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儿教师说课稿模板汇编8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说课稿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幼儿教师说课稿8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儿教师说课稿 篇1今天,我们园领导让我们观看了应彩云老师的课堂视频《老鼠娶新娘》,从而让我想到了08年我第一年工作时幸运观摩到应老师的那堂《幸福的大桌子》,那时还未脱稚气的我刚踏上教师的岗位,只是被应老师的课堂给吸引了,那种感觉当时也不知道怎么表达,但现在的我有了更多的感受。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老师和孩子们的距离一直都是很近的,像是孩子们的大朋友。尤其是在上课的开始部分,与孩子们认识的过程中是很自然的。为了不让孩子分散精力,首先她先让孩子们认识一下自己与听课的这些老师们。认识后自然就不会在上课的过程中再分散精力了。这就是高人一等的做法,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
在教学过程中,她一直叫着“宝贝”,孩子们都非常喜欢别人叫他们宝贝,这样她就和孩子们的距离拉得特别近。孩子们都非常喜欢“喜欢自己的人”。只有这样,孩子们才愿意跟着她的思路一直走下去。另外,她还抓住了幼儿的实际,从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幼儿学起来特别的带劲。
其次,课上应老师在语言活动中的环节设计、提问方式面向全体照顾个体等活动都十分的合理,实践操作性强。应老师的课让我们看到了幼儿从不会说、不愿意说到想说、愿意说的过程。课堂中时时处处是无痕教学的轨迹,没有说教,有的只是谈心、交流、游戏、还有品尝,十分融洽、和谐。
从她的课堂活动中,我看到了她与陌生孩子们之间的融洽、和谐、快乐,还有就是与活动相融合的教育意义。听、看应老师上课完全是一种享受,享受着教学魅力大放光彩。一直喜欢“教育无痕”,因为自己没法做到,所以更加喜欢。在应老师的课堂中时时处处是无痕教学的轨迹,没有说教,只是谈心、交流、游戏、还有品尝,在应老师的教学中可以说:教学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应老师在孩子面前是幸福的,做应老师的孩子是幸福的,而我在听课的同时也是幸福的!幸福有时就是这么简单!
通过学习应老师的这节课,真是让我受益匪浅,也让我看到了自己的差距,找到了努力的方向,相信只要在日常活动中经常反思和琢磨自己的教学行为,并在教育活动中学习应老师,和孩子们的距离拉得再近一些,使自己能更好更快的成长起来!
幼儿教师说课稿 篇2一、说教材:
中班幼儿对周围的事物和现象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他们乐意观察事物,思考问题,但他们认识的是物体粗浅的,表面的现象,还不善于根据物体的某一特征进行归类,本次教学活动《气球伙伴》正是基于这一点而设计的,由此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提高幼儿思维的敏捷性。
二、说教学目标:该活动的目的是:
1、认识数字9,感知数字与数量的关系。
2、能按气球的某一特征归类,训练快速辨认和判断的能力。
三、说教学准备:
各种颜色的气球、1——9数卡、图片、小铃。
四、说教学过程:
1、出示画有气球的卡片,幼儿点数,都是九个。可以用数字9来表示,数字9还可以表示什么呢?
2、寻“9”。出示寻“9”图,要求幼儿找找图上什么东西有9个,把数量为9的图案用笔圈出来。
3、躲“9”。教师出示数卡成小铃,幼儿听到9下铃声或看到数字“9”,就躲起来。
4、游戏:“找气球伙伴”。幼儿看看自己气球是什么颜色的,找到与相同颜色的气球结成好伙伴,数数一共有几个好伙伴。
幼儿教师说课稿 篇3一、设计意图:
小小班幼儿的思维正处于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过度的时期,他们情感外露,不稳定,带有很大的情绪性。他们学习、或殴打能够的特点是只关心活动的过程,不关心活动结果,因此,小小班的教学活动应更注意游戏化、情景化,强调让幼儿在愉快、轻松、自由的游戏中自娱自乐、玩中学、玩中获发展。
《小小鸡》是一首外国歌曲创编而来的一首幼儿歌曲,小小班幼儿思维的特点决定了他们喜欢在动作模仿和游戏情景中学习。因此,我所选择的音乐将情景性和趣味性放在首位,节奏鲜明,形象性强的音乐引起幼儿活动的愿望,另外,活动设计小小鸡到草地上玩和允许自己喜欢的小小鸡,在唱唱玩玩中,反复感受音乐的旋律和歌词。从看小鸡,做小鸡,一直到唱小鸡的整个过程中,幼儿自然地产生了爱小小鸡、爱鸡妈妈的情感。幼儿始终保持活泼,愉快的积极情绪,真正做到玩中学,学中乐。
二、教学目标的制定
1、乐意用动作、歌曲、表情,表达对小小鸡和鸡妈妈的喜爱之情。
音乐学习心理学告诉我们:多种感知通道参与,特别是大肌肉运动的参与,能有效地提高儿童对音乐的感知兴趣和感知音乐的效果。新《纲要》中强调:"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呕吐能够的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目标1是本次活动的重点。
2、在唱唱玩玩中学习做音乐游戏《小小鸡》。
皮亚杰指出:在前运算时期(幼儿时期)要发展智慧,关键是让幼儿做各种各样的游戏,从娱乐中学、从玩耍中学,脱班幼儿很喜欢一边哼唱一边做模仿动作,小动物是幼儿最亲密的朋友,幼儿对小动物的叫声及感兴趣,并好模仿动物的动作,因此对这首歌有强烈的兴趣成了游戏的基础,目标2是目标1的基础上进行,又是目标1的突破口,而遵守游戏的规则幽将是成为本次活动的难点。
三、活动准备
为了引起幼儿的兴趣,调动对音乐的积极性以及帮助他们对歌词内容的理解,加强节奏感等,我适当地使用了一些能活动的教具,本次活动我作了以下准备:
1、情景课件。
2、区域活动中,幼儿自由听赏过歌曲的旋律。
3、创设在游戏中学习的氛围。
4、准备鸡妈妈头饰一只,音带,录音机。
四、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听小鸡叫,问"谁来了?"幼儿回答,打开课件引出小鸡及音乐。
二、看小鸡、听节奏、做动作。
1、引导幼儿看小鸡,模仿学做各种小鸡的动作,激发幼儿的兴趣。
2、引导幼儿欣赏音乐,并学做小小鸡。
托班幼儿正处在听觉感官发展时期,听觉的发展比其他感官快而需求多,因此对音乐能表示出明显的情绪反应,这一环节是幼儿的听觉感受及动作感受,使幼儿对音乐有初步的印象。
三、听歌曲,讲解游戏规则。
1、教师听音乐,表演小小鸡,让幼儿模仿。
2、引出鸡妈妈。教师表演鸡妈妈找小鸡。(初步感知游戏规则)
3、告诉幼儿这是一个音乐游戏,游戏是有规则的。(幼儿表演小小鸡在草地上玩耍,做各种动作,鸡妈妈来找小鸡,按音乐旋律进行游戏)
五 ……此处隐藏8298个字……道独占,不懂得谦让和友爱。这些坏习惯使孩子们经常发生这样那样的不愉快,使自己的心情变糟糕,生气、哭闹等现象屡现不鲜。可见,好的行为习惯能够带来积极的情绪影响,而坏行为和坏习惯,只会影响幼儿健康的心理发展。因此,我们在让幼儿养成好习惯的同时,也可以教给幼儿自我调节情绪的方法,提升他们对情绪的调控能力。因为这种能力能及时摆脱不良情绪,保持积极的心境,从而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学习和培养。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培养幼儿情绪的自我调控能力,产生积极向上的品质,促进好习惯的发展。
伴随我园教育科研课题《幼儿良好行为习惯之策略研究》的实施,我们发现:不良的行为习惯,产生不良的情绪;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又必须配合积极的情绪,良好的心态,才能达到完美的教育效果。因此,我们从绘本中寻找教育的契机,通过绘本活动:《苏菲生气了》,引导幼儿感知生活中生气这个常态的情绪,了解苏菲为什么生气、生气的时候怎么样的、生气后会带来什么后果,并揭示出如何寻找不生气的办法,从而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让自己成为一个快乐向上的人。此绘本内容对于孩子的成长非常有教育价值,也契合了我们的研究课题。
二、策略体现:
本次教学活动中具体的策略体现在以下几点:
1.寓教育于绘本故事中
教学活动通过讲述一个绘本故事《苏菲生气了》让孩子们渐渐明白:和同伴之间争抢玩具,不懂谦让友好,就会让自己的心情变糟,从而伴随着生气、发火的情绪。而生气会让我们皮肤变差,人变老;会让我们生各种各样的病,身体受到伤害;还会让我们周围的人也不高兴,从而失去好的伙伴。在画面的观察与阅读中,孩子们从画面中找到故事的发生、发展、结局。感受苏菲的喜怒哀乐,并深刻地明白了故事要告诉我们的生活道理。
2.寓教育于讨论式学习中
讨论式学习是教师通过预先的设计和组织,让幼儿经过思考就某一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主动探寻知识的教学模式。在本次教学活动过程中,我采用了分段讲述故事的方法,让幼儿分段来理解故事内容,然后根据每段故事的重点进行提问。比如在出示“苏菲”的生气的脸时,请孩子观察,让他们感受生气的时候,面部表情的形态特征,知道生气的时候表情是非常可怕的,朋友会不喜欢你。“苏菲为什么生气了?那小朋友会为什么生气呢?”孩子们讨论后会总结出一些让自己生气的原因,从而孩子们在平时的生活中可以避免这些原因使自己不随便生气。孩子们通过回答每一个问题来巩固记忆,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生气好吗?为什么不好?”通过讨论,让幼儿明白生气有哪些危害,它会造成很多不好的结果,比如表情会变得难看;让自己变得不健康;让自己什么事情都做不好。等等。讨论之后,让幼儿知道了更多的排解不良情绪的方法,比如做运动、唱歌、看风景、大哭一场等等。知道只有调节好自己的情绪,我们才能活得快乐,变得幸福。
3.寓教育于社会情感中
孩子们在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不愉快的事情,比如说:家长不给自己买东西,和同伴之间争抢玩具、图书,等等。这些情况下他们总是会发脾气,他们会表现出砸东西、跺脚、躺地上不起来、不肯吃饭等冲动的行为,弄得家长很头疼。绘本故事里的“苏菲”就像我们身边的孩子,通过“苏菲”的故事,孩子们感受到了生气对人造成的危害,和生气后家人对她的关心,通过观察和讨论了解到虽然姐姐会跟“苏菲”抢玩具,但是其实姐姐还是爱着她的。从而联想到自己平时也会因为一些小事生气,大家都会因为自己的情绪而变得不快乐。但是当我们生气的时候,及时控制好自己情绪就会变成快乐的人,和家人和朋友的相处也会变得更加融洽。
三、教学法体现:
活动过程中,我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具体有:
1.多媒体演示法
运用了多媒体课件,将绘本画面一一展示给孩子们看,通过幼儿的观察和老师的叙述,将故事发展分步呈现。帮助幼儿了解了苏菲生气的原因:苏菲一个人和玩具大猩猩玩了很久,姐姐也想玩,就跟她抢大猩猩玩具,但是苏菲不愿意把大猩猩让给姐姐,所以就发生了争抢,最后苏菲摔倒在地。这样的画面,在幼儿园的生活中或是平日家庭生活中,时常会发生。因为一件小事儿让自己生气,生气后又会让我们变成什么样?从课件的画面上可以观察到,苏菲的表情变得很凶,而且还大声的咆哮,嘴里喷出了红红的火,大家都躲得远远的。生了气的苏菲跑了出去,用了跑步的方式来调节自己的情绪,在路上还哭了,这也是一种很好的缓解情绪的方式,然后她爬上树去,看了远处的美丽景色,这才使得她心情完全恢复了。
在整个活动过程中,现代教学辅助手段的运用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使幼儿对于苏菲为什么生气、生气后造成什么后果、最后苏菲用了什么方法使自己的心情平静的,这些环节非常清楚。对于故事的理解和认识更加透彻了。
2.启发式提问与讨论法
活动过程中我采用了分段讲述故事的方法,让幼儿分段来理解故事内容,然后根据每段故事的重点进行提问。比如在出示“苏菲”的生气的脸时,请孩子观察,让他们感受生气的时候,面部表情的形态特征,知道生气的时候表情是非常可怕的,朋友会不喜欢你。“苏菲为什么生气了?那小朋友会为什么生气呢?”孩子们讨论后会总结出一些让自己生气的原因,从而孩子们在平时的生活中可以避免这些原因使自己不随便生气。孩子们通过回答每一个问题来巩固记忆,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通过讨论:生气好吗?为什么不好?,让幼儿明白生气有哪些危害,比如表情会变得难看;身体会变得不健康;没有心情去做好任何事情。等等。讨论之后,让幼儿知道了更多的排解不良情绪的方法,比如做运动、唱歌、看风景等等。知道只有调节好自己的情绪,我们才能活得快乐,变得幸福。
3.经验迁移法。
生活中我们小朋友也会遇到这样那样的不开心的事情,通过讲述故事内容,孩子们可以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为生气的苏菲寻找一个让自己不生气的好方法。通过简单的绘画,将自己的意见跃然纸上,对比出自己是怎么调整自己的心情,让自己快乐的经验。讲故事和幼儿生活融入一起,更好的指导幼儿生气的时候怎样去控制自己的情绪。
4.情感迁移法
因为在苏菲身上发生的事情,在孩子们身上也会时常发生,所以当幼儿阅读故事后,就会将苏菲的情感和行为和自己发生过的事情联想在一起。苏菲和姐姐之间争抢玩具的画面,就想孩子们自己在和别人争抢玩具;苏菲生气的样子,就好像自己曾经也这样发火生气的样子……在阅读过程中,孩子们的情感与苏菲一起生气,平静,快乐,感动着,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四:活动综述
“生气了该怎么办?”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经常要面对的问题。当今孩子由于受到过多的宠爱,任性、独占、争抢……造成了孩子们会经常发火、生气,脾气都不太好。通过本次活动,孩子们从一个生气的女孩——苏菲身上看到了生气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联想到自己有没有生过气?为什么生气?以及生气的危害:生气会让自己变得不讨人喜欢,会失去很多朋友。从而萌发出想要控制情绪的欲望。通过倾听故事和讨论,知道了了解了调节情绪的方法,友好地与朋友、家人相处,懂得谦让、合作,并珍惜自己的朋友和家人。努力让自己成为情绪的主人,永远得到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