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范文 > 教学设计

《回顾·拓展二》教学设计

时间:2021-10-03 20:06:28 收藏本文
《回顾·拓展二》教学设计

《回顾·拓展二》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回顾·拓展二》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回顾·拓展二》教学设计1

一 课时

教学目标

1. 回顾本单元所学内容,交流感情。

2. 积累读书方法。

教学重点

积累读书方法。

教学难点

积累读书故事,并能够从中受益。

教学方法

引导点评,评议结合。

自读自悟、合作探究相结合。

教学准备

回忆本单元内容

教学设计:

一、交流平台

(一)交流对课文内容的感受

1.导入:同学们,最近几天,我们学习了几篇写我们同龄人生活的课文,我们深深被感染了。课文中的那些事,好像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读起来非常亲切。说说课文中的哪些事让你感到特别亲切,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

2.学生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二)交流从课文得到怎样的启示

1.导语:作者怎样做到让文章这样亲切感人,打动我们呢?

2.学生发言。

3.归纳:

(1)作者把看到的、想到的如实地写下来,不说假话,比如,《祖父的园子》里,把“我”的顽皮,干的傻事都一一写下来,这样让人觉得真实可信,让我们觉得写的就是我们同龄人的真实生活,所以才打动了我们,感染了我们。

(2)作者观察细致,把细节描写得很生动,比如《童年·冬阳·骆驼队》中对“我”模仿骆驼磨牙动作的描写。由于作者描写细致,所以更能表现童年的天真无邪。

(三)交流读书方法

1.导语: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读好这样的课文呢?

2.学生发言。

3.归纳:有感情地朗读首先要读正确、读通顺;其次要深入体验作者的思想感情;再次,在读的时候脑海中要呈现出课文描写的场景,想象场景。

二、日积月累

1.借助手头学习资料,提早预习,理解句子大意及出处。是自己将会怎么做?把自己融入故事情境中,或者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把自己的真实感受读出来。

2.自由诵读,初步理解句子含义,有不理解的可与小组同学合作探讨。

3.指名读,注意句子的节奏、韵律。

4.交流句子含义。第一句:君子处世,就应该像天一样,自我力求进步,永不止息。第二句:不一定年龄大的人才有理想,一个没有远大的志向的人,即便是活到很大的岁数也是虚度光阴。第三句:不要虚掷光阴,否则到老的时候,后悔也无济于事。第四句:时间是过得很快的,一转眼就告别少年时光了,但要掌握一门学问却是很难的,所以请珍惜时间,不要浪费光阴。第五句:追寻真理的道路是很漫长的,我将不断地追寻、探索。第六句:不积累半步一步行程,就无法到达千里远的地方;不汇集涓细的水流,就无法形成江河大海。

5.说说从这些句子中受到怎样的启示,准备把哪些话语送给谁,为什么。

6.练习背诵。指名背诵,要求读出感情。

7.交流课外收集的的类似励志、劝学的名言警句。

8.齐读日积月累中的语句,并默记心头。

三、课外书屋

1.师:今天首先给大家介绍大家十分熟悉的伟大作家──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童年》,有听说过这本书吗?

2.学生互动介绍该书内容简介以及其他与之相关两部作品──《在人间》与《我的大学》。大致了解高尔基其人其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师生根据自己已有的阅读经验推荐其他名人、伟人传记,并介绍其主要内容,将书目板书于黑板上,供学生阅读时参考。

4.教师小结,结束本课时教学。

5.课后小结

《回顾·拓展二》教学设计2

【学习目标】

1、指导学生通过入情入境地朗读,读出作者当时的感受,揣摩文章表达的真情实感。

2、通过朗读积累,体会人生的一些道理,懂得少年应该立志、惜时、求索等。

3、引导学生读好书,读成本的书,在读书中积累语言,在读书中体会情感。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围绕语言艺术这个专题,交流在读了那些具有艺术魅力语言后的感受与体会。

【教学难点】

启发学生采用多种形式展示学习成果。

【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喜欢的对联。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边放音乐,边翻看童年影集。

2、过渡:

同学们,童年的歌声还在我们的耳边回荡着,童年照片中的美好画面还在我们的眼前浮现,大家想不想把自己认为最有意思、最有趣味的童年往事同大家分享呢?

3、学生交流。

4、回顾本组内容,说一说《冬阳·童年·骆驼队》《祖父的园子》《童年的发现》等课文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的场景。

师:为什么这些场景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呢?

(作者写的都是生活中的真人真事,表达的都是真情实感。)

5、师:怎样才能读出作者当时的感受呢?

6、学生交流。

7、教师小结。

二、日积月累

1、熟读这几条名言警句。

2、学生互相说一说自己的理解,教师解释学生提出的疑问。

3、在熟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

比一比,看谁理解得准,背得快。

4、补充名言警句:

凡是天性刚强的人,必定有自强不息的力量。(罗曼·罗兰)

没有伟大的愿望,就没有伟大的天才。(巴尔扎克)

5、学生交流搜集到的名言警句。

三、课外书屋

1、导入:

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一些作家小时候的趣事,很多名人都有自己不平常的童年,前苏联作家高尔基就有一段不平常的经历。

2、学生快速浏览课本内容。

3、学生发言谈对高尔基的了解。

4、师:每个人的童年是不同的,童年不光有快乐,也有苦难。让我们阅读《童年》,和高尔基一起感受他的童年生活吧!

5、教师补充并建议学生读一读课外描写中外伟人、名家童年生活的'书。

四、师生共同总结

《回顾·拓展二》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体会抒发感情的表达方法。

2、积累优美诗句,进 ……此处隐藏2226个字……p>4、四人小组交流,比赛读一读。

5、指导朗读《祖父的园子》17~19自然段。

二、日积月累

1、自由读,思考:

本次日积月累的主题是什么?

2、同桌互读互评,检查初读效果。

3、指名读,回答问题。

(少年应该立志,好学,惜时。)

4、练读自己喜欢的名言。

5、全班比赛读,说说自己的理解。

6、自己练背。

7、背诵展示。

三、课外书屋

1、回顾作家高尔基。

2、了解他的作品:

《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3、你还了解哪些反映童年生活的作品?

全班交流。

《回顾·拓展二》教学设计7

【教材分析】

《回顾·拓展二》配合本组课文的学习内容,结合课内外学习资源,在回顾与拓展中积累语言,学会表达方法,感悟锤炼语言之重要性。要用联系的方法来教学“交流平台”,让学生在联系已学课文,联系自己的习作,联系读过的诗文来体会抒发感情的表达方法。“日积月累”安排的内容是积累表达乡思的诗句。目的是使学生积累优美诗句,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乡、思友之情。“趣味语文”讲的是唐代诗人贾岛作诗琢字炼句的故事,使学生通过读故事,体会诗人写诗时对运用字词的认真态度,领悟到汉字的意趣和蕴味。为了让学生读懂故事,可以把贾岛的《题李凝幽居》整首诗介绍给学生,让学生在意境中理解为什么用“敲”字好。以帮助学生树立根据具体内容进行反复推敲,字斟句酌的意识,并养成在今后的习作中学会推敲词句的好习惯。

【设计理念】

围绕“月是故乡明”这一主题,架起时空的桥,让学生浸润在古今思乡诗文中,读读相关的段落或句子,读读“趣味语文”,谈谈表达方法,体验浓浓的乡情。让学生与文字对话,与同伴对话,在交流中沟通,在倾听中欣赏,在展示中学习,把体会感情与领悟写法、读书与表达、语言积累与语言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教学目标】

1、回顾本组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用心体会课文作者是怎样用具体的景物或事情表达思乡之情的。

2、拓展学生视野,引领学生积累有关抒发思乡之情的诗文、佳句、激发学生热爱家乡之情。通过读书,引导品味语言,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3、自主阅读“趣味语文”,并能说出“趣”在哪里。体会锤炼文字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用心体会课文作者是怎样用具体的景物或事情表达思乡之情的。

【教学难点】

训练和规范学生的口语,能联系实际来说说自己是怎么表达情感的。

【教学准备】

对本单元课文的表达方式进行系统梳理小结。

收集表达思乡之情的诗文、佳句、歌曲及琢字炼句的轶闻佳话。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交流平台

一、谈话导入,明确内容

家乡,在游子的心里,永远是最温馨、最难以割舍、最令人梦绕魂牵的地方。思乡情是人世间一种美好的情感,本组课文表达的都是思乡之情。通过课文的学习,我们收获了什么呢?让我们共同走进回顾·拓展二(板书课题:回顾·拓展二)

二、赏读片段,感悟乡情

1、读着一篇篇思乡的课文,一些感人的描写深深地印在了我们的脑海里,下面这些内容还记得吗?出示相关语句:

⑴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⑵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⑶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⑷我很小的时候,外祖父常常抱着我,坐在梨花木大交椅上,一遍又一遍地教我读唐诗宋词。每当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之类的句子,常会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

⑸“夏天,凉爽的清风从南窗里吹进来,太舒服了!更美的是,我由东窗可以望到那条小溪和小桥,还有那几株依依多情的杨柳。”

⑹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这些语句出自哪些课文?从这些描写中我们感受到了什么?知道都是采用什么方式来表达的呢?

(诗人触景生情;通过写具体的事表达外祖父的思乡之情;通过写景物抒发怀念故乡之情。)

谈表达方法,读相关句段,这样做一是避免交流时语言枯燥,二是与文章紧密联系,加深对表达方法的体会。

过渡:一字字,一句句,一段段,一篇篇,向我们诉说着思念家乡的情怀!家乡,真是人们心中扯不断的牵挂呀!请同学们默读本组的几篇课文,说说课文是通过哪些人、事、景、物来表达思乡之情的?

三、回顾课文,交流互动

1、回顾课文内容,找出作者或写事或写景表达思乡之情的内容读一读。

2、你找到了哪些这样的描写?小组里互相交流,畅所欲言。

3、小组派代表发言:

⑴课文中通过描写具体的事物表达思乡之情的语句。

⑵课文中通过写景表达思乡之情的语句。

4、小结:

表达思乡之情不是空泛地抒情,应通过描写具体的事物或景物来体现。作家的作品是这样,我们的习作也要这样。

5、平时我们的习作是怎样表达感情的?(结合本次习作中的典型例子进行交流。)

整体回顾中进一步提炼表达方式,为学生的习作奠定一个基础;结合习作交流自己和同学是怎样表达思想感情的,在言语实践中掌握课文的表达方法。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第二课时

日积月累、趣味语文

一、背诵古诗词,激活积累

本单元我们学习了表达思念家乡的古诗词三首,请大家先来背诵一遍。

二、诗文链接,内化积累

1、积累“日积月累”中的诗句:

⑴请大家反复读这些诗句,想想这些诗句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说说从哪儿体会出来的?

(如“故乡情”“浮云”“游子”“他乡”“家在梦中”“人在天涯”“明月”等词,都能感受到诗人的思乡、思友之情。)

⑵熟读成诵。

⑶引入部分原诗朗读,鼓励学生搜集原诗读读背背。

通过自读感悟,诵读体会,以积累优美诗句,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乡、思友之情。

2、课外拓展:

⑴千百年来,描写思念家乡的好诗句还有很多很多。请大家一起交流交流你课外收集到的描写思乡情的诗文。

⑵同桌交流,全班交流。

三、趣味语文,激发兴趣

1、学生自读“推敲的来历”一文,不认识的字查字典。

2、同桌互读,纠正字音;小组互问,解决不懂的问题。

3、引入贾岛的《题李凝幽居》整首诗,以理解为什么用“敲”字好。

4、这样的趣味语文故事还有很多,把你知道的讲给大家听。

让学生自己熟读感悟,体会诗人写诗时对运用字词的认真态度,领悟到汉字的意趣和蕴味。

《《回顾·拓展二》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