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范文 > 说课稿

【精品】说课稿模板锦集8篇

时间:2021-10-18 00:26:00 收藏本文
【精品】说课稿模板锦集8篇

【精品】说课稿模板锦集8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说课稿8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说课稿 篇1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小说,是巴尔扎克的长篇小说《欧也妮葛朗台》中“家庭的苦难”一节的片段。课文通过对葛朗台这个极端贪婪、极端吝啬的资产阶级暴发户形象的描写,深刻地揭示了原始积累期间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暴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其中主要写了四个故事:一是抢夺梳妆匣,二是骗取继承权,三是看守密室,四是临终嘱咐。本文最大的特点是通过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和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性格。

一、教学目标

⑴知识目标:掌握生字词,了解有关巴尔扎克小常识;

⑵能力目标:a.了解本文通过富有个性的语言描写、生动的动作描写、传神的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写法;b.理解葛朗台这个人物性格的社会意义。

⑶德育目标:认识守财奴那种对金钱的痴迷所导致的人性的丧失;认识资本主义社会金钱的罪恶。

二、教学的重难点:

重点是认识守财奴丑恶的本质和卑鄙的灵魂,难点是由葛朗台的吝啬、守财而导向人性的扭曲这一深刻的主题上来。

三、教学思考

1、课文中,葛朗台的表现是多变的,但一切为了金钱的本质却始终如一,多变的表现围绕着不变的本质转。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通过多变认识其不变,进而理解作品的主题。

2、分析人物性格特征时,要引导学生仔细体会,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细节描写中自然归纳。

3、教学安排:两课时。

四、教法:

1、激趣法:为提高学生兴趣,适当补充相关情节和故事梗概,如葛朗台的发家史,欧也妮和查理的爱情。

2、情景设置法:通过学生表演及播放剧情录像,再现小说的情景,增强学生对故事情节的感知。

3、讨论法:根据小说的主题,联系现实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和分析能力。

五、学法:

情景体验法:通过分角色朗读课文,参与剧情表演,共同讨论等体验小说的情景,品味小说的人物语言和细节描写,进而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理解文章的主题。

六、教学程序

1、以故事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

从学生较为熟悉的中国吝啬鬼形象——《儒林外史》中的严监生说起,激发学生对课文学习的兴趣。

2、速读课文,梳理情节,整体感知课文。

在阅读过程中,让学生找出文中的主要人物,并复述小说的主要故事情节。

3、品味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和传神的动作描写

这是本文的教学重点。巴尔扎克对人物的语言描写高度个性化,使人物的语言能恰如其分地表现人物身份,符合人物性格。为此,首先让学生找出对葛朗台个性化的语言描写,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葛朗台与女儿及太太的对话,并指出,这些语言充分显示了一个金钱占有狂和守财奴的性格特点。接下来让学生找出有关葛朗台的动作描写,并让学生表演,体会这些耐人寻味的细节描写,然后点明葛朗台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守财奴。在分析了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和传神的动作描写之后,通过播放课文的录像,让葛朗台这一人物更加形象、逼真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同时也加深学生对其性格特征的认识和理解。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葛朗台这一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我设计了一个问题让学生去讨论:有人说,葛朗台为了金钱,逼死了妻子,葬送了女儿的一生,是可恶的;也有人说,葛朗台一辈子做了金钱的奴隶,是可悲的。那么,葛朗台为什么这么做呢?请联系现实生活,阐述自己的观点。

这是本文的难点,通过讨论,引导学生多角度去评价葛朗台这一人物形象,并通过作品启示他们,在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人们追求物质文明的同时,还需要有健康的人生态度和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千万不可沦为金钱的奴隶。

4、小结

葛朗台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成功的守财奴形象之一,他贪婪、吝啬、专横、凶狠、虚伪,对黄金的占有欲贯穿于他的全部思维活动和行动之中,对金钱的追逐、聚敛、守财完全支配了他的心灵。

七、板书

板书设计应能体现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对此一目了然,易于回忆,具有直观性、艺术性。为此,我把文章的情节按顺序排列,最后综合概括人物的性格,这样葛朗台这一典型形象就跃然纸上了。

抢夺梳妆匣——惜金如命 专横

诱骗继承权——狡猾欺诈 吝啬

看守密室——贪婪执著 贪婪

临终嘱咐——至死不变 虚伪

八、布置作业

为了更好的把握本文的教学重点:通过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和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性格,我设计了这样一道作业题:在你身边有没有类似葛朗台这样的人,如果有,请把他的言行记录下来,写成一篇600字左右的短文。

说课稿 篇2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低段阅读教学要求是: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对小学低段阅读教学提出的目标是:“学习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并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

比较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途径,我们也是通过比较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在语文教学中,比较阅读能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有利于发现问题,增强思考,从而达到提高阅读能力的目的。

二、教学背景分析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古诗古文,成语故事、神话4篇课文,让学生从小就接触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受到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熏陶,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

本文讲的是一个养羊人丢了羊,开始不在意,后来又丢了羊,最后补好羊圈不再丢羊的故事。它告诉我们:出了差错应该及时想办法补救,免得再受损失。

学情分析:

大部分孩子在上学之前听过成语故事,对《亡羊补牢》的故事情节并不陌生,但对其中的道理不够明确,深入理解欠缺。在孩子现实生活中,大多数情况是听众的角色,在课堂中,初步完成角色的转换,把故事完整、清楚地讲给别人听,成为一位讲述者。

依据以上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懂得“出了差错应该及时想办法补救,免得再受损失”的道理。

这既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

3、能把故事讲给别人听,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这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下面我就结合具体教学设计及以说明。

一、检查生字,整体感知

1、检查生字掌握 ……此处隐藏10251个字……重各领域的结合。在第二环节中我设计了打电话,通过打电话游戏,让孩子初步感知点与数的对应,通过真实地打电话学习打电话的方法,在这里,既注重了各领域间的整合,又培养了孩子的口语能力。

3、手机作为一种通讯工具,除了为我们的生活提供方便外,还有其情感因素在里面,我们可以通过手机打电话、发短信,向朋友或家人表示问候,是人们情感交流的工具。在活动设计中我注重了对幼儿情感的引导。

说课稿 篇8

教学年级:

高中一年级

教 材:

湖南文艺出版社音乐教材

教学目标:

1、通过对竹笛的学习,感受竹笛丰富的表现力和美感,积极参与《沧海一声笑》齐奏的实践活动。

2、学习并逐步掌握演奏笛子的基本技能。

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能够准确的吹奏D调音阶。

2、能够流畅地演奏《沧海一声笑》,能较准确地把握和表现乐曲的情感。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高中音乐《演奏》教材中的第一单元《在乐器家族中寻找你的朋友》中的第二节课“笛子”,本单元的宗旨是由竹笛的欣赏和认识过渡到对中国民族乐队的认识,最后升华到对民族乐器的了解和对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热爱。这节课属于演奏模块的内容,演奏模块强调的是培养学生的表现力和审美能力,使学生得以亲身参与演奏,直接地体验音乐,使学生能亲自去创作音乐的美,使学生的合作能力获得提高。因为学生对中国民族器乐的接触比较少,鉴于此原因,我选择把本堂课的欣赏和演奏相结合。

教法与学法

这节课的教学过程共包括了:名家名曲欣赏导入、竹笛学习,学生分组练习三个部分组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法与学法的选择上尽可能的突显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学习。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和高中学生的学习特点,我在课堂中设计了分组练习、模仿练习、音乐片段齐奏练习等教学活动。通过这些教学手法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积极思考与探究。课堂教学中的欣赏部分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具体、生动的音乐画面,营造音乐情境,使学生能通过更具体的音乐形象准确的感受和理解音乐。课堂教学中的音乐知识内容的学习方法,采用师生间相互交流合作、共同探究的形式深入知识主题,避免枯燥的音乐知识的灌输和讲解。本课还合理地设计了学生吹奏比赛活动,如简单的《两只老虎》音乐片段模仿等,这些学生活动的设计不仅仅让学生在知性理解的基础上,更加充分地体验了音乐,同时也大大增加了课堂的生动性,活跃了课堂氛围。在本课的学生分组练习部分,把课堂的中心与重心再一次让给学生,让学生在学习和探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竹笛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4—5分钟)

1、播放笛子与乐队《梁祝》的音频片段,让同学们听赏音乐回答问题:

a乐曲中主奏乐器是什么?(笛子)

b笛子属于西洋乐器还是中国民族乐器?(中国民族乐器)

2、了解中国民族管弦乐队的编制

3、看图连线。(民族乐器)

二、讲授新课:(35分钟)

通过了解中国民族管弦乐队的编制,我们知道了我国民族器乐的队伍是如此的庞大,他们共同协作演奏出来的乐曲又是如此的动听。

民族音乐的发展推动了民族器乐的发展,竹笛作为民族器乐大家族中的重要成员,是各族人民最喜爱的乐器之一,在它几千年漫长发展历程中,它以独有的魅力和风韵,赢得了历代文人墨客的青睐,并以大量诗文对竹笛艺术作了神奇美妙的描摹。尤其在唐宋诗篇里,不难发现有赞颂竹笛艺术的生动咏述。今天,我们也来亲身感受一下这一美妙的乐器——笛子。

(一)欣赏《陆春龄笛子与乐队演奏》视频。

(二)教师向同学们介绍笛子并简要介绍笛子的发展史

笛子的形制,一般是竹制管身,管身上开吹孔、膜孔、两个(或四个)出音孔以及六个按音孔。膜孔上蒙以芦膜或竹膜,吹孔左端堵一笛塞,横吹。笛子在全国流行的形制很多,但主要是曲笛(昆笛)和梆笛两种。曲笛演奏特点,音乐圆润甜美,悦耳动听,气息控制细腻,常于伴奏昆曲以及南方各种地方乐中的合奏;梆笛一般风格特点表现为音调高亢明亮,旋律跌宕起伏,节奏活泼跳动,乐曲情绪粗犷豪爽、热烈奔放,赋予戏剧性,演奏上以用舌的技巧为长,如顿音、花舌音、历音、垛音、抹音为多。用于梆子腔伴奏以及北方各地方乐种的合奏。正是这两种笛子的风格各异,造成了我国笛子演奏艺术风格产生了南北两派的区别。

通过近年对河南贾湖舞阳骨笛、河姆渡骨哨的研究,证明笛子在我国至少已经有7000---8000年的历史。竹笛作为我国最早出现的民族乐器之一,它在我国古代音乐史上记载了光辉的一页。

竹笛艺术魅力的真正挖掘和展现,还是近50年的事情。冯子存,陆春龄、赵松庭等几位都是我国竹笛音乐的开拓者,他们使竹笛由一种伴奏乐器变为独奏乐器,由民间走向专业,他们是我国竹笛音乐的引路人。

(三)教师讲解笛子的基本演奏方法。

1、教师示奏《姑苏行》片段。

2、教师教学生怎样吹笛子。(教师指导学生练习)

a、嘴唇自然闭合,双手捧着笛子两端,左手握笛头,右手握笛尾,将吹孔置于嘴唇下沿,对准吹孔吹气。

b、当气息冲出时,只让出小空隙使气息通过,并使成为一束气柱往吹孔下方斜着吹去。其原理就如同吹响笔套一样。

c、为使气息冲出时不将两唇冲开,而致气息散掉,两颊肌肉必须用劲,保持气息的出口很小。

d、吹出来的声音要求纯净,避免夹杂气声。

(四)学生分组练习

1、十根笛子按三十个人分组,三人一组共分十组。每组发一根笛子,熟悉其构造。教师强调三个要点:

A、嘴唇形状B、吹的气要垂直向下C、手臂要放松

2、先要求十组成员都根据所教的试吹出声音。

3、再教同学们吹奏do、re、mi三个音,同学之间互相指点学习。

4、让全体同学作为评委从每组挑选一位声音吹得最稳定最优美的。

5、教同学们吹奏(筒音作5)D调音阶1 2 3 4 5 6 7 i。

6、分组练习:教师教学生模仿生活中的:

鸟叫声:“ 3 3 3 1 0 | 5 5 5 3 0 | ……”

救护车:“ 1 4 1 4 | 1 4 1 4 | …… ”

等。从中选出最优秀的同学。

7、教师指导学生练习,强调音准和节奏。

《沧海一声笑》、《两只老虎》

8、每组挑选一位声音吹得最稳定最优美的同学一起进行笛子齐奏《沧海一声笑》。

(三)课堂小结。(1-2分钟)

任何一门艺术的发展与成熟,需要几代人的努力,竹笛演奏在中国已延续了几千年,在它身上积累了深厚的文化内涵与底蕴。在保留其精华的前提下,将这门艺术发展到一个更高的阶段,使这一特色鲜明的乐器发挥出更大的魅力,是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

我们欣赏并练习了中国竹笛,相信对笛子有了初步的体会,大家应多加尝试对这门艺术的探索。

《【精品】说课稿模板锦集8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