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毛主席在花山》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毛主席在花山》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毛主席在花山》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
1、认读课文里出现的二会字。
2、从叙述毛主席的三件事中,体会到毛主席关心、爱护群众,坚持与群众同甘共苦的高尚思想品质。
3、体会文章的记叙顺序对表达思想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你知道我们国家的哪些领导人?知道他们的哪些事情?
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讲的也是关于国家领导人的事。读题目,根据题目提问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认读课文出现的二会字
三、整体感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1、学生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毛主席在花山的几件事?
2、学生发言汇报后,到黑板上板书。
3、老师有意识地把顺序打乱,提醒学生观察和思考:
这样的排列顺序是否和课文一样?这样排列可以吗?为什么?
4、根据学生回答,小结:
这是一篇通过写事表达人物品质的文章,它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的;写作顺序对表达思想品质有一个层层深入、步步推进的作用。从而让学生明白:写作顺序要根据文章内容的需要来安排。
四、领悟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1、你从课文记叙的三件事中体会到毛主席是一个怎样的人?
2、老师根据学生的发言板书:
关心、爱护群众,和群众同甘共苦。
五、课外拓展
体会用具体事例反映人物品质的写法。
1、提供《彭老总拒游北海》、《周总理雨夜借书》给学生阅读。
2、让学生分析这三篇文章的写作方法和表现人物的品质有什么异同?
六、作业
用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的品质的写法来写一篇作文。
《毛主席在花山》教学设计2一、设计理念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教学中注重激发兴趣、注重自主要学习、注重情感的熏陶、注重能力的提升。
二、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字。
2、有感情朗读、理解课文,感受毛主席普通群众的情怀。
3、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抓住细节(动作、语言、神态)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三、教学重点
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抓住细节表现的人物特点及方法。
四、教学难点
通过了解毛主席在花山的三件事,体会他关心、热爱人民群众的高尚品质,激发学生对毛泽东主席的敬仰之情。
五、教具准备小黑板
六、教学时间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1、课前三分钟,师生共娱
(1)教师口述笑话一则,学生倾听:
乡村开会
一个乡里开会,由于谐音,村长说:“兔子们,虾米们,不要浆瓜,咸菜太贵了。”(同志们,乡民们,不要讲话,现在开会了。)主持人说:“咸菜请香肠浆瓜。”(现在请乡长讲话。)乡长说:“兔子们,虾米们,今天的饭狗吃了,大家都是大王八。”(同志们,乡民们,今天的饭够吃了,在家都用大碗吧。)
(注:此笑话是转载的。)
(2)请学生谈谈听后的感受并让学生明确:学好语文的重要性,否则几句话都说不清是会闹笑话的。
(设计意图:其一是缓解一下师生间紧张的气氛,因为学生看到陌生的老师难免会有些紧张、害怕,更何况是要上陌生老师的课呢?其二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初步了解学习语文的重要性,激发学习兴趣。)
2、导入新课,激发求知欲
(1)教师提问:我们国家现任总理是谁?主席呢?(学生说并板演)
(2)教师提问:我们新中国是什么时候成立的?第一任xx是谁?(学生说并板演)
(3)教师提问:谁知道1948年(即新中国成立前的一年)中国是什么样子的吗?(学生茫然,教师简说当时的背景,着强调毛席的繁忙,可心里还牵挂着许多事,最牵挂什么呢?
(4)引出课题:28*毛主席在花山
(设计意图:由现任我国总理、主席到第一任主席、再到解放前夕,旨在增长学生一些基本见识,将课本中的人物与现实中的人物联系起来,拉近本文与生活的距离,引起学生的好奇感;尤其是“如此繁忙的毛主席还会牵挂什么呢?”像一块磁石吸引着学生,会激起学生探究欲。)
3、检查预习,夯实基础
(1)小黑板出示11个要求认识的字并带词(自愿的个别读并正音而后齐读等并指出预习即要读准每个字的字音这是最基本的要求);
教师过渡性导语:学习一篇课文仅认识几个字够吗?
(2)请生展示印象深刻的片段(朗读)并正音(自愿的读、学生推荐的读等,同时指出预习把句子读通顺也是基本的要求);
教师过渡性导语:学习一篇课文仅会读行吗?
(3)请学生说说通过预习对原文懂得了什么(不愿说或不会说则给予提示,如文中讲了哪些人、什么事等,同时指出预时也应该要思考知文章告诉了我们什么、从中明白了什么等);
(4)请学生说说主要事件(几件具体的事)并练习概括小标题。
(设计意图:学生预习的如何,也就是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如何,教师是很有必要知道的,因为这直接影响到教师后续教学与学生的学习,所以检查预习这个环节是必不可少的。如何让这一环节上得、学得生动、有趣些?这里主要运用过渡性的导语、学法渗透等方法,让整个环节更充实、流畅,学生展示起来也会有味道些。)
4、细读文本,体会品质
师:毛主席在花山为全中国的解放而夜以继日地操劳,可他心中还时时牵挂着 (学生齐答)。从这三件事中,你们认为毛主席是一位怎样的主席呢?请大家快速读课文,用笔画出你印象深刻的句子(如毛主席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抓住一两处仔细地体会,相信你们会有属于你的发现。
(1)学生自由读文、操作、思考。(教师巡视个别指导、交流)
(2)交流反馈
a同桌互说(找了什么描写、体会到了什么、怎样体会到的、试着读出感情)
b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着引导说出关心、热爱群众、与群众打成一片等词语或短语并指导有感情朗读)
(3)质疑问难,重点引出课文最后一句话“一位老人细细端详毛主席,说:‘这位首长,好像在哪儿过。在哪儿呢?’”的理解。(积累表示看的词语:端详、注视……)
(设计意图:“毛主席是一个怎样的人”这是一个开放性的 ……此处隐藏1056个字……其率领的革命队伍已经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已经深得人心了。)
三、解疑
1、提出还不理解的问题。
2、解答。
四、理清文章的顺序
(按事情发展的`顺序。)
五、总结
通过对《毛主席在花山》的学习,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相机引导。
六、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收集毛主席的其他感人事迹。
【板书设计】
28、毛主席在花山
让群众碾米 不影响群众 爱护关心群众
让群众喝茶 胜利保证 一切为了老百姓
亲自推磨 咱俩试试 和群众打成一片
《毛主席在花山》教学设计5教学目标:
知识: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认识7个生字,正确书写13个生字。
能力:在阅读中体会作者用具体时间和细节表现人物思想感情和品质的表达方法。
情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毛主席热爱人民、关心人民、平等待人民的思想感情和高尚品质。
重点:体会毛主席与警卫员和乡亲们的谈话内容。
难点:学习用事件和细节表现人物的方法。
教法:读中感悟 学法:自主探究。
教具:搜集相关资料及课件。
流程:组织教学
一、导入新课:忆脑海中主席形象,汇报搜集的资料。
二、整体把握,感知事件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2.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想一想课文记叙了毛主席在花山的哪几件事,把事件概括地批注在书上。
3.重点阅读,品味文章主席对人民的热情、深情。
(1)首先默读课文画出自己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接下来相互交流所画的句子,讨论自己对这些句子的体会;最后,在班级展开交流。
(2)在引导学生体会上述五处句子时,要把体会和朗读结合起来,做到默读中体会,用朗读加深体会,在朗读中表达情感。
4.玩味细节,丰富主席高大形象。
(1)引导学生体会重点句子以后,让学生再读课文。
(2)找一找课文中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细节描写,进行朗读,展开想象。
5.深情朗读,表达对毛主席的敬意。
(1)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读的地方,自由朗读,读出感情。
(2)指名读
(3)接替读
(4)分角色读
(5)全班气度课文结尾的一段
6.回顾阅读,揣摩课文的表达方法。
(1)启发学生,读完了课文,我们再回头看看作者是怎么写的。
(2)让学生思考:课文中叙述的三件事是否能调换顺序,为什么?你从本文中还领悟到了哪些表达方法?
(3)在学生思考、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再进行小结。
三、积累内化:
1.把读课文后获得的启迪或感受写下来。可以写在课文旁,也可以写在另外的笔记上。
2.把文中新出现的词语抄写在“自选词句”栏中。
四、迁移练习
1.识字练习,连写课后13个生字。
2.抄写课文的最后一段话。
3.小练笔,写一个事来反映人物。
4.实践活动:
(1)课外阅读毛主席的其他故事。
(2)选取课文中的某一个场面,编写成小品演一演。
板书:
1.毛主席在花山
总起:夜以继日操劳
分述: 把群众请回来 热爱群众 群众永远
送茶水 关心群众 记心中
和群众交谈推碾
《毛主席在花山》教学设计6教学要求
1.学习毛主席在花山的几个小故事,了解毛主席关心群众生活,不搞特殊化的好品质。
2.知道课文中哪些内容写得详细,哪些内容写得比较简略及这样安排的好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了解毛主席是怎样关心群众生活的,并知道课文是怎样安排详略的。
教学难点
懂得要围绕中心安排材料,和中心思想关系特别密切的就是重点材料,要详写。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审题,引入课文,激发兴趣
板书课题,大家齐读。问:读了课题你想到了什么?(写毛主席在花山的故事。)
二、介绍时代背景,介绍花山(见参考)
三、学生预习课文
1.朗读全文,读准字音
2.再读课文,想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毛主席在花山的哪几件事?不明白的词句做上记号。
四、检查预习
1.指名朗读课文,纠正字音。
2.说说这篇课文讲了毛主席在花山的哪几件事?(1.请乡亲们来碾米;2.请乡亲们喝茶;3.帮乡亲们推碾子。)
3.提出不明白的词句,大家讨论。
五、读熟课文
六、布置作业
1.练习朗读课文。
2.把你认为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划下来。
七、第一课时板书
第二课时
一、复习提问,引入本课时
1.指名朗读课文,读后说说课文讲了毛主席在花山的几件事?哪几件事?
2.那么作者是怎样安排这三件事的呢?作者借这三件事要表达什么感情呢?我们来继续学习。
二、读一读你划的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
三、读第一件事,提问
①在这件事中主要写了毛主席的什么?(语言)
②默读,划出毛主席对警卫员说的话。
③朗读毛主席的语言描写,谈谈你是怎么理解的?你从中受到了什么教育?
(毛主席非常关心群众的生活,为群众着想。)
板书:关心群众生活。
四、读第二件事,提问
划出课文中毛主席的语言,然后谈你是怎么理解的?从这里你体会到了什么?(军民鱼水关系,这也正是毛主席关心群众生活的原因之一。也表明毛主席不搞特殊化。)板书:不搞特殊化。
(分析时,投影打出毛主席说的话。)
五、自学第三件事
1.默读思考:毛主席说了什么?怎么做的?请你用不同的符号划出来。
2.谈谈你是怎么理解的。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受到了什么教育?
(毛主席关心群众生活,密切联系群众。)
六、朗读课文,体悟情感
(一)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可分角色朗读,体会课文的中心思想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歌颂了毛主席关心群众生活,不搞特殊化,密切联系群众的好品质。)
(二)看全文,围绕这个中心哪些内容写得详细?哪些内容写得简略?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
(这样安排可以突出中心。)
谈一谈你学这篇课文的收获。(两方面:思想上受到了什么教育?写作方法上有什么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