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范文 > 说课稿

《瀑布》说课稿

时间:2021-10-04 15:05:51 收藏本文
《瀑布》说课稿

《瀑布》说课稿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说课稿是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瀑布》说课稿,欢迎大家分享。

《瀑布》说课稿1

一、说理念

二零一一年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的学习方式;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根据初中生个人身心发展特征,在新课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设计理念,培养中学生语言建构与应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的语文核心素养,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领悟情感的提升等等理念的基础上进行了《壶口瀑布》的教学设计。总之,进行教学设计时力求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主,关注学生的读书体验,让教师的教学行为的有效性落到实处,强调学生自主探究文本,学生合作交流,并辅以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提高课堂效率,以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

二、说教材

1.说教材

《壶口瀑布》是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文质兼美的游记散文。作者是梁衡。“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旅游其实是另一种阅读,是认识世界的一种方式。这个单元的主题是通过学习游记类的文章,通过记述作者的游览见闻,抒发作者的情思。学生阅读这类文章可以让我们丰富见闻,增长知识,开阔眼界。

本单元目标:了解游记的特点,把握作者的游踪,写景的角度和方法,并揣摩和品味语言,欣赏积累精彩词句。感受作者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思考。本课的教学设计应该体现此单元目标。

2.说学情:

认知层面:学生在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篇学习了光未然的《黄河颂》有一定的基础。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类的文章初二的学生已经学过《三峡》《与朱元思书》《答谢中书书》等,这类文章除了要求学生能对生动的语言赏析外,还要掌握一些写景的方法。八年级的孩子思维比较活跃。

能力层面:我们面对的是长江中下游的孩子,对于黄河的了解有限,时空的距离很难理解这篇文章,需要老师进行引导。

情感态度价值观层面:本文语言精美,文化内涵厚重让学生难以理解,难以与文本和作者产生共鸣,需要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

3.说教学目标

根据20xx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学语文教学的要求和本文的教学内容和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从三个维度讲解。

知识与技能:依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第四学段七到九年级需要体味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所以将多角度赏析文章的语言是如何营造出磅礴气势的,如何综合运用修辞手法的作为知识与技能目标。

过程与方法:本文的语言优美,意境雄浑,感情真挚,在教学设计中,应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使学生感受到壶口瀑布的气势,以小组合作学习为方式,让学生在交流中品味语言。所以把小组合作探究,讨论作者运用的多种修辞手法,去体悟作者通过壶口瀑布表达的黄河厚重的文化底蕴及对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精神的赞美之情作为过程与方法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者梁衡在文中不仅精细地描摹了壶口瀑布汹涌澎湃之景与壮丽开阔之境,更由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的特质联想到人的经历,想到中华民族的艰难历程,由对黄河的歌颂升华到对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的精神的歌颂。因此,将根据文章内容,感受黄河的魄力,体悟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养成对祖国的热爱之情,黄河厚重的文化底蕴及赋予中华儿女的精神力量作为本文的情感目标。

4.说教学重难点

为了落实本课的教学目标,我把本课的教学重难点确定为:

重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第四学段七到九年级需要体味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所以把多角度赏析文章的语言是如何营造出磅礴气势的,认识作者是如何综合运用修辞手法的。作为教学重点。

难点:因为七年级虽然学过黄河颂,但是对于时空局限及时代因素的影响,所以把体悟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黄河厚重的文化底蕴及赋予中华儿女的精神力量作为难点。

5.说教材处理

全文描写了作者两次在壶口瀑布看到的景象,描绘了一个刚柔并济、多姿多彩的壶口瀑布,抒发了作者的人生感悟。针对第二段内容主要讲雨季特点,第三段通过重点句子的分析体现枯水季节的特点以及作者多角度的对壶口瀑布进行描写。第五段是过渡段由水写到石,简要提一下。第六段是文章最后一段抒发了作者的感情,需要重点讲解。

三、说方法

1.说教法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为让学生充分理解教学内容,结合八年级学生阅读实际情况,教学中我主要通过学生参与式的教学模式,采取朗读法、情境教学法,比较阅读法等教学方法,配合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乐于学,勤于思考。

2.说学法

根据课程标准和本文的语言特点选择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四、说教学过程

围绕以上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根据钱梦龙先生的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训练主线的原则,设计以下6个教学环节。

1.导入3min:从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导入,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学习了《黄河颂》这篇文章,而光未然恰好在壶口瀑布写下这篇文章,可以自然的引出《壶口瀑布》这篇文章。在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上导入,可以拉近学生和课文的距离,调动学生的兴趣。

2.初读,感受写景之奇12min: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让同学们自由朗读,起到疏通文意的作用。小组合作探究比较壶口瀑布和正常瀑布的区别,调动学生积极性(情景教学法:使用视频,更加直观让同学们感受到黄河枯水期的气势磅礴);进而比较雨季和枯水季节壶口瀑布的特点;从文章结构来看,第五段从水写到石,侧面写出水的力量,点明是承上启下的过渡段。

3.细读,欣赏表达之美10min:叶圣陶先生:“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通过分析第三段的重要句子来理解重点内容,提高学生活跃度,体现主体地位。充分利用实例,让学生在充分朗读的情况下进行赏析。通过反复让同学们朗读课文内容和比较教学法,通过删改换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结合文本回答问题,从语言和修辞手法多角度赏析文章的语言是如何营造出磅礴气势的,此时会点明作者是如何综合运用修辞手法的。力图达到知识与技能方面多角度赏析文章的语言是如何营造出磅礴气势的,如何综合运用修辞手法的目标。

4.深读,感悟哲理之深10min:一层层剖析文章的主题思想,来突破难点 ……此处隐藏32140个字……特点,运用比喻手法进行描绘,所以板书时要注意把作者的观察点,瀑布的声、色、形,这一比喻的本体列出,再把喻体分别突出,这样就把作者的观察点、事物特征和比喻特征排列出来,起到了突出重点的作用。

《瀑布》说课稿15

【教材简析】

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塞特凯达斯大瀑布发生变化前后的不同景象,以及这一举世闻名的大瀑布是怎样被葬送的原因,说明保护环境、保护生态平衡已是人类生存所面临的大事。作者先写巴西总统菲格雷特为塞特凯达斯大瀑布主持葬礼;接着写了大瀑布发生变化前后的不同景象,大瀑布被葬送的原因以及人们为它举行葬礼的情形;最后,又回到课文开头的场景,写菲格雷特总统在葬礼中号召人们保护生态平衡,爱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

本课是第四组课文的一篇自读课文,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继续训练阅读速度,理解课文内容,二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增强学生环保意识。

【教学目标】

鉴于以上的教材分析,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作如下安排:

1、会认读5个生字,积累自己喜欢的优美的四字词。

2、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由于本课是一篇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自读课文,所以我给它确立了两个重点,一是单元训练的重点,继续训练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二是本课的重点,理解大瀑布消失的原因和葬礼的意义,旨在激发学生情感树立保护环境的强烈责任心。这也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说教法学法】

因为它是自读课文,所以不同于一般精读课文的讲授,要更多地放手让学生去自读自悟,但又不是放任自流,而是要在教师有目的的引导下进行的。课前,我为学生出示了这样的学习提纲:

1、快速地自读课文,了解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利用工具书解决生字词。

3、你认为学好本文需要解决哪几个问题,请提出你的问题和小组的同学在一起交流。

4、朗读课文,要求准确流利,尽量做到有感情。

5、上网或者在课外书上查阅即将濒临灭绝的动植物,准备课上交流。所以学法是以自学和小组交流讨论为主。教师主要是通过制作课件和激情引导,为学生营造一个氛围,去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从而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说教学程序】

能否将《大瀑布的葬礼》上成一堂情感四溢、充满生命律动的语文课堂是我追求的境界,也是我本堂课是否成功的一个标准。基于这点认识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教材选编本课的意图:就是让学生从对大瀑布消失的深深惋惜中,体悟到人类进行环保的重要性,从而激发他们树立环境保护的意识。二是基于语文学科的特点,语文是工具性人文性相统一的学科,担负着发展儿童心灵的任务。苏藿母林斯基说:请你记住,教育──首先是关怀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年轻的心灵。因为教育只有真正波动学生的心弦,激发他们的真挚情感,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才能事半功倍,更好地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 所以,本堂课就是通过合理的教学环节、恰当的教学手段和必要的教学艺术,使教学过程在学生情感、教师情感和作者文本的情感的碰撞、共鸣、交融中铺设、展开、呈现。

一、激情导入,动情

上课伊始,我播放大瀑布葬礼的录像,然后教师用语言描述这是在干什么,把学生带入了一个悲伤的惋惜的情境中,然后话锋一转,如此隆重的葬礼却为一条瀑布举行这是为什么?自然转到第二个环节中。

二、载情入文,悟情

在这个环节里,我主要是围绕重点问题,组织课堂对话,层层深入文本,并通过教师的激情范读和训练学生对重点段的有感情朗读的手段,达到学生情感、教师情感和作者文本情感产生碰撞、共鸣交融的目的,并使学生在读中感悟文本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首先是激情范读,整体感知,切入的问题是:你认为这是一场怎样的葬礼?并说出自己的理由。让学生自由地说,学生说出了隆重的、特殊的、有意义的、绝无仅有的等独特的感受。这个环节的安排,使学生对文本有了总体的把握,同时尊重了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鼓励他们敢于将自己的阅读见解和同学老师分享的阅读品质。

在讨论第二个问题菲格雷特总统为什么要为大瀑布举行特殊而又隆重的葬礼时,学生说出了葬礼的目的是要号召人们保护环境,不使大瀑布的悲剧重演。我抓住悲剧一词让学生联系生活中的例子说说自己对悲剧的理解。在这里我为什么要对悲剧一词让学生咬文嚼字呢?因为该词对于小学生来说可能是知识的盲点。

建构主义认为,新知识的学习不是一个简单的传递和接受的过程,而是学生已有经验和新信息的相互作用和重组的过程。因此,要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对悲剧一词建立感性认识,这样才会有相应的情感支持。学生说出了深爱的爷爷死了是悲剧,宝黛的爱情是悲剧等等。这时,我抛出鲁迅的对悲剧的名言:悲剧就是让美好的有价值的东西被毁灭。那么塞特凯达斯大瀑布的消失是悲剧吗?当然是,因为大瀑布曾经是世界上最雄奇壮观的瀑布,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旅游观光者,是巴西和巴拉圭两国人民的骄傲。

在这里我又让学生说说什么是你作为一个中国人而感到骄傲的?学生说出了万里长城。这些都是让学生尽快地和文本作者建立感情联系,唤醒他们原有的情感体验和文本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要让他们能和作者一样发自内心地喜欢大瀑布的美,这样才能为后面的悲作好感情铺垫。再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学生再次感受到大瀑布昔日的雄奇壮观和今日的奄奄一息,在强烈的情感反差中,更加深了对美好事物被毁灭的悲痛之情,从感性上理解了大瀑布的消失的确是个悲剧。

三、拓展延伸,移情

当学生为大瀑布的消失深感悲痛的时候,最想知道的问题就是大瀑布为什么会消失?是谁让大瀑布消失的?当学生自学了相关段落,总结了大瀑布消失的原因是人为的因素之后,我很严肃地问学生:大瀑布的消失都是人类一手造成的,如果我们人类再不反思再不收手,正在消失和即将消失的又仅仅是一条大瀑布吗?用这个问题牵引学生进入拓展环节的学习。

学生交流了自己在课前了解到的由于人类不当的使用资源、毫无节制的乱砍滥伐和无尽的贪欲,造成的很多动植物灭绝和即将灭绝的例子,我用课件为学生演示一组人类破坏生存家园的图片,并列举了今年夏天,由于大气气候的平衡被破坏,在世界各地形成的极端天气。以上的例子和画面都强烈地冲击着学生的视觉、听觉,使学生的心灵和情感都产生了强烈的震撼。

所以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的时候,学生都真情流露,有的说我们人类真可恶!我们一定要保护自然和动物,否则就会自取灭亡!此时,学生的情感已不在是对大瀑布的悲痛,而是升华到关心整个人类的未来和命运,并产生了要保护环境的强烈责任感和紧迫感,因为灾难就在我们身边了!

总之,这堂课我就是在喜和悲这两个字上做足文章,要让学生喜得热烈,这样才会悲得深刻,只有经过这样的情感体验,才会真正懂得保护自然的重要性,才会将情感意识外化成实际的行动,身体力行地去做对环保有意的事。那么这一课的情感和价值观目标也就得以实现。

《《瀑布》说课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