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范文 > 说课稿

【精选】说课稿模板8篇

时间:2021-10-04 16:05:40 收藏本文
【精选】说课稿模板8篇

【精选】说课稿模板8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说课稿9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爱护环境、保护环境”是近年来的一个热门话题。如何以恰当的形式把环保知识渗透到幼儿教育中,使教育的内容既不呆板又不枯燥?我从身边的一只随处可见的布袋子入手,设计了本次。同时大班的幼儿活泼好动,他们对外界充满了好奇,一把沙、一块砖都可能成为孩子们手中的宝,可以乐不思索的晚上半天。《纲要》指出:教育内容的选择,既要贴近幼儿的生活,为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要有助于拓宽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因此,选择了“布袋子”为教学内容既符合现实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

二、目标

活动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确立了情感、能力、语言、动作等方面的目标:

1、能于同伴相互游戏,促进师生间的交往,体验游戏中的快乐。

2、能大胆用语言的表达自己的意见,乐于用肢体动作表现自己的、勇于探索。

3、通过活动培养细致的观察力,模仿力和动作的协调能力,同伴间初步的合作能力。

根据目标,我们把活动的重点定为:能积极思考、勇于尝试、敢于表达、乐于表现。整个活动都是以这个重点为主的,主要是通过“了解布袋子”、“玩布袋子”、“洗布袋子、晾布袋子”等几个环节完成的。

三、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是为了完成具体活动目标服务的,同时幼儿是通过与环境、材料的相互作用来获得发展的,活动准备必须与目标、活动主体的能力、兴趣、需要等相适应。所以,我既进行了物质准备并又考虑到幼儿>的知识经验准备。

物质准备主要是:各种布袋子、音乐、场地

知识经验准备是:幼儿已认识过布袋子了

四、说教法、学法

(一)教法

1、动中我运用了启发提问法、引导发现法、观察法、演示法等。对于这些方法的运用,我“变”以往教学的传统模式——教师说教,“为”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以启发、引导的方式,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并以“玩”的方式贯穿活动的始终。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中获得知识、习得经验,真正体现玩中学、学中乐。

2、活动过程中,我渗透了“多元智能”的理念,将各个领域中的知识有机的“整合”在一起。如:在观察活动中渗透了语言表达的教学;在最后环节中感受音乐、跳舞的快乐等等。

3、活动的结构是递进关系的:兴趣——游戏——表演。即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积极的探索布袋子的玩法,利用“玩”的形式进一步了解布袋子的特征,在游戏活动、音乐跳舞的活动中,让幼儿情感表现语言表达,创造性思维、肢体语言的到了很好的发展和提高。

(二)学法

活动中,我引导幼儿运用游戏法、师生间、生生间的相互交流等来获得知识经验。因为幼儿是学习的主人,所以我创设了游戏的情境,让幼儿全身心的积极投入到活动中去,并且在游戏中给幼儿提供了自由展现的空间。

五、说教学程序

(三)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参与

活动的兴趣

魔术变变变

教师:我这儿有一个神奇的魔术袋,它能变出很多很多东西,看看现在它变成了什么?

因为是借班上课,有的孩子可能会出现“冷场”的现象,因此利用“变魔术”的形式激发幼儿的兴趣,鼓励幼儿运用已有经验进行交流。

(四)玩一玩布袋子

教师:布袋子想和我们小朋友一起玩呢……

引导幼儿如何的玩布袋子,进一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在“玩一玩“中,运用启发式的语言提问,让幼儿对布袋子的特征、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认识。

(五)游戏

以超级大玩家的形式来鼓励幼儿、引导幼儿勇于表达自己的玩法,乐于表现自己。教师以同伴的角色来参与、和幼儿们一起模仿,一起游戏。

教师:“我们变成了奥特曼……一起去打怪兽吧……”幼儿:“我的布袋子变成了裙子,我要跳伦巴舞”

教师将角色适当转换,以布袋子的新角色组织游戏活动,师生共同制定活动的要求、规则。这一环节目的是通过幼儿自己的探索,相

互间的模仿掌握布袋更多的玩法,激发幼儿语言表达、肢体表现的欲望,促进幼儿间的相互欣赏及合作。教师或以同伴的角色和幼儿一起游戏,或给于幼儿一点意见,引导幼儿的游戏更深入。

(六)放松部分:

1、洗布袋子

教师:我们变成布袋子跳进洗衣机里,来洗个澡吧!

听音乐,教师和幼儿自由的舞动,鼓励幼儿模仿衣服在洗衣机里翻滚时的动作

2、晾布袋子

音乐结束,放松运动,幼儿以布袋子的角色躺在地板上“晒袋子”。教师引导布袋子翻身、并摸摸幼儿的胳膊、身体。(检查布袋有没有晒干)

(七)活动结束

以一首儿歌:一个胖子、变成一个瘦子、再变成一个矮子。整理好布袋子。最后抱着矮子回家。

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本节课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数学第一册第二单元“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的内容,包括教科书第29页的例题,做一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理解0的两种含义,知道0既可以表示没有,也可以表示起点或开始。

2、知道0和1—5各数一样,也是一个数,借助直尺图进一步认识数的顺序。

3、会正确、规范地书写0.

4、会计算与0有关的加减法。

教学重点:理解0的含义,并正确书写。

教学难点:学会计算有关的加、减法,理解同数相减结果是0的道理。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与数字卡片、图片。

二、说教法,说学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注重通过多种情景来经历“具体——抽象——具体”的认数过程。我在学生的知识、技能、心理特点等因素基础上,营造情境氛围,架起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之间,具体总是及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让学生积极参与、体验的含义……在已有知识经验的支持下,自主能动的探索,实现教学的再创造。

学法可归纳为:

㈠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好学。

㈡运用多种手段,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乐学。

三、说教学程序

环节一:创设情景,设疑引入

首先,课件出示三个集合图,要求学生数一数圈子里的笑脸,每一个集合可用数字几来表示。这里除了回顾数数的知识以外,也为引出课题做准备。

现在,从每个圈里各取走两个,那么,想一想每个圈 ……此处隐藏8919个字……一道题,考一考其他组的同学。也可编一些运用本节知识能解决的问题。(设计意图:遵循巩固与发展相结合的原则,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并注重学生间的相互评价方式的运用)

活动七:师生小结。

让学生说说本节课的收获,提出疑问。

活动八:知识拓展:(用多媒体演示)

小壁虎的难题

如图:一只圆桶的下方有一只壁虎,上方有一只蚊子,壁虎要想尽快吃到蚊子,应该走哪条路径?

说课稿 篇8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你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礼仪展风采》,这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七课第二框的内容,本课意在从道德层面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下面我将从教学理念、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五个方面进行设计分析。

一、教学理念

本课根据新课改理念,遵循在体验中感悟道理,并生成知识的过程,使学生利用已有的经历、经验,在学生相互学习、相互合作、共同探究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成为知识建构的主体,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教材分析

1、本课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重在探索交往的品德与艺术,既是前几个单元内容的自然延伸,也是对前几个单元内容的合理提升,四个单元是有机联系的整体。

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将会进一步理解和把握如何友好交往等,它已不仅仅是交往的品德与艺术问题,而是涉及到做人的根本问题。因此,本课也是本册教材的核心部分。

2、本课的三维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明白社交礼仪并不是自然而然形成的,在活动中体验举止优雅、文明礼貌带给自己的乐趣及其对人生发展的价值。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多媒体展示现实生活场景,引导学生明白礼仪是一门学问及基本礼仪要求;在理解了基本礼仪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体验不同的场合适用不同礼仪,明白社会礼仪并不是自然而然产生的。

(3)知识与能力目标:懂得什么是礼仪,礼仪有何作用,从而提高礼仪表达的意识;了解并掌握生活中基本的社交礼仪。

3、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通过对礼仪的重大意义和作用的学习,使学生树立对待礼仪的正确态度,掌握生活中基本的社交礼仪。

(2)教学难点:如何在学生的日常生活和人际交往中落实礼仪知识,从而展示自己的风采。

三、学情分析

现实生活中,现有的考试制度使得不少家长不得不更多地关注孩子智力、学业的发展,而往往忽视了礼貌、礼仪方面的教育;再加之不少家庭都是独生子女,长辈的骄贯也滋长了孩子的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致使一些孩子缺乏礼仪修养,甚至蛮横无礼。这就要求我们对其给予必要的指导与训练,使孩子们成为习礼仪、懂礼仪、讲礼仪的人。

四、教学方法

本课以学生活动探究和实践体验为主,教师讲解为辅,引导学生自己体验、感悟,归纳、提炼出主题;在具体教学中,适当运用讨论、角色扮演、自我反省等方法,使学习过程充满趣味。利用礼仪知识大赛、评选礼仪之星等方式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并逐渐内化成自觉的行动。

五、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首先根据学生情感反应强烈的心理特点,先让学生观看一段“天安门广场升国旗仪式”的视频,让学生们感受军人的风采及礼仪,激发学习兴趣,感染学生,直入主题:他们身上所展现的风采是通过什么展现的,学生自然的会想到礼仪,这样顺理成章地导入新课,板书课题《礼仪展风采》。

接下来教师再进一步引导学生讨论,升旗仪式的成功与否是否是单个人决定的?从而引出他们每个人的形象绝不仅仅是个人的私事,它直接关系到集体、社会、国家的荣誉。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这段视频以及学生讨论的环节,既实现了整节课的导入,同时也引出了本节课的一个重要问题,即礼仪与个人发展、与集体、社会、国家的关系,从而使学生明确掌握礼仪规范的重要性。

(二)活动演示,探究学习

通过设置以下几组不同的情境,让学生自觉地参与到教学中来,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知识。

活动:小茅的故事(教材83页)

目的:通过讨论使学生认识到什么样的言行是符合礼仪的,符合中学生身份的,引导学生按照礼仪的要求去做。

要求:学生阅读材料,结合课文内容分小组讨论:小茅的行为与礼仪有关吗?指现其中不合礼仪的地方。谈谈对我们学生个人来讲,有哪些基本的礼仪要求?

教师及时点评,并要求学生在书中找出重点句、重点段。

活动:比一比,谁最符合礼仪(教材84页)

目的:通过活动让学生做一做、评一评、比一比强化对礼仪的体验和理解。

要求:教师可课前让学生采取志愿的形式让学生参与,向学生讲明具体要求。课堂上进行表演,要求表演者讲解正确的站姿、坐姿和行走姿态的要求。表演后进行评比,选出最佳表演者。

然后教师对本段教学进行小结。引导学生提炼出礼仪的重要性。

接下来,由学生结合教材提示,自设一些情境,进行即兴表演,然后由全班同学进行评价,选出自己心仪的礼仪之星。

自设情境:

社交礼仪常识——见面礼仪:握手

社交礼仪常识——电话礼仪

社交礼仪常识——待客礼仪

设计意图:主要是通过学生自己设计,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合作性,使学生在参与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同时也实现了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社交礼仪,从而在社会生活中也能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这也是对重难点的展开和突破。

活动:比一比,赛一赛:

把学生分四组,查找资料,每组派一名代表,进行汇报。

1、我国部分少数民族礼仪。

介绍少数民族礼仪的目的是各民族的传统礼仪要相互尊重,不要因为不懂别的民族的礼仪习俗而伤害了民族感情,影响了团结。

2、世界部分国家的礼仪习俗。

介绍其他国家礼仪习俗的目的是现在的世界越来越开放,国际交往越来越频繁,对其他国家的礼仪习俗有一定了解,有利于我们更加自如地与外国朋友交往。

3、中国主要传统节日礼仪。

(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

目的是了解一些中国的传统文化习俗。

(三)总结提炼,拓展延伸

本目内容在教师的提示下进行;中华民族的礼仪习俗源远流长,其中蕴涵着民族的根。那么我们应该怎样看待呢?在与少数民族交往时,如何对待少数民族的礼仪习俗呢?

最后教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小结:

礼仪本身是个很复杂的问题,它包括许多方面的内容,绝不仅仅是我们课上所学的这点知识。如:参加舞会有舞会礼仪;参加宴会有宴会礼仪;商务会谈有商务礼仪等等,同学们感兴趣可以参看一些相关资料。总之,只要我们平时加强训练,自觉地学礼、知礼、用礼,我们的社会就会更加文明、人就会变得越来越美。最后,请大家再练习一下站姿:下课,起立。

《【精选】说课稿模板8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