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范文 > 教学设计

《买文具》教学设计

时间:2021-10-03 21:06:58 收藏本文
《买文具》教学设计

《买文具》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老师,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买文具》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买文具》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结合“买文具”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小数的含义,体会小数的特征。

2、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

教学重点

简单小数的读、写。

教学难点

1、小数意义的理解。

2、小数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教师宣布本节课教学内容: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个新的知识—元、角、分与小数。

板书:元、角、分与小数。

元、角、分的知识大家都知道了,小数是什么呢?我们还不认识,这节课我们就借助元、角、分来认识小数,和小数交朋友,大家想不想交一个新的好朋友呀?

二、讲授新课

1、认知小数。

(1)出示课本插图。

(2)引导学生观察“书橱”里陈列的文具。让同桌互相说一说每一种文具的单价是几元几角几分。(同桌交流,请个别学生汇报)

(3)动笔填写各种文具的价格。(课本2页,同桌互相核对,教师同意结果)

(4)认识这些小数。

在学生都理解了标价牌上小数的意义后,教师可以直接告诉学生,像标价牌上用来表示文具单价的数叫做小数。

像3.50,1.06,16.85,0.50,8.00……这样的数,叫做小数。(小数有无数个)

观察小数,发现有什么特点?(不难发现小数都有一个点)

这个“.”是小数点。这个点很重要,举例说明:售货员阿姨粗心地把笔记本标价牌上的小数点位置写错了,把3.50元写成了0.35元,会造成什么结果?写成35.0元呢?

2、小数的读法。

(1)学生自己先试试读读。

(2)教师范读。

板书:16.85 读作:十六点八五。

(3)学生自己读。

(4)说明小数读法的要求。

小数点“.”读作点,小数点左边的数按整数来读,小数点右边的数按数字顺序一个数字一个数字来读。

(5)读一读。

0.02 0.31 0.50 2.4 10.33 8.05 20.00 4.135

(注意:强调小数点右边的数的读法)

3、小数的写法。

(1)如何用小数来表示物品的价格呢?

(2)尝试练习:3元5角= 元 2元5角5分= 元 15元6角= 元 8角= 元 5分= 元 3元5角= 元。

完成后组织讨论,教师巡视,并帮助个别学生。最后提问学生同意结果。结束后请学生读一读。

三、课堂活动

1、课本第2页的“试一试”。

2、课本第3页的“练一练”的第3题。

四、巩固练习

1、课内作业。(课本第3页的“练一练”的第1、2题。)

2、小黑板作业。

五、作业设计

1、找小数。

2 3.2 0.02 1.00 50 5.0 18.01 0.7 1.11

2、填空。

2元1角= 元 7元5角2分= 元 50元5角= 元 2元5角1分= 元 51元2分= 元 1角5分= 元

《买文具》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认识各种小面额的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及它们之间的进率。

2、在生动活泼的操作中,初步体会人民币在日常生活中的功能和作用;会用小面额的人民币解决简单的购物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并能正确使用人民币。

教学难点:正确使用人民币。

教学准备:小面额的人民币,文具、 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购物的情境,理解人民币的功能。

师:今天我给同学们请来了一位小朋友,看是谁呀?

师:淘气想带大家到文具店去逛一逛,愿意吗?

(出示文具柜)

师:货架上都有什么文具?同桌两人小声说一说。

师:你想买些什么?怎么买呢?

生:我想买一支铅笔,需要5角钱。

生:我想买一盒水彩笔,

师:刚才这几个同学买文具时,都需要什么?

生:钱。

师:我们国家的钱币叫人民币,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小面额的人民币。

【为学生创设“买文具”这一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思考想买什么文具,用什么来买,使他们初步理解人民币的功能。】

二、小组合作,获取知识

活动一:人民币的分类

师:请小朋友拿出信封中的人民币,请你仔细的看一看、摸一摸,你能发现什么?(主要引导学生从人民币的数字、面额、字样和各种图案来说一说)

师:你能把这些人民币分分类吗?

生:我把1元的、1角的、1分的放在一起。2元的、2角的、2分的放在一起。

师:为什么这样分?

生:我是按数字的大小来分的。

师:还有不同的分法吗?

生:我把钱按用什么制成(材料)的分为纸币、硬币。

生:我按几元、几角、几分的来分:

把5元的、2元的、1元的放在一起;

把5角的、2角的、1角的放在一起;

把1分的、2分的、5分的放在一起。

师:你真能干,你是按人民币的单位来分的。人民币有纸币、硬币,它的单位有元、角、分。(板书:人民币——元、角、分)

【通过对人民币的分类,使学生初步认识人民币及其单位。】

活动二、认识人民币

师: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人民币把它介绍给自己的同伴儿。

(小组讨论)

师:请你认真地看看这些人民币的正面、反面,我们可以从哪几个方面来辨认它的面值呢?

(课件显示小面额的人民币,学生全班交流)

生:可以从上面的数字进行辨认,上面写有数字“1”的就是1元钱,写有数字“2”的就是2元……

生:不对,1角、2角、5角上也是数字1、2、3,但我们就不能说是几元钱。

师:那除了看人民币上的数字外,还要看什么?

生:可以看上面的汉字,上面写有“壹圆”两个汉字的就是1元钱,写有“壹角”的就是1角钱……

师:还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辨认呢?

生:我们可以从人民币的颜色进行辨 ……此处隐藏17596个字……灵狗的文具店来顾客了,她带了一元钱想买一些文具,你们愿意帮她买吗?

(课件出示题目)同桌在一起讨论,再集体说。

(2)完成第71页“填一填”里的3道题,做完后反馈订正。

(3)游戏。

师:下面我们做一个买买文具的游戏,好吗?

师:老师有五个要求:1、每一个小组开一个商店,学习组长扮售货员。2、其它小朋友扮顾客,每位顾客只能买一件自己最喜欢的文具;3.买文具时要注意文明礼貌,轮流购买,当别人买文具时,组内的其它小朋友要注意看这个顾客是否付对钱和售货员是否找对钱;4.活动结束后,评选出“文明顾客”和“优秀售货员”。

(学生在轻松优雅的音乐声中开展游戏活动)。

师:哪位小朋友说说,你买了什么文具?付了多少钱?怎样付钱?

……

师:看来,解决问题的方法往往是多种多样的,只要大家勤开动脑筋,一定能想出一个好办法。

师:刚才活动时,售货员发现有什么问题吗?评一评你这个小组的文明顾客。

(评出文明顾客和优秀售货员,并发奖。)

师:今天,小朋友们特别能干,不仅认识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还学会了买自己喜欢的文具。回家后,你们能不能为妈妈分担一些家务,帮妈妈购买一些日用品?

(多媒体显示实践题--“帮妈妈买日用品”)

生:能。

师:好,下一节课同学们再汇报各自帮妈妈购物的情况。

《买文具》教学设计15

知识与技能: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回忆和巩固含有小括号的算式的运算顺序。

2、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懂得引入中括号的必要性,理解并掌握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过程与方法:

能熟练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计算中增强学生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及发散思维的能力。

重点难点

1、理解并掌握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 熟练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方法

教法:情境教学法 练习法

学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具与学具

多媒体课件 练习本 练习册

教学过程

一、 引导谈话,导入新课

师:我们学习了有关乘法的计算、神奇的计算工具和一些有趣的算式,发现数学世界真是奇妙无比。其实在数学计算中,还有许多运算规律,你们想去研究、学习吗?师引入新课: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来探索和学习一些有关数学计算的规律。(板书课题:买文具)

二、 互动新授,探索新知

1、创设情境,交流算法。

(1)课件出示教材第47页情境图。

让学生仔细观察情境图,在小组内交流自己从图中获取的数学信息。指名汇报,师根据生答进行梳理(课件呈现):

从图中可以知道计算器、铅笔盒、圆珠笔、足球的单价。

从图中还可以知道每盒钢笔的价钱和每副羽毛球拍的价格。

(2)课件出示问题:买3个计算器和一支钢笔要多少元?

让学生独立尝试解答,教师巡视检查。

教师根据巡视,有选择地选取用分步方法和综合方法计算的两名学生进行汇报,师根据生答进行板书。

分步算式:

22×3=66(元)

24÷4=6(元)

66+6=72(元)。

综合算式:

22×3+24÷4

=66+24÷4

=66+6

=72(元)

(3)质疑:这个综合算式既含有乘法,也含有加法和除法,这位同学算得正确吗?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计算顺序。

指名汇报交流结果,师根据生答进行点拨(板书):在既有加减又有乘除的算式里,要先算乘除,后算加减。

(4)刚才这位同学的计算正确吗?还可以怎样计算?

指名汇报,师根据生答进行小结:

刚才这位同学的计算是正确的,但他把乘和除这样的同级运算分成了二步进行,在书写上比较繁琐,我们也可以同时进行计算,使过程更为简练。(师板书算式):

22×3+24÷4

=66+6

=72(元)

(5)即时练习:完成教材第48页“练一练”第2题。

全班齐练,两名学生板演。

全班交流,集体订正。

(6)课件出示教材第47页下面计算式题:

35+65×40÷5

12×(153-83)÷8

(96-6)×(15+9)

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这样的算式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指名说一说每一个算式的运算顺序。

师根据生答,概括小结(课件出示):

在加减乘除混合计算的式题里,要先算乘除后算加减,在只有乘除或只有加减时,

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在有小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2、尝试探索,领会新知。

(1)课件出示教材第48页“试一试”:你能添上括号使9÷3×5-2=1成立吗?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方法,教师巡视指导。

指名汇报自己的解决办法。

师根据生答质疑:刚才同学们提出要在算式中加上中括号,这是一个新的符号。有了小括号,为什么还要在算式里添上中括号呢?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个符号吗?

师根据生答小结(课件呈现):中括号是一种改变运算顺序的符号,也叫方括号,用“【】”来表示。因为题中已经有了小括号,如果需要再改变运算顺序,为了和已经使用了的小括号区别开来,就要用中括号。

(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含有中括号的算式,在计算时应该按什么样的顺序进行计算?

(3)指名汇报,师生共同小结(板书):在含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计算中括号里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

三、 巩固练习

完成练一练第四题

四、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能总结一下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吗?(师根据生答,课件呈现)

1、只有加减运算或者只有乘除运算时,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2、既有加减又有乘除运算时,要先算乘除后算加减。

3、如果有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计算中括号里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

五、布置作业

完成练一练的1至3题。

板书设计:

买文具

22×3=66(元)

24÷4=6(元)

66+6=72(元)

22×3+24÷4

=66+24÷4

=66+6

=72(元)

22×3+24÷4

=66+6

=72(元)

《《买文具》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