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师版四年级上册《线段直线和射线》教学设计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西师版四年级上册《线段直线和射线》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西师版四年级上册《线段直线和射线》教学设计篇1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38-39页
教学目标:
1、认识线段 直线和射线,了解它们的表示方法,能正确区分线段 直线和射线,掌握它们的联系和区别。
2、引导学生利用观察和实践活动,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概括的能力,比较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和结果。通过观察,操作学习等活动,让学生亲生经历线段 直线和射线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关于直线、射线和线段的空间概念。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归纳的综合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线段 直线和射线段以及它们的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
线段 直线和射线的特征及三者的关系。
教学准备:
线、手电筒、直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看我手上拿的是什么?(准备好的线)
生:线、电线................. 师用双手捏住线的两头且拉紧 (安全教育:当我们在用线玩耍的时候,请不要用线来勒住同学或者玩伴的脖子,甚至自己的脖子,这样会威胁到他人及自己的生命安全。)
师:刚才老师手中的线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生:变直了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线,他们也都是直直的线。
二、探究新知
1、认识线段
学生甲和学生乙分别捏住线段两端且拉直
师:如果我们把学生甲和学生乙的手看着端点,那这条线我们叫做什么?
生:线段、直线.......
师:那你是怎样知道它是线段的呢?它有几个端点?
生:因为一根拉紧的线,可以看作线段,它有两个端点。
师:我们现在就可以得到了线段的定义:一根拉紧的线或者弦,都可以看作线段,线段有两个端点,有头有尾,有始有终。在数学上为了更方便表述,可以用端点的字母表示线段,例如线段AB或者线段ab。
师:你们还能用不同的字母来表示线段吗?
生1:还可以表示为线段BC。 生2:线段CD。
师:那一条线上同时出现ABC三点,你们能看出它有几条线段呢?(生尝试交流后回 答)
例如:
生1:1条
生2:2条
生3:3条
生4:4条
总结:有3条:线段AB、线段BC、线段AC、
2、认识直线
学生丙、学生丁和师用皮筋共同展示一条直线且两端无限延伸
师:你们能想象出它是什么样子吗?
学生想像且描述直线:没有端点,向两端无限延伸。
结合学生汇报,师板书:没有端点,向两端无限延伸,我们把这样的线叫做直线。
师:你们能画出一条直线吗? 学生试画直线且展示,师将学生所画的直线变换位置,请学生思考它们是否还是直线。
师:你们准备怎样表示直线呢? 学生相互交流表示方法。
师适当总结:只要具备了直线的特点,不管位置、角度怎么变换,都是直线,就是把线段两端无限延伸,就得到了一条直线,无始无终、无头无尾。直线可以像线段那样表示,还可以用小写字母表示。例如直线AB或直线l。
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经过一点能画出几条直线?
3、认识射线
(1)通过激光演示射线 师展示:将激光灯的光线射向教室的墙上。
师:墙上的亮点与光源之间的光线可以近似看成什么?为什么?
生:线段,墙上的亮点与光源的光线可以近似看成线段的两个端点,两个端点之间的光线可以近似看成线段。
师展示:将激光灯的光线射向窗外。
师:现在我们把光线射向窗外,如果光在传播的过程中没有被物体挡住,你们还能找到这束光线的另一个端点吗?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想象,如果激光灯的能量足够大,那么激光灯射出的光线将笔直地延伸出教室、然后延伸出校园、延伸出普定、延伸出中国乃至地球。
师:你们能用言语描述这束光的特点吗? 学生用不同的词语描述光线的特点:如:只有一个端点,没有尽头,不能度量长度等。
师:像这样只有一个端点,笔直地向一段无限延伸的线叫做射线,有始无终,有头无尾。
(2)画射线
师:你们能画出一条射线吗?自己试试,再仔细想想你是怎样画的。
学生试着画射线
学生展示:学生画的射线有长有短,是对比两个学生画的射线—— 一条长一些,一条短一些,请学生思考它们是否还是射线。
师总结:射线可以用端点和射线上的另一个点来表示。例如:射线AB。同学们所画的线只要具备了射线的特点,无论画得长一些或者短一些,它们始终都是射线。
师:如果给你一个点,你能画几条射线?
学生试着在纸上画且交流
生1:一条
生2:很多条
师总结:一个点能够画出无数条射线
(3)举例生活中射线的例子
师:刚才激光灯射出来的光线我们可以近似的看成射线,其实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你能举一个例子吗? 学生举例:太阳光、汽车灯光、探照灯光等。
师:看来我们只要抓住“从一点出发,笔直地像一方无限延伸”这一特点,就可以将这种现象理想化的看成射线。
4、比较线段、射线和直线
师:线段、射线和直线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呢?同桌讨论一下,并把你们发现的题写在表格中。
联系:射线和线段都是直线的一部分
三、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第39页“做一做”。通过练习加强学生对于直线、射线和线段的认识。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学习到了什么?
西师版四年级上册《线段直线和射线》教学设计篇2教学内容:
西师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一节内容——《线段、直线和射线》,共一课时,下面我将从五方面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进行说明。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小学二年级学习感知过的直线和线段的初步认识基础上,开始比较系统的研究线段、直线和射线的联系和区别。也是以后研究学习角、垂线、三角形、四边形等图形的基础。< ……此处隐藏1197个字……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点,体现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使学生在循序渐进的学习活动中体验新知。
(4)最后观察自己周围,哪些物体上也可以找到线段的形象,学生可能会说到书本的边,门的边,黑板的边??再让我们走出教室,看看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上也有线。如标志牌上的人行横道,这段桥梁??
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是在学生认识了线段特点的基础上,引导他们观察生活中的线段。既沟通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认识到现实生活中很多物体上都有线段,又促进了学生对线段的特征有更清晰地了解。下面继续引导学生认识射线
2、射线的认识
(1)首先课件出示一条线段,将它的一端无限延长,延伸到了屏幕的边,还继续延长,延长,这时得到的线就是射线。
意图:这一环节利用动态 演示由线段得到射线的变化,让学生直观感受它们的联系,在头脑中形成对射线一端无限延伸的深刻表象。
(2)再去让学生描述射线的特点:射线有一个端点 长度无限 不可度量 意图:这样做是为培养学生归纳、及语言表达结论的能力。
(3)在认识射线特点后找出生活中哪些线可以近似地看成射线,学生可能会说出手电筒发出的光,探照灯发出的光??这时教师及时出示图片:你知道这里是哪吗?左图是黑龙江的电视塔,右图是上海的东方明珠电视塔,这些彩色的灯光都可以近似地看成射线,沿着端点向一端无限延伸)
意图:联系生活举例后再通过实物图片强化射线一端无限延伸的特点,从而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习惯。
3、接着回忆刚刚认识过的线段和射线的特点,出示杭州一所工程公司的夜景图,让学生找出藏在这幅图中的线段和射线。楼顶发出的光可以看成射线,这幢大楼的一些边可以看成线段。
意图:这样依托实物强化学生对线段、射线的认识,掌握线段与射线的特点,发展学生的空间意识。
4、直线的认识
(1)出示一条线段,沿两个端点向两边无限延长,到屏幕边了,继续无限延长,延长,同学们闭眼想象一下吧,这条线还在向两端延长、延长、再延长、再延长,你头脑中出现这条线的形象了吗?这条线就叫做直线。(教师板书“直线”) 意图:到此,射线、直线都是依托于线段引出,加强了三线之间的联系。其中直线在生活中不能找到“原型”,概念抽象,所以选择通过想象感知直线,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把抽象事物更加形象化。
(2)紧接着让学生总结直线的特点:没有端点 长度无限 不可度量
5、 在对三线进行归纳整理时安排了两个小环节,一是你能在一条线上分别表示出直线、射线和线段吗?试着画一画。本题具有挑战性,教师可以参与者的身份与学生进行平等和谐的交流,得出可以在直线上点两个点,这两点之间是线段,第一个点向左,第二个点向右都形成的是射线。
三、然后出示表格,通过表格形式归纳整理三线的特征,进一步理解三线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明确线段、射线都是直线上的一部分。
1、填空
(1)把5米长的线段向两端各延长70米,得到的是一条( 线段 )。
(2)线段一端无限延长,得到的是一条( 射线 )。
(3)线段两端无限延长,得到的是一条( 直线 )。
其中第一题当中的第一小题学生可能会出现分歧,有的填成直线,有的填成线段,教师不要急于评价,要让学生再审题,在交流当中统一认识,这条线段是向两端各延长70米,并不是无限延长,所以得到的应该是线段。
2、判断
(1)一条直线长12厘米。 ( × )
(2)直线比射线长。 ( × )
(3)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 ( √ )
(4)直线的长度是无限的。 ( √ )
意图:在这里,通过判断、填空的练习,巩固学生对三线特征的记忆,并灵活运用所学概念灵活做题。
3、创设情境,这只小狗找不到吃的,都饿了一天了,忽然它发现远处有两根骨头,真想快点吃到它呀!同学们,有几条路能通道骨头那里?你能帮助小狗选择一条最近的路吗?在书上描出来,学生会立刻想到是中间这条路,及时追问学生为什么不选另外两条路呢?学生会说出另外两条路绕远,如果将它们拉直,长度超过了中间这条路。
意图:这一环节设计的意图是通过实际操作感悟两点间所有的连线中线段最短,并知道连接两点间的线段的长度,就是这两点的距离。
4、画一条6厘米长的线段。让学生自主尝试选择不同的方法画线段,可能会出现先画线,再画端点,或者先画端点再画线,也可能先画一个端点,然后画线,再画另一个断电,在交流中互相启发、补充,进一步强化了对线段特征的理解和把握,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
5、数一数有几条线段。
+1=3
可以线段的端点为顺序,第1个点形成2条,第二个点形成1条。
可以基本线段的条数为顺序,基本线段有2条,线段上有一个分点的线段有1条。 得出:第1个点形成2条,总条数就是(2+1=3)条,第1个点形成3条总条数就是(3+2+1=6)或者看基本线段,有2条基本线段的就是(2+1=3)条,有3条基本线段的就是(3+2+1=6)条。
追问:如果一条线段上有5个点,6个点,可以形成多少条线段?
意图:通过此类练习促使学生对线段的认识更丰富,更深刻,同时也较好地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有序性。
6、为防止学生的学习疲劳,我安排了这样一个环节--比比看,在规定时间内看谁过一点画出的射线多,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发现过一点可画无数条射线,再去猜想过一点可以画多少条直线呢?有了动手操作的基础,学生会很快想到同样能画出无数条。
四、欣赏图片,感受数学美
生活中有很多物体给我们以线段、直线、射线的形象。像奥运会开幕式上的道具(火炬和拨浪鼓),厨房的天花板上非常明显的线段形象,世界公园中各国的建筑上也可以找到线的形象,物美超市,高架桥,激光发射器。从这些常见的事物入手,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数学广泛应用在我们的生活之中。
接着引出利用线段还能创造出精美的图案,一起欣赏一下,这一环节的设计体现了学科的整合,使得单调的内容变得丰富多彩,进一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和应用价值。
五、自主总结,兴趣延伸
1、总结时学生可能说到通过这节课学习到了哪些知识,还可能会说通过这节课感受到生活中到处都有线的形象,还会感叹于线带给我们的数学之美。通过学生的自主总结,既使所学知识及时得到内化,又使学生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喜悦,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教师及时了解教学效果。最后安排这样一个环节,
2、挑战一:你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创造出美丽的图案吗?发挥自己的想象,完成自己的创作。
挑战二:先判断下面各组中两条线的名称,再判断它们是否相交。
此环节力求将数学课堂变成一个生动活泼、富有个性的活动场所,也体现了将课堂所学的知识延伸到课外,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激发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热情,
谢谢各位老师的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