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范文 > 说课稿

【必备】说课稿汇总9篇

时间:2021-10-18 01:19:50 收藏本文
【必备】说课稿汇总9篇

【必备】说课稿汇总9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说课稿1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变色龙》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6课,是走进自然为主题单元的第三篇课文。第三单元中《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为学生开启了大自然之门,《装满昆虫的衣袋》告诉学生打开自然、走进大自然不仅需要观察,还需要锲而不舍、孜孜以求的精神。而《变色龙》通过我们发现变色龙,端详变色龙,放回变色龙的过程。则告诉学生打开自然的方法——观察、如何观察,并要保护大自然。这样的思路,为解读课文找到了门径,于是目标明确,少走弯路。

《变色龙》全文共16个自然段,可分3段。第一至第八段写我们发现变色龙,初看像个怪物。第九至第十五段写我们端详变色龙,了解了变色龙的特点。第十六段是第三大段,写我们将变色龙放回了原始森林。本课主要是介绍变色龙的特点,作者刘梦熊在介绍变色龙的外形、如何捕食、如何变色等特点时,用的方法不是说明,而是叙事,就像讲故事一样,惊险,好奇,刺激。显得生动有趣。其中第二段是全文的重点。《变色龙》这篇课文需要两个课时完成,今天我讲的是第二课时的教学设想。

二、说教学目标:《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二部分“课程目标”第三学段中指出:“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本篇课文中,作者所安排的表达顺序及运用的表达方法,很值得引导学生学习借鉴。

基于这种考虑,本节课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课文重点地方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学习课文的写作顺序。学会观察的特点。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变色龙的外形特点及其生活习性等,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激发学生对大自然探索的兴趣和热爱

。三、说教学重点:因为变色龙是非常奇特的动物,它有适于树栖生活的种种特征和行为。变色龙主要分布在非洲大陆和马达加斯加,中国没有。在课文中也重点介绍了变色龙的外形特点及其生活习性等。所以我把了解变色龙的外形特点及其生活习性等,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作为教学重点。

  四、说教学难点:课文以说故事形式来介绍变色龙,生动、有趣。可以作为写作借鉴,作者在叙述中,无意识地显露了自己的观察方法:“小李用手一指”(整体地看,粗略地看)、“我细细端详着”(仔细地看、有顺序地看)——“中非工人朋加绘声绘色地向我们介绍着。”(听)——“变色龙如此迟钝,如何捕捉食物呢?”、“变色龙真的会变色吗?”(问)——“朋加抓起变色龙,先把它放在香蕉叶上……接着,又把……”(做,试)。需要学生慢慢品味。五、说教学准备:学生和教师对变色龙都不是很了解,而这一点又正是学生学习的兴趣所在,所以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让学生自己动手收集变色龙的相关资料。但学生条件有限,教师要注意帮助收集。

六、说教学方法

1、从阅读学表达;通过反复阅读感悟教材中渗透观察和写作方法,从阅读中学会表达。2、通过通过所收集的变色龙相关的资料,特别是多媒体资料掌握变色龙外形特点等。

七、说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整体把握:在第一课时,已经学习了生字词语,简单介绍了变色龙,同学们对变色龙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所以本课开始借用课后习题二直接复习导入,节省时间,让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并分段,是想让学生从全局角度整体把握,知道重点段落。

2、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发现变色龙阶段:通过自己读边读边想,合作读,分角色朗读等方法去发现体会文中人物的心情。端详变色龙阶段:默读课文,说说变色龙外形、捕食、变色哪部分给他们留下深印象,并说出原因。第二部分“我们”细细端详着变色龙。解释“端详”,知道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端详”变色龙。最后总结描写动物的方法:仔细观察,抓住其特点来写,注意按一定顺序来写。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穿插着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教学手段。来加深学生对变色龙的认识。

3、拓展文本,追求超越:最后、抓住虽然变色龙数量不多,难得一见,但我们还是把它放回去了。让学生明白为什么放回去?其实,不仅是数量不多的变色龙我们要保护,自然界中的其他小动物我们也要保护。让我们人类和动物和谐地生活在地球上吧。八、说板书设计:板书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作用是多方面的。板书既能帮助教师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材中的难点,又能帮助学生掌握教学思路,提高逻辑思维能力,还能加强教学的直观性,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的记忆力和理解力。

说课稿 篇2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实验教科书小学六年级数学年级下册第6单元的整理和复习中的《比和比例》。

教材分析:

《比和比例》属于概念课,为了让学生对比和比例的知识形成整体的认识,又能把握住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达成触类旁通,一举多得,我将比和比例的知识对比复习,深化基本概念。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而整理出来的知识体系,学生理解得更深刻,记忆得特别牢固,而且能有效地锻炼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列表的方式使学习的知识系统化,也明确了各知识点的共性和个性,表示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重要的是渗透了学生对各类信息的整合、梳理,培养了科学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

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将这节课简单的说一下:

一、教法学法

本节课我主要采用“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遵循学生的自主学习的原则,采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的教学宗旨是学生会的不讲,学生不会的精讲。

二、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在复习活动中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激发学生成功学习数学和自信心和创新意识,渗透事物间是相互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能力目标:通过小组合作整理知识框架,提高学习的系统性,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等自我复习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加强生与生之间的合作学习能力和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

3、知识目标: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比和比例的意义、性质,能正确迅速地解比例、化简比和求比值。

教学重点:理解比和比例的意义、性质,掌握关于比和比例的一些实际运用和计算。

教学难点:能理清知识间的联系,建构起知识网络。

三、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我是这样设计的:

(一)揭题示标(二)自学指导(以上是辅助环节)(三)看一看

(四)做一做(这两个环节为“先学”阶段)(五)议一议(“后教” ……此处隐藏9644个字……现花的美。

其中,目标1是知识方面的,目标2是情感方面的,而目标3则是在情感目标的基础上的动手操作能力的表现。

三、说教法

考虑到本班幼儿是一个较为活跃的集体这个实际情况,特选择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一)谈话法

以平等地进行交谈的方式开展活动,既可以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又可以拉近教师与哟额之间的距离。久而久之,便可以形成一种宽松的语言氛围。我认为,谈话法是一种比较直接且能有效把握幼儿心理的方法。

(二)操作法

操作法是幼儿喜欢的形式,他们可以把自己的想法通过材料充分表现出来,既可以活动,又可以与同伴进行交流、合作。

四、说学法

(一)语言表达法

语言表达是最为直接的一种学习方法,针对本班幼儿的情况,语言表达是幼儿比较喜欢的形式,他们也会尽情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偶尔还会向教师提出一些问题。所以,语言表达是幼儿进行活动最乐于接受的。

(二)尝试活动法

要让幼儿能够充分地活动起来,尝试活动是必不可少的,这也是幼儿极为感兴趣的形式。幼儿在尝试活动中,利用所提供的材料,进行自我意愿的实现,也是幼儿与同伴交流、合作的平台。

五、说教学过程

(一)引题

以蝴蝶找朋友引题,首先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也让幼儿了解蝴蝶喜欢花是因为花很美丽,让幼儿也从中初步体会花的美丽,引出所授课的内容。

(二)谈话活动

这个部分是教师与幼儿进行平等对话的环节。

通过提问、欣赏、交流,让幼儿体会、感受花的美丽,简单了解各种各样的花,以及了解花的组成部分。

(三)幼儿活动

这是幼儿的尝试活动,利用教师所提供的多种材料,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活动方式,可以独自完成,也可与同伴合作完成。

通过幼儿自己的尝试活动,教师可以检验幼儿对花的结构的掌握情况,同时,幼儿可以将自己的理解和经验以多种形式表现出来。

让幼儿按自己的意愿进行选择并操作活动,是充分体现其主体性地位的活动形式。

(四)展示

展示活动是对幼儿操作活动结果的肯定与互相评价,让幼儿感受花的美丽的各种表现形式,从而提高审美能力。

说课稿 篇9

一、教材分析:

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数学第九册,P117——P119页复习、例1、例2、解方程的一般步骤、想一想、做一做和P120页T1-4。教学目的有以下三点:1、使同学掌握列方程解两步应用题的方法。2、总结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3、培养同学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提高同学在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分析等理关系的能力。教学重点:分析应用题里的等量关系,会列方程解应用题。教学难点:分析应用题里的等量关系。教具准备:小黑板、写好题目的纸条等。这节课在同学已有的解方程、分析应用题数量关系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使同学掌握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为以后学习更深入的知识打下基础,同时培养同学积极考虑问题,热爱自然科学的品质。

二、教学教法:

针对本课的知识特点,采用了下面几种方法进行教学:讲授法、对比法、分组讨论法。在准备阶段,让同学独立完成习题,同学根据以前的知识可以用算术方法和列方程的方法来解答此题,从而为今天学习较复杂的列方程解应用题打下基础。在新课阶段,应用讲授法和对比法,让同学观察、比较例1和准备题的内在联系,找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列出等量关系式,再根据等量关系式列出方程,从而掌握本课的知识重点,同时也能理解掌握本课的难点。在小结阶段,采用分组讨论法,让同学通过分组讨论得出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完成这一课的教学任务。在练习阶段,教师灵活采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巩固练习。

三、教学步骤。

在教学步骤上,我是这样进行教学的:

一、准备。

教师出示复习题,同学读题后说:“请同学们用两种方法解答这道题。”

商店原来有一些饺子粉,卖出35千克以后,还剩40千克。这个商店原来有多少千克饺子粉?

解法一:35+40=75(千克)

解法二:设原来有X千克,

X-35=40

X=40+35

X=75

答:原来有75千克饺子粉。

二、新课。

教师出示例1,请同学考虑:这道题和上道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商店原来有一些饺子粉,每袋5千克,卖出7袋以后,还剩40千克。这个商店原来有多少千克饺子粉?

想:原有的重量-每袋的重量X卖出的袋数=剩下的重量

X千克 5千克7袋 40千克

解:设原有X千克。

X-5X7=40

X-35=40

X=40+35

X=75

答:原来有75千克饺子粉。

教师:“用方程解答应用题也要检查答案对不对。检验时,要先检查方程是不是符合题意,然后再把解得的X的值代入原方程,看解得对不对。请你用上面的方法检验例1的答案对不对。”

教师出示例2:

小青买4节五号电池,付出8.5元,找回了0.1元。每节五号电池的价钱是多少元?

想:付出的钱数-4节电池的钱数=找回的钱数

8.5元 4X0.1

解:设每节五号电池的价钱是X元。

8.5-4X=0.1

4X=8.5-0.1

4X=8.4

X=8.44

X=2.1

答:每节五号电池的价钱是2.1元。

想一想:这道题还可以怎样想?列出方程来。

教师:从上面的例题可以看出,列方程解应用题的特点是,用字母表示未知数,根据题目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列出一个含有未知数的等式(也就是方程),再解答出来。

三、小结。

教师:大家分组来总结列出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1、弄清题意,找出未知数,并用X表示;

2、找出应用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列方程;

3、解方程;

4、检验,再写出答案。

把例1中的前两个条件改写成“商店原来有15袋饺子粉,卖出35千克以后”,问题改成“每袋饺子粉重多少千克”,该怎样解?

四、练习。

1、下面两题,先找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再把每个方程补充完整。

(1)小明买4支铅笔,每支X元,付给营业员3.5元,找回0.1元。

—————————————=0.1

(2)建筑工地运来5车水泥,每车X吨,用去13吨以后还剩7吨。

—————————————=7

2、图书小组原来有一些故事书,借给3个班,每班18本,还剩35本。原来有故事书多少本?

五、安排作业。

这节课就此结束了,还望在座的各位老师同行不吝赐教,提出珍贵意见!

《【必备】说课稿汇总9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