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展书香校园活动总结11篇
总结是指对某一阶段的工作、学习或思想中的经验或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做出带有规律性结论的书面材料,它能使我们及时找出错误并改正,不如静下心来好好写写总结吧。那么总结要注意有什么内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开展书香校园活动总结,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开展书香校园活动总结1我校根据“书籍点亮人生,书香溢满香园”的主题,联系实际,开展师生的系列读书活动,营造了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全面激活了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领导重视,落实责任,宣传到位
学期初,我校便把“书香校园”的创建作为我校的重点工作来实施,具体做好四方面工作:
1、学校专门成立了以赵凤英常务副校长为组长的创建“书香校园”活动领导小组,领导分工明确,落实责任,认真务实地将“创建书香校园”的各项活动落实到点、贯彻到面。
2、学校召开了“读书活动的动员会”,对工作作了具体的部署,制定读书活动计划,各项工作做到有部署,有检查,有评比,有总结。
3、班主任工作到位,深入班级、小组,认真组织做好学生发动工作,布置好了班级读书氛围。
4、舆论宣传到位,将活动口号定位为“我读书,我快乐,我收获,我成长”,充分利用“读书宣传橱窗”、班级黑板报、学校广播站、学校网站等宣传阵地,大造舆论,形成浓厚的开展主题读书活动氛围,使广大师生对“书香校园”活动的知晓率与参与率在98%以上。
二、营造读书氛围,提供读书平台
1、大力做好创建“书香校园”,争当“阅读之星”活动的动员。
2、在学校“读书宣传橱窗”、校园显眼处、各班课室张贴有关读书的名人名言,使学生浸润在书香中。在学校的网站上,还开辟有“读书天地”,大力倡导读书活动。
3、落实学校阅览室开放工作。启动电脑操作和手动借阅,确保学生可以按照规定的时间到图书室借阅,或以班级为单位集体借阅,进行自主性阅读,学生的读书热情很高。
4、设立班级图书角。以老师、学生捐赠推荐好书供全班学生共同阅读为主,学生每天坚持半小时以上的课外阅读,并写好读书笔记。
5、开好“好书推荐”和“我分享,我快乐”的主题班会。
7、鼓励家长为孩子创设家庭读书平台。
三、精心策划各种读书活动
1、各班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读书计划,充分利用“读书宣传橱窗”、班级黑板报定期更新、出关于读书有益的内容和黑板报,渲染读书的气氛。
2、上好每周两节的阅读指导课,兴趣是的老师,阅读课上老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以保证学生“乐读”和“会读”。
3、学校定期开展各类读书活动评比。如:“好书伴我快乐成长”手抄报比赛、“好书推荐”评比、读书笔记评比、书香班级评比、阅读之星评比、经典诵读表演比赛等。
4、充分利用学校“红领巾广播站”,每天课间定时广播一些摘录或学生写的优美的文章,或向同学们推荐一些好书。形成读书、写作齐头并进的良好局面。
通过学校组织的一系列读书活动,学校师生已掀起了一股爱读书、会读书、读好书的热潮。师生逐渐养成热爱书籍,博览群书的好习惯。目前,学校的读书氛围越来越浓,校园处处洋溢着书香气息,学生一进入校园就投入阅读,大声喧哗、追逐打闹的学生少了,每天的课前课后,优秀作品的展示橱窗前总可以看见前往观摩的学生,他们一边欣赏,一边评价,流连忘返,百看不厌。学校的学风改善了,课前、课间的纪律好了,学生阅读的兴趣浓了,受到全校师生的一致好评。读书活动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
开展书香校园活动总结2为了进一步落实中共遵义市委宣传部和市、县教育局通知精神,结合我校自身实际,开展以”打造书香校园,共建学习型校园”为主题的读书活动,现将我校开展”营造书香校园”读书活动的情况总结如下:
一、完善结构体系,保证读书活动顺利开展。
开展读书活动决不是一项急功近利的工作,养成读好书的习惯将对一个人的发展产生终身影响。建立机制,形成制度,对读书活动健康有序的开展和向纵深持续发展是十分重要的。这既是一项基础工程,又是一项需要不断完善的工作。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1、建立“书香校园”工作领导小组。组长:韩静(校长)
副组长:黄超(德育主任)余金勇(教导主任)
宣传员:李雅君(少先队大队辅导员)
成员:胡前王峰韩忠生韩小令及全体班主任
2、建立专业指导教师队伍。
我们学校有一支比较得力的指导教师队伍,负责实施学校制定的读书工作计划,组织任课班级学生制定读书方案,开展读书活动。语文教师常常结合教材向学生介绍相对应的课外读物,学习课文写法写”小练笔”。家长也是很好的读书导师,学校注意博览群书的学生,让这些学生的家长介绍引导孩子读书的经验,带动其他家长引起重视,指导自己的孩子读书。
二、搭建读书平台,多渠道为少年儿童提供优良图书。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优秀的书籍既能帮助学生增长知识,又能陶冶学生心性。我校非常重视对读物的推荐和阅读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积累知识,让他们主动接受教育。具体做法如下:
1、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
从20xx年开始,学校规定每天第四节课前安排25分钟的国学经典诵读,由班主任组织本班学生阅读国学教材。红领巾广播站广播员通过广播带全校学生读有益的篇章。本学期,结合教育局”五个一”活动,要求学生每天读一篇好文章,写一篇读书随笔。做到读用结合,读书育人。我们在12月份举行了为期一周的年级读书汇报会。低年级的读书故事会、中年级的读书欣赏会、高年级的读书演讲会精彩纷呈。此次年级读书汇报会是在班级读书报告会的基础上,认真挑选优秀选手参加,读书汇报会掀起了一个读书高潮。
2、开放学校图书馆、阅览室。将学校图书馆、阅览室的图书、报刊进行科学分类,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借书制度、阅览制度,为学生读书创造良好条件。自开展书香读书活动以来,我校图书室的借阅率大幅度提高,我们要求学生在课余时间到阅览室读书,让他们在书香中展开知识的.翅膀。
3、建设红领巾图书角。
我校各中队在书香读书活动中,由学校提供统一的图书架,迅速建设起颇具中队特色的红领巾图书角。辅导员在班中组织学生开展各种读书活动,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学校拟订今后对各中队的图书角进行定期评比,让学生在竞争机制中既培养读书习惯有养成爱书习惯。
4、开展捐书赠书活动。
自”书香读书活动”开展以来,以各中队辅导员为表率,由各中队的队干为领头队伍,在学生中开展“捐赠一本书,感念母校情”捐书活动。班级为单位,开展“献一本看百本”献书建图书角活动。我校在学生中开展 ……此处隐藏8710个字……问。因为在很多教师眼里,无论对于教师或学生,读书并不是一件十分紧要的事,而毫无疑问的是——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当然,他们可以轻易找到这样的理由,比如,有些学生虽然不读书,仍然成绩优异,有很多所谓的“名师”、“专家”,其实也并不怎么读书,或者忙得没有时间读书。对此,“苏”当然并不否认,他在书中写道:一个人很可能以优异的成绩从中学毕业,但是却完全不懂得什么是智力生活,完全没有体验过阅读和思考这种人类的巨大喜悦。近些年来,学校造就的那些“高分低德”的学生屡屡上演的悲剧告诉我们,一个个成绩优异的学生却很可能是冷漠凶残的抢劫犯、杀人犯。这些令人痛心的事例难道还不足以引起我们的反思?对此,我们同样可以从“苏”看似耸人听闻的话语中得到提醒,“由于学生在上学的年代里智力兴趣很贫乏,所以造成他们在中学毕业后的精神生活的狭窄和内心的空虚,而这些正是青少年当中发生许多不健康现象的最主要的原因。”
这位全校拥有最多个人藏书兼文学老师的校长在书中举了这样一个例子:一个历史教师上了一堂成功的公开课之后,当邻校的老师请教他花了多少时间来备这堂课时,他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不过,对这堂课的直接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的时间。对于这样看似有些故弄玄虚的回答,我们应当怎么来理解呢,也许我们可以从苏的文字中得到更为明确的答案:怎样进行这种准备呢?这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功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一些优秀教师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于他们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他们知识的大海。对于每天花掉许多的时间用来读书充电,也许很多老师并不反对,然而我们常常会听到类似这样的抱怨:读书当然是好事,问题是,每天除了上课、备课,批改作业,参加各类学习研训等,哪还有多少空闲的时间用来读书呢?关于学校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我个人认为:首先,学校要真正设身处地地为教师着想,努力使老师有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切实减轻教师们的工作负担。其次,摆脱功利性的读书,努力营造读书的氛围,培养阅读的兴趣,对于自己兴趣的事,每个人才会自觉地想方设法去挤出时间。最后,学校能够让教师们真正意识到:从本质上来说,只有不间断地读书学习才能拥有更多空闲的时间。因为只有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技巧,才能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更加应付自如,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功”,就像“苏”反复强调的,通过年复一年的学习,学校教科书这一滴水,在教师知识的海洋就会变得越来越小。
因为有了以上认识,这个学期,经过慎重的考虑,学校特意从有限的经费中拨出一点资金,用以购买并送给每个老师一本书——《给教师的建议》(苏霍姆林斯基)。我在每本书的扉页上写下这样一句话:我美丽,因为我是读书人,做有思想的教师。因为我认为,真正的阅读,可以教给一个人怎样进行思考,而所谓读书的收获首先更多的是给人带来思想上、精神上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带来的喜悦。反之,如果阅读不能让人体验到一点,那便谈不上真正的阅读。此外,我们还让每个老师这句话下面签上了自己的名字,表明这是大家用以集体阅读或曾经一起读过的一本书。我多么希望,通过这样一个简单的形式,在这个读书空气日渐稀薄的今天,激起老师们自发阅读和学习的愿望。如果哪一个老师能够因此从中得到一点学习的启发或工作上的收获,我将为此感到高兴,那么,我们的付出也将是值得的。
为了强调书籍对产生的巨大精神力量,“苏”将其学校的图书阅览室命名为“思考之室”。他在专门介绍的文章中写道:“我努力做到使每一个少年都有一本心爱的书,使他反复阅读、思考这本书。”“当少年在思考之室里读过几本书而体验到认识的乐趣以后,他才会在家里看书。”“使我感到高兴的是,思考之室成了一个丰富的精神生活的策源地。”他在书中深情地回忆起这样一件事:他向学生介绍了一本书后,他满怀期待地在“思考之室”等着,后来兴奋地看到第一个打开这本书的女孩一连好几天都离不开这本书,甚至忘记了要参加文艺小组,看谁打开这本书,图书室开放。他激动地写道:没有必要向这孩子提醒参加活动的事,不要打断正在激动她的心灵的思想和情感的潮流,因为她的内心正在进行着紧张的思考,在认识世界和自己……一个在一所学校连续工作了三十几年的校长,就是这样,始终怀着一颗敏感的心,数十年如一日悉心呵护着学生的心灵世界,他始终坚信书籍能带来不可言传的教育力量,并用自己的行为实践着自己的教育信仰。有一句话说得好,教师关注学生哪一方面,便能使学生在这一方面有所收获。只有在学生心里播下读书的种子,才能使读书真正成为学生精神成长和思想成熟的源泉。
“我们学校的每一个学生,到小学毕业时拥有200-250本个人藏书,个别学生有400-500本书。我们特别关心的一件事,就是要上那些在家庭中由于各种原因而造成没有书籍就会感到精神很贫乏的环境的儿童,以及那些在学习上遇到严重困难的儿童,一定要拥有个人藏书……”读到这一句时,我首先感到的是震惊,震惊于“每一个学生”,以及那些数据,然后是羡慕和惭愧。他说的是真的吗?他们是怎么做到这一切的?惭愧的是,我所看到的很多同行朋友(尤其是语文老师),在阅读方面竟远远不及小学生。现在,我校面临的实际情况是,外来工子女占了学校的三分之二,这些父母大多文化素质较低,家庭经济条件不好,平日忙于工作,家庭缺乏读书学习的氛围,有少数家长甚至反对学生买课外书,调查结果是,大部分学生的课外书不足三本,学校要求每个班级建立图书角,要求每个同学拿出至少一本书来,有些学生甚至连一本课外书也没有。调查结果表明,家长是否重视孩子的读书问题将对培养孩子的读书习惯有着直接而重要的影响,因此要尽力做好家长的宣传教育工作。与家长交流方面,召开家长会是教师与家长进行交流的重要手段,学校将坚持每学期召开两次家长会,并鼓励老师平时和家长进行定期交流,个别交流等。每次家长会,应该向家长反复强调看课外书的重要性,支持并鼓励孩子多买书、看书,有条件的可以指导孩子挑书,与孩子共同交流读书心得,在家督促、关注孩子的读书情况,如每天晚上、双休日是否用一定的时间用来看书。
我们还认为,及时全面地了解学生的藏书情况以及个人阅读情况对于我们的教育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于是,我们在每个班组设立了学生藏书登记表和学生阅读情况表,学生每得到或读完一本书,便进行及时的登记,这样有利于教师随时掌握学生的个人读书情况,也便于师生及学生之间的读书交流,我们还可以将之作为学生评价学生读书情况的一个重要参考依据之一。
另外,在最大限度地发挥学校图书室作用的基础上,在每个寒暑假,我们都会要求学生利用假期购买两本以上的课外书,并且科学地制定读书计划,每天安排一定的时间用来阅读,并且经常和父母、同伴交流读书的情况,开学初将此作为一项重要的作业进行检查,而通过学生假期新得到的书,可用来不断充实着班级的藏书角,使班级的藏书每个学期保持不间断的更新,可谓一举两得。每学期末学校有一个表彰会,我们会精心挑选一些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书籍,以书为主作为学生的奖品。通过这样一种形式——将书籍作为以奖品发给学生,可以激发学生对书籍的珍惜和喜爱,同时也解决大多学生家庭由于经济困难或缺乏家庭读书氛围等缺少书籍的一种弥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