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范文 > 教学设计

小学课文《珍珠鸟》教学设计

时间:2021-10-03 17:05:37 收藏本文
小学课文《珍珠鸟》教学设计

小学课文《珍珠鸟》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课文《珍珠鸟》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课文《珍珠鸟》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到由于“我”为珍珠鸟创造了安逸舒适的生活环境,精心地呵护它们,逐渐得到了它们的信赖。揣摩课文的表达方法。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抄描写珍珠鸟外形和动作的语句。

4、产生喜爱小动物的情感,体会到人与动物的和谐相处要靠相互之间的信赖。

教学重点:

知道虽然珍珠鸟很怕人,但是由于“我”为它们创造了安逸舒适的生活环境,精心呵护它们,才使得它们与“我”越来越亲近,给“我”带来情意,从而体会到人与动物的和谐关系要靠彼此的信赖。

教学难点:

理解“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含义。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摘抄描写珍珠鸟外形和动作的语句。

3、学习作者精心呵护一对大珍珠鸟的内容。

4、试背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点: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作者精心呵护一对大珍珠鸟的内容,初步感受作者对珍珠鸟的关爱。

教学过程:

(一)读题目,师生共同介绍作者。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并强调一些字词的读音,如:垂蔓、葱茏、啄着、撞得、嚓嚓、较远、扒开、趴在、颤动、好熟、呷呷嘴

2、学习“巢”的笔画,订正“框”的笔顺。

3、结合课文相关语句,理解词语意思:决不、神气十足、再三、信赖

4、检查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三)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将订正过的字词在句子中朗读准确。

2、默读课文,想想本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3、全班交流。

(四)师生共同介绍珍珠鸟,了解到它是一种怕人的鸟,阅读课文中描写珍珠鸟外形和动作的语句,练习朗读。

(五)品读作者精心呵护一对大珍珠鸟的内容,初步感受作者对珍珠鸟的关爱。

(六)作业:

1、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摘抄课文中描写珍珠鸟外形和动作的语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到由于“我”为珍珠鸟创造了安逸舒适的生活环境,精心地呵护它们,逐渐得到了它们的信赖。揣摩课文的表达方法。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产生喜爱小动物的情感,体会到人与动物的和谐相处要靠相互之间的信赖。

教学重点:

知道虽然珍珠鸟很怕人,但是由于“我”为它们创造了安逸舒适的生活环境,精细呵护它们,才使得它们与“我”越来越亲近,给“我”带来情意,从而体会到人与动物的和谐关系要靠彼此的信赖。

教学难点:

理解“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引入:

齐读课题。请同学们浏览课文,找出作者是怎么描写珍珠鸟外形的?冯骥才先生饲养了一家三只珍珠鸟,在小鸟与大作家相伴的日子里,作者曾以他的笔触流泻下了一时的感受,还记得是什么吗?齐读——“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初读了课文,你知道是说的是谁信赖谁呀?(珍珠鸟的雏儿信赖作者冯骥才)

(二)学习课文:

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学习了1至5自然段,大家知道了那一对大珍珠鸟与作者一点点?(熟悉了)可作者是怎样描写小珍珠鸟逐渐信赖作者的呢?出示自学提示:认真默读课文第6-16自然段,从哪些语句看出小珍珠鸟逐渐信赖了作者?你有什么感受?做简要批注,再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2、学生默读自学批注,教师巡视。

3、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点拨:

教师设想:学生学习的切入点可能会有多种,如:按照文章顺序谈,也可能先谈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也可能将两处联系起来谈,这都是允许的,教师要顺学而导,以学定教。

(1)“探脑袋”:小珍珠鸟的好奇心多强呀!

(2)“屋里飞”:

小珍珠鸟在屋里的具体表现让我们忍俊不禁,它都去了哪呀?(笼子四周——柜顶上——书架上——灯绳旁——画框上——窗框上)地点变化了这么多,但我们为什么没有错乱的感觉,作者是如何巧妙描写的?(用了三个“一会儿”)瞧,我们低年级学过的表示时间短的词大作家用的多巧妙呀,没画下来的同学快快批画积累下来。

小珍珠鸟在屋里四处活动,看来,它不仅活动的地点变了,活动的?(方式)也变了。如果我就是作者,谁能来扮演小珍珠鸟告诉我原因好吗?师生进行对话。

师:你这只小家伙为什么起先只在笼子四周活动呢?

师:为什么又敢在我的屋里飞来飞去呀?

师:你为什么要落在柜子顶上呀?

师:你为什么那么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架上,还敢啄我尊敬的那些大文豪的名字呀?

师:你一定觉得撞灯绳,跳上画框很有趣吧?窗子都打开了,你站在窗框上为什么都不飞出去呢?

自由读,指名读。

(3)“喝茶水”:

它的这一系列举动,确实有了很大变化。看来大家越来越了解它了,能结合课文内容补充一下吗?[出示文字片]

它先离我较远,见我不去伤害它,便一点点挨近,它是一只的小鸟。然后它蹦到我的杯子上,俯下头来喝茶,再偏过脸瞧瞧我的感受,它真是一只的小鸟。它放开胆子跑到稿纸上,绕着我的笔尖蹦来蹦去,它更是一只的小鸟。

指名回答。你们填写的这些词,不禁让我想到都和文中哪个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怕人的鸟)珍珠鸟的性格也变化了?能将你的感受朗读出来吗?

(4)“啄笔尖”:同桌合作朗读这一段。

(5)“肩头睡”:

作家不是最珍惜自己的创作时间吗?不是最怕自己的创作思路被打断吗?(出示资料:冯骥才先生的话:“我的生活秩序是很严的。无论有多么忙,我还是要保证每天有写作的时间。”)小鸟在作家创作时睡在他肩头的画面却被作者称作美好的境界,对比冯骥才先生的这句话,不矛盾吗?你有什么感受吗?(冯骥才将呵护小鸟看得比写作更重要)

我们也和作者深有同感,都 ……此处隐藏1094个字……表达出乎意料,再读读这段话,找一找,这两个词还可以用在这段话的什么地方?

【设计意图:略读课文教学应当遵循“整体概览,局部精读”的原则。从文章的“点睛之笔”入手,去读文章,是一种好方法。因为这样的阅读有利于让孩子从整篇文章入手,迅速“聚焦”与“锁定”重点内容,从而保障孩子们在有限的课堂学习时间内立足重点,细细咀嚼,真正实现“探”有所获,“究”有所得。】

四、“人”“鸟”对应,感受“信赖”

1.师:如此和谐、美好的境界,令冯骥才笔尖一动,流泻下一时的感受——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冯骥才为什么认为——这美好的境界是“信赖”创造出来的呢?请快速浏览全文,用横线划出冯骥才做了什么;用波浪线划出鸟儿的表现。(课件呈现)

【冯骥才】

①我把它挂在窗前,那儿还有一大盆异常茂盛的法国吊兰。我便用吊兰长长的、串生着小绿叶的垂蔓蒙盖在鸟笼上……

②我很少扒开叶蔓瞧他们……

③我呢,绝不掀开叶片往里看,连添食加水时也不睁大好奇的眼睛去惊动它们……

④我不管它……

⑤我不去伤害它……

⑥我只是微微一笑,依旧写东西……

⑦我不动声色地写,默默享受着这小家伙亲近的情意。

⑧我用手抚一抚它细腻的绒毛……

【珍珠鸟】

①它们就像躲进深幽的丛林一样安全,从中传出的笛儿般又细又亮的叫声,也就格外轻松自在了。

②它们便渐渐敢伸出小脑袋瞅瞅我。

③过不多久,忽然有一个更小的脑袋从叶间探出来……起先,这小家伙只在笼子四周活动,随后就在屋里飞来飞去,一会儿落在柜顶上,一会儿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架上,啄着书背上那些大文豪的名字,一会儿把灯绳撞得来回摇动,跟着逃到画框上去了。

④这样久了,打开窗子,它最多只在窗框上站一会儿,决不飞出去……

⑤渐渐它胆子大了,就落在我的书桌上。它先是离我较远……

⑥便一点点挨近,然后蹦到我的杯子上,俯下头来喝茶……

⑦它就放开胆子跑到稿纸上,绕着我的笔尖蹦来跳去,跳动的小红爪子在纸上发出“嚓嚓”的响声。

⑧它完全放心了,索性用那涂了蜡似的小红嘴。“嗒嗒”啄我颤动的笔尖。⑨它也不怕,反而友好地啄两下我的手指。

⑩白天,它这样淘气地陪伴我……

2.师:请大家将冯骥才的一举一动跟珍珠鸟的表现对照起来读读,你一定会有所感悟和发现。【模拟情境对话:师读描写冯骥才的语句;生齐读描写珍珠举动的相对应的句子】你发现了什么?(人呵护鸟——鸟信赖人——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3.师:是啊,要是人不关心、呵护鸟,还会有这样的美好的境界发生吗?(不会)【再次模拟情景对话:师陈述:我经常扒开叶蔓瞧他们……我大喝一声……我拿着鸡毛掸子追赶他们……生自由应对】

4.师:珍珠鸟们,如果我这样对待你们,你们还会信赖我吗?还有可能会在我的肩头熟睡吗?还会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因此,只有人呵护鸟,鸟才会信赖人,人鸟之间才会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设计意图: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句话并非深奥之句。因此,如果泛泛而谈,一定索然无味,也不能让孩子心有所感,情有所动。凭借快速浏览,让孩子划找描写冯骥才和珍珠鸟举动的句子,再借助“一正一反”两次师生合作的情境对话,一定会让孩子真正感悟、铭刻这句至理名言。再者,在洋洋洒洒千余字的长文章里,孩子们若能按要求快速找到相关句子,这也是“善读”的有力表现。】

五、关注语言,学习表达

1.师:感谢冯骥才,正是因为他仔细地观察和细腻的描写,才让我们走进了他的生活。请大家再好好读读冯骥才描写珍珠鸟的这些语句,你觉得他哪些描写很值得我们学习?

【课件呈现】

过不多久,忽然有一个更小的脑袋从叶间探出来……

起先,这小家伙只在笼子四周活动,随后就在屋里飞来飞去,一会儿落在柜顶上,一会儿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架上,啄着书背上那些大文豪的名字,一会儿把灯绳撞得来回摇动,跟着逃到画框上去了。

这样久了,打开窗子,它最多只在窗框上站一会儿,决不飞出去……

渐渐它胆子大了,就落在我的书桌上。它先是离我较远,见我不去伤害它,便一点点挨近,然后蹦到我的杯子上,俯下头来喝茶,再偏过脸瞧瞧我的反应。我只是微微一笑,依旧写东西,它就放开胆子跑到稿纸上,绕着我的笔尖蹦来跳去,跳动的小红爪子在纸上发出“嚓嚓”的响声。

我不动声色地写,默默享受着这小家伙亲近的情意。这样,它完全放心了,索性用那涂了蜡似的小红嘴。“嗒嗒”啄我颤动的笔尖。我用手抚一抚它细腻的绒毛,它也不怕,反而友好地啄两下我的手指。

【学情预设】

①三个“一会儿”写出了珍珠鸟的活泼;

②抓动作把珍珠鸟的特点写具体了;

③字里行间流淌出对珍珠鸟的喜爱——“啄着书背上那些大文豪的名字”“小家伙”——顺势引出“大作家都擅长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情感”

课件顺势呈现拓展内容:

猫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摘自老舍《猫》)

白鹅把我下了鱼饵的一片水面,也划为自己的地盘。我们为这片水面打了好长时间的官司,它根本没把我放在眼里。(摘自叶诺索夫《白公鹅》)

2.师:这就是大作家,描写细腻而有情趣。你们想不想学学这些大作家,特别是冯骥才的写法?冯骥才在文中给我们预留了尝试的机会。(课件呈现:白天,它这样淘气地陪伴我,。)

3.师:真了不起,你们也用文字让我们感受到了这美好的境界。

【设计意图:学习一篇文章,只关注内容,绝对不是本色的语文课。教师在备课阶段文本细读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发现文本在语言层面的“个性之处”、“精妙之处”。只有教师关注了这些语言点,才有可能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采用种种策略和手段,辅助孩子自己去发现、去运用、去巩固和内化。在《珍珠鸟》一文中,冯骥才重点抓住珍珠鸟的动作进行了细腻且稍带轻松幽默的刻画,倾注了对鸟的喜爱、呵护之情。所有这些,我想作为教师是有义务、有责任让孩子们收获的。这实际上也是驱使孩子学会“善读”的内核和本质。】

六、课外拓展,阅读激活

1.师: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你若是关爱它们,呵护它们,它们就会信任你,也就会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美好的境界。下面这些图片,一定会让你再次明白这个道理。(课件播放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图片)

2.师:还记得这堂开始的时候老师呈现的那段文字吗?生活就是一本书,一本无字之书,一本智慧之书;每个人都要学会读好这本书。老师建议大家抽空去读读这些文章,相信,你会学到许多读好生活之书的本领。

【课件呈现】

《匆匆》——朱自清

《真理诞生于100个问号之后》——叶永烈

《最后一头战象》——沈石溪

《老人与海鸥》——邓启耀

《怀念母亲》——季羡林

《小学课文《珍珠鸟》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