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范文 > 教学设计

《摆》教学设计

时间:2021-10-03 16:05:49 收藏本文
《摆》教学设计

《摆》教学设计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摆》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摆》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知道摆的快慢与摆长有关系,摆长越长,摆得就越慢;反之摆得越快。

2、知道摆的快慢与摆锤的重量没有关系。

过程与方法:

1、能够对影响摆的快慢的因素进行假设并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2、能够测量在单位时间内摆动的次数。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验到对待科学研究要持严谨的态度。

2、体验合作、发现摆的规律的乐趣。

  二、教学重点:探究摆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

三、教学难点:设计一个摆,在15秒内摆动的次数与教师给的次数一样。

四、教学准备:

小组准备:细绳一根,计时器一个,支架一个,直尺一把,垫圈若干,实验记录卡。

教师准备:摆钟实物,有关摆的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昨天张老师到钟表店里去逛了逛,发现了这个东西,你们认识吗?(出示摆钟)

生:钟、摆钟……

师:你知道它是靠什么来工作的吗?

生:靠下面的大圆盘、靠下面摆动的东西、靠下面的摆……

师:(指钟摆)这是钟摆,摆钟就是靠它来工作的,我们把像钟摆这样的装置叫做摆。

师:你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类似钟摆摆动的现象?

生:秋千、公园里的海盗船、心理医生用的催眠器……

师: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研究摆,看看它有什么秘密?(板书课题)

二、认识摆、学习制作摆,并学会如何数摆的次数。

师:老师这里也有一个摆,你们看看。(出示多媒体课件)摆是由摆线和摆锤组成的,上面挂的线是摆线,下面挂的重物是摆锤。摆线可长可短,摆锤可轻可重。若让摆摆动起来,摆起来的角,我们叫做摆角。

老师现场制作一个摆:你们看,老师把线绕在这根木板上,再用夹子给夹住,线上再挂上垫圈,一个简易的摆就做好啦。

师:老师先玩玩这个摆,你们要学会如何数摆的次数,摆往返摆动一次我们叫摆动一次,注意,手不要加力,摆线一定要拉直。一、二、三……

师:来,我们一起数数,一、二、三……

师:你们猜猜,老师这个摆15秒钟会摆动多少次?

生:10次、12次、15次、20次……

师:我们一起来数数看,老师来看时间,你们来数。老师从角度指示器30度的地方开始。

生:一、二、三、四……

师:停。

生:12次、13次。

师:有的同学说12次、有的同学说13次,到底多少次?我们应该怎么办?

生:再做一次。

师:为了能让实验结果更准确,一般每次实验我们要做三遍。我们还要再做两遍。预备,开始。

生:一、二、三、四……

师:停。

生:12次。

师:最后一遍。预备,开始。

生:一、二、三、四……

师:停。

生:12次。

师:你现在能告诉老师,我的摆15秒钟内摆动多少次吗?

生:12次。

师:你们想自己制作一个摆吗?请同学们利用桌上的材料自制一个摆,并数数你们的摆15秒钟摆动多少次?把你们的实验结果记录在实验记录卡1上。

学生动手制作摆并数摆动次数,老师巡视。

师:能告诉我,你们做的摆15秒摆动多少次吗?说最后结果。

生:10次、12次、13次、11次、11次、16次、10次、11次。(教师板书)

三、研究“摆的快慢与什么有关”。

师:大家仔细看看每组的数据,你有什么问题想说的?

生:为什么有的组做的摆15秒内摆动的次数不一样?

生:为什么有的组做的摆15秒内摆动的次数一样?

生:摆摆动的快慢与什么有关系?

……

师:你们觉得摆动的快慢与什么有关呢?

生:摆线的长度。

师:就是摆长。(师板书)

生:摆锤的重量。

师:就是摆重。(师板书)

生:摆角的大小。(师板书)

师:到底摆的快慢与什么有关呢?我们现在能下结论了吗?我们要怎么办?

生:做实验。

师:(指板书)三个问题,你想研究哪个?你打算怎样做呢?我们还是先来讨论讨论吧。

学生讨论实验方法。

师:讨论有结果了吗?你想研究哪个问题,怎样研究?

生1:我们想研究摆线的长度,做两个摆,一个摆线长一些,一个摆短一些,看看15秒钟哪个摆摆动次数多一些。

师:在你们设计的实验里,哪些条件需要改变?

生1:摆线的长度。

师:哪些条件不能改变?

生1:摆锤的重量和摆角的大小。

师:你们小组想研究哪个问题。

生2:我们想研究摆锤的重量,也是做两个摆,一个摆锤重些,挂三个垫圈,一个摆锤轻些,挂一个垫圈,看看15秒哪个摆动次数多一次。

师:在你们设计的实验里,哪些条件需要改变?

生2:摆锤的重量。

师:哪些条件不能改变?

生2:摆线的长度和摆角的大小。

师:你们小组想研究哪个问题?

生3:我们想研究摆角,做两个摆,一个摆角大一些,一个摆角小一些,看15秒哪个摆动的次数多一些。

师:在你们设计的实验里,哪些条件需要改变?

生3:摆角的大小。

师:哪些条件不能改变?

生3:摆线的长度和摆锤的重量。

师:好了,现在三个问题都有小组要进行研究了,那就请你们把实验结果记录在实验记录卡2上,你们估计做这个实验需要多长时间?

生:5分钟、8分钟、10分钟、1分钟……

师:老师给你们15分钟时间,如果在规定的时间里,你的问题研究完了,可以再到老师这里领取一张实验记录卡,研究下一个问题,我们看看哪个小组研究的问题最多。

学生分组研究,老师巡视并指导学生认真写实验记录卡2。

师:通过实验,你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生1:摆线的长度和摆动的快慢有关。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1:我们做了三次实验,第一次摆线最长,有40厘米,它摆动了 ……此处隐藏18968个字……结束课堂教学,让学生将键盘与椅子放回原处,并检查周围的卫生情况及时清除。组织学生有序离开机房

《摆》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根据自己制作的摆,测量在单位时间内摆动的次数,能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观察、思考推测出影响摆摆动的因素,作出自己的假设。并能根据假设设计实验。

2.运用对比实验的方法,使学生认识到摆的快慢与什么有关系,知道对比实验中的定变量关系,让学生经历一个观察现象——推理判断——制订方案——论证计划的可行性活动过程。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分析能力和实验能力。

3.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体验到与人合作共同完成实验任务和探究摆的规律的乐趣。

教学重点:

能够根据自己制作的摆,推测影响摆摆动次数的因素。经历一个观察现象—推理判断—制订方案—论证计划的可行性的活动过程。

教学难点:

通过小组合作,尝试自行设计对比实验,研究出摆的快慢与摆锤的重量无关,只与摆线的长度有关。初步学会分析和推理对比试验中的定变量关系,并学会设计控制一个变量的实验。

教学准备:

铁架台、铁夹、线、回型针、小螺帽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5分钟

1.谈话:我们上一节科学课上自己动手做了一个摆,现在请一位同学来说说,摆有哪几个部分组成?

生:摆是由支架、摆线、摆锤组成的。

2.上节课我们已经认识了“摆”,我们通过实验,有什么发现吗?谁说一说?

生:同一个摆,每摆动一次所需的时间是相同的。

3.谈话:今天我们继续研究摆。来研究摆的快慢跟什么有关的问题?

(出示课题:摆的研究)

二、科学探究 23分钟

1.学生推测

师:观察讲台上的摆,你认为摆的快慢可能跟哪些因素有关?

(根据学生回答分别板书:摆绳长度、摆锤轻重等。如出现摆的幅度这个因素,可引导学生回忆前一课的实验。上节课我们发现在40秒内摆的幅度会变得越来越小,但是在1~10秒、10~20秒、20~30秒、30~40秒内摆的次数基本一致,为此我们还做了在摆幅的大小在相同时间内摆动的次数一样,得出摆的幅度对摆的摆动快慢没有影响,今天这节课我们可以排除摆幅这一因素。)

师:现在我们剩下的猜测就只有摆锤轻重、摆绳长度,这两个因素。今天我们就来找证据研究这两个因素,对摆摆动快慢有没有关系。

(板书影响因素:摆绳长度、摆锤重量等)

2.对摆绳长度、摆锤大小两个因素,分别展开实验教学。

谈话:我们先研究摆的快慢跟摆锤的重量有没有关系的课题。

活动一:研究摆的快慢与摆锤重量的关系 15分钟

(1)改变摆锤重量的实验设计:

为了证明摆锤的轻重与摆的快慢到底有没有关系,这个实验可以怎样来设计

(引导学生这个实验是对比实验)

学生回答后继续追问:

① 改变的是什么条件?

(摆锤重量)

② 哪些条件需要保持不变?

(摆线长度、时间、摆动幅度:通过用量角器控制好角度)

(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在摆的板画上注明相同与不同之处)

(2)学生小组讨论:改变摆锤重量实验操作中的注意点。

(3)学生交流,实验操作要点,教师明确以下几个要点:

① 15秒相同时间内看摆的次数

② 排除误差,同一个条件下测定3次。

③ 三次实验数据不一样,如何取值。(鼓励多次实验取平均值)

④ 为了实验更严谨,老师做一下大的分工,一半小组做增加一颗螺帽的实验,一半小组做增加两颗螺帽的实验。

⑤ 小组内分工提高实验效率。(一人计时、其余数摆)

⑥ 实验前,将绳子系在铁架台上时,注意所系的绳结应位于近支架的下端,防止实验时,摆绳的长度随着摆的摆动而发生改变。实验开始时,手拿重物于规定摆幅位置,等待老师说开始后,松开手拿的重物。

(4)学生实验、记录《同步探究》P51表格:比比哪组实验时安静并且效率高!

(5)数据反馈、汇报小结。

(展示两个小组数据,谈谈我们的发现:摆的快慢与摆锤的重量无关。)

看看自己小组的数据,支持这一结果的小组举手!如不支持,拿出来分析。

师:“分析这些实验数据,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吗?”

学生小结:摆的快慢与摆锤重量无关

活动二:改变摆绳长度的实验 (8分钟)

(1)改变摆绳长度的实验设计:

为了证明摆绳长度与摆的快慢到底有没有关系,这个实验又可以怎样来操作?

(明确①要改变什么条件?②哪些条件需要保持不变?)

(结合学生回答板画摆绳长度对比实验的条件)

(3)学生交流,实验操作要点,教师明确实验要点。

(与上一实验基本相似。提示:先做两倍的摆线长度,然后用尺子量或者用对折的方法做一倍的摆线长度)

(4)学生实验、记录《同步探究》P51表格。

(5)数据反馈、汇报小结。

(展示小组数据,谈谈我们的发现:摆的快慢与摆绳长度有关,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动越快。)

(6)其他组的数据,支持这一结论的举手。

(7)分析实验数据,你有什么发现?

(8)师生小结: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动越快

三、摆的快慢与什么有关 (7分钟)

1.师:通过刚才的两个实验,你能回答《同步探究》P52的判断题了吗?大家一起完成.

2.学生观察:课本中P61的两个摆。分析这两个摆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相同:摆绳长度一样。 不同:摆锤长度不一样)

3.学生猜测:你认为这两个摆摆动的快慢一样吗?如果不一样会是怎样?

(请回答不一样的同学,说说你根据什么来猜测它们摆动的快慢不一样?完成在《同步探究》P52表格中。)

4.出示课本中的摆。

教师演示实验:两个摆锤长短不同的摆,在60秒摆动次数。

5.学生填写实验结果和我的发现。

(师可根据学生时实际情况进行引导:虽然这两个单摆的摆绳一样长,但是他们的摆长却是不一样的。其实,摆的长度并不等同于摆绳的长度,真正的摆长是指支架到摆锤重心的距离。)——视情况而定,适时介绍确定物体重心的方法:悬挂法确定物体的重心。

6.小结:摆的快慢与摆长有关。

(为什么摆锤长的摆动慢,摆锤短的摆动快也就是我们下一堂课要研究的问题。)

7.学生自评、互评.

8.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吗?

板书设计:

6 摆的研究

摆锤重量→只改变重量→无关

摆绳长度→只改变绳长→长则慢,短则快

摆长=支架到摆锤重心的距离

《《摆》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