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老师领进门》教学设计5篇
《老师领进门》的作者是国五十年代初,中国文坛上被誉为“神童”的作家刘绍棠。课文讲述了小时候教他国文的田老师口才文笔皆好,田老师每讲一课都要演绎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培养了他丰富的想象力,引导他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领进门”不仅仅是将学生领进文学艺术的殿堂,更是为学生缔造一个广阔的学习空间。下面是小编收集的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老师领进门》教学设计,欢迎阅读。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老师领进门》教学设计篇1学习目标:
1、通过对比阅读《老师领进门》、《新来的王老师》,感受作者对老师的怀念与感激之情。
2、学习课文抓典型事例刻画人物的写法,尝试写一位自己难忘的小学老师。
学习重点:
感受作者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学习难点:
运用写法写一位自己难忘的老师。
课前学生预学准备:
1、看课题质疑,了解作者。
2、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借助关键词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课文哪些写作方法值得你学习?请批注在相关的语句旁边。
4、对比学习《老师领进门》和《新来的王老师》,比较写法的异同。
学习过程:
一、预学展示,组内互学。
1、看课题质疑,了解作者。(1号)
2、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借助关键词句概括课文主要内容。(4号)
3、课文哪些写作方法值得你学习?请批注在相关的语句旁边。(3号)
4、对比学习《老师领进门》和《新来的王老师》,比较写法的异同。(2号)
注意:认真倾听并用红笔吸纳和补充。
二、小组代表全班汇报,组组互学,师点拨引导
1、刘绍棠,中国著名乡土文学作家,"荷花淀派"的代表作家之一,"大运河乡土文学体系"创立者。50年代中国文坛的“神童作家”。13岁时就开始发表作品,加入作协时是当时最年轻的作协会员。作品格调清新淳朴,乡土色彩浓郁。他的作品《蒲柳人家》获首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二等奖,《蛾眉》获1981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又有多部作品被翻译成外文,曾多次载入《世界名人录》、《世界作家名人录》。
2、生词检测:《老师领进门》
桃李满门、描红摹纸、娓娓动听、身临其境
戛然而止、捅我一下、点点入地、恭恭敬敬
百年树人、插柳之恩
3、借助关键词概括课文内容。
4、《老师领进门》表达了作者尊敬老师,热爱老师,对老师深深的感激之情。它在写法上最值得你学习的是什么?
5、《新来的王老师》生词检测:
齐刷刷、哄堂大笑、前仰后合、撇撇嘴
差生档案、工工整整、资质平、庸宝贝
三、比较写法异同
想一想《新来的王老师》最值得你学习的写法是什么?和《老师领进门》比一比,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分别是什么呢?
四、激情引导,激发习作的兴趣
亲爱的同学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一个看似不经意的行为,却对你长生了很大的影响;一个小小的鼓励,往往给了你无穷的力量。因为有老师的循循善诱和无微不至的关怀,所以我们更自信地大踏步走向美好的未来。六年的学习生活里,你一定记住了那些曾经关心和帮助过你的启蒙老师吧!
五、小练笔
要求:
1、起个新颖的题目。
2、想想对那位启蒙老师的印象。
3、说说启蒙老师他或她对你成长的帮助和影响的具体事例。
4、运用本节课学到的方法,以结构图的形式写写自己对启蒙老师的感激之情。
六、评选“最具魅力启蒙老师”优秀推荐人
评选标准:
1、能运用本节课学到的方法给大家推荐一位对你有较大影响或曾经帮助、激励你进步的启蒙老师。(有具体事例,能突出老师的特点。)
2、声音洪亮,语句通顺。
3、仪态自然大方,能激起听众的兴趣。
依据评选标准先在小组内初选,然后参加全班竞选。
七、作业
依据这节课的结构图,写一篇内容具体、人物形象鲜明的文章,抒发一下自己对启蒙老师的感激之情。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老师领进门》教学设计篇2教学目标:
1、知道识字要求的变化,能借助字典认识生字。
2、会用“娓娓动听”、“恭恭敬敬地”造句。
3、学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2节。
4、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老师深深的感激之情。
教学重难点:
1、学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老师深深的感激之情。
课前准备:
收集赞美老师的诗句或名言。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谁能来说说赞美老师的诗句或名言?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是一位作家写的,作家回忆了她的启蒙老师。
2、板书课题:指导读课题。
(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入手,激发学习兴趣。)
二、初读,感知课文。
1、板书:老师领进门。
2、学生自读课文,思考以上问题,然后说说课文大意
3、自读课文,找出生字,集体识字。
(1)告诉学生识字新要求:“大家看到了,课文后面没有列出生字,以后的课文都这样,为什么呢?因为同学们已认识了很多生字,还掌握了识字的方法,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呢?自己找生字、自己学生字。
(2)学生自读课文,划出不认识的字,然后查字典。
(3)检查。
(根据学生实际,随机出示生字,注上拼音,并朗读正音。)
4、指名读课文,齐读课文,要求做到:正确(读准字音,不漏字,不加字,不读破句)、流利(口齿清楚,音量适中,速度适宜。
(给学生提出识字新要求,教给学生识字方法,提高自主识字能力。)
三、再读,理解课文。
1、默读课文,思考:怎样领进门?找到有关句子,然后交流。
2、领会田老师想象力的丰富。
(1)朗读课文中的小诗:
(2)默读田老师讲述的故事;
(3)对照故事理解小诗,找到两者对应的内容;
(4)听:想象故事中的意境,感受田老师的丰富的想象力;朗读:品味故事的韵味,感受田老师的口才。
3、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
(1)“我听得入迷,恍如。田老师戛然而止,我却仍在发呆,直到同桌捅了我一下,我才惊醒。”抓住重点词语 ……此处隐藏3213个字……个人可以是妈妈、同学、老师、电视里的人物……)讲故事的片断。
1用上“引人入胜、娓娓动听、身临其境”
2注意描写那个人的动作和表情
3故事的内容要简单
4听故事的入迷的样子和感受要重点写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老师领进门》教学设计篇5学习目标
1、让学生利用工具书学懂课文中的生字词,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有关句子的含义。
2、学生提出课文中不懂的问题相互探究解决。
3、能写师生相逢的动人场面、对话。
学习重点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有关句子的含义。
学习难点
写师生相逢的动人场面、对话。
教学流程
一、音乐导入,激发兴趣。
(一)课前播放《每当我轻轻走过老师窗前》这首歌。
(二)学生认真听歌,说说听了这首歌后有什么感受?
导语:同学们,老师像园丁,默默耕耘着这片神圣的乐土。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写老师的课文《老师领进门》。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本内容。
(一)学生选择喜欢的方式学习课文。
要求:
我是学习小能手:
请同学们选择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通顺、正确,把自己最感动的句子多读几遍,体会作者40年来一直记忆犹新的情景和深藏在内心的感激之情;并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二)交流阅读中最让人感动的句子,要求叙述简洁、有条理。
(三)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同学间相互解答。
三、拓展延伸,表达运用。
你能猜测一下作者的身份吗?(赫赫有名的大作家)他就是现代作家刘绍棠。
介绍作者在文学上创作取得成就,引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
刘绍棠,13岁开始发表作品,15岁成名,被誉为“神童”作家。青少年时代的作品主要有短篇小说《青枝绿叶》、《山楂的歌声》、《中秋节》、《瓜棚记》、《私访记》和长篇小说《运河的桨声》、《夏天》。后有长篇小说12部,中篇小说等40余部和《刘绍棠文集·大运河乡土文学系列》等出版。他的作品深受国内外读者喜爱,十多部作品荣获全国奖,多部作品被译成十多种语言,在世界各地发行。(让学生自由读)
这位赫赫有名的大作家回到阔别40年的家乡,见到了当年的小学老师,思绪万千,一位的作家,回乡探亲,在村庄的小河边遇到了40年前的小学教师(出示画面),发挥你的想象,结合课文内容,描述一下当时师生相逢的动人情景。
1、我是小才人
小才人:一位的作家,回乡探亲,在村庄的小河边遇到了40年前的小学教师(出示画面),发挥你的想象,结合课文内容,描述一下当时师生相逢的动人情景。(让学生选择喜欢的方式呈现自己的感受,可以写,也可以找同学演演这个动人的情景。)
2、齐读第8小节。问:刘绍棠的心情是怎样的?(激动、感谢)
你能用激动、感谢的语气读一读这段话吗?(出示)
我仍然像40年前的一年级小学生那样,恭恭敬敬地向他行礼。谈起往事,我深深感谢他在我那幼小的心田上,播下文学的种子。
“恭恭敬敬地行礼”是怎样行的?读好这段话。
四、深入理解题意
因为老师在他那幼小的心田上,播下文学的种子,所以大作家深深感谢“老师领进门”。(指着课题)这个“门”指的是什么门?(文学的大门、文学殿堂的大门。)课题怎么解释?(田老师把“我”领进了文学殿堂的大门!田老师使幼小的“我”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文学的种子在“我”幼小的心田里生根发芽)
五、转换角色,走进文本
那么田老师当年上课时到底用了什么“绝招”使幼小的“我”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请看一个例子,课件出示诗
(一)我是小老师:假如你是文中的田老师,你将如何给学生念小诗或讲故事,请选择其中的一个内容练练。
(二)交流汇报
鼓励学生进行角色模拟的诵读;2请学生评价:像不像田老师?(评价从语气、语调、情感等方面展开,先以肯定为主);3请学生思考:在朗读中还有什么地方改进?
这首诗没有故事情节,可是田老师是怎么教的?(指名学生读文)
田老师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你觉得田老师教的这个故事妙在哪里?绝在哪里?(育人、1—10)
(田老师通过合理丰富的想象,自然巧妙地将诗中1—10的数字,构成了一个完美,有情趣又有教育意义的故事。真是“寓教于乐”啊!)、田老师编故事、讲故事真可以说是“天下一绝”!你能用课文中的三个成语来形容一下吗?(娓娓动听、身临其境、引人入胜),教师板书,你还可以从哪看出来?
①我听得入了迷,恍如身临其境。田老师戛然而止,我却仍在发呆。直到三年级大学兄捅了我一下,我才惊醒。
②我在田老师门下受业四年,听到上千个故事,有如春雨点点入土。(理解含义)(田老师像“春雨入土”般的教育悄然无声地进入到了孩子的心田,真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他就是这样渐渐地把“我”领进文学创作之门的)
谈体会、朗读指导
语言的迁移运用:请学生选择“身临其境娓娓动听引人入胜”等词语联系课文内容也可以用自己的话,对田老师说几句话。(让学生在与文本、作者的对话中,真切感受到田老师是一位文笔和口才都很好的、充满爱心的老师。)
六、最后一段师读并出示: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插柳之恩,我怎能忘?
1、“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如何理解?(①比喻人才的培养是百年大计;②形容培养人才不容易)
“插柳之恩,我怎能忘?”如何理解?(①老师对“我”的教育、培养,我不能忘记;②即使是小的恩情“我”也不能忘记)
作者之所以能成为作家,是因为田老师上课那么的生动,在我幼小的心灵播下了文学的种子,所以插柳之恩,我怎能忘?(指名读、齐读)
2、可老人家却摇摇头说:“这不过是无心插柳柳成荫罢了。”(出示)
这句话怎么理解?(比喻有心做的事办不成,无意做的事却获得成功)
田老师说的“这不过是无心插柳柳成荫罢了”又该如何理解呢?(你的成功并不是我的功劳,而是你自己努力的结果),师小结并板书:老师领进门,修行靠自身齐读
七、做个小作家
我们现在已经是五年级的毕业生了,马上就要离开母校,离开培养教育了我们五年的老师,此时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指名说)新的一年即将到来,下面请同学们拿出本子,请你用最真诚的心向我们敬爱的老师写几句赞美、感激、祝贺的话。(放音乐)反馈
八、全体起立向所有的老师敬礼
最后让我们用歌声唱出心中的感激之情,好吗?唱《每当走过老师窗前》。
九、课外阅读
鲁迅《藤野先生》
贾志敏《全在不经意之中》
附板书设计:
老师领进门,修行靠自身
田老师身临其境刘绍棠
娓娓动听
引人入胜
桃李情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