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范文 > 说课稿

精选说课稿汇编8篇

时间:2021-10-04 15:05:51 收藏本文
精选说课稿汇编8篇

精选说课稿汇编8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写说课稿能有效帮助我们总结和提升讲课技巧。快来参考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说课稿8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说课稿 篇1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杨修之死》,下面,我将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杨修之死》所在单元是古代白话小说单元,所选课文均为古典小说名著。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通过人物的言行,结合人物所处的具体环境,把握人物的个性特点”。而本文故事情节完整,人物形象突出,有助于调动学生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品读古典文化精髓的能力,是极好的落实单元教学重点,完成单元教学任务的载体。

二、说学情

九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小说阅读能力。有许多的三国小故事也为学生所熟知,这个时期的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也有初步的思辩能力。但他们这个年龄,普遍辨证思维能力不足,同时他们在古典文学名著积累及三国时代的背景知识不足是学习本课的一大障碍。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对教材的理解和学情分析,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只在屏幕上展示,不读)

在内容的取舍上,对学生在预习中能独立解决的就放手让学生去自学掌握,如字词的拼写,浅显文言语句的理解;对学生模糊的如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透过平淡文字分析人物”就确定为重点,对有争议的需要借助外力解决的如“探讨杨修之死的原因”就确定为难点。

四、说教法学法

(一)教法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过程是学生精心读书获得个性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不断实现自我构建,学会阅读,促进表达的过程。”美国教育家杜威也说过“教育不是一种告知和被告知的事情,而是一个学生主动性建设的过程”为此我主要采用以下教法:

引导点拨法、想象体验法、涵泳品读法、研讨辩论法

(二)学法

初三学生已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因此在阅读过程中我放手让学生去充分感知教材。采用以下学法:圈点勾画法、自主质疑法、品读理解法、合作探究法

五、说教学过程

《杨修之死》以学生感兴趣的杨修死因为主线,串起“梳理情节”“咬文嚼字”“质疑探讨”和“反思感悟”四个教学环节,四个环节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符合渐进分化的教学原则。在分析中得出结论,在结论上提出质疑,在质疑中深究文本,最后走出文本,反思感悟人生。下面,具体说一下教学环节:

环节一、创设情境,走进文本。此设计从视觉、听觉方面多维度刺激了学生,调动了学生的阅读文本的兴趣。

环节二、此环节通过循序渐进的提问,引导学生整体感知了文意,然后聚焦情节,指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事件,教给学生内容概括这种最基本也是最主要的阅读文本的方法和技能,同时为后文对杨修死因的探讨提供一个平台。随着杨修的有才和曹操忌才心理的挖掘,我们初探出了第一个死因,但这是唯一的吗?随着质疑,我们进入到下一个教学环节。

环节三、咬文嚼字,再探死因。此环节以方法为指导,以“品读、演读”学生活动为载体,品读重点拨,请看视频;演读重学生体验,请看视频。通过这两个活动让学生学会“准确把握、推敲重要词语、关键语句在语境中的意义和作用”,然后学以致用的去分析曹操的性格,随着杨修的恃才放旷和曹操的阴险狡诈性格的得出,我们探出了杨修的又一死因,还有奇谭的原因吗?你的看法又是什么呢?我们过渡到下一教学环节。

环节四、质疑探究,众说死因。此环节通过老师出示名人看法,激发学生思维,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请看视频,增强了学生合作质疑探究的能力。然后鼓励学生进行个性表达,请看视频,充分尊重学生阅读体验,增强了辩证思维能力,通过这些活动,学生感受到了古典文学名著的丰富底蕴,激发他们有读一篇文章而去的一本书的兴趣。

环节五、反思感悟,智慧人生。此环节通过学生谈人生启示,请看视频,达到了读文本悟人生的目的,提高了他们的心智。

最后一个环节,布置作业,积累提升。意在夯实基础,通过写作提高认识和能力。

六、说教学效果

课后,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我觉得这堂课有以下几个成功之处:

一、思辨的课堂。

死因到底是什么,引导学生立足文本,挖掘文本,不断地在结论中去质疑,在质疑中学会思辨。

二、厚实的课堂。

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引入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感受的资料,厚实了语文教学。

三、收获的课堂。

一方面学生夯实了以往小说的阅读方法。另一方面,学生从文本中获得了启示,让课堂充满了智慧和营养。

当然,这也是一个有缺憾的课堂。在解读文本时,我考虑到所任教学生对名著阅读积累不足,而无法站在整部著作高度上进行全面的解读,我们只是读出了罗贯中眼中的杨修死因,而没有站在曹操识才、爱才的大背景下进行解读。鉴于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努力创设有效、科学而富于张力的活动,大胆的去引导学生,在立足文本的基础上,学会多元个性的解读文本,要在充分挖掘文本价值上下工夫,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好山好水好地方》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小学品德与社会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主题《这一方水土》中的活动一。该教材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全日制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精神编写,教材具有综合性、开放性、情感性等特点。具有可读性和趣味性,形式活泼,富有童趣。本活动通过介绍我国不同地域的地理特点,让学生从我的家乡这一范例出发,感受祖国山水的美丽,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说学情

五年级的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已经比较深入地接触了一个又一个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加深了他们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了较好的行为习惯,形成了一定的是非观。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由此在教学中,要充分引导学生观察我国不同地域的地理特点,感受祖国山水的美丽,发现祖国地形复杂,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美丽,激发其热爱祖国的情感。

三、说学习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分析与学情的分析,我这样确定学生的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初步了解我国地形地貌的基本特点及不同地区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

过程与方法:亲近祖国的山山水水,感受祖国山水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及团结协作的精神。

活动重点:了解我国地形地貌的基本特点

活动难点:知道我国不同地区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 ……此处隐藏11075个字……母亲“好好儿活”的含义,然后小组一起交流学习成果。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熟读、品读文章,体会作者的情感,教师补充背景,增进学生对写作背景的了解,进而讨论交流、分析鉴赏文中母亲的形象,母爱的内涵,增强学生语言的感悟能力,以达到深入理解文章的目的。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积累人物形象的塑造方法和分析方法,感悟博大深沉的母爱,突出教学的重点问题。

(四)再读课文,引发思考

在分析完人物形象的基础上,教师补充文章的写作背景知识,让学生再读文章,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进而引发思考。

本环节设计的主要问题是:

1、我是怎样“好好儿活”的?

2、我们应该怎样“好好儿活”?

要求:在文中找出相关语句、段落,带着感情诵读,思考。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朗读中加深理解“好好儿活”的含义,把握文中“我”是怎样“好好儿活”的?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结合学生自身的生活体验,思考当下我们应该怎样做到“好好儿活”,从而突破教学的难点问题。

(五)重读课文,再次感受爱母的怀念

越是懂得“好好儿活”的含义,就越是无比的怀念,就如飘落的树叶片片飘到儿子的心里,融入了生命,化作了血液。播放几个图片,教师朗读《合欢树》、《我与地坛》、《有关庙的回忆》的片段,营造气氛,感染学生。

(六)布置作业,读写结合

1、阅读史铁生的名篇《我与地坛》。

2、学了这篇文章,你对母爱有什么新的认识?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对母爱的理解。

说课稿 篇8

一、说教材

《卡通——动起来的漫画》是人美版小学第十册十二课内容。

教材共两页,选取了中外各国大量的卡通图片供学生欣赏。除一些卡通漫画作品外,还有部分动漫影视截频,不仅如此,在选材方面还注重了多种卡通表现形式的兼顾:传统绘画卡通、水墨卡通、电脑三维卡通、纸艺卡通等。在教学中有利于解决本课的两个教学重点:1.使学生对“卡通”、“漫画、”“动漫”、“动画”等概念有比较明确的界定,理解它们之间的异同;2. 通过欣赏和评述活动,认识和理解卡通动漫作品的不同表现形式。

根据教材及教学内容,我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1、通过学习,了解卡通的由来及相关知识。

2、欣赏多种形式的卡通作品,认识卡通的一般表现形式。

3、让学生对“卡通”、“漫画、”“动漫”、“动画”等概念有比较明确的界定,理解它们之间的异同。

方法与过程:

1、学习运用卡通造型手法绘制有特点的卡通造型。(这也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2、锻炼和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和创造精神及对多种美术形式的认识和理解。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体会卡通创作的乐趣。

2、感受卡通形象的正面性格,引导学生支持国产动画片发展。

画具应准备铅笔、水彩笔、彩色铅笔等。

本课设计为两课时,第一课时以欣赏为主,加以了解有关卡通的各种知识,第二课时则进行卡通作品的临摹与创作,在教学时,我对教学环节进行了压缩,精简了教学内容,用一课时来完成教学任务。

二、说教法学法

本课是一节“欣赏创作”课,与教学内容、目标及环节,我主要选择的有以下教学方法:

教法:直观演示法、情境激趣法、分析比较法、讲解法、欣赏感受法、要点指导法等。

学法:欣赏法、理解法、交流表达法、实践运用法、分析比较法、练习法、情感体验法等。

三、说教学过程

结合本课的教学内容及三维目标,我设计的教学流程为:

1.直观导入

由黑板上手绘的阿凡提以及米老鼠和喜羊羊形象,使学生明白这种形式的作品被称为“卡通”。同时引出这节课我们学习的内容《卡通——动起来的漫画》。

【设计意图:这种方法直观明了,由学生喜爱的卡通形象导入,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体现了本课的教学内容。】

2.讲授新课

这一部分主要分两大块进行教学:

(1)认识并了解“卡通”

a.欣赏卡通图片与动画视频。

b.讲解“卡通”、“漫画、”“动漫”、“动画”等概念的异同。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经典的卡通形象,引出视频,利用图片与视频的直观对比,使学生突破教学重点,理解“卡通”、“漫画、”“动漫”、“动画”等概念的异同,达到“认识卡通”的目的。】

c.交流有关卡通方面的知识。

【设计意图:进一步讲述卡通知识,明白卡通的由来及发展,在认识的基础上,达到“了解卡通”的目的。】

(2)欣赏并品评“卡通”

a.欣赏卡通作品,说出作品名称;区分出国产动画片。

【设计意图:欣赏不同国家的部分卡通作品,开阔学生视野,用美丽的图片给学生造成视觉冲击,激起他们对卡通的喜爱,达到“欣赏卡通”的目的;运用回忆的方法要求学生说出国产动漫作品的名称,在学生心中初步形成“国产卡通”的意识,为引导学生热爱国产动画片埋下伏笔。】

b.看教材了解卡通不同的表现形式,再运用所学对卡通作品进行区分。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类型卡通作品的欣赏、品评,了解卡通动漫作品不同的表现形式,达到“品评卡通”的目的,并解决本课的另一教学重点。】

3.绘画创作

(1)选择一个自己最喜欢的卡通形象临摹或想象并表现一个卡通场景下一场景的动作、表情变化。

(2)教师巡视指导。

指导要点:美国动画的造型较为夸张,注重情节,日本动画的造型较为唯美,很注重铅笔稿的制作。在临摹或创作的时候要注意保持纸面的洁净,画面线条要流畅细腻,涂色应做到色块均匀、色度饱和、过渡自然等。

【设计意图:在学生练习或创作的过程中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并对卡通造型手法加以指点,解决本课教学难点。】

4.展示总结

(1)展示并分析学生作品中卡通形象的性格特征。

(2)总结。

【设计意图:学生作品的展示满足学生的表现欲,对其作品的分析、评价,使学生对卡通作品的喜爱上升到品质的高度;利用激励性的结束语,使学生的情感态度由喜爱卡通向热爱国产动画发展。】

四、说板书设计

本课教学我设计了图文结合的板书形式,先在黑板上画出阿凡提,旁边配以课题,及本课的教学重点之一。【设计意图:图画的运用既表现了本课的主要内容,又很好的服务于课题的导入,且有使板书美观、激发学生兴趣的作用,可谓一举多得。板书的文字出课题外,还将课题与本课教学重点相结合,将“卡通”、“漫画、”“动漫”、“动画”的差异表现出来,帮助学生进行理解,并加深学生的印象。】

在本节“欣赏创作”课的教学中,让学生在欣赏与交流中认识、了解卡通,运用卡通造型手法进行练习、创作,最终使学生爱上卡通。教学设计上与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与疏漏,敬请各位同仁雅正。

《精选说课稿汇编8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