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范文 > 教学设计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时间:2021-10-03 23:05:59 收藏本文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1

(一)学习第1自然段

1.读课文第1自然段,看看有几句话,想想每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学生阅读后可以答出:

(1)第一句:种葫芦的人种了一棵葫芦。

(2)第二句:葫芦藤上长叶、开花。

(3)第三句:花谢了,长出小葫芦。

(4)第四句:小葫芦很可爱。

(5)第五句:种葫芦的人每天都去看几次。

2.读课文第1自然段,说说葫芦的生长过程?

如:长叶→开花→花谢→结出小葫芦。

3.看图想一想“长满了绿叶”是什么意思呀?

学生能够说出“长满了绿叶”的意思是叶子多、长得好。

4.师:“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呀”,仔细观察插图,用自己的话说说小葫芦怎么可爱呀?生:小葫芦长得绿绿的,油亮油亮的。

像小灯笼,也像小铃铛。

师:在第三句中用了一个“挂”就写出了小葫芦的可爱。

5.让我们有语气地把这段再读一读。

6.师:小葫芦这么可爱,和“长满了绿叶”有什么关系吗?

生:因为叶子能制造养料,茎叶长得好,才能开出美丽的花,结出可爱的果。

7.顺序出示图2、图3、图4,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棵葫芦藤有什么变化?

(1)如:从第二幅图上看出叶子上长了一些蚜虫,但是叶子还是绿油油的。

(2)从第二幅图上看出虫子越来越多了,叶子上面都有小窟窿了。花儿也有点蔫了。

(3)从第三幅图上看出叶子变黄了,小葫芦也不再是绿绿的,油亮油亮的了,也变黄,一个一个都落了。

(二)学习第2自然段

1.当叶子上刚出现一些蚜虫的时候,种葫芦的人看到了是怎么想的?请你读一读第2自然段把有关句子画下来。

如: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2.师: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生:这句话的意思是:有几个虫子没什么了不起。

师:你能把这个意思读出来吗?

生: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3.“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什么是“自言自语”呀?

如:自己跟自己说话就是自言自语。

4.请你读一读种葫芦的人自言自语的话,结合图体会一下他的心情。

学生通过读书思考可以体会出种葫芦的人一心想着小葫芦,希望他快快长大,看着可爱的小葫芦,他心里可高兴了。

5.有语气地读读这一段。

(三)学习第3自然段。

1.当邻居让他治虫时,那个种葫芦的人是怎么说的?请你读读第3自然段,把种葫芦的人说的话画下来。

2.想一想种葫芦人的话是什么意思?

如:种葫芦的人认为叶子和葫芦没关系,叶子上的虫不用治,他要的是葫芦。

3.观察第三幅图,说说种葫芦的人说这些话时的表情是什么样的?

学生能观察到种葫芦的人的表情是不听劝告,满不在乎,甚至认为邻居的话毫无道理。

4.有语气地读读种葫芦的人说的话。

5.同桌同学互换角色读第3自然段,看谁读得最好。

(四)学习第4自然段。

1.那个人种的葫芦结果怎么样呢?请你读一读第4自然段。

如:那个人种的葫芦慢慢变黄都落了。

2.为什么会这样呢?请你结合上下文,边读边思考。

如:学生可以答出如下内容:

(1)因为叶子上生了蚜虫,那个人不去治,虫子越来越多,葫芦就变黄落下来了。

(2)因为叶子能制造养料,叶子上生了那么多蚜虫,叶子长不好,果实也会受影响,所以小葫芦都落了。

(3)因为那个人不懂得叶子和果实的关系又不听劝告,没有及时治虫子,才使得可爱的小葫芦一个个变黄都落了。

3.观察第四幅图,说一说那个人看到这一切是什么表情?

学生可能会这样回答:

(1)那个人看见可爱的小葫芦都落了,他很失望。

(2)那个人看着地上的小葫芦露出了奇怪的表情。

(3)那个人看上去有点后悔。

4.想一想那个种葫芦的人此时会怎么想?答案大致有下列几种:

(1)他想:真可惜呀!还没赛过大南瓜怎么就落了?

(2)叶子上生了虫,为什么连葫芦也跟着遭殃呢?

(3)原来叶子和果是有关系的,叶子长得好,果实才能长得好哇。

(4)邻居的话还真有道理,当初要听了他的劝告也不会有今天这种结果呀。

5.有语气地读读这段。

(五)朗读课文,看谁能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六)小结: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叶子和果实是有关系的。其实呀,生活中事与事之间也是有联系的,我们可千万不要像那个种葫芦的人那样呀!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理解词语的意思,学习积累优美词句。

2、了解植物的叶子与果实之间的关系,初步感知事物之间是互相有联系的、懂得课文中蕴涵的事理。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并能续编故事,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重点:

1、理解重点词句,在读中懂得道理。

2、分析事物之间关系,懂得植物的叶子与果实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弄清葫芦掉落的真正原因。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复习生词

2、齐读课题

二、体会“可爱,喜爱”1、2自然段

(一)“可爱”

1、文中的“我”指的是谁?种葫芦的人种了一棵怎样的葫芦?

2、课件出示第2句结合图理解读

3、课件出示3、4句读出喜爱的语气

(二)“喜爱”

1、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种葫芦的人很喜欢葫芦?

生自由读1、2自然段,

2、“那个人每天……”

课件出示句子,“每天”—天天,用每天造句,“看几次”“越看越喜欢”。自读抽生读齐读

3、“他盯着……”

生找出句子师范读生评价生自由读抽生反复读教师评价,注意“快”“赛”“自言自语”齐读

三、探究葫芦掉的原因2、3自然段

……此处隐藏22034个字……

6、学生分角色表演读。

7、课件演示:

小葫芦和绿叶的对话——葫芦藤每天向叶子输送养料,叶子再将养料输送给小葫芦。蚜虫吃绿叶,使它无法输送养料。小葫芦因没有养料供给,随即变黄落下。

8、说说你对种葫芦人的看法。你想对他说点什么?生活中有这样的例子吗?

五、启发想像,拓展学习

1、讨论: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都落了,会想些什么呢?

2、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3、编故事:“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有一天他发现叶子上爬着一些蚜虫……”那个人会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呢?比一比,谁的故事编得好。

六、作业

1、朗读全文。

2、写一写你想写的词、句。

板书设计:

23、我要的是葫芦

(长了蚜虫的葫芦叶图片) (长了许多蚜虫变黄的葫芦叶图片)

(正常的葫芦叶图片) (正常的葫芦图片)

不怕

不治

(变黄枯了的葫芦图片)

教学理念:

《我要的是葫芦》通过一个种葫芦的人,不知道叶子与果实的关系,结果叶子上的蚜虫越长越多,最后葫芦都落了这个故事告诉学生事物之间是互相联系的。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使之乐于并善于开动脑筋,积极探索大自然的无穷奥秘。在教学中,我注重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1、自读—发现与探究

自读是学生对课文最初的接触与认识,也可称为初读。它伴随着学生自主的阅读实践和思维活动。自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2)根据自己的认识初步理解课文内容。(3)发现问题,或借助工具自行解决,或课堂讨论。因此,教学中,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充分地去读,去发现,去探究。

2、讨论—理解与深化

《我要的是葫芦》这篇课文通俗易懂,但意义深刻。课文紧紧围绕“葫芦”不断发展下去。因此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围绕两个主要问题进行讨论:(1)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谁喜爱葫芦?(2)那个人这么喜爱葫芦,为什么没有得到葫芦?这两个问题实际上涵盖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是理解课文的重点。通过讨论,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和中心就有了深刻的认识。

3、表演—积累与创造

表演就是要求学生辅以表情、动作,将课文所表达的内容通过自己的言谈举止表现出来。《我要的是葫芦》这篇课文故事性较强,适合表演。教师要营造一种轻松的氛围,让学生都来做演员,都来做导演,在表演中,使学生的语感得到了训练,个性得到了张扬,创造性也得到了培养。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15

学习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

1、会读、会写要读、要写的生字。

2、能用正确的语气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体会、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并能联系学习和和不知 实际切实体会。

第一课时

一、读题激趣,自由发表感慨。

学生自由用自己喜欢的语气和喜欢的方式读课题,读后自由发表意见,读中你有何发现?

(我要的只是葫芦,不要别的。我只要葫芦,别的我不管。我只要葫芦,你明白吗?……)

1、随机学习生字“葫芦”告诉学生“芦”在“葫芦”一词中读轻声。

2、观察课文插图,认识“藤”字。

3、观察课文插图中的人物,出示“哇”、“盯”。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初读课文,画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同桌互相交流识字的方法。

3、找出带生字的句子来读一读,要求读通顺。

三、读文、巩固生字

1、看课文插图,自读课文找出有联系的你喜欢的句子来读一读。

(如:我会读: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

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细长的葫芦藤——雪白的葫芦花——可爱的小葫芦

我会找:

哇——哇——娃——洼

盯——丁——叮

谁会读:言 每 治 棵 挂 哇 怪 慢

谁会看:观察老师的范写,说说要注意些什么?

左窄右宽的字:治 挂 棵 哇 慢 怪

从上到下的字:言 每

谁写得好?

学生练写,互相评价。重点讲解;“每”的笔顺。

挂和哇的右边,言字的字形书写注意重心要稳。

第二课时

学习过程

一、看图读文理解,两幅图有什么不同,找出书上的句子来读一读。

1、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

2、叶子上长了蚜虫,没过几天,叶子上的蚜虫更多了。

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思考:一个藤上的葫芦怎么会有前后不同的结果呢?你能帮种葫芦的人想想这其中的原因吗?请你再认真读读课文,找出书上有关的句子来说一说。

1、他第一次看到叶子上有蚜虫时,心理想,有几个虫子怕什么!他只想自己的葫芦快点长,长得赛过大南瓜。

2、当邻居劝他快给葫芦治一治虫时,他感到很奇怪,说什么,我要的是葫芦,叶子上的虫还用我治吗?

3、他只想要果子,不管叶子,不知道叶子和果子是有联系的,叶子上长了虫,果子就不可能有好结果。是不对的。

二、引导学生感情朗读课文。

1、朗讯比较以下句子的语气有什么不同,体会每组的两句意思是一样的。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有几个虫子不用怕。

3、分角色朗读文中的对话。

4、从对话中,你感觉到了什么?

5、整体欣赏感悟。多媒体配乐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思考下面的问题。

1、种葫芦的人错在哪里?(首先是他不懂叶子和果子的关系,所以叶子长了虫子,他认为没有必要去治。其次是他不听邻居的劝告。)

2、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都落了,会想些什么?

三、实践活动:在课外找几个成语送给这个种葫芦的人。

四、板书设计

我要的是葫芦

细长的藤 绿叶 叶黄了

雪白的花

多 可爱的小葫芦 落到地上

教学反思:学生通过自学,能够提出好多问题,有的很值得探究。比如:“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落呢?”我就以此为突破口,采用变序阅读法,先学习第一段和最后一段,重点朗读中间两段,让学生感悟问题的原因。本节课学生读得很有感情,讨论得也很激烈,并在有序的争论中得出了结论:种葫芦的人,只人葫芦,而不管叶子,他不知道事物之间是有密切联系的。他所犯的错误,可以从他的语言看出来。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