(声音、站姿)

(3)笋娃娃,老师可喜欢你们了,想赞赞你们的样子。

师:春笋穿着浅褐色的外衣,像嫩生生的娃娃。老师读得怎么样?

这样改好不好?集体讨论

听得真认真,看来这个字还真不能改。老师再来读一遍。范读

指导朗读:春笋真可爱啊,圆圆的身体,尖尖的脑袋,多像刚出生的娃娃,你能读好自己的样子吗?

指名读,评读(表情、动作)。想读的一起读。

2、学习第二句到第四句

(1)笋娃娃虽然探出了尖尖的脑袋,冒出了地面,但他们并不满足。他们是怎么做的呢?请小朋友仔细看,认真听!

放课件:生长你看到了什么?仿佛听到了什么?春笋生长得多么快乐,听,他们还唱起了歌儿呢!一起唱吧!齐唱《小雨沙沙》

(2)小春笋就是这样快乐地、有力地生长。你们看——出示:我们迎着春风,在阳光中笑,在春雨里长。一节,一节,又一节。向上,向上,再向上。

有信心把这快乐用朗读告诉大家吗?请小朋友四人一组自由反复地读这三句话,想怎么读就怎么读,可以四个人比一比。准备好了就举手!

指名上台赛读。自评:你很自信,你认为自己哪儿读得好?师评。

希望小朋友也能认真读书,不怕困难,充满自信地和困难作斗争,像春笋一样茁壮成长。

(3)让我们和春笋一起长大,一起读,出示:我们迎着春风,在阳光中笑,在春雨里长。一节,一节,又一节。向上,向上,再向上。齐读,分组读。

(5)祝贺你,小春笋,不,现在你们是一棵棵挺拔的竹子了。你们长大了,这里就变成了一片茂密的竹林。风儿吹过,我仿佛听到了你们快乐的歌唱呢!让我们把这段话连起来读,体会长大的快乐吧!出示:我们裹着浅褐色的外衣,像嫩生生的娃娃。我们迎着春风,在阳光中笑,在春雨里长。一节,一节,又一节。向上,向上,再向上。齐读。

四、想亲眼看看春笋的生长过程吗?完整欣赏课件。

小春笋,愿意把你的生长过程介绍给大家听吗?四人一组先说说,指名戴上头饰上来说。

五、小结:今天我们和春笋交朋友,收获真不少,回家把你的收获说给爸爸妈妈听,好吗?

《春笋》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句,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春笋那不断生长的顽强生命力。

3、指导书写剩下的4个生字。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1、抽读生字卡片。(一声 春雷 唤醒 冲破 石块 冒着 浅色 一节 向上 嫩生生 阳光 春雨)分组、开火车认读。

2、选择正确的读音。

雷(léi néi) 冲(chōng cōng) 着(ze zhe)。

醒(xǐng xǐn) 块(kài kuài) 节(jié jéi)。

二、创设情境,理解课文。

(一)学习第1自然段。

1、齐读第一自然段,说说有几句话。(2句话)

(1)、谈话引入情境。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走进春天的竹林,找找春笋娃娃。

(2)、出示课件画面,春天的竹林,破土而出或即将破土而出的竹笋。

(3)、谈话。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竹子、春笋娃娃)

师:看,春笋娃娃睡得多香呀!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正是万物生长的季节,我们快来唤醒春笋吧。师生一起唤春笋,春笋,春笋醒醒吧!可它还是在睡觉,让我们请来春雷爷爷来帮忙。

(4)、播放打雷的场景。之后是钻出地面的春笋。

师:春笋醒来了吗?出示第一句:一声春雷,唤醒了春笋。指名朗读。

(5)、当我们的春笋娃娃在雷爷爷的呼唤之下醒来之后,发现周围是黑漆漆的一片时他们怎么做呢?

教师朗读第二句:它们冲破泥土,掀翻石块,一个一个从地里冒出来。

还有谁愿意当朗读小能手,生评议。师再读。从老师和同学的读中你们感受到了什么?“冲破 掀翻 一个一个 冒”这些词读的较重可看出春笋的力量大。

(6)、理解词语 冲破 掀翻 一个一个 冒 可用语言说也可用动作表示。

(7)、课件出示春笋破土而出的画面师课解说:瞧,春笋在雷爷爷的呼唤下醒来,冲破了盖在它们身上厚厚的泥土,掀翻了重重的石块,一个接一个往上长,冒出地面。

2、指导朗读。

(1)看到这里,你想说什么?(春笋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2)能把春笋这强大的生命力读出来吗?自读,同桌互读。

(3)指名朗读,评议。师相机指导。

“一声春雷”要读得稍慢,清晰有力。

“唤醒”要重读,突出“冲破、掀翻、一个一个、冒”这几个词语是描写春笋顽强生长的动作。

(4)指名朗读。(顾及大多数学生)

(5)全班有感情朗读第一自然段。

3、创设情境,拓展内容。

(1)现在呢,我们就是春笋娃娃,来,听课文朗诵跟着音乐做动作。教师带领学生做春笋睡醒后冒出地面的动作。

(2)小春笋醒了,它冒出地面后,看到了什么?会说什么呢?(小组交流、讨论,指名回答)适时地表扬表现好的同学。

4、指导背诵。

(1)同学们想象力可真丰富,愿不愿意把这段背下来?

(2)课件出示句子 一声春雷,()了春笋。它们()泥土,()石块,()从地里()出来。

(3)同桌互背。

(4)指名背,全班背。

《《春笋》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