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书交流活动总结合集10篇
总结是指对某一阶段的工作、学习或思想中的经验或情况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书面材料,它可以帮助我们有寻找学习和工作中的规律,因此好好准备一份总结吧。我们该怎么写总结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读书交流活动总结1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读书交流活动总结 篇1作为老师,培养优秀的学生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虽然有社会这个大环境的影响,虽然有家长的不配合,更有繁重的教学任务,可是我们都应该培养孩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尽管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引导、教育、反复训练巩固,滴水穿石是习惯行成的关键。但是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只要注重阅读方法指导,重视阅读兴趣培养,就一定会让孩子们逐步养成阅读习惯。
一要重视阅读兴趣培养。
教育心理学认为:阅读是一种由感觉、知觉、思维、想象、记忆等多种心理因素组成的复杂心理活动,在阅读过程中,学生的个性、情趣、动机、兴趣等也都直接起着调节作用。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应从激发兴趣开始。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是离不开课内的指导的,我开展了评比与展示阅读笔记;展评手抄报;讲评优秀作文;讲故事等活动。在活动中,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因为自己丰富的知识,出色的表现,带来了他人的赞许,由此就可能产生主动阅读的动力。
二是注重阅读方法指导。
只有掌握了阅读方法,才能实现自能阅读的目标。我认为读书的方法主要来自课内,来自老师平时的课堂教学之中,老师能注重利用教材中的“金钥匙”,因为它几乎包含了小学阶段最基本的读书方法。在平时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去发现、揣摩、总结,在阅读课外书时自觉地运用,也就是“得法于课内,得道于课外”。首先,要求学生读书时要注意力集中,边读边想,遇到生字生词能使用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寻求答案。其次,要求学生读书时要勤动笔,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在课外书中圈圈点点,摘录好词句及精彩的片断。还要向学生介绍读书的顺序,拿到一本书应该先看什么,后看什么,那些精读,那些略读等等。
三是榜样促进习惯的养成。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著名儿童文学家梅子涵教授说得好:“做儿童阅读的点灯人。”这个点灯人最重要的是把孩子带入儿童文学的情境中去,让他们沉浸其中,陶醉其中,这样学生就成为了阅读习惯的奴隶,时刻听从它的指挥。因此,我常常利用中午休息时间,让孩子手里都有一本相同的书。这书我提前阅读后,以讲故事方式带他们一起阅读,并不断在过程中设置悬念,以引领他们继续深入阅读,在情节最紧张时故意停顿下来,让学生的想象自由发挥后再阅读。学生在这样精彩循环的往复中,欲罢不能。在课堂上,我还有意识地让一些阅读好的学生像老师一样带领学生阅读,学生的积极性更高了,许多学生都跃跃欲试。继而,我又由朗读示范,讲自己的读书故事到学生朗读示范,学生讲自己的读书故事等。将学生的阅读兴趣继续提高,并将阅读需要深入到他们的心灵深处,永久地保留下来。在这一榜样示范中,我还穿插了引导学生在阅读活动中运用字典、词典等工具书以及其他相关资料辅助阅读,解决阅读中的问题,同时引导怎样爱书、护书,注意阅读卫生等。
四是让习惯在活动中巩固。
良好的习惯养成有其反复性,学生阅读习惯形成也会出现不稳定的情况,根据这一心理特点,需加强外在刺激,及时强化等方法,使学生的阅读倾向自动化。
(1)童话阅读活动。引导学生阅读古今中外的著名童话,了解认识童话作家,感受童话作品的体裁特点,并组织学生试着编写童话故事,选择童话作品排演童话剧。
(2)经典诗文阅读节活动。引导学生阅读中国传统的诗、词、文,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并组织学生给古诗编故事,创演古诗情境剧,古诗文朗诵等。
学生在一次又一次的活动中,阅读习惯在不断强化中持续着。
五是评比激励中让习惯扎下根。
(1)在阅读活动中,我及时表扬那些敢于质疑,并积极围绕疑问探究的学生,促进学生在阅读中勤于思考,主动探究。
(2)定期将学生的阅读积累本在班上展示。评出阅读积累做得好的学生,以帮助学生形成阅读与积累相结合,阅读要动笔墨的良好习惯。
(3)每一次学生习作,我都要求学生用规定的符号画出自己习作中用上的课外阅读积累的好词佳句,并进行评比奖励,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积累的兴趣,形成学以致用的好习惯。
(4)每周评选两名阅读之星,以此激励那些阅读习惯好,阅读持之以恒的学生,同时也对正在形成良好阅读习惯的学生进行促进。
丰富多彩的评比、展示、激励活动,让已有良好阅读习惯的学生,向更高效的阅读推进,让正在形成阅读习惯的学生从成功的体验中获得阅读快乐,从而形成稳定的良好阅读习惯。
读书交流活动总结 篇2从本学期刚开学,我就和全班同学共同商定本学期要潜心加强阅读。就此,我也提供和推荐了许多优秀的读物,如《平凡的世界》、《城南旧事》、《基督山伯爵》、《活着》、《孔子的故事》、《夏洛的网》、《草房子》、《红瓦黑瓦》……
同学们一有时间就会拿出这些优秀读物津津有味地读起来。开学已经7周了,我今天组织同学召开本学期第一次读书心得交流会。同学们梳理了7周以来自己所读的书目及收获,他们统计得很详细,包括书名,字数,收获,推荐理由等。
首先上台发言的是张雨欣,一个月来她读了8本书,他向大家着重推荐《平凡的世界》,这本书看起来让人心潮澎湃,主人公孙少平百折不挠的顽强意志给了我无限的精神力量,这种力量让我有信心,有勇气战胜生活中一切艰难困苦。接着她还谈了高尔基的《童年》,其中外祖母的敦厚、慈祥与外祖父的凶狠、无情形成鲜明的对比,让人体会到世间的大爱对一个孩子成长是多么重要。
虽然雨欣同学讲得话不是太多,可是讲得却很有重点,同学们听了也很受启发,我相信这样的来自同学之间的稚嫩的声音,一定能够在大家的心中引起涟漪,这个涟漪越扩越大,相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因为接下来的时间进行物理竞赛考试,所以此项活动没有进行完,本周将继续进行此项活动,让学生们真正体会到读书是多么令人愉快,让人神往的一件事情。
读书交流活动总结 篇37月5日下午4点,正当烈日炎炎,克区各小学语文教师相聚在第十小学,参加由区教育局组织的“精彩纷呈,砥砺共进”克拉玛依区“市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学观摩系列活动”。短短的一下午,让我们聆听到来自各小学12名优秀语文教师的读书交流心得,有感触,有激励。
本次活动中有不少语文教师都是教龄在10年以上的骨干教师,作为学科带头人、市级教师的她们,在本次交流活动中,分享了她们在读书时的感悟;教学过程中的困惑、方法;结合学生实际进行的改进,以及从细微处对学生的关心和理解。 ……此处隐藏8210个字……即:早通知、早预习、早谋划,做到了“三充分”即:动员充分、准备充分、发言充分。读书交流过程中,我们坚持按照“一读二悟三思四议五评”的读书方法,将规定篇目彻底读懂读透,活动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一、读,形式丰富多彩
读的过程,是学习的第一步。为了读懂读透,主持人引导大家首先齐读,让大家对原文有一个初步印象;接着主持人引导大家分组细读,采用接二连三的接力赛形式,让现场气氛空前高涨;第三步,主持人引导大家进行品读,采用抢答的方式分配机会,获得机会的家长把自己最喜爱的一段读给大家听。几轮下来,家长们意犹未尽。
二、悟,人人入脑入心
悟,是从书中感悟道理,把书读到心中的过程。主持人让大家深刻体悟书中所讲,结合自身生活实际,去感悟专家建议对自身生活的帮助。悟,需要静,主持人给了五分钟的时间,这五分钟,虽然教室安静到掉根针都能听见,但每位家长的内心都是波涛汹涌。
三、思,让书回归生活
思,就是要运用书中道理,指导我们言行,做到知情意行的和谐统一。思考,是读书的升华过程,是每个人从书中到生活中的过程。在这个环节,主持人积极引导大家从书中来,到生活中去。
四、议,让书回归生活
议,就是要与他人交流分享,把深刻的道理生活化,带动身边的人共同努力维护平安和谐的幸福生活。议的环节持续五分钟,分小组进行,小组长负责,让每位家长吐露心声,让每位家长都能够敞开心扉说出心里话。
五、评,让书回归生活
评,就是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要有选择的吸收,服务于我们的工作生活。整个评的过程,主持人采用了抢答的方式组织,每位家长发言的激情被点燃,争先恐后到讲台上向大家汇报读书与生活感悟。发言的家长有人语重心长,有人侃侃而谈,有人自警自省,有人忏悔过去面向未来;台下时而掌声雷动,时而沉思默默,时而感动落泪,时而附和声声。家长们对所学内容有了深刻的理解,对今后的生活和教育孩子有了认真的反思。
在大家的眷恋中,读书会接近尾声。时短而情长,意犹未尽的家长们恋恋不舍地从书的意境中走出,却获得了郭老师早已准备的大奖。整个读书交流会进行中,郭老师用心评出了“家长读书标兵”。颁奖,一个神圣光荣的时刻,家长们的读书热情再次高涨,纷纷表示要加强读书自学,争取下次更好的表现。
读书交流活动总结 篇9本学期第二届读书交流会于上周五第二节课如期举行。交流的主要书目是余华的《活着》。
读书分享会进行到第二个环节,我让学生自由交流这部作品中感触最深的内容,并阐述见解。一学生谈到福贵的儿子有庆为县长的老婆献血过度而死亡时,深感痛心。我顺势加以引导,抛出一个问题让学生思考:从医生对有庆生命的漠视中,你们看到什么?想到了什么?一石击起千层浪,学生的反应很强烈,个个争先恐后地各抒己见。他们谈到了人心的冷漠,医生的职业道德,还谈到了社会人对权贵对金钱的献媚,最后得出一致观点:生命无高低贵贱之分,每一个生命都应该得到应有的尊重。
后来,我们又谈到了金钱与快乐的关系。皓同学一向最具思想,且敢于表达,他的一些“宏论”经常引发一些争议,甚至有时会遭来全班同学的一致攻击。这节课上,皓又语出惊人:“我认为金钱虽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你们想一想,没有钱,怎么会有快乐呢?”他话还没有说完,教室里“嘘”声滔天,有几个在下面小声嘀咕着:“咦,贪财鬼。”“就知道钱。”还有好几位义愤填膺地站了起来,纷纷驳斥皓的观点,他们从贫困山区讲到普通家庭,从亲情发散到友情、博爱等,一致认同的是,没有钱,照样也可以过得很快乐、很幸福。
听着这些单纯的表达,看着他们对“金钱”所表现出的不屑一顾,我笑而不答。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学生们一谈到钱,就与人品扯上了关系。在他们看来,喜欢钱追求钱的人就是大恶人。但他们往往每天都想从父母手里弄到一些钱。正如社会上的一些人,明明喜欢钱,表面上又表现出对钱的鄙视,装出一副视金钱如粪土的高尚样儿。这种虚伪已潜移默化的根植于学生的心田。是该告诉他们真相的时候了。
学生停止了争端,我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承认了皓同学的观点,学生一脸惊讶,大概都为老师也是一个贪财鬼而觉得不可思议。我含笑道出了我的观点:“同学们,不要把金钱看成是万恶之源,也不要把爱钱的人看成是凶神恶煞。问题不是出在钱上,而是出在人对钱的态度上。可怕的不是钱,而是贪欲,一种对钱贪得无厌的、不择手段的占有态度,最后这样的人都做了金钱的奴隶。
古语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只要是我们凭借自己的劳动创造的财富,都是值得自豪和称道的。希望你们长大后,凭自己的努力创造更多的财富,改善自己和家人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为他人、为社会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实现自己人生的价值。记住,永远要做金钱的主人,无论钱多钱少都要拥有做人的尊严。”
教育确实是一项美的事业,我们在塑造一个个美的行为,化育颗颗美的心灵,我们一直在追求完美。但事实告诉我们,完美又是不存在的。生活中有阳光,也会有暗夜;有真善美,也有假恶丑。我们要告诉学生这些真相,引发他们的思考,形成自己的判断。作为一名教师,有必要让学生了解生活的、人性的全部真相,这样的学生将来走入社会后才不至于无所适从。我认为,理想的教育应该是开放的、兼容的,与社会生活融为一体的。
读书交流活动总结 篇10下午去少年宫办事,出来不觉又走进书城。一口气看完了两本书。是印度很著名的心灵大师的《解读你自己》和《与心灵对话》。以前爱看心理学方面的书,但这类世人看来有点玄的通灵类书还是第一次读,看完竟有些许触动。世上本来最难了解的人就是自己,读懂自己的心灵更是一种超然的境界。书中提倡一种绝对自然放松的状态,不给心灵任何的束缚和枷锁,不去做任何形式上的压抑与方向归属,而是充分尊重它,并客观地对其产生进行探究。追根溯源才能治标而不是治本。书中又提到怎样才能体验到人类伟大的深层次的纯精神的爱。那种爱是人类幸福感的最高追求,是自身心灵与肉体完全自然和谐地完美融合时体验到的无法比拟的快乐感觉,很象佛教中的无我境界。结尾说冥想是与心灵对话的最高层次。读完竟是满怀的喜悦。物欲的满足与精神上的愉悦相比是多么的微不足道。一切让爱做主一切让心灵做主。让我们活得更纯粹更幸福。
自小爱看书,且看的杂,能看的都看,囫囵吞枣,填鸭式的。20几年下来,倒发现这是我最好的消遣和减压方式,再多的失意烦恼,世间纷繁,只要一书在手,自得其乐。世间本无事,庸人自扰之。能闲世人所闲事,方能忙世人所忙事。所谓闲事就是读书。一个女人所能体会到的自由的程度和对幸福理解的深度取决于她对人性认识的广度和深度。我们无法延长生命的长度,那我们就尽量去拓展自己生命的宽度。读书的女人,较少地沉沦悲苦,因为她知道个人的痛苦和大自然相比是多么地微不足道;读书的女人,较少无望地孤独惆怅,因为当她沉浸在书的海洋时心中无比的喜悦幸福;读书的女人,较少有阴暗与卑鄙的心理,因为书中的光明日积月累浸染着情操,鞭击着皮袍下的“小”。读书使人的情感更细腻,举止更优雅,气质更深沉。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非读书所不能达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