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范文 > 教学设计

赶海教学设计

时间:2021-10-03 20:06:09 收藏本文
赶海教学设计

赶海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赶海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赶海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设计

1.知识目标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知道赶海是一件趣事。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满载而归”“束手就擒”等,并了解“武将”和战利品的借代意义。

2.能力目标

充分利用多媒体的教学优势,培养学生小组协作、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实践,领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利用媒体插图抓住空白之处,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想象能力。

3.情感目标

凭借媒体加强反复朗读,感受“我”童年赶海的乐趣,激发学生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叙述了“我”童年时代跟舅舅赶海的一件事。抒发了作者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真挚情怀。

全文共五个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写了每当“我”唱起《大海啊,故乡》这首歌,便会想起童年赶海的事。开头巧妙地引用歌词,很自然地引出下文。

第二自然段到第五自然段具体记叙了“我”的第一次“赶海”过程,赶到海边---捉蟹,捉虾---满载而归,其中捉蟹,捉虾是记叙的重点,写得具体生动。结尾再一次引用题词,照应开头,使结构紧凑,浑然一体。

课文儿童化的语言,清新活泼,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大海的喜爱,对童年生活的眷恋,(课文插图生动地再现了课文情景,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三:教学对象分析

生活在内陆的孩子对大海并不了解,要激发起他们对大海的喜爱,有些困难。课文儿童化的语言,浅显的内容,为学生正确理解课文,领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语感奠定了基础。

四:教学媒体设计阐述

本课有文字、声音、动画、视频等传播媒体结合应用,有雄伟壮观的视频,有激情震撼的背景音乐,有生动清晰的背景图象,营造氛围,辅助讲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本堂课主要采用了2种教学软件,利用Webzip下载Intener网上的大海风光图片,以及歌曲《大海啊,故乡》,利用Frntpapge20xx,进行图片处理,利用。

五: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

本堂课就是利用多媒体唤起学生记忆之中已有的表象,展示教材的内涵部分,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的创新思维迸出火花。通过环境或学习对象的再现。

(一)再现情景,激发共鸣

教师行为:

提问:

1你们喜欢大海吗?老师有个朋友刚从青岛回来,他带回了许多漂亮的海景照片,大家想看吗?

2提问:能说一说看后的感受吗?

学生行为:

1观看屏幕、感受海之美

2学生谈感受

设计思路及分析: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要想上好一堂课,首先要有一个能吸引学生注意的好开头,对于生活在武进地区的学生,海是陌生的,为了激起他们与小作家的共鸣,我利用多媒体展现了一组大海的风光图,并以歌曲《大海啊,故乡》为背景音乐,产生了壮观的立体感觉,刺激学生的感官,让学生身临其境,激起热爱大海的感情共鸣,从而达到“课伊始,情亦生”,为学习的深入搭建了感情的平台。

(二)想象场景,读中体验

教师行为:

1请同学们轻声读一读第二自然段,找一找哪几句话写出了我热爱大海?

2刚巧,赶上退潮,退潮时又是怎么样的情景呢?你能读出海浪的哗哗声吗?

3小作者见到这么美的情景,多么兴奋呀!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第二段,去分享小作者的快乐

学生行为:

1交流找出“闹”“兴奋”两个词

2听海浪声,个别朗读“海水哗哗往下退,只有浪花还不时回过头来,好象不忍离开似的。”

3练读第二自然段

设计思路及分析:构成的语言文字本身就有一定的造型、功能和表现功能,学生美读后形成融会了朗读者情感的体验,并对这一体验进行再加工深化,使之更加丰满鲜明。通过配乐朗读,学生脑海中会浮现出大海的形象,体会小作者着急去海边的急切的心情。

(三) 观察场景,读中感悟

教师行为:出示课文插图,仔细看图,你能根据老师的提示(我们来到大海边,只见远处----。这时,沙滩上----。近处----。

1发挥想象,说一段话吗?

2在海边哪些事使“我”觉得有趣味,读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可以小组交流。

3(媒体出示捉“螃蟹”和捉“小虾”的句子),你能读得有趣,让大家听得有趣吗?

4听了同学们的朗读,老师也想来读一读,同学们愿意和我合作吗?

学生行为:

1观看屏幕,感受赶海的乐趣,组织语言,练习说一段话。

2小组交流趣事。

3练读

设计思路及分析:把课文插图搬上大屏幕,让学生仔细观察,使之展开丰富想象,通过反复朗读来获得深切的体验和感受,从而能有序地说一段话,并从中感悟到大海的乐趣。通过文字幻灯片来理解重点词句,我制作了“我轻轻伸过手去,只一捏,这武将就成了我的俘虏,再也神气不起来了。”这句话的文字幻灯片在讲解时,让重点词“武将”改变成醒目的颜色,点击它,文字下面立刻出现京剧中“武将”的舞台形象,使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武将”的借代意义,对这一讲半天也说不清的舞台形象有了鲜明的认识,从而更易感悟出捉虾的乐趣。

(四)回归整阅,升华情感

教师行为:

1播放课文录音(最后两节),我的“战利品”是什么呢?请同学们展开想象,

2赶海有那么多的收获,大家高兴吗?一起来体会这份喜悦之情吧!

3播放歌曲《大海啊,故乡》

学生行为:

1听课文录音,想象还会有哪些“战利品”理解“满载而归”

2莫读最后两节,跟唱歌曲。

赶海教学设计2

一、教材简析:

1.整体课文分析

《赶海》是苏教版三年级的一篇课文,文章以倒叙的方式为我们回忆了“我”在童年时代跟舅舅赶海的“趣”事。

2.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借助具体语言,感受“我”童年赶海时的乐趣,激发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3.教学重点及难点:借助具体的语句体会赶海的乐趣,积累运用语气词,动词。

二、设计思路及理念:

《赶海》一文虽然文字轻松、语言活泼,但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如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 ……此处隐藏6772个字……热爱之情。

2、理解“武将”“战利品”。

3、充分利用插图,激发学生想像,练习说写。

教学重点:读中感受赶海的乐趣。

教学难点:激发想像,练习说写

教具准备:自制课件,歌曲《大海啊,故乡》录音磁带

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大海啊,故乡》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这歌声仿佛又把我们带到了海边。看,蓝蓝的海水,洁白的浪花金色的沙滩,五彩的贝壳……多么令人向往呀!(出示课件:大海的美丽画面,配上海浪的声音)

这堂课就让我们一起再跟随作者去赶海,享受其中的乐趣。

[用歌声、海浪声及大海的美丽画面,在有效的时间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直奔课文中心。]

二、初读课文——找“趣”

1、我们轻轻打开课文,读读2-4自然段,你觉得什么很有趣,可以动动笔,在旁边作上记号。

[培养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2、交流

什么很有趣呢?谁来读给大家听听?

[交流的同时让学生读读相关的句子,初步感知“趣”]

3、出示句子和插图

句子:“这时,沙滩上已经有好多人了,他们有的捉螃蟹,有的捞海鱼,有的捡贝壳……”

插图:人们赶海的情景图

(1)请大家读读这个句子

(2)还有很多趣事藏在省略号里,我们来边看图边想像,把它们找出来。

(3)趣事真多啊!谁来在横线上填上你最感兴趣的。

这时,沙滩上已经有好多人了,他们有的 ,有的 ,有的 ……

[既认识了省略号的作用,又利用插图,发挥想像,练习了说话。]

三、精读课文2-4自然段,体验“趣”

过渡:哇,这么多有趣的事,我们也去乐一乐吧!

1、大家读读第三自然段,你觉得哪儿最有趣就多读读。

2、把你体验到的乐趣读出来或说出来。

△捉螃蟹很有趣

(1)自己捉

①怎么捉的,谁来读一读

听了他的朗读,你们有什么感受?(“摸呀摸呀”读得很好,感觉摸了很长时间)

谁也来摸摸螃蟹(指名朗读,可以做做动作)

②你捉到螃蟹了吗?说说你的心情。

谁也能用朗读把捉到螃蟹的快乐表现出来?

你觉得他读好了哪个词让人觉得很惊喜?(突出“嘿”、“抓住了”)

(2)看小伙伴捉

①看小伙伴捉螃蟹也很有趣,谁来读一读?

②能说说你的感受吗?)

③请一位同学朗读,其他同学闭上眼睛,想像当时的情景。

④交流: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

△捏大虾很有趣

(1)指名读

(2)指导读好“咦”和 “噢”两个语气词

(3)这是一只怎样的大虾呢?谁来介绍一下。

这只大虾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威武、神气,像一员武将)

(4)我们来看看戏台上的武将,观察大虾与武将有什么相象的地方。

(出示京剧中武将的插图)

(5)如果你一边读,一边想像出大虾和武将的模样,那你的朗读一定会更逼真,感受也会更深,不信,大家试一试。(自读后指名读)

[培养学生一边读一边想像的习惯]

(6)这大虾呀神气不了多久了,请大家读读下面一句。

(7)大家捏住大虾了吗?有什么感受?

(8)谁再来读读这三句话,享受一下成功的喜悦。

3、练习说话(出示课文右边插图)

瞧,他们也很开心,什么事让他们这么高兴呢?

4、学习第四自然段

时间过得真快,不知不觉太阳已经偏西了。

(1)指名读

(2)(满载而归)读正确了,谁也来读一读。(收获真多!)

(3)小组合作讨论“战利品” 的意思

可以查或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原指作战时从敌方缴获的武器、装备,本文指赶海摸到的螃蟹、鱼虾之类)

四、学习第五自然段

师生接读,抒发对大海的热爱之情。

五、小组合作朗读全文。

先指名说说分工,再读

[培养学生倾听别人朗读的习惯,学生学生评价伙伴的朗读,促进合作意识的发展。]

六、看图写话

1、比比谁赶海的收获大

在前两次分步练习说话的基础上,出示整幅插图,播放海浪的声音,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创设情境,看图写话。

2、交流

七、结束语

大海带给我们无穷的乐趣,可时间不早了,我们得跟大海告别了,你们还有什么话要跟大海说吗?(让学生尽情抒发对大海的留恋、热爱之情。)

附板书:

赶 海

追 浪 花

趣 捉 螃 蟹

捏 大 虾

《赶海》教学反思

《赶海》是一篇富有情趣的文章。叙述了“我”童年时代跟舅舅去赶海的事,生动展示了赶海的无限乐趣,表露了作者对大海、对生活的热爱。

对于大海,学生并不陌生,有的自己亲眼目睹过大海的雄姿,有的在电视或书上见到过,但大海给他们的印象只是表面的,如“一望无边的大海”、“辽阔的大海”、“波涛汹涌的大海”等等,那赶海是怎么回事呢?不少学生都很难理解,那怎样让学生理解赶海并体会到赶海的乐趣呢?我想应该抓住文本语言,借助多媒体、朗读等多种形式,启发学生想象,从而感悟赶海的乐趣。

全文共五个自然段,文字优美,富有情趣。教学第一自然段时,通过播放学生熟悉并喜爱的歌曲《大海,我的故乡》,创设情境,唤起学生对大海的向往和回忆,抓住“每当……便……”的句式,体会赶海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

第二自然段一个“闹”字特别有趣,童年时代都喜欢玩、闹,带有一种兴奋的心情。通过师生对“闹”的表演,使感受到赶海的快乐和有趣。

第三自然段是全文重点,围绕“趣”字,让学生找找文中“为了表现赶海的趣,作者抓住了哪几件事来写的?”学生很迅速找出了“追浪花”、“摸海星”、“抓螃蟹”、“捉龙虾”。“这几件事中你最喜欢的是哪一件?为什么?比较详细的是哪一件?你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通过这几个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从不同的角度去感悟赶海的快乐。有趣的几个情境,还让小组的同学进行表演,使学生入境悟情,加深情感体验中讲了哪些有趣的事情尤其是抓住几个语气词的朗读,从而既体会到乐趣,又理清了课文的条理,并教会学生在平时开展过活动进行习作时也要象课文一样有条理的写清每一件事。

第四自然段略写,写的是赶海之后海边的“平静”,习作写活动时很多学生结尾都是“今天真开心呀”,教会学生写活动之后平静下来做什么了,能给文章一个很自然的结尾。

第五自然段又播放音乐,让学生感受到赶海的乐与美,首尾呼应。

学习课文,既要让学生体会到文章的乐趣,同时又要教会学生写作表达能力,这才是语文课应该教给学生的。

《赶海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